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131部分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3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转道上海,孙元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和托尼谈谈。自从1903年,托尼和自己一道从美国来到远东,除了日常书信来往,俩人还没机会面对面聊过,也不知道他的日本广播公司和中华广播公司运营得如何了。故而行前发电报给他,希望能在上海见上一面。

    五月中旬,孙元起乘坐的海轮到达上海,靠泊在黄浦江招商局第三码头。行李虽多,可随行的大小伙子也不少,肩挑手提,都没有劳烦别人,一行人就顺着人群就往下走。刚平船,逮眼望见迎客的人群中打出了几个巨大条幅:

    “热烈欢迎孙校长到沪!…”

    “恭迎湖北提学使孙大人!”。

    “迎接孙百熙先生!”。…………

    孙元起有些吃惊,貌似自己来上海之前,只告诉了托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迎接呢?四下打量,毫无疑问,最先发现的就是托尼。不是因为他人高马大,也不是因为黄头发白皮肤,而是周围的中国人看见他,都下意识地躲开一步。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个遗世独立的鬼佬,谁看不见他?

    “好久不见,托尼!”。孙元起快步上前,用英语和他打招呼道。

    “好久不见,扬克!”。托尼站在那里动也不动,神色有些怪异。

    孙元起有些奇怪:“怎么啦,托尼?看上去你的神色不太好啊,难道你的广播公司出现了问题?”。

    托尼脸色愈发扭曲:“事实上,广播公司运行得非常好。你看,我只是昨天在广播里说了今天下午你会抵达上海,结果就有这么多听众来迎接你。怎么啊!你别掐我呀!”。

    托尼突然尖叫一声,跳到一边。孙元起这才发现他身后躲着一人,仔细看时,不是莉莉丝还能是谁?只见小妮子满眼含泪,楚楚可怜地站在那里,要不是眼下大庭广众,估计早就扑上来哭成一团了。孙元起深吸一口气,平息了激荡的心情:“莉莉丝,你什么时候到的中国?”。

    “半、半个月前。”。莉莉丝哽咽着说道。

    还是托尼提醒道:“你们夫妻还是等晚上再互诉衷肠吧,现在还有好多人看着呢!…”

    孙元起冲托尼、莉莉丝点点头,然后朝边上走去,托尼和莉莉丝跟在身后。最先见到的是夏瑞芳,果然是铁哥们、好搭档,听到广播就来码头上迎接了。

    接着是杨度,一身竹布长衫,手里摇着纸扇,笑嘻嘻地说道:“百熙,咱俩可是早就约好,你发达了,要提携兄弟一把的。如今你已是从二品的大员,所以愚兄便…颜前来讨碗饭吃!”。;

    “好说!好说!这可就说定啦,薪酬每年两千两!”。孙元起正想找人做暮僚,他就凑了上来,真是瞌睡遇上枕头。

    至于举着“恭迎湖北提学使孙大人”。牌子的,是些寄居上海的湖北官宦士子,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他们来迎接掌管家乡文运的提学使大人,完全顺利成章。

    接下来,是南洋公学总理杨士骑带着几个学生。两校在教学和科研上颇有些交往,来迎接也在情理之中。…………

    到了最后,还有两位中年人带着家丁,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孙元起,让孙元起好生奇怪,便主动上前问道:“两位兄台是?”

    稍微年青一点的那人嬉笑道:“称“兄,是对的,称“兄台,就不对啦!”。

    倒是年长一些的解了疑惑:“百熙,你还认不得我们吧?我是孙多鑫,他是孙多森,在北京的时候,五祖父难道没提过我们俩?”。

    “噢!”。孙元起听了他们的名字,才想起来老大人确实提起过这两位,当即上前请安,“小弟孙元起拜见兄长!…”

    跟在身后的莉莉丝用英语问道:“扬克,你认识他们?”。

    “莉莉丝,过来认识一下,这两位都是我的哥哥。”。孙元起顺手拉过莉莉丝。

    只见莉莉丝张大嘴巴,一脸惊讶模样。

    孙多鑫哥俩也很吃惊:“百熙,你认识这位西洋女子?”。(未完待续。

一三五、云间海上应鸣舞

    �孙元起面色有些尴尬:“她是小弟的内人…………”当下让莉莉丝用中国礼节和孙家哥俩相见。

    行礼如仪之后,孙元起才又接着问道:“怎么,好像两位兄长认识她?”。

    孙多森心直口快:“怎么不认识?还打过不少交道呢!幸亏此次见面,要不真成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喽。”

    兄弟俩可能觉得之前所作所为是欺负弟妹,有些细节便说不出口。但莉莉丝性格泼辣,又在美国长大,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她这么一讲,孙元起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孙多鑫、孙多森这兄弟俩人没有学习到叔祖父孙家辑的才学,倒继承了外祖父李瀚章的经商才能,老早就积极参与创办实业。最先,他们哥俩是在扬州办盐,他们先向姑父何维健也就是中科院院士何稽麻的曾祖父那里租到盐票,然后从事食盐贩运。食盐专卖利润惊人,可是风险与利润并存,尤其土匪马贼的抢劫,防不胜防。而且随着晚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的下降,贩卖私盐的在在皆是,利润空间逐渐缩小。一段时间之后,哥俩决定改图他业。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他们发现用外国钢磨磨制的洋面粉利润非常大,便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上海买地办厂,开始涉足面粉加工业。经过筹备建设,在1900年正式投产,厂名阜丰面粉厂,这也是当时中国第一家机器制面粉厂。由于阜丰厂的面粉质量、色泽与洋面粉不相上下,价格却比洋面粉便宜许多,很快赢得了江淅一带市场,哥俩也赚得盘满钵满。

    今年三月间,在美国已经打拼出一番天地的莉莉丝决定移师远东,开辟新战场。她带着一大笔存款先到日本考察,接看来到上海发现中国人对于美食追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味精的销路十分看好:而且这里又有哥哥托尼的照应,实在不行,北京还有丈夫不是?权衡之后,决定在上海投建一家味精厂。

    计议已定,莉莉丝一方面向父亲伯格曼先生购买所需设备,另一方面就在上海物色合适的原料供应商。生产味精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面粉,孙家哥俩的公司又是上海滩最大的机制面粉厂,所以小妮子就顺理成章地找上门去希望达成购买协议。

    在莉莉丝看来,这是长期的大宗购买,价格应该比市场价便宜许多才是。可这哥俩一看莉莉丝是外国人,心里就大不痛快,便想在商场上体现了一点爱国情怀出价只比市场价便宜一丁点。莉莉丝通过调查和计算,发现阜丰厂的利润空间很大,还能降下来许多,就三番五次地见面谈判。可哥俩丝毫不让步:你不愿买?那你去买外国进口洋面粉去吧!

    听了莉莉丝的陈述,孙元起哭笑不得:你说说,这都什么事儿?

    在清末,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官商结合的家族式企业,早期如胡雪岩家族、乔致庸家族,中后期有周馥家族、孙家弊家族、张察家族等。这些大企业,最终都是因为官场失意、家庭纠葛而迅速衰落。有鉴于此知道这层关系后,孙元起反而不大愿意莉莉丝的味精厂和阜丰面粉厂合作了。况且,莉莉丝以后还打算生产方便面,更需要大量面粉。原材料的供应都掌握在一家厂商手里,那完全是取死之道。

    谁知知道莉莉丝的身份之后,孙多鑫拍着胸脯保证道:“既然是弟妹要买,我们一定会给最优惠的价格!”。

    孙元起更加担心,心里已经暗自打定主意:等晚上回去,定要和莉莉丝说说除了购买阜丰厂的面粉外,最好在别的地方自己再建一个面粉厂。既然阜丰厂磨制面粉能发财没有自己建厂就不赚钱的道理。即便不赚钱,还可以直接卖给自己的味精厂不是?

    其他欢迎的人员见孙元起有家里人过来,也不多打扰,只说等明后几天什么时候有空再送上请帖,便各自散去了。孙元起一行、莉莉丝、托尼随着孙多鑫哥俩一起,来到位于华山路武康路口的孙公馆。;

    上海开坪之后,十里洋场顿时繁华异常,浦西一带成为淌金流银的好地方达官显贵无不在此买地建房,作为清末重臣的李鸿章自然也不例外一条华山路他家占了一大半。当然李家也不吃独食,又将地皮害成一块块,转售给了亲朋好友。孙氏兄弟作为李鸿章的侄外孙,也从中分到了一杯羹。

    孙公馆是一组西班牙风格的淡黄色小洋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空闲房间也多。在两位兄长的盛情邀请之下,孙元起就在这里住了下来。俗话有云:“小别胜新婚。”。孙元起在上海暂住的几日,白天出去应酬,晚上与莉莉丝被翻红浪、颠鸾倒凤,个中滋味自不用细说。

    当然,在上海多盘狂几日,并不是孙元起沉溺于温柔乡里故意耽搁,而是情非得已。

    在二十世纪初叶,长江航运主要是汉口至上海一线,由英、德、日、法、中国等5国的9家公司运营。其中日本有大阪商船会社、日本邮船会社、湖南汽船会社、大东汽船会社等4家,最大。而最大的,却要数英国的太古、怡和两家轮船公司,以及中国的轮船招商局。长江航道水流端急,不少地方河床甚浅,为了安全起见,江轮载客量比海轮小许多。而华中、华东又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商贸活动频繁,长江作为交通主动脉,承受的运输压力非常大。即便像孙元起这种从二品的大员,也需要等上几日,才能安排好舱位。

    滞留上海期间,孙元起也没闲着,除了和一些官宦交流感情之外,每日都要去已经改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的南洋公学讲课,得空还得和夏瑞芳谈下一步的计划。

    如今孙元起已经改任湖北提学使,商务印书馆可以与经世大学合作,成立一家书局,挂靠在湖北提学使司下面,责便以官方的身份来推广教科书。

    得知孙元起抵达上海的消息蔡元培也从苏州赶了过来,汇报这一年多来筹办经世大学附属苏州中学堂、小学堂的大小事宜。托尼、莉莉丝见了孙元起之后,共计给了他10万美元。孙元起留下2万元自用,剩余部分平分给了张元济和蔡元培。

    蔡元培虽然入过洞房、遇过故知、中过进士,可拿着4万美元的支票,双手还是有些颤抖:“百熙,你就这么放心蔡某?”。

    孙元起自然知道蔡元培在办学校的时候,会请一些思想偏向革命的人来做教员,课堂上会宣讲一此鼓动革命的话甚至可能学校里还隐匿一此革命分子。可孙元起更愿意相信蔡元培的道德人品。再说,谁又没一点自己的政治倾向呢?况且这天下,终究是革命者的天下。一旦风云变色,没准学校里就跳出几条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龙蛇来,这又岂非天下之福、学校之幸?

    对蔡元培治校方针的放任不管并不意味着孙元起没有自己的要求:“鹤琴先生,我是信得过的。请您用这些钱,在江苏、淅江、安微、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建立经世大学的附属学校,先期最好是每省各成立一所,以后再根据需要渐次铺开。对于学校如何运转,敞人不做任何干涉,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学校只能采用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其他任何书籍都不能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必须按照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年的学业。”。

    孙元起之所以硬性要求如此是不给守旧派以攻许的口实。至于课后,老师们如何向学生宣讲排满革命的思想,那就不是学校的责任了。

    三天后,招商局派人专程送来乘坐轮船的票单。知道乘船日期,孙元起一行人又开始忙碌起来,拆开的行李、诸位亲朋好友送的礼物可都得重新打包!

    出发的前一天,孙元起在屋里收拾东西,便没有外出。大上午的,公馆的门房进屋禀报。刚住进来的第一天孙公馆上下就知道这位是家主的远房弟弟,听说年纪轻轻已是从二品的高官侍奉起来自然用心用力。

    听门房说来访的是三个青年,孙元起接过拜帖看了看,上面分别写着陈乾生、章士创、刘师培。似乎以前听过这些名字,却有不大熟悉,只认为是南洋公学的学生过来请教问题连忙让人把他们请进屋里。;

    对于学生,孙元起向来是不摆架子。见三人走进院子,笑呵呵地迎了上去,拱手说道:“三位仁兄孙某有礼了!”。

    他们仁不像别人,上来就磕头而是躬身长揖:“参见孙大人!”。

    见他们年纪和自己相仿佛,孙元起便随意摆了摆手:“私下见面,就别提什么孙大人不孙大人了,叫我孙百熙就成。对了,你们是南洋公学的学生吧?”。

    三人一齐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