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放啸大汉 >

第53部分

放啸大汉-第53部分

小说: 放啸大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忆起当时的情况,张放仍有不寒而粟之感。不过说实话,彼时他的记忆很模糊。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情况与被他控制的匈奴人一样,都是大脑一片空白,身不由己。区别在于一个凭本能挥刃,一个完全被驭使受戮。

    是灵魂沦陷了?不,张放更愿意归结为是血腥与杀戮,激发了人的毁灭天性。再加上他的情况又比较特殊,最终演变成理智被杀意所蒙蔽。不过,这次失控,也不全是坏事,等于给他提了个醒,灵魂穿刺是把双刃剑。善加运用,威力无穷,失之掌控,必受反噬。

    有点“吸星**”的节奏啊!

    张放虽然说不出囫囵话,但能发出声音,而且身体一动,硬榻就发出嘎嘎声,惊动了屋外守候的人。

    吱呀一声,木门推开,走进一人,看到张放睁眼扭头,惊喜大呼:“公子,你醒了!太好了,我告诉邓叔、六叔、阿舍和幺郎去……”

    张放吃力抬起手,嘴里啊啊数声,青琰已以比进来时还快的速度冲出去了。

    “想喝口水而已,就这么难。”张放深深一叹,无奈放下手臂。

    门外,已响起急匆匆踏楼板的脚步声……

    ……

    张放的身体,好转得比任何人预料的都快,不过四五天,身体各处伤口就开始发痒,这是伤口愈合的前奏。起初一两天,他的精神还比较萎靡,清醒时候不多,大多数时间都在昏睡。从第三天开始,精神一日旺似一日,而身体的愈合也在加快。以至每天为他换药洗伤口的医工颇感惊讶,这种情况,以往只在那些身强体壮,血气旺盛的军卒身上看到过。只是,这少年公子的身子骨并不强壮啊,更别提他还气血两亏。

    而接下来更让医工吃惊的是,这少年公子竟不时加以指点,比如包扎伤口的布带要煮沸,包扎时尽量不要用手触及布带与伤口接触面,不同部位的包扎方式还可以这样、或这样,如此可最大限度维持伤者基本肢体活动及舒适感……

    最令医工惊叹的是,人家不光说应当这样做,更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由人不服。

    医工由衷赞叹:“公子若悬壶,必是良医。”医工并不知晓张放的身份,否则决不敢说这样的话。

    哦,这时的张放,已经能够说话了。

    正如他所判断那样,他是声带受损。经过几天休养,出血停止,水肿吸收,渐渐能发声了。当然,还不能说话太多。不过,刚一开口,连自己都吓一跳——原本的公鸭嗓已变了,变得低沉、略带沙哑,却并不难听,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这种腔调,放在现代,会被认为是一种带磁性与沧桑感的男中音,对女性有额外杀伤力加成。

    因为用嗓过度,造成声带受损,反而因祸得福,得到一副辩识度很高的独特嗓音的现代歌手不少。所以这种情况无论在医学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存在的。只是,这种嗓音与张放阳光俊朗的外貌,还真不太相符。倒是对他的治疗性催眠,有额外加成。

    治疗性催眠与强制催眠(灵魂穿刺)并不是一回事,前者医人,后者伤人,前者需要循循善诱,而后者则简单粗暴。无论前世今生,张放都没忘记自己的本职是心理医生。而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心理治疗,都应有用武之地。

    在张放休养期间,林天赐、邓展、青琰、韩氏兄弟等人,都从各个角度向他报告了事情始末。

    援兵的确是大汉交河壁的屯军,带队的不光有戊已校尉郭习,还有西域都护府的副校尉。结果汉军还没杀到,匈奴人就跑得没影了。

    “据一个被俘的莫顿扈从交待,当时莫顿曾下令围困我们,若汉军不至,我们纵不被刀兵所杀,也会饥渴而死。”林天赐重重道,“所以,是交河壁汉军救了我们。求援这一步棋,走对了。”

    “不,应当说是都护府副校尉陈公救了我们。”邓展语气充满后怕,“若无陈公力证公子身份,说服郭校尉,并亲率卫队出击解救……后果,邓展不敢设想。”

    救人于水火,解困于危难,这恩惠够大的。

    张放点点头:“陈公名讳是什么?我要前往致谢。”

    邓展正要开口,屋外蓦然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大汉使节、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陈子公,拜会富平侯世子。”

    张放腾地一下坐起,双睛瞪圆:谁?陈汤?!我没听错吧?

第八十三章 【渊 源(上)】() 
&nb(感谢大盟、小胖及诸位书友支持,第二更奉上)

    &nb~~~~~~~~~~~~~~~~~~~~~~~~~~~~~~~~~~~~~

    &nb陈汤!会是历史上那个牛人陈汤么?

    &nb有可能!西汉、西域、都护府、陈汤,再加上郅支单于,这几个关键词凑到一起,答案呼之欲出。

    &nb张放对西汉历史了解泛泛,但对这个曾发出历史最强音的传奇人物,却是如雷贯耳。你可以不熟悉他的名字,但不可能没听过那句千古名言。万万没想到啊,居然是他救了自己。

    &nb这样的人物,不应半卧会见。

    &nb“邓展出迎接待,阿舍,幺郎,替我更衣——选最好的一件衣服。”

    &nb张放休养的地方,是交河壁河西牧场靠近山林的一座木楼。附近象这样的建筑还有很多,原是交河壁屯军军官及车师王公贵族的避暑地。张放一行伤者俱被安置此处,显然很得戊已校尉重视。

    &nb就在木楼的外间,权充正堂,衣帻整齐的张放见到了陈汤。

    &nb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这时他们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将要并肩面对无数风雨,也将迎来眩目彩虹。

    &nb在张放对面案几后坐着的中年人,年纪大约三十到四十之间,头发帻巾很整齐,发际线较后,似有点早秃。他的额头很饱满,脸的轮廓狭长,这使得他看上去头有点大。这样一个人,样貌、身量都很普通,属于那种丢到人堆里找不出的类型。浑身上下,找不出半点军人气息,倒是像个教书匠。

    &nb在对话的时候,他的目光温润柔和,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情绪饱满,很能感染人。

    &nb这就是陈汤。

    &nb看着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甚至可以说长得有点“残”的中年男子,张放多少有些错愕。少顷,倏地一笑,释然了。历史名人,大抵如此吧,俊得一塌糊涂,抑或丑得人神共愤的,终究是少数。

    &nb二人各跪坐于短案后,合袖见礼。

    &nb礼毕,张放先再三道谢,感谢陈汤援手之德,相救之恩。

    &nb陈汤再三辞谢,先代追击匈奴未归的郭习向张放告罪,并说拖到现在才来探望,一是军务缠身,二是听闻张放喉舌受伤,不能出声,故而推迟探访时间。

    &nb一番应有之仪过后,陈汤抚须笑道:“公子果然是人中龙凤,三分似富平侯,七分似敬武公主,宋玉复生,不过如此。”

    &nb张放亦笑:“陈君不会是因在下肖似翁母,方信出自富平侯府,故此施以援手的吧?”

    &nb陈汤微微一笑,心里挑起大拇指,这位少君侯好生机敏,竟能随口顺着自己的夸赞,轻巧抛出他的问题。遂笑道:“想必贵属已将当日情形相告,公子方有此疑。”

    &nb张放坦然道:“在下很是好奇,陈君是凭什么如此肯定被困烽燧的便是张放,更甘冒风险,亲自率军解围。”

    &nb“说来也简单。”陈汤步出短案,来到张放面前,面对面端坐,从怀兜取出一物,双手捧着,奉还张放,“便因此物。”

    &nb张放接过定睛一看——半掌大小,圆润莹白,正是自己随身所带的那枚玉玦。

    &nb“陈君识得此物?”

    &nb“当日缪侯兴定公召汤与会时,曾在兴定公腰间看到此物,故而识得。”

    &nb兴定公是谁?张放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但陈汤短短一句话,透露了大量可供分析的信息。首先,这枚玉玦是家传之物,所以“缪侯”应当是指张放的祖辈(因为“缪侯”是谥号,所以不可能是张放的父亲)。其次,从陈汤的年纪上看,也不可能与张氏高祖辈有交集,顶多就是张放的爷爷辈。所以他口中的“兴定公”,十有八、九就是张放的祖父第三代富平侯张勃的字。

    &nb陈汤与富平侯世家有交集?这倒是新鲜,正要细问,没想到陈汤语出惊人。

    &nb“陈汤此次援手,不求公子感恩,只为富平后人报恩,以赎汤之罪之万一。”

    &nb“报恩?赎……罪?”张放吃惊不小,若说老缪侯对陈汤有恩,那倒说得过去,可这赎罪又是怎么一回事?

    &nb陈汤注意到张放的讶异表情,眉毛一挑:“公子不知?”

    &nb“呃,确实不知。”张放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知晓这事,但又没法糊弄过去,只能是先承认,再见机行事。

    &nb陈汤抚须点头:“也是,这是初元二年之事,彼时公子尚幼,此事又关乎缪侯声誉,君侯未曾提及,亦属应当。”

    &nb原来我不知道算是正常啊,张放暗松了口气,摆出一付洗耳恭听之状。

    &nb陈汤欲言又止,长叹一口气,告了个罪,转身回到案几后。在这过程中,他似乎调整好了心态,再次面对张放时,已经平静下来。然后,开始述说。而故事,却是从十年前的初元二年(前47年)开始。

    &nb初元二年二月,陇西曾发生一次大地震,毁坏城郭、房屋,死者众多。三月,刚刚即位两年,对关乎国运的天象特别敏感的元帝,除了下诏免除地震灾区百姓租赋,还要求群臣推举茂才异等、直言极谏之士,以纠己失。

    &nb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平侯张勃向元帝推举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汤。而陈汤当时任职为太官献食丞,一个掌管祭祀饮食的小官。这就是陈汤先前说到的报恩。至于一个斗食小吏陈汤是如何得到堂堂富平侯担保举荐的,他没细说。不过以张放接触这段时间看,陈汤说话专注而热情,极富感染力。这样的人,很容易博取他人信任,想必当年他的祖父便是因此而赏识吧。

    &nb这本是一件好事,如果事情顺利发展,或可成就一段慧眼识英才的佳话。可惜,就在张勃去世其间,陈汤也出了事。他因为父死而不奔丧,被司隶校尉诸葛丰弹劾。元帝大怒,下旨将陈汤禠官下狱,而举荐人张勃也受牵连,被削爵二百户。

    &nb恰在此其间,张勃新丧。大汉侯爵死后,按常例是要封谥号的,而张勃的谥号就是“缪侯”。

    &nb“缪”是什么意思?那就要看你想怎么解读了。有好的意思,如未雨绸缪,缪巧;也有不好的意思,如纰缪,也就是出错的意思。此前大汉也有那么几个曾犯错的侯爵谥此号,这对富平侯世家,是一个不小的耻辱。

    &nb追本溯源,陈汤就是始作俑者,在富平侯府最不受欢迎人员名单上,他名列第一。也是因此之故,他在面对张放时,愧疚满满。却不知这位“富平少侯”压根就不知道这些陈年掌故,更不知这其中的许多弯弯绕绕。

    &nb这就是陈汤所称“报恩”与“赎罪”的来龙去脉。

第八十四章 【渊 源(下)】() 
&nb(感谢大盟、小胖、破沧桑、反对团体。因全城停电,晚了,抱歉,晚上还有一更。)

    &nb~~~~~~~~~~~~~~~~~~~~~~~~~~~~~~~~~~~~~~~~~~~~~~~~~~~~~~~~

    &nb那么,陈汤后来又是怎样脱离牢狱之灾,并且出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这样的要职的呢?

    &nb张放刚要动问,陈汤却话锋一转,回到那枚玉玦上来:“公子既得君侯传此宝玉,想必对此玉之渊源早已明了。”

    &nb我哪知道,就等你说呢……张放含笑点头,一脸明了的表情。

    &nb陈汤已陷入追忆,只是随口问一句而已,打死他都想不到,张放这个宝玉传承者,对此玉的来历,还不如他这个外人了解。

    &nb“当年汤与兴定公初会,见堂堂富平侯竟将一块普通玉玦珍而重之随身佩带,大为诧异。兴定公因笑称,此玉为高祖所遗。当年张氏高祖故去,身后只遗五百金,玉器只得一件,便是此物。后子孺公虽身居三公高位,美玉无数,却只佩此玉,意缅怀先人,并引以自省。自此张氏历代家主,皆佩此玉,并以玉上之纹饰做为家徽。”

    &nb原来这块玉玦居然是张氏先祖,曾任武帝朝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张汤遗物。张汤被诬自杀后,全部家产不过五百金,最值钱的就是这块玉。张汤之子、张氏中兴的奠基人、第一代富平侯张安世,为缅怀先人,并时刻警醒,便将此玉定为传家之宝,唯家主方能佩带。或许是张放太受宠爱的缘故,当代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