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从野人到帝王 >

第36部分

从野人到帝王-第36部分

小说: 从野人到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些梯田,又可以流水作业,高的梯田先引入外面水池中的水,晒过之后逐次引入低的盐田,浓度也就一步步提高,直到最后接近成品,当然,我没打算直接晒出盐来,这烂泥地水不容易干不说,就算制出盐来也是脏得很,充满杂质,只要有高浓度的卤水,就可以直接制取精盐。

    午饭后,我让族人在里面盐田中挖了一个坑,将澄清的盐水装了一陶锅,开始煮盐。

    这个过程相当顺利,煮了将近两个小时,陶锅中的盐水终于接近干涸,下面沉淀了一层白白的粉状物,这就是精盐了。

    现在就没有必要再煮下去了,虽然在熬制过程中,盐水中的一部分杂质被蒸发了,但是大部分还是浓缩在剩下的卤水里面,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尚未完全析出的盐分,但是更多的是杂质。

    其实也不能说是杂质,应该是有很高价值的化工原料,只是我现在根本没法利用,只得倒掉了事,至于少量浪费的盐,就根本不在乎了。

    将成品盐倒在兽皮上,晶莹剔透,在阳光下白得耀眼,族人都近乎虔诚地看着这一幕。

    一锅盐水熬成的盐大约有两斤的样子,因为盐水的浓度比海水大大提高了,以后随着盐水浓度的进一步提高,成品率还会大大增加,但是要大规模生产,还是要等到陶器生产出来,至少要十口到五十口陶锅一起开工,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当然也不必太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后事情就简单多了。

    接下来又熬了一锅盐后,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收工回营。

    今天运气不错,我们制成了盐,制陶队也已经开始在挖土的山边建造规模更大的立窑,预计明天就能完工,只是制陶师傅赶不及,生火还要晚几天;至于打猎队,利用昨天的陷阱成功地捕获了一头野猪,还有野鸡野兔无数,今晚可以聚餐了。

    今晚的掌厨非我莫属,族人对这种叫盐的新生事物认识还不足,我怕一下子打死卖盐佬,咸的让人难以下咽,留下一个坏的第一印象。

    当然,就算是我,也无法精确掌握这么一大锅野猪炖野鸡野兔肉的用盐量,只得先少量放盐,然后不停地品尝,找到合适的盐度,当然,开始的时候,还是吃得淡点的好。

    终于,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陶锅端上了石桌,族人的眼珠瞪得大大的,馋涎流了一地,这个后果就是,所有的族人,包括我在内,上颚都被烫掉了一层皮,第二天还集体上火,逼得我只得下令,除了制陶师傅,全体去挖野菜降火。

    不过,这一次,也就从此奠定了龙族美食的基础。

    ----------------------

    今天有人在书评区留言说,我的越南篇基本上都是那个什么老戴写的内容,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不说他那篇所谓文章除了照片后就没有什么内容,就是描写的事物与观点也是截然相反,我就是看了一些忽悠者的文章,也包括老戴的所谓文章,形成了误解,才导致越南之行功亏一篑的,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人们了解越南,做好准备,识破谎言,纠正误解,提高成功率的,居然还有脸到我这里来说,他的目的无非就是让人去看他的文章,这个倒是没有关系,兼听则明,只是大家要有自己的认识,不要上当被忽悠。!~!

    ..

十,妹妹坐船头

    十,妹妹坐船头

    接下来几天,一切都按部就班进行,第一窑陶器出窑了,因为当时入窑太急,泥坯来不及阴干,成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只有三口陶锅勉强成型,而且极其粗糙,不过煮盐是没有问题的,外加流水作业后盐水的浓度提高很快,熬制时间也因此缩短,成品率更高,日夜熬制,每天盐的出产量逐渐提高到一百斤以上。

    看看山洞中已经有了三四百斤盐,都用最近几天猎取的野猪皮垫在下面,已经有很大一堆了,机谋这些天经过我的言传身教,已经完全掌握了制盐的流程,第二窑陶器也出窑在即,每天赶海与打猎得来的食物都多得吃不完,只得用盐腌起来。

    加上这几天风向有点不对,从原来的西北风转为东南风了,这在南方,尤其是冬天,是变天的征兆,还有部族与狼族之间也不知道有没有发生冲突,虽然我们居高临下,有天险可守,但总归让人放心不下,新合成的部族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所以我打算马上赶回去。

    将这边的任务都安排好了,我留下一半人手继续制盐,带上了所有制成的盐,大约有四五百斤,外加一些腌制的海产品,我们回家。

    族人们一直送我们到湖边,依依惜别,看得出,这些族人对我的依恋性还是很强的,不过我相信机谋的能力,应该还是能很好的负责起这边的工作。

    临行时,我灵机一动,嘱咐烧陶师傅到沙滩上捡一些贝壳放到窑里去烧,应该可以烧制出石灰来。

    一行人上了筏子,上次来的时候是三只竹筏,回去变成了两只,人少了一半,不过多了四五百斤货物,而且来的时候是顺风,回去又是顺风。

    将兽皮绑在枪担上做帆,我们起航了,不过,与上次唯一的区别是,这次不用光屁股了,这几天猎到的兽皮足够用了。

    水手们已经有经验了,舞动着竹篙撑着竹筏离开了岸边,开始时风帆能提供的力量并不大,需要人力辅助,等达到一定速度就好了。

    竹筏载着我们十一个人,告别留守海边晒盐人员挥手远去,天气明显暖和了,太阳很大,风吹在脸上暖暖的,仿佛阳春三月一般,但我知道,这是假象,每当冬日,天气爆暖,就要变天了。

    东南风呼呼吹着,大家归心似箭,所以时不时用竹篙为竹筏加力,所以我们的筏子比来的时候还快,路上遇见的岛屿也不做停留,径直驶过,因此,中午刚过,就到了对岸,也就是上次我们宿营的地方,还好,只偏离了一两公里,很快被我们找到了河流入口处。

    ----------------------------------------

    既然还早,也就不停留了,继续逆流而上,好在水势平稳,水流不是太急,众人卖力撑篙,加上有风帆助力,所以船行反而比来的时候还快些。

    不过很快就遇到了浅滩,来的时候顺流而下,阻力较小,所以不太觉得,回来因为载的东西多了点,虽然一个竹筏少了两个人,但是吃水反而更深些,又是逆流,所以好几次在淤泥中搁浅,人在竹筏上用竹篙撑,使不上力气。

    我也有点急了,看看天气比较暖和,干脆用藤蔓做成纤绳,吩咐几个族人下水拉纤,这样一来,果然难题迎刃而解,竹筏很快就前进了。

    既然这样,我自然还是拿出我的绝活——唱歌了: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小妹妹我坐船头,哥哥你在岸上走,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荡悠悠,你一步一叩首啊,没有别的乞求,只盼拉着我妹妹的手哇,跟你并肩走噢。……噢。……噢……噢……噢……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小妹妹我坐船头,哥哥你在岸上走,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荡悠悠,你汗水洒一路啊,泪水在我心里流,只盼日头它落西山沟哇,让你亲个够噢……噢……噢……噢……噢……

    虽然野蛮人听得似懂非懂,但是都是听得如醉如痴,什么冷啊,累啊,全都忘得精光,拉得竹筏在水中飞驰,路上我看到左边山崖上似乎有绿色的岩石都没有停下来,结果没想到的是,居然这么快,来的时候用了大半天才来到湖边,回去天黑的时候就到了我们的老窝。

    离家还有三四里,我们就被瞭望的孩子发现了,这么一来,龙族所有的人,除了在山那边守卫的,全都涌到河边来了,好家伙,乌压压一大片啊,而且貌似比我出发的时候还多了点。

    没等我们竹筏靠岸,牛伯等几个长老就带头踏入冰水中,接着族人蜂拥而至,将我们一行抬起,一直送到新建的大房子里。

    确实是大房子,这还是我走了以后盖的,主要是将上面的房梁改成了粗大的木头,这样一来,开间就比原来用竹搭建的大了好几倍,当然,原始人也不是傻瓜,承重墙也厚了不少,看上去也牢固很多。

    房间中间是火塘,四周一圈火炕,北面一长溜敞开式,留作我这个天神族长与龙族长老会召开会议之用,东西两面则各自隔成两段,加上南面进门后两边各自一间,刚好六部长老办公,原来,这个大房间现在是六部长老与龙族长老会的新办公处,也就是议事大厅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了,不过事后证明,我是错怪了他们,现在的族人基本上都住进了带炕的屋子,再也不用过饥寒交迫的日子了。

    --------------------------------

    今日继续三更,这是第一更。!~!

    ..

十一,问题来了

    十一,问题来了

    人家小别胜新婚,这边也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依依与竹梅还有我的那些妃子们只得站在远处,眼巴巴的看着我,我只得分开众人,将她们挨个抱了一下,嘱咐长老依依留下议事,其余人回屋等着,这才回头谈正事。

    在温暖的炕上盘腿坐好,这边早有人送上煮得烂熟的肉菜汤,其实今天大家这么卖力,早已经饥肠辘辘了,只是看着这么一大陶锅热气腾腾的肉菜汤,都看着我,没有动筷子。

    我自然知道他们的意思,马上让人取来了这次晒制的精盐,在众目睽睽之下撒了一把到陶锅里,这才自己动手盛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这边众人不明就里,看着我们发愣,我笑笑,对几个长老招手,让他们也拿个碗尝尝,结果一尝之下,几乎掉了一地眼珠。

    最不堪的自然还是为老不尊的阿乌,仗着没人跟他抢,连喝三大碗肉汤还不够,干脆凑到那包盐面前,抓起一把就往嘴里塞,结果可想而知。

    众人笑得倒了一地,这才知道,原来这盐只能放一点到饭菜里,不能直接食用。

    我让人去厨房,给族人新煮加盐的美味去了,既然凯旋而归,自然要让族人好好享用一下了,而且再三叮嘱,每锅里面只能放一把盐,不能多放。

    这边,那十个跟我回来的族人也分散到外面族人中,吹大牛去了,这边方才开始谈正事。

    六部长老分头报告自己管辖的事物,看来,这六部的规划运作还是很成功,虽然我出去了七八天,但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的职责,居然井井有条地运转到现在,当然,有些事情堆积了下来,还有一些矛盾,但总的来说,运转还算顺趟。

    首先是狼族那边,前几天没有动静,三天前纠集了大约五百人来攻打过一次,这边守军燃烟报警,山后正在练兵的援军及时赶到,狼族士兵没能踏上哨所,丢下了十几具尸体逃了回去,估计伤员也有二三十人,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看到狼族的士兵出现。目前前沿阵地有三十名士兵驻防,山顶小屋两人,白天晚上各一班轮换(原始社会没有八小时工作制一说)。

    建设方面,也已经看到了,因为石灰充足,茅草毛竹树木更是唾手可得,加上人手充裕,所以已经建成了四五十间房屋,除了包括六部议事的这一幢,还有十几幢都是超大,主要用于食堂、工棚等,其余的房屋还是与以前差不多,凡是住人的房屋,里面都有火坑,而且有各式各样的改进。

    有了这些房子,族人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虽然还不能说宽裕,但是至少不是太挤了,至于人均多少平方,现在还顾不上。

    不过,最近出外侦查找矿的人出乎意料在外围发现了几个小部落,原来没有交往过,这些小部落目前生存条件极差,饥寒交迫,于是,阿乌亲自出马,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将他们迁了过来,总人数也有七八百人,怪不得我怎么觉得人数多了不少呢。

    -------------------------------------

    制陶烧窑还是一如既往,现在部落陶器已经足够用了,而且还多了不少花样,几个制陶师傅挖空心思制出奇形怪状的器皿,这个要得,没有创造就没有前进与发展嘛。

    其余的陶制品也不少,陶箭头因为制作便利,又有这么多孩子在玩泥巴,所以几乎已经堆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