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31部分

奋斗在新明朝-第31部分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日夜晚,你在花船上的事情传的满城皆知,我岂有不知道的道理!”刘巡检面带恼色责道:“我警告过你,小小年纪不要狂嫖滥淫,你当耳旁风了耶?”

    李佑连忙辩解道:“刘大人错怪了,流言蜚语不可信,在下只是在船上讨论一番诗词文学而已。”

    刘巡检冷笑道:“之前你的名声虽然也就那样,但本官却是仔细查访过的,除了你家小妾,你也就和叫李媚姐的关系密切些,不像传闻中的那样不堪。以你这个年纪地位,大体看来还算是个知道节制自爱的,不然本官敢把女儿嫁给你?”

    说着说着,刘巡检的嗓门又高了起来,“本官秉着良善之心,不欲欺瞒,将我家女儿情形如实相告。可你却何为?之后跑到花船上纵欲无度,这是做给谁看的?是做给我刘家看的吗!你敢说不是吗!”

    李佑还真有点这个心思。

    刘巡检站起来一脚踢翻了桌案,走到李佑面前,瞪眼逼视李佑。

    李佑夷然不惧的与刘巡检对视。这手法太老套了,不就是恩威并施的主意么,九品武官的脑子也就这点谋略了,估计还是从哪本演义看来的。摸不清底细小爷对你还有点心虚,现在都清楚明白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又不是小爷哭着喊着求你,九品巡检的武官只能当十年,小爷完全是可做可不做的。

    刘巡检见李佑坦然自若不受威吓,不由得干笑两声,说:“李小子,不要自作多情。本官看中你,最大的原因可不是你这些狗屁才华,而是你这身子!”说罢忍不住大笑而去。

    刘巡检看上的是李佑的身子?没错。

    接不接受呢?李佑整天都在想这个事,然后悲哀地发现自己没有多大选择余地,这年头父母之命不是只说说的。还是接受现实罢,这种妻子,就当请回来一尊佛像在家里供着。

    这些都不是当下着急的事情,至于现在还是专心公务别让大老爷再发火了。

    走过路过看过不要错过,收藏推荐一个也别少啊。

第53章 青天是这样炼成的() 
这天,是虚江县祭天的庄严大日子,县衙全体官吏基本都要出动,县学的学官和生员也跑不了,统统被勒令去列队站台,亦有士绅代表在李典史晓以大义后,非常自愿的主动捧场的。

    清晨,大老爷从县衙出发前,李佑忙碌的口干舌燥,指使杂役们将大包小包行李装箱,还备有遮阳盖、水桶等若干物事。

    等陈知县从县衙出来时,看到小山一样的箱笼,那真是惊奇无比。

    留守县衙但出来送行的黄师爷也莫名其妙,这李佑即便想表现自己,也不必如此夸张罢。过了,太过了。

    陈知县咳嗽一声,黄师爷上前问李佑道:“县尊仅是去北郊祭天,又不是远行,你收拾这多物事作甚?简直浪费公帑。”

    李佑答道:“用得到,用得到。”

    “县尊去祭天至多半日,你却说用得着?你昏头了!”黄师爷道。

    “半日?”李佑疑惑道:“这些日子老先生没有在意祈雨的事情吧?属下特意派人在城门和码头处,向过往客商打听周边诸县的事况。得知那府城吴县的县尊,全套官服连续三天三夜不下祭台,甘受风吹暴晒之苦跪求上天,前日昏倒于台上,抬回县衙时满城百姓蜂拥而至,皆哭拜于路边,高呼青天慈父大老爷!”

    陈知县年轻的脸庞不禁暗暗抽搐一下。

    “之后那长洲县的县尊。”李佑继续说道:“祈雨以来结庐于郊外,每天清晨日出上台祷告,嘴中念念持续终日,直至黄昏日落下台。日日如此,至今口舌哑裂几不能语,犹自以笔代嘴,书写经文不停,满县百姓蜂拥而至,皆泣拜于祭台下,高呼青天慈惠老父母!”

    陈知县年轻的脸庞再次抽搐。

    “还有那”

    “真啰嗦!”陈知县烦躁的打断了李佑的情况介绍。

    “所以,属下提前备好这些物事。有何不妥?”李佑小心问道,

    “这”黄师爷也为难了,以他的见识也实在料不到居然会出了这种情况,这年头都是怎么了?那府城吴县的知县自虐也就算了,府县同城嘛,大家还都能理解。在知府眼皮子底下当知县,有时候不卖力气没法混。

    但长洲这个知县简直不合时宜,他倒是自虐的爽了,但使得周边别家知县如何自处?难道不跟风自虐就表示不如他爱民重农?黄师爷最讨厌这样的人。

    最关键的是以陈县尊的功力,只能说勉强达到了对别人狠的程度,还远没有修炼到能对自己更狠的层次啊,与同行比自虐万万比拼不过的。

    李佑早有腹案,眼看到了自己表现的机会,上前献计说:“大老爷公务繁劳,没有空久拜祭台么。属下从黄老先生处听得古代有一先贤,久旱时某日清晨立誓曰,若至午时不下雨,便积柴火自烧以示诚心,赢得万民称颂,午时果然下了雨。这做法时间短、见效快,大老爷何不效仿先贤?”

    不下雨就烧自己?谁敢保证一求就下雨?陈知县瞪视李佑咬牙切齿道:“贼杀才!汝唯恐本官不速死耶?”

    黄师爷悟到了什么合扇拍掌道:“此法大善!县尊不妨一试。”

    李佑便小声和陈知县说了几句。之后,李佑又指使一杂役道:“你敲锣沿街去喊,叫县内百姓去看大老爷祭天。”

    此后县衙众官吏全体步行出城到祭台,那县学师生和若干士绅已经在等了。陈知县看了众人两眼就上祭坛去祈雨,只有李佑陪同侍候,在一边打打下手。

    什么焚香、奉献、祷告、烧纸、跪拜之类的流程不赘述了,祭台下也渐渐集中了一群百姓。

    程序暂时完毕,陈知县便走下祭台,当众人面吩咐李佑:“你去办些柴草,积于台上点了火,务必使火势长明,至午时不得熄。”

    “大老爷这是何故?”李典史死命睁大眼惊讶问道:“还请明示。”

    陈知县环顾四周人群,沉痛道:“治下久旱无雨,乃是本官德行有亏,罪在一身却连累黎民百姓,吾不忍也。在此立誓,若午时无雨吾当蹈火**,明心意于上天,求甘霖以救苍生!”

    “大老爷万万不可!”李典史脸面极度扭曲地大叫。

    陈知县斥责道:“还不快去!你敢抗命耶?”

    李典史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一步三回头无奈而去。不过仅仅片刻,他就带着几个杂役背了大捆柴火,堆在祭台上点着了。两个杂役不时看顾,添加柴木。

    二百多人便一齐等候着,直到过了午时,依旧天上无云,骄阳似火,滴雨不下。众人皆汗流浃背,拿眼去看陈知县,难道大老爷年轻气盛的真要去玩火**?

    也是陈知县平时做官崇尚威严作派,和官衙里的吏员并不亲近,众人对他也称不上熟悉,此时也都猜不准大老爷的心思。

    陈知县站于火边叹道:“罢了罢了,必是吾心不诚,不能感彻天地。为民祈雨,吾何惜此身!”言毕迈步慢慢向火堆里去,官袍宽大,袖子已经开始燃着了。

    却听有人大喝一声:“属下无礼了!”便见那李典史横空杀出,本欲拦腰抱住,但忽然觉得抱男人太恶心,登时改抱为抓,奋力拉住陈知县腰间玉带,扯着嗓门喊道:“大老爷社稷股肱!怎可如此自轻性命!”边说边扑打掉陈知县身上火势。

    都到这个时候了,近处县衙一干官吏谁还能不明白?纷纷跪地道:“是我等署吏施政不明,触怒天意,大老爷何必自责!”

    陈知县大怒道:“你等要吾违誓耶!人无信何以立于天地间!有誓不应,上天安能赐下甘霖乎?吾奉皇恩守护一方,该担其责!休得多言!”

    此时,百姓中有人分群而出,直奔台上,跪于陈知县脚下抱腿泣道:“小民虽然性命卑贱,斗胆请代大老爷赴火祭天!”

    有那河工所书吏叫王忠的一看便心道,原来是李典史的手底下的白役张三,不知道修了什么福气,能来抱知县的大腿。

    又有百姓奔于台上,跪地大哭:“青天大老爷到任以来万家生佛,安能弃我县万民而去!小民亦愿以身相替!”

    小吏王忠一看继续心道,原来是李典史手下的另一名白役李四,不知道修了什么福气啊哈!我还愣这做甚,此时不出更待何时。

    想至此,王忠上前大叫:“大老爷向来仁心慈意,难道眼看百姓去赴死吗!誓约重还是百姓性命重耶?敢请大老爷以黎民为念!”

    历史小车轮又滚动了,自此王忠和袁明两个同房小吏的人生道路出现了分叉。

    面对群议纷纷,陈知县闭目潸然泪下曰:“尔等陷吾于不义也。”

    人群里有本县著名技多不压身的帮闲孙及抓住时机振臂高呼:“大老爷仁义爱民,甘愿蹈火,真乃青天父母,我县三生有幸有大老爷做主!大老爷不能去!”

    顿时带动人群齐声高呼青天父母!

    至此可以收工!

    虚江县志记曰:时任知县陈公,因久旱无雨,怜悯黎民,欲焚身以示心诚,奈何威望素著,火方着官袍即为百姓群僚所阻,后无奈又誓曰,一日不雨,一日不换火损官袍。呜呼!牺牲虽不成亦不失其青天父母之名,为一时之名臣也。注:其后效仿者甚众,皆东施效颦矣!

    —————————————————————————

    那啥,该投的投该杀的杀!

第54章 过雁不会拔毛() 
一手导演完祭天典礼,李典史出了一头大汗。

    幸亏这个场面里不需大老爷什么演技,只要像平时一样面无表情、大怒、斥责即可,都是他熟门熟路的,好歹也做了半年父母官了,进入角色确实很快。值得一提的是,陈知县最后闭目潸然泪下那一刻,绝对是演员与角色彻底融合之后才会有的超常出色发挥,得到了围观百姓的一致好评和欢呼。

    反倒是李佑自己,不但是导演,还兼任主要配角,很受考验。他需不停地变换出惊讶、无奈、激动等多种复杂表情,另外又有飞身拦人的动作戏,还要注意不能抢了主角的风头。

    其实现场很简单,以上如此复杂的说辞,都是李典史在县衙内部吹嘘用的,县衙这些老江湖,才不会相信真有青天。

    次日,李佑坐在公房内思量道,祭天典礼完后,也该办些其他法事。但他也真不想再去找和尚道士了。前头说过,国朝神力资源丰富得很,还真不缺各种神仙。

    就拿这虚江县说,钱多庙也多。城里大点的庙有城隍庙、关帝庙、龙王庙、姜太公庙、潮神伍子胥庙、财神庙等等。之外各行业敬奉的木匠神、织造神、铁匠神、酒神等一大堆专业小神仙,很多也是有小庙的,尤其是县内极盛的丝织、酿酒、木器三大行业。

    李佑考虑勒令这些庙全都抬神祈雨去,管它灵验不灵验呢,有个虔诚样子给众人看就好。至于佛道这样拥有合法官方组织的教派,自己是没法强制的,且靠边去罢,小爷不侍候!

    正想时,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门子禀报说本县城隍庙的人来找他,李佑心道来得好,便让请进来了。

    这各地城隍,都是国朝初年太祖皇帝敕封过的,县城隍封作显佑伯。城隍庙都由当地官府修建,规制与官衙十分雷同并非巧合,官方色彩很浓,所以庙里的人能出入县衙也不奇怪。

    李佑等了片刻,却进来位穿着奇怪的妇人。年纪三十二三岁,生的虽然美貌,但也端庄而不妖冶。奇怪在穿着似道非道的袍子,头顶莲花束发冠。

    “你似是城隍庙里的韩神婆?有何贵干?”李佑倒是认出来了。这样打扮的也就巫祝一类人物了。平日里城隍庙由庙祝管事,这个韩神婆便是本县城隍庙庙祝戴某的妻子,在庙里接待女客的。

    韩神婆低头不敢与李佑对视,小声答道:“小庙有一事相求,恳请先生准予小庙抬神游街,以祈求甘霖造福众生。”

    话说回来,抬神游街这事情,以前比较随便。但本朝天子严格重申了制度,前年刚下诏曰:无特殊端由,只许法令年节和神尊生日才准游街,其他时间不许,以免扰乱民生。两年来,江南因为这事拆了二十多个个淫祠。

    但两月大旱也应该算是诏书所说的特殊情况了,农为国本这四个字,是举朝上下从皇帝到知县谁也不敢反对的,至少表面是不敢反对的,大旱就是动摇国本的事情,还能不算特殊情况?

    批准抬神游街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李佑奇怪的问道:“此事不该庙祝来说么,为何是你来?”

    听李佑如此发问,韩神婆粉脸一红,想起昨晚丈夫对她那番话:“我的乖乖,你明日去寻那李典史,他为人出了名的风流好色,耳根子易听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