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放啸大汉 >

第188部分

放啸大汉-第188部分

小说: 放啸大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帐中,二女目光相触,微微颔首,有会于心。

    昭君一脸歉意对日贰道:“青琰出手不知轻重,怕是伤了右都尉……”

    日贰脸色难看,却发作不得,谁让他儿子没能耐,三刀就被干趴?只能拱拱手:“公平比斗,损伤在所难免,小儿筋骨结实,这点小伤没事……嘿嘿,这位……青琰是吧?好机智!好身手!夫人有此女扈从,难怪敢以区区数骑走遍大草原。哈哈哈哈!”

    昭君微微一笑:“青琰的刀虽锋利,只是用来屠狼的。伊利草原水草丰美,举目尽是牛羊,这狼终究是少的。昭君何惧之有?”

    日贰一脸尴尬。

    这时有仆从捧着托盘上前跪下,高举过顶,盘中是三把排列整齐的雪亮柳叶刀。

    仆从大声道:“小主人说了,他输了,求娶之事就此做罢。”

    昭君与青琰相视一笑。)。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三百三十三章 聚 首() 
春夏之交,无云的天空更显湛蓝,雪峰之颠也染上了一层靛意。一望无际的草原,绿草如浪,间或点缀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色彩缤纷,令人迷醉。在雪山下,长河畔,丛林里,随处都可见成群结队的牛羊骏马,还有那放牧的年轻男女。马儿互相追逐,年轻男女也在互相嬉戏,鞭梢响声与嘹亮歌声响彻草原。

    那座白色巨石城堡,就矗立在蓝天之下,雪山之旁,草原之上。

    此刻,白色城堡上下站满了人,各色旗帜飞扬。令人惊异的是,这座一点也不像汉朝建筑的城堡,城上的旗帜,却全是汉朝幡旗。不光有龙虎朱雀等图形,好多旗面上还有明显的汉字,诸如“汉”、“张”等文字,比比皆是。

    看到迎风猎猎的五色汉旗,从东边地平线出现的一支长长车马队伍发出响彻天地的欢呼。同样,白色城堡上下的人群,也发出震天价应和声。

    车马队伍中间,一辆白色彩绘的马车车帘掀开,现出昭君那略带疲惫,却满是喜悦的面庞。

    青琰策马靠近,难掩激动:“夫人,到了!”

    “是啊……整整两个月,终于到了。”昭君凝望着那白色城堡,眼里有雾气漾起。蓦然,她浑身一震,眼眸亮起来。

    几乎同时,前面开路的公孙覆飞驰而来,边跑边高呼:“君侯亲自出城迎接诸位!”

    随着公孙覆的喊声,远远出现一队人马。随着人马渐近,“大汉使节、富平侯张”的旗帜分外惹眼。阳光灿烂,大旗之下,那白色骏马上的身影仿佛披上一层金光,踏着绿浪而来。

    昭君泪如泉涌,青琰眼眶通红。数百汉民,望泣而拜。

    建始二年四月末,历经磨难的第一批河东汉民,历时二载,跋涉数万里,终于抵达摘星城。出发时的七百多人,抵达时不过五百余人。虽然人数很少,并未能对摘星城的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但他们的到来,却有着深远意义。这是大汉移民的足迹,第一次延伸到万里之外。而移民们所趟出的这一条远徙之路,也为后继汉民源源不断的迁徙奠定了基础。

    当第二次上千人,第三次数千人,第四次……直到后来摘星城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汉之城”,人们不会忘记,最开始时,那七百汉民的筚路蓝缕……

    汉民的到来,让张放更忙了。好在他是拥有近乎无穷精力的人,错非如此,很难想象,他只靠两三个助手,就把若大一个商贸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同时还能平衡城内诸势力的各种利益,使摘星城度过最艰难的一段发展时期。

    张放不是个天生的政治家,也没有多少管理经验,发展初期的摘星城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练手机会。在汉民抵达之前,他已经积累了一年多的治理经验,初步达到了县令水准。当第一批汉民涌入后,张放已经能够应对裕余了。

    眼下张放首先面临的,是汉民的归属感问题。

    不可否认,这些离开故土,远涉万里的汉民,绝大部分人都不想来这个摘星城。自古移民实边,从来没有自愿一说,哪怕有无偿土地与牛羊的诱惑。西域都护府就是个最好的例子,都开府几十年了,真要干仗,也没能拉出多少人,主力还得靠征召周边城廓诸国。当然,这里面也有朝廷怕尾大不掉的原因。

    张放能做的,只有尽快将当初对汉民的承诺兑现,把住房、土地、生产工具、畜力分配到位,尽快使汉民融入这里的生活。后世华人遍世界足以证明,汉人无论到哪里,都能顽强生存,繁衍生息。

    张放现在考虑,下次要人,可能要倾向于“谪戍”,也就是找国内犯了罪的那一类人。这类人冒险性与攻击性更强一些,适合组建骑军。

    “摘星城的吸金力是无可置疑的,摘星城的容纳力也足够,眼下我们缺的只是人准确的说,是汉人。”

    在旧宫议事厅里,一张由六张桌子拼成的硕大椭圆形巨桌置于正中,上首只坐一人,张放。两侧一溜而下,分别坐着陶晟、邓展、阿里穆、公孙覆、韩骏、韩重、班稚、班行、林天赐等人。哦,还有两位女士:昭君与青琰。

    在摘星城,张放已弃用跪坐礼,全部采用坐姿。而在这草原塞外,宽袍缚带的汉服只能做为休闲服,所有常服,都是张放亲手设计的、以钮扣为系结方式的类似后世风衣的便服。摘星城是个商城,实用主义浓厚,新常服的轻便、新颖、又极具实用性,很快让所有人都接受了。而新常服坐椅子,自然不虞有走光、露宝等等不雅情形出现。

    当然,好是好,方便是方便,就不知这些人回到汉境还能不能适应那并不完善的汉服了。

    听到张放说到人力不足,林天赐适时开口:“我说说感受吧,经过近一个月体会,林某敢断言,整个西域,没有一个城郭,能比得上摘星城。若君侯不弃,林某愿力促君上,将我邦迁至贵城。”

    张放喜道:“如此甚好,乌丹支离本是汉军后裔,与我等同根同源,正应互相扶助。”

    听到二人对答,陶晟、邓展相视一笑。林天赐当然不是脑门突然发热才提出这合并之策,在私下里他们不知讨论、谈判了多少次,最终达成一致,这才在会上正式提出。而在这正式场合一旦提出,基本上也就成了定局。若非如此,以林天赐的身份,也没可能列席摘星城内部会议。

    乌丹支离,阖族不过二、三百人,由于格守汉俗,不与周边诸族通婚,这些年情况越来越糟糕。在林天赐这样的有识之士看来,再这样下去,过不了几十年,乌丹支离要么被周边诸族融合,要么自行消亡。汉朝不会收他们,那么,最好的出路,就是合并入摘星城。这是个明智的选择,林天赐相信,族老们一定会通过。

    韩骏也站起发言:“坚昆那边,李忍也表示愿意加入,呼揭、丁零也有部族想加入。”

    张放点点头:“各族要加入可以,但对非汉人我们的准入是宁缺毋滥,汉人常住居民与胡人常住居民比例要保持在三比一。当然,这是远期目标,现在还做不到。我打算要建立一个居民身份制度,这里有一份提纲,大家可以看一下,互相讨论可行性……”

    当会议渐至尾声,张放拍拍桌子,将讨论中的众人注意力拉过来,道:“接下来一个月,我会离开城里一段时间。我不在时,城中事务交由陶晟、邓展、公孙覆、班稚、韩骏五人组决议。以票数多寡决策,少数服从多数。若确实有难决之议,可交由昭君最后定夺。”

    这是让昭君代行城主之职啊。众人的表情却很坦然,一个曾主持了乌孙大小昆弥谈判的女使者,完全有这个能力与威望,没人不服。

    这时班稚有意无意问道:“不知君侯前往何处?”

    “康居卑阗城。”张放毫不避讳,直面班稚,坦然道,“与老国王谈公主的婚事。”(。)

第三百三十四章 将 归() 
康居国王快死了。天籁小体,能熬到现在,已属奇迹。

    老国王请张放来的目的,除了协调摘星城与康居贵族的利益之外,最重要的,是与张放商量两件事,一是关于派哪位王子入质汉朝为侍子,二是关于娅莎公主的婚事。

    老国王先后共有五个儿子,其中两个没养活,夭折了,一个长大成人后,因与部族生纠纷,厮打中受伤而死。眼下还有两位成年王子,分别是大王子与小王子。臣民的普遍评价是,大王子比较有能力,也有一定声望;小王子暴躁,行事作风强硬,恃强凌弱。康居诸贵人支持大王子与支持小王子的两派力量相若,现在就看老国王的选择了。

    老国王倾向谁,就连张放这个外人都知道,老国王一向疼爱小王子。老爷子疼爱老疙瘩,这是很正常的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免,不足为奇。

    躺在榻上,气息奄奄的老国王鼓着浑浊的淡褐眼珠,死死盯住张放,吃力问道:“张君认为……哪位王子入侍汉天子为好?”

    因为涉及王室秘事,宫室里除了张放与老国王,再无他人。

    张放淡淡道:“谁入侍自当由国君定夺,本使的职责,就是安全护送侍子入长安而已。”

    老国王眯眼,露出欣慰的笑意,他当然知道,选谁入侍,通常汉使是没有话语权的。但是眼前这位汉使大不一样,他在康居的影响力,丝毫不弱于副王,甚至在某些时候,说的话比他这个行将就木的国王还管用。而副王屠墨以及小女儿娅莎,都是支持大王子的……

    “张君,我果然没看错你啊。”老国王艰难露出笑容,很是开心,“我们再谈谈娅莎的事吧……”

    张放走出宫室时,正看到在廓柱下团团转的屠墨。

    屠墨一见他,神情紧张,立即迎上:“羿啸,国君是否就侍子的事,征求你的意见?”

    张放毫无隐瞒之意,坦然道:“正是。”

    “羿啸怎么说?”

    张放实话实说:“什么都没说。”

    “这……”屠墨搓着手,张了张嘴,终究还是没能说出诸如“何不劝国君让小王子入侍”这样的话。

    “我会点岐黄之术,老国君怕是挨不过这个夏天了。”张放拍拍屠墨厚实的肩膀,轻叹道,“还是想想怎么让他安心吧。”

    屠墨默默点头,不再言语。

    张放走出宫殿,看到云台前那徘徊的倩影。十六岁的公主,有着鲜花一样的脸蛋和牛奶一样的肌肤,即使此刻她的神情黯然,也丝毫无损她的美丽。

    娅莎抬头看到张放,琥珀流光,提着长裙迎上。

    张放不等她开口,便道:“我没有就侍子的事表任何看法。”

    娅莎轻轻摇头,神情让人心疼:“我不想问这些,我只要阿父平安就好。你是会医术的,阿父他……”

    张放考虑了一会措词,道:“秋日夕阳美好,尽量让他看到吧。”说罢,向娅莎揖行一礼,转身离去。

    娅莎捂面,双肩颤动。

    张放没有回头,反而硬着心肠加快脚步,他知道自己若回头就一定会转身,就一定会拥娅莎入怀——但这里不是都赖水畔,也不是草原丛林,这里是王宫,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与娅莎的事还没正式公布,不便弄得尽人皆知。

    张放步下石阶,到得宫外广场,一直跟在身后的韩重牵马过来,递上缰绳,终于忍不住问道:“公子,我有一事不明。”

    张放接过缰绳,轻抚骏马的鬃毛,淡淡道:“但说无妨。”

    韩重低声道:“公子,屠墨副王跟公主都是支持大王子的,而且我也觉得大王子比小王子更像国王的样。公子为何不施加影响,令老国王更倾向大王子呢?”

    张放瞥了韩重一眼,道:“若是阿舍,就不会问这样的话?”

    韩重呐呐:“我知道不如阿兄看事明白……”

    “摘星城是在康居没错,但我们是康居人吗?”

    “呃,当然不是,我们是煌煌大汉。”

    “那我问你,一个英明的康居国王引领康居走向强大,对摘星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韩重张大嘴巴,半天不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显然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张放翻身上马,淡淡扫了一眼并不巍峨的康居王宫,吐出一句:“我不会阻止康居强盛,同样也不会推进它强盛。”

    ……

    六月初七,康居国王任塞召集诸臣、贵人、翕侯,颁下三条王令:一、长子随汉使入长安,侍奉汉天子;二、幼子任储君;三、小公主娅莎,与摘星城主人、汉使、富平侯张放成婚。

    这三条王令,除了最后一条并不令人意外之外,前两条还是引了一阵动荡。但国王仍在,而大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