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时空航班 >

第183部分

超时空航班-第183部分

小说: 超时空航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的交通线建立起来。”

    简略交代完谈话内容,魏承恭忽然想起来一件事,“话说,他就不怕我把这些话告诉你们么?泄露自己的意图?”

    陈大将愣了一下,又思索了一会儿,点头道:“应该是不怕吧……部队南下还是北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决议,他在同志们中间征求意见,又或者宣扬自己的主张寻求支持,这都是是他的工作,至少也可以说是分内之事——当然,在你这里寻求支持,这稍微有些反常,毕竟仅就级别来说,你无论如何你也影响不到中央的决策。”

    魏承恭回想了一下谈话的内容,缓缓点头。正如陈大将所言,只要中央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决议,他说这些就不算错。

    如果已经形成了决议……煽动部队对抗中央这个罪名是跑不了了。

    陈大将笑了一下:“这说明,即使影响不到中央的决策,他也认可你的作用对红军来说很重要。”

    魏承恭:“……”

    “只是……”陈大将又沉思起来,“他最后的话,倒是值得斟酌……”

    魏承恭吓了一跳,急忙道:“陈将军,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掌握的证据无法拿出来反驳他,可是你该知道,南下是绝对不行的……”

    陈大将摆摆手,制止了魏承恭,“不要急,南下是不行的,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我们也肯定不会让他带部队南下,我刚才说的话,也不是指这个。”

    魏承恭疑惑,陈大将停顿了一下,这才继续道:“你或许没有意识到,用这番说辞来争取同志们的支持,是很有力量的——比如你,不就因为无法反驳,而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赞同么?”

    魏承恭想了想,点点头。同时也明白了陈大将的意思。当时他只顾想着如何应对张国焘了,没有想到这个上头。

    同时心中叹服,这些老前辈的敏感真不是说着玩的。

    “你这个明知南下不可以的人尚且不得不表示有限的赞同,更不用说其它认为南下‘可以试一下’的同志了。”陈大将还怕魏承恭没有明白,又解释道。

    解释完了却又疑惑:“他为什么要让我们知道他现在用这样的说辞在争取支持呢?”

十七 30() 
陈大将在这边疑惑,殊不知张国焘那边正在后悔:中央肯定会去找魏承恭了解谈话内容,这一点他早已想到,所以他对魏承恭说的话也是深思熟虑过的,不怕中央听去。

    不过说到后来,自己灵机一动,开始持有新立场那一段,纯粹是临时起意,意外收获。当时只顾了高兴了,没有反应过来,直接把刚想到的说辞对魏承恭说了——接下来的事情想也知道,中央会了解自己接下来的做法,并给出针对的策略。

    哎,刚刚应该把那小子带在身边的。

    不过现在后悔也迟了:想也知道陈赓那滑头肯定会立刻带着那小子逃开,而接下来的几天,自己会被洛甫绊住(向马列国际汇报这个是正式的工作,而且工作量还不小,绝对不是随便应付一下就行的),等到自己完成工作,中央也早就知道该知道的一切了。

    还是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吧。

    抛开懊恼的张国焘不谈,陈大将带着魏承恭很快来到了总理面前,汇报这半天的经历。

    “你做得很好,足以称得上机智勇敢,”听完魏承恭回忆的,尽可能详尽的谈话(当然不可能全部回忆起来)内容,总理赞许道,“好了,你去休息吧——当然,想要去指挥部继续你的工作也可以。”

    “那个……总理,”一向很跳脱的魏承恭忽然嗫喏起来,“我能不能跟欧阳同志在外面呆几天?”

    几个人愣了一下,总理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年轻人,“怎么?害怕了?”

    “害怕……倒是说不上,”魏承恭回想了一下跟张国焘谈话的经历,“我觉得他不会对我用极端手段——不知道这个看法对不对。之所以不想再跟他搅在一起,只是因为觉得太累,一句话都要反复琢磨好几遍,还要琢磨这以后的影响什么的,太伤脑筋了。”

    “不会对你用极端手段,这个判断倒是没有什么错,”总理先是肯定了魏承恭的看法——这样可以让这小子安心,“他盯着的是全军的领导权,这方面你说不上话,你存在与否,意见如何无关紧要——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没有了你却是整个红军的巨大损失,他既然着眼于全军的控制权,就不会做这种不理智的事。”

    “……”

    “至于你想躲他几天,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必要。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的张副主席会很忙,没工夫再来理会你了。”

    “嗯?”魏承恭微微愣了一下。

    “陈赓跟他说的工作,可不只是转移他的注意力而已——当然,如果你实在想要离他远一点也无所谓,这个决定权在你。”

    想想以后大约很难再有这种“战地采访”的机会了,为了张国焘这家伙放弃这难得的机会……魏承恭决定,还是留在指挥部吧。

    “对了,总理,我听陈将军说,张国焘接下来可能会采用这个新的说辞来争取支持,这会造成影响,”说到这里,魏承恭踌躇了一下,这才又道:“红军不会南下吧?”

    “当然不会,”总理诧异,“你怎么会这么想的?”

    “我只是担心……”

    总理笑了笑,拍拍魏承恭肩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无论如何,能够决定红军走向的,只有政治局、还有军委的同志;这些同志都是明白人,任他张副主席再怎么舌灿莲花,也不会看不清形势。所以这一套说辞在决策层中必定全然无用。至于说在决策层之外……”

    说到这里,总理沉思了一下,自言自语:“决策层之外……”

    “如果他把这套说辞用在决策层之外,就说明他决心已定了。”陈大将在一边接口。

    两人都是聪明人——所以说起话来难免有些半头半截。不过魏承恭也不笨,稍微愣了一下,便明白了两人的意思:张副主席这是打定主意要分裂红军了。

    “我们的工作得抓紧了。”总理向陈大将道,“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张国焘把四方面军拉到错误路线上去……”

    ————

    总理他们做出怎么样的对策,这个当然不是魏承恭能参与的——甚至不是他能知道的,所以,他自觉退出了房间。

    然后,心头感觉怪怪的。

    “我这算不算是卷入了高层的斗争呢?”扪心自问,魏承恭心里稍微有些异样的感觉。

    一直以来,从各种影视小说中得来的印象,高层的政治斗争都是扑朔迷离而又冷酷无情,每次看到这样的桥段,扪心自问,他自觉自己没有那么多心眼儿去跟故事中那些人斗法——所以,虽然出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其选择了救国作为自己的使命,并选择了以援红作为救国的手段,他却很自觉不参与中国马列党的内部斗争。

    哪怕自己的好奇心再是怎么强烈(对于某些党内秘辛),哪怕自己再是怎么想要对中共的人事任命发表一些意见(比如用粟裕顶替林彪之类),他都努力克制着没有说出来。

    老话说得好: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这一点上两边的做法倒是都差不多:中央对他的态度是“三不”:不强迫、不干涉、不催促。而他的回报也同样是“三不”:不多嘴多舌,不盛气凌人,不自以为是。

    基本上,这是两边能够相处愉快的根本原因。

    然而现在,看来是卷入马列党内部斗争了,虽然他还有些不敢确定(之所以不敢确定,主要是因为这个斗争看起来好像不那么残酷。)

    不过虽然不那么残酷,但是只凭现在看到的,就已经让他有些受不了了。步步小心,步步惊心,时时算计,时时被算计……魏承恭觉得,自己果然还是珍爱生命,远离政治比较好。

    而且老是看这些勾心斗角的事,也很让人郁闷——即使正在斗争的是红军老前辈。

    ————

    还是去关注一下军事斗争吧,看看这方面的好消息,能让人心情愉快。

    红军果然还是没有让人失望,各条战线上不说是捷报频传,却也颇能振奋人心。

    红军的分派很有特色。

    南线,彭老总的部队集中了全军几乎所有的马匹——包括一部分从藏民羌民手中交易来的马匹——组建了一只小规模骑兵。之所以这么干,考量有二:第一,在青藏高原这么一个放得开的地方,骑兵的战术价值不言而喻,配合能小范围快速传递信息的对讲机,他们几乎总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在战场上最合适的地方,遂行破袭、掩杀、追击、威慑等任务,配合步兵灵活展开的阵地战和运动战,让敌人苦不堪言。

    第二则是因为彭老总的部队势必是最后一支撤离松潘的部队,极有可能被迫遁入草地——有一队马匹等于是有了一批额外的军粮。

    如果说南线的彭总是加强了机动力,那么东线的林总就是加强了攻击力。林总的部队集中了全军的炮兵,砸开了松潘城的外围防御——好吧,炮弹不多,所以炮兵的作用其实没那么大;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其实是红军参照未来四野攻坚战术专门训练出来的一批攻坚部队。

    限于物资供应,这批部队的战斗力远远没有未来的四野那么强大,不过胡宗南的部队也是初来乍到,根本来不及构筑多么坚固的工事,再加上红军的炮兵再差也是炮兵,在某些关键地点上能起到四两千斤的作用。所以松潘的外围防御很快就悲剧了。

    然后战斗节奏就进入了红军战史中很罕见的巷战。

    整个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几乎没有打过真正意义上的巷战。红军不守城(即使在五次反围剿的时候也很少守城);攻坚城攻不下,攻空城对手一般一下子就垮了。所以战斗很难进入巷战,有限的一些城市内战斗说是巷战不如说是追击战。

    实际上,这种情况也跟对手有关系。国军当时也很少打巷战,不只是面对红军,面对其它各路军阀以及各路军阀之间也很少打巷战,城市争夺战基本集中于城墙,当城墙或城门被攻破的时候,防守的一方就会很快失去斗志。少有的一些能够在城墙失守后还能守住城市的将领——比如傅作义——就显得卓卓不凡,皎皎不群。

    像这一次的松潘争夺也是如此。从截获的电报来看,在外围阵地失守后,胡宗南判断松潘已不可守,就准备放弃了。

    无奈校长想要一举尽全功,给他下了死命令,这才不得不硬着头皮撑了下来。

    拉锯了两天,后方的补给突然剧减,仅仅能保证最嫡系部队的需求,不仅如此,还有了自己的侧翼出现大量红军的消息,就连后方都出现了少量袭扰部队。

    胡宗南本人的嫡系倒还镇得住(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会优先保证——当然所谓“优先”,也就是别人吃三分饱的时候他们能吃四分饱),不过配属的部队就没那么听话了。为了加强胡宗南的实力,常凯申命令小六子拨了两个师给胡指挥,结果那帮东北兵饿急了,又知道了“后路不稳”,于是就开始胡来了。

    到魏承恭回去2017的时候为止,胡宗南经历了手下的两次哗变,一次与本地人的对抗(东北军跑到喇嘛寺去“征粮”,会发生什么不用多说了)之后,之后他果断给自己的校长拍发了绝命电——而且一发就是三封,不过用意当然是变相要求撤退,兼且甩锅: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就是补给不济,后路不通,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您老人家要是没有别的办法,那我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十八() 
(抱歉,卡文了,想要描写一下常凯申的心路历程,让他骂几句娘希匹,让大家舒服一下,却感觉线索很乱,不知道该怎么整合到一起。几次推倒重来都不让人满意。现在先把一些片段发上来。大家看看,给点儿意见。)

    ————

    这两天常凯申的心情很不好。

    因为电报——不只是胡宗南的电报。

    当然,胡宗南的电报是主要原因。那家伙,说什么“职部缺粮,虽罗掘俱穷,而日食不过四两;职部缺弹,虽一再节用,而所余不敷一战。”而说到赤匪,则是“勇悍非常。虽被弹如雨,不能吓阻其前进;拼刺绝佳,虽以寡击众,亦可压服我官兵。”末了,还不忘拉上一帮人搞法不责众,“向者以为匪中央所部,能辗转万里而至于斯,皆因各地方实力派保全实力,消极避战;今日方知非是诸部无能,实因赤匪太强悍也。”

    对于这篇“胡”说的电文,常凯申表示,我有一句nxp——哦,不对,现在自己在四川(瞎)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