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从野人到帝王 >

第54部分

从野人到帝王-第54部分

小说: 从野人到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硫磺提出来后,剩下的就是铁了,用不着高温熔化就可以得到,虽然这种铁呈现蜂窝状,含硫量高,与废品差不多,但是通过投入大量人力,不断捶打,就可以将里面剩余的硫磺元素彻底去除,蜂窝也消失,虽然这样的到的铁只是熟铁,硬度很低,但是可以通过多次淬火并渗碳提高硬度,而且因为这种铁韧度很高,制作一些器具比如铁锅、锯条等很合适,至少比黄铜好多了。

    -----------------------------------------

    现在龙族人就缺少先进工具与武器,所以我也是很急,不等雪化完,就带着几十个人包括那个上交黄铁矿的昊天一起去了发现黄铁矿的那个地方。

    雪并没有完全化开,不少地方只能靠爬,尤其是一些林子里,雪深过人头,所以,我们整整用了三天才赶到地头,不过马上发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里是一个半开放的山谷,出口在东南方,我们是从东北方翻山进入的,却见里面绿竹如茵,小溪潺潺,好一个世外桃源。

    不过我可无心欣赏这个,马上就将目光转到了昊天指点我看的那个地方。

    那是一个溪流转角处的山崖,估计是山洪泥石流爆发,所以硬生生从山崖上劈下一大块巨石,估计有几十万方,大大小小散布在溪流沙滩上。

    我心中无比激动,带领族人人快速走向那些崩塌在地面的石头,心里不断祈祷着。

    拿起一块黑色的石头,朝着另一块巨石狠命砸去,石头应声破裂,露出了金灿灿的光辉,真是老天开眼,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黄铁矿!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只是小型矿,但是目前对龙族来说足够了,靠人力锤炼实在是产量有限,原料自然也就不用太多了,再说,从矿苗露头的情况看,山里也许有大中型矿产存在,这让我欣喜若狂。

    黄铁矿只是过渡性质,一旦找到更易加工的铜矿或者煤矿与别的铁矿,这里也就只能用作硫磺产地了。可惜这个黄铁矿是岩层崩塌才露头的,时间太短,矿石只是表面发黑,还没有蜕变成褐铁矿,不然就简单了。

    事不宜迟,狼族人进攻在即,需要大量的火y与武器,所以我马上布置族人开始行动。

    炼制硫磺难度不大,因为柴火很容易就可以达到七八百度高温,柴火中产生的一氧化碳更是可以轻易将温度提升到一千度以上,而二硫化铁的分解温度只有四百多度到五六百度,足够了。

    问题还是在于如何提炼。

    众所周知,燃烧黄铁矿会产生大量的硫磺蒸汽、二氧化硫,硫磺是有剧毒的,尤其是硫磺蒸汽,如果人畜吸入浓度过大,那就是神仙也难救,二氧化硫毒性也很大,严重污染环境,现代土法炼硫的地方,甚至百里寸草不长,所以,这提炼硫磺的炉子怎么造要消耗我很多脑细胞。

    就在我思考炼制炉的时候,族人已经按照我的吩咐行动开了,先在合适位置起了一座窑,然后开始烧制石灰与砖头。

    这边,我经过考虑,已经想好了炼制硫磺的办法。

    首先是风向,这个极为重要,炉口对着上风头,以免人员中毒,然后用石块垒成炉子的雏形,里面糊上粘土,架上陶棍,形成镂空的燃烧室,接下来就是关键了。

    在高温条件下,二硫化铁分解为硫磺与铁的同时,部分硫磺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如果要中断后一个化学反应,那就只有想办法将原料与氧气分割隔绝开来。这样的话,只能将硫铁矿放在特制密封或者半密封的容器中焙烧了,虽然这么做要失去不少温度,但是二硫化铁分解温度低,没有多大关系。

    --------------------------------

    今日一更了,收藏过少,本书前景很不乐观,这也没办法,中断两年,老读者很多都不知道,唉。!~!

    ..

四十七,炼制硫磺(下)

    四十七,炼制硫磺(下)

    炉子很快做好了,不过烟道与烟囱还要等砖头烧成,在接近陶锅顶部处用粘土封顶,只留烟囱,这是为了防止火焰直接烧烤烟道,造成硫磺燃烧,陶锅也要制作,长话短说,几天后烟道烟囱落成,陶锅也按照我的要求制好了,虽然时间紧张,破损率高,不过还不错,成功率百分之三十,好用就成,一声令下,装好原料,硫磺炉子就正式开始点火。

    炉口只不过开放了数分钟,等炉火熊熊燃烧起来后,我就下令封闭了炉口,与此同时,族人开始卖力的推拉风箱。

    我自然是动口不动手的,不过族人对风箱这种新工具十分好奇,所以都争抢着要来过把瘾,所以根本不用我催促。

    虽然柴火的温度可以达到一千度以上(柴火先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然后一氧化碳再与氧气二次反应,温度就上去了)不过隔着陶锅,要让里面的硫铁矿升温就需要时间,还好,没有太长时间,大约四十分钟后,烟道口就冒出了黄白色的烟气,黄白色说明二硫化铁正在分解,而硫磺蒸汽没有完全得到冷凝,看来这烟道还需要加强,好在我们处于上风头,倒是没有危险,不过,这一处山谷就要遭殃了。

    这年头,生存第一,环境保护以后再说。

    虽然冒了烟,但是炉子与烟道中迟迟没有动静,这让我有点着急,也就十来分钟,就好像一年那么长久。

    忽然,一直站在外面那个接硫磺旁边的昊天叫了起来:“族长,有动静了!”

    “哦?”我兴奋地跑了过去:“我来听听。”

    靠近陶管,透过“噗嗤噗嗤”的风箱声与炉子里呼呼的火苗声,我捕捉到了另一个细微的声音:“滴答~滴答~”

    我心里一喜,硫磺出来了!

    可惜硫磺蒸汽有剧毒,不然,我真想将外面的陶锅盖旋开看看,硫磺是怎么流出来的。

    这边,空闲的族人已经按照我的吩咐,搭建第二个硫磺炉,这一次,烟道加长一半,估计没有问题了。

    因为有风箱助力,所以炉子里燃烧很快,第二天就不冒烟了,当然还有余火,族人继续拉了一天风箱,烟道也冷了下来。

    先开外面盛硫磺的陶锅,用湿布捂住鼻子,旋开盖子,一股刺鼻气味冲了出来,等气味散去大半,朝罐子里面一看,还行,居然有小半罐凝结的硫磺,光是这个,就值了。

    硫磺的沸点只有四百多度,而二硫化铁在四百多度才开始分解,在五百多度才能完全分解,高温下,一部分分解出来的硫磺会很快变成蒸汽,所以能得到这点硫磺我已经很满意了,希望烟道能给我带来意外惊喜。

    -------------------------------------------

    为了保险起见,又过了三天,我们才打开冷坑上方的烟道取硫磺。

    只见烟道的青砖都变成了黄色,气味扑鼻,我让族人用湿草捂住鼻子,等硫磺烟消散,这才让族人上前取璜。

    第一个冷坑几乎是全满的,看来还要加深,我将注意要点一一交代给昊天,这几天我操作时特地注意指点昊天,我不可能长期驻守这里,肯定要走,炼制硫磺很重要也很危险,这几天下来,我已经发觉昊天比较聪明,心也很细,让他接手最为妥当。

    第二个冷坑只有一半硫磺,液体硫磺流到这里就到头了,光靠蒸汽冷凝,第三第四个就只有薄薄一层了。

    当然,烟道上也附着不少硫磺,我不让族人去刮取,因为反正又不是炼制一次,等多了一起处理,免得烟道受损,再说干这活危害太大,尽量少接触。

    算了一下,按照投入陶锅焙烧的黄铁矿重量计算,我们得到的硫磺大约有百分之三十八,加上烟道上残留的,应该超过百分之四十,硫铁矿中一共只含有百分之五十几的硫质,能达到回收百分之七八十,已经相当高了,我十分满意,这下发了。

    另外,我们还得到了含铁量百分之四十几的棕红色铁疙瘩,以及少量石膏,如此已经大获成功,这对龙族今后的发展影响相当深远。

    唯一的缺陷,是每炼制一炉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冷却开窑,取料加料,而且陶罐口与烟道需要重新密封,无法与现代工业一般连续炼制,效率极其低下,这也无可奈何,只好多造几座炉子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炼制硫磺火力不可过猛,尽量多收集液体硫磺,因为硫磺蒸汽会有损耗。

    当然,还要注意安全,不可用手直接接触硫磺。

    等起完第一炉硫磺,离我们从族里出来已经超过了十天,我将这里的事物交代给昊天,特地交代要注意中毒与着火,自己就带着几个人与成品,急急赶回了龙族驻地。

    不急不行啊,狼族开始行动了。

    据来报信的族人说,从我离开驻地的第三天起,狼族人就来到了山下,不过看看堆积如山的冰雪,转了一通就回转了,直到几天前,才出动了大量人马,开始清除积雪。

    因为隔得太远,虽然居高临下,但是弓箭依然威胁不到狼族人,石头滚下去,陷入冰雪出不来了,所以风行也是无计可施,只好密切注意狼族人动向,严阵以待,不过积雪太多,狼族要清理干净至少也得十天。

    既然这样,也就暂时不用太急,我确定了增援队伍,也就是那些神箭营冲锋队等职业军队,让他们开上山,在山后面练兵,一有需要,就可以立刻开上前线,我们龙族人少,暂时只能防守,好在这里易守难攻,狼族要想突破,势比登天还难。

    --------------------------------

    关于摇身一变提出古今中外有很多好歌,本书却选用艺术性不高的歌,主要是因为古人头脑简单,只要容易懂就行,艺术性不做考虑。!~!

    ..

四十八,先进工具

    四十八,先进工具

    这里,我将带回来的蜂窝铁交给工人加工,并且为此大大扩充了铁匠队伍,达到了一百人,这个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了,指定了上次那个打铁的师傅蛮强管理,硫磺则交给阿根他们去**。

    花了好几天,加工出来的铁先做了铁锤铁砧,欲善其事,必先工其器,有了铁锤铁砧后,打铁速度加快了不少,只需半天,就可以将一大块蜂窝铁打造成精铁,毛估估也有斤把重。

    一时间,整个打铁工棚热火朝天,叮叮咚咚声不绝于耳。

    大约五天后,所有的工匠都有了自己的工具,这下如虎添翼,加工速度大大加快。

    两个成年铁匠,三天工夫就能打出一把铁刀,在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古代,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果。

    当然,刀的样子是仿制我最初的那把刀的,只是规格放大了几倍,安装了木柄,因为整把刀大了不少,所以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除了刀以外,就是锯了,这个加工也不是太难,先加工出锯条,再用小铁条将烧红的锯条上砸出阴阳锯齿,最后反复淬火,这种锯子虽然不如现代锯那么锋利,但是用起来也不赖,大大提高了对竹木的加工速度,木板奇缺的情况也一去不复返了。

    另外几样东西是斧子、锄头、犁以及锅和铲。

    这些东西都是我先用粘土捏出模型,族人依样画葫芦打造出来的,虽然因为不熟练,很费功夫,不过一用到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那是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而且工匠也得到锻炼,工艺越来越进步,速度越来越快了。

    值得提提的是铁锅,熟铁用来制锅那是再好不过了,生铁发脆很容易打碎,熟铁的延展性、韧性与传热都很不错,用来制锅可以说是最合适的。

    族里原先用的都是陶锅,除了易碎,传热慢以外,还不能进行炒菜等精细加工,有了铁锅铁铲就容易多了,而且铁锅对将来随军出征的火头军来说,优越之处就不用说了。

    虽然铁制工具打造不易,但是经久耐用,所以相对石刀石斧来说,反而减少了加工生产的工作量,至于用于生产,劳动,自然是效率提高百倍都不止。可惜就是数量太少,只能轮班使用以提高效率,虽然上百个铁匠日夜加班,但是锤炼蜂窝铁太费时间了,所以工具还是供不应求,本来我想将箭头换成铁制的,现在看来,只是奢望,只得打了十个箭头,关键时刻备用。

    另外有一个好消息就是,经过努力,派出去的人与机谋方面的人两面努力,终于打通了浮冰层,开通了航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