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从野人到帝王 >

第39部分

从野人到帝王-第39部分

小说: 从野人到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罐拿来了,我吩咐在里面盛上水,然后将黄鳝一条条扔进去,到了陶罐里面,黄鳝们反而老实了。至于那只老鳖,也被养了起来。

    另外,在最初放干的那个小水泡里,我发动众人封闭了缺口,用陶罐灌了一些水进来,然后将那些不容易死的鱼类,比如鲫鱼等养起来,死的东西自然没有鲜鱼可口,而且处理起来也来不及了。

    水泡上方还是有些来水,所以缺口封闭后,水就开始慢慢上涨。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天色开始变化,彤云密闭,看来,这次真的是变天了,要下雪,而且下得还不会太小。

    一切都要抓紧时间了。

    这么冷的天,一旦下起大雪,那就不知道要多久才会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年头可没有什么赈灾募捐,红十字慈善机构的,没东西吃,只能等死。

    鱼肉有了,接下来就是蔬菜,我临时发动了几百妇女出去挖野菜,可惜时间已晚走不了太远,挖不了多少。

    而我们先前开垦的菜地,虽然面积不小,可惜现在人口膨胀太快,根本不够吃,只好先作为储存,在上面覆盖上茅草,以免受到冻害。

    ------------求收藏。!~!

    ..

十六,走上正轨

    十六,走上正轨

    这么多鱼与兽肉,几千人搞到晚上也没有搞完,主要还是杂鱼,加工来不及,只好让它们摊在地上,晚上引来不少野猫,幸好有大批丢弃内脏,所以损失不是太大。

    第二天天色更加晦暗,风向又开始转为西北风,呼呼吹起来,气温骤降,估计下雪的时间快到了。

    不过这风向,正好给扬帆远航提供了机会,我立刻将上次跟我一起回来,有了一定航行经验的那十名战士集中起来,并另外召集了五十名壮劳力,一共扎了十只竹筏,并准备了一批新鲜瘦肉与工具,准备明天去海边支援机谋他们。

    其实机谋他们在海边食物比较丰富,只要赶赶海,怎么也饿不死,但是远离族群,原始人不免会有孤独与畏惧感,为了打消他们可能有的被遗弃的念头,所以,我必须让这批人增援过去,然后在雪后,将原来的十名有航行经验的战士换回来,这样,就可以长期保持一个交流的通道。

    接下来就是赶紧做好对抗大雪的准备了。

    今天,出动一批人继续赶鱼,虽然昨天基本上已经将这段河道里的鱼都捕完了,但难免还有漏网之鱼,还有,从上游也可能会游下来一部分,能抓多少都是赚的,在下游又搞了一个捕鱼围兜,收获不小。

    所有妇女,除了编织组以及这边处理猎物者以外,全体出动挖野菜,自然,需要走得尽可能远,虽然近处还有一些,但是一下雪,就走不远了,必须尽可能多储备一些绿色蔬菜。

    另外,山那边守口战士也换了防,并且送上去大量食物,将小屋也再次加固,一旦下雪,来回不易,这些士兵可能就要坚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了。

    好消息是上次吃了大亏,狼族最近一段时间也没了踪影,一旦大雪封山,就更加不可能发动进攻了,让我松了一口气。

    抽空下来,我去各组走了走,武器工具组制作现在已经走上了正轨,弓全部是复合弓,原先是用藤蔓固定,各弓片之间难免滑动,损失了一部分动力,现在全部用熬制的鱼鳔胶沾粘,提高了大约百分之十的效率,太轻而飞不远的光竹箭基本已经淘汰,换上了兽牙箭与陶瓷箭头,在得到水牛角与金属之前,暂时没什么大改进的余地,至于石刀石斧的加工制作,因为有了枪担弓箭渔网,以及部分陶锯陶刀竹刀等,需求量少了很多,问题不大,以后将随着磨损逐步自然淘汰。

    ---------------------------------------------

    制陶方面,现在制陶师傅通过相互交流,群策群力改进制陶工艺,现在族人已经能够制作一些复杂或者巨型的陶器了,就是样式有点粗糙,美观差了点,但是不影响使用,在没有陶轮陶车的情况下,做到这样已经很难得了,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需要一定的工具。

    于是,我将陶车陶轮的原理告诉了陶工们,虽然他们听得很仔细,也很新奇,但是,明显可以看得出并不是太明白,这个其实我也只是看过实物与表演操作,并没有仔细研究过,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构想告诉他们后,就快步逃开了,反正这里有这么多人,相互补充,实践出真知,估计问题不大,我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而要是再问下去,我这个天神族长自己就要露馅了。

    因为有了分工,所以现在族人习惯上遇到问题先集体研究,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找我,这无形中让我轻松了很多,主要工作就是提供思路。

    接下来到了编织组,编织组在依依以及其他几个巧手的领导下,已经会加工比较粗糙的衣物与鞋子,反正现在兽皮有的是,每个人一件不成问题,另外,也能编织一些复杂的藤蔓或者柳条器具,只需要少加点拨即可,事实上,虽然不少东西是根据我后世的记忆制作的,而且质量根本不能与后世相比,但是若是让我亲自动手制作,根本无法成型,所谓纸上谈兵就是如此吧。

    最后视察了房屋建筑,现在因为有了不太好使的陶锯,少量木板总算不成问题了,有了合适的夯土木框以及测量垂直的重锤,现在的房子建筑精巧工整很多,让我看了也只得点头,想不出更好建议,除非有了金属锯子等工具,才能进一步改进。

    不过临行,还是让我找到了一点瑕疵,原来,过去我们的建筑以土为主,辅以竹子,现在增加了木头,主要是用作隔板与立柱,隔板没有问题,用作立柱的,就这样插在土里,时间一久,很容易霉变。

    这个好办,我们祖先数千年的经验那儿放着呢,于是对随行负责木工的长老吩咐,所有柱子,一律放在石墩或者石块上,实在不行要插入土中的,就在那一端用火烤焦以防霉蛀,原来竹子是临时建筑,而且竹子也不好烤,一烤掉外面竹青就废了。

    长老虽然不明白这么做有什么意义,但还是唯唯诺诺地应承了,看来,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我这才放心离去。

    外边看完,我来到六部办公之地,中央一个大火堆,六部分居三面炕头,正面中间一个大炕是留给我的,当然,依依也顺便享受了一把特权,两边则是龙族长老会。

    我也不必客气,上炕烤火,这天阴沉沉的,还真有点冷,一边听取六部的汇报,然后将问题提交龙族长老会讨论,我只是稍加点拨,最后决议由我拍板,这样,负担轻了很多。

    ----------------------------------

    帝波罗神的意见很有道理,不过里面只对了一半,假如直立人是大型动物的灭绝者(确实如此),那么,野生动物怕火是因为怕人就没有错误,不过本书还处于采集经济与渔猎经济初期,(后面的狼族与虎族人均已经进入渔猎时代),所以应该是本能怕火,虽然直立人会狩猎,也是有时期的,而且发展不平衡,有的已经会狩猎,有的只会采集,这样,不会用竹子做武器也很正常。因为虬族还处于采集经济。竹弓的效率确实低,所以写了很少杀死人,但毕竟是远程武器,是一种进步。!~!

    ..

十七,蚕豆

    十七,蚕豆

    总的来说,我对六部的运作还是相当满意,工部就不必说了,从无到有,建立了好多作坊,接下来还会更多,时不我待,我恨不得将三百六十行马上全部建立起来,不然,实在是不方便,尤其是对我这个用惯了各种小商品的现代人来说更是如此。

    农部现在就管着几块菜地与畜牧,以及陷阱,这么短的时间里,也不可能有大起色,不过各族搬来的粮食都分拣过了,因为熊族的储备丰富,而且霉变程度较低,因此分拣出了不少门类,多的品种有几十陶罐,少的就不用说了,等下有空去看看,明年开始,农部才会成为龙族的重点部门。

    兵部主要功能是训练与作战,而且兵部的大权掌握在我自己手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我必须牢牢把握,我不在的时候有大个子强与阿根负责,所以没有什么可说的。

    礼部掌管人口与祭祀,并且兼管分配,所以这几个家伙看上去油光满面,没想到这么快就**了,不过这年头还没有什么私有财产,最多多吃一点,所以倒还不急出**制约措施。好消息是,据最新来投靠的小部族说,他们知道远方还有不少小部族,可以说服他们来投奔,这个现在是不行了,眼看变天在即,食物有些紧张,只能等春天再说了。

    刑部现在是最空闲的,因为族人刚刚从饥寒交迫的境地一步迈向丰衣足食的原始**社会,心里非常满意,原来的熊族人虽然从巅峰上一步跌下来,但是现在他们是奴隶,而且表现好的话却可以转为正式族人,所以也没有什么怨言,为了防止串联造反,原先的熊族山洞我安排几个小部族去住了,熊族人都被安排在这边,并且被分散隔开。

    现在,族人之间冲突很少,当然,这与目前族人还没有私人财产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就让刑部平时多注意考察,可以将少量表现突出的奴隶转为正式族人,就像在拉东西的毛驴面前放一把草一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不过是几千年后管理学最基本的东西,用在这个时代,足够了。

    最后是有点超前的科教文卫部,原始人不懂什么科教文卫,所以简称科部。科教文卫兼管教育与医疗,是相当重要的部门,尤其是教育,是我们龙族未来的希望,以前劳动力较紧张,所以孩子也被拿来使用,以后看情况,还是要转为半工半读甚至整日制教育,可惜的是,现在我还顾不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里,就让那些巫师长老们先教他们生活、生存与战斗技巧吧,课堂传授虽然没有实践中指导印象深,但是却更加系统全面而有效率,有一利必有一弊吧。

    至于龙族长老会,总的来说也比较尽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年龄偏大,行事偏保守,不过这个也未必是坏事,因为我在的时候,重大事情由我把关,不在的时候,保守一点,不会出大事情。

    ------------------------------------

    午饭过后,天色越发阴沉晦暗,气温也不断下降,我看这天恐怕撑不到晚上,赶紧吩咐有空的族人都去打柴火,分出去一些人,因为陆续来投奔的小部族的缘故,现在龙族本部还有五千多人,虽然住得比较挤,但是每天光取暖用的柴火就不是一个小数字,加上还要烧窑,所以附近原来堆积如山的死树已经被用完,别看现在好几个大棚屋里与火塘前到处都是木材,但是真要下起大雪来,连续十天半个月的话,还真有点紧张,要是有煤就好了。

    下午特地到农部仓库看了一下种子,新发现不少,尤其令人惊喜的是,我发现了一种比黄豆略大的扁平种子,从外表看,很像是蚕豆!

    蚕豆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属豆科植物。

    它的种子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在日常食用的豆类中仅次于大豆,还含有大量钙、钾、镁、维生素C等,并且氨基酸种类较为齐全,特别是赖氨酸含量丰富。所以是豆类蔬菜中重要的食用豆之一;它既可以炒菜、凉拌,又可以制成各种小食品,是一种大众食物。

    而且对这个年代比较重要的是,蚕豆产量高,耐贫瘠,大多地块甚至盐碱地也能生长得很好,它的根部有根瘤菌,可以直接从大气中捕捉氮,因此,蚕豆适合粗放种植,尤其是大火烧过,有大量草木灰的地方更能长得很好(草木灰含蚕豆生长必须的钾)。所以,蚕豆是良好的粮食、蔬菜、饲料、绿肥、加工食品与蜜源植物,还能改良土壤,可谓是一种极为优良的理想作物。

    但是,关于蚕豆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蚕豆一般认为起源于西南亚和北非。中国的蚕豆,相传为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

    但是,国内50年代在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有大粒种子,被鉴定为蚕豆,所以有不少专家认为蚕豆原产于中国,而非从国外引入,也有可能原先国内有蚕豆,但是后来灭绝了,以后再次引入,但是也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蚕豆非国产,此时一直争论不休,这次我发现了蚕豆种子,我们又在太湖边,也就是后世的吴兴附近,可以说,为此事正本清源,盖棺定论,只要蚕豆能一直种植下去,不要灭绝,则后世也就不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