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55部分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55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人了解后,便解释道:“这个庚子国变期间,京师大学堂是停办的,你们都没有上班,又何来薪水之说?再说了,这段时间里,我们中国的官员薪水都没有照常发,何况你们呢?我看啊,你们这个算是无理要求,还是算了吧。”

    不知这群洋教习是脑袋一条筋呢,还是有恃无恐,理直气壮顶了回去:“你们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管,也管不了!反正这段时间内,你们没有终止合同,那就应该继续履行合约,给我们发薪水,并对遇害的洋教习进行补偿。”

    张大人气得嘴一歪:“行啊!跟你们签合约的是孙寿州中堂和已死的许景澄,你们不是要薪水么?那你们找他俩去。这事儿我不管,也管不了!”

    洋教习心想:孙家鼐现在不管这事儿,找他,他肯定一推四五六!许景澄死了,怎么找他去?这是搪塞我们啊!当下便和张百熙泡起了蘑菇:“不行。我们只知道你们太后吩咐的是‘恢复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学堂就是以前的那个学堂,按照契约精神,所以必须承担起以前的债务。而现在管京师大学堂的是你,你必须对这件事负责!”

    一来二去,张大人没那么好的脾气陪着他们玩儿,便躲起来不再见这群洋鬼子。洋教习怒了,当下通过各国驻华使馆,向外务部递交抗议书,以此向张百熙施压。

    外务部向来是个拿不出主意的传声筒,见到抗议书,便写了个折子,请军机处和慈禧太后决断。太后看后,脸色一寒:“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老娘连4亿5千万两白银都舍得。现在居然为了区区几万两银子,又要弄得洋大人们不开心,这个张埜秋怎么当差办事的?”

    这张百熙不仅得老老实实付给洋教习银子,还平白吃了一顿挂落,心里那叫一个不痛快!没几天,他上了一份折子,说道:“现在大学堂还在筹备阶段,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正式招生。而这些洋教习呢,整天不干活,却每个月都拿工资,纯属浪费。现在国家财政紧张、学校经费不足,少不得节约过日子。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把这些洋教习,不管去留,全部辞退。”

    慈禧老奶奶带着老花镜,手握朱砂笔,写了三个字:“知道了”。

    这群洋教习由喜转悲,成了失业人群。

    听罢故事,孙元起不觉摇摇头:你说这些洋教习,在中国呆了这么多年,咋就没学会中国的处世之道呢?凭着一纸合同,就跟领导顶牛、要领导好看、让领导不痛快,能怪领导给你小鞋穿么?张百熙还算厚道的,直接让你们卷铺盖走人。要是遇到阴险的,非得玩死你们不可!

    看着丁韪良愁苦的表情,孙元起知道,现在可不是什么幸灾乐祸的时候。可是,怎么帮他们呢?难道要我去叔祖大人那里求情,请张百熙收回成命?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张百熙这是泄愤,如果再让这群洋教习回去,说句不好听的,那是逼他把拉出来的“愤”给吃回去啊!以后,张百熙在京师大学堂还如何立足?还不如辞职呢。

    当下,便试探着问:“先生,那我该怎么帮您呢?”

    丁韪良皱着花白的眉头:“我们和张大人之间的矛盾很深,京师大学堂自然回不去了。可是这些教习都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好老师,现在失业在家,无所事事,着实令人不安……”

    孙元起心中暗暗腹诽:如果他们真的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还用跑来远东混饭吃?

    “……亲爱的小扬克,听说你现在成立了一所大学,里面缺乏老师么?”丁韪良带着一脸希冀地问道。

    孙元起自然闻歌知雅意:“是的,这所学校在郊外,有些偏远。现在学校初建,是缺少老师,不过好在学生不多,勉强应付而已。如果你能介绍一些能力出群的老师,那是再好不过了!”;

    “太好了!”丁韪良激动地站起来,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感谢上帝!耶和华……我过些天便把名单给你。你放心,我向上帝保证,这些老师都是非常棒的,足以胜任任何教职!”

    听了他的话,孙元起都有种在胸口划十字的冲动,请求上帝保佑这些老师的素质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

    经世大学开学本来是定在西历三月初一的,因为孙元起的婚礼,推后了一周。对此,孙元起很是愧疚。所以,婚后更是全身心地扑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去。

    王先谦、孙诒让、皮锡瑞、廖平、崔适、陈衍等老师的到来,学校课程的安排也变得丰富多彩。除了之前严复的《西方哲学》、杨守敬的《历史地理学》,新学期增加了王先谦的《前后汉书》、《庄子》,孙诒让的《周礼》、《墨子》,皮锡瑞的《经学历史》,廖平的《今古文经学》,崔适的《古史考证》,陈衍的《诗歌鉴赏与写作》等,学生们眼界大开。

    因为大学生都是理工科的,这些新课程只作为选修课,最多一周一次。更多时候,这些课程是面向那些中学生,孙元起希望他们能够接受更多的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专业,而不是按照别人规划好的道路,按部就班地前行。

    偶然的一个机会,崔适在给学生讲《尚书》、《周礼》、《左传》等是伪书的时候,便有学生说起学校里藏有大量刻有符号的甲骨,据校长所言,好像是殷商遗留下来的古物。崔适闻听,心里便如有百只小爪子在爬搔,课也不上了,急匆匆地到校长室找到孙元起,想要见见所谓“殷商古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上面记载了什么。

    那些甲骨自从运回来之后,就被保存在佟文楼第二层的几个房间里,外面少有人知道,学校里有人知道,却又没有兴趣研究,故而一直尘封。如今听说有人对它感兴趣,孙元起也是喜不自禁,当下就领着崔适来到了那几间屋子。

    随便打开一间,就可以看见屋里堆满了泛着黄褐色的各种骨片龟甲。崔适疑惑地看了孙元起一眼:“这些龟甲兽骨,就是殷商遗物?”未等孙元起回答,便随手从中取出一块,走到门口,就着光亮仔细审视。

    老赵在购买甲骨的时候,一直遵循孙元起的指示,只买有刻痕的。崔适随手拿的那一块也不例外,上面刻了几行字迹,还有被朱砂涂抹的痕迹。在光线下,骨头上的字迹很容易被发现。

    果然,崔适发现了那几行字迹,用微微老花的眼睛仔细打量,手指在刻痕上摩挲。崔适早年受学于俞樾,与章太炎同门,治校勘训诂之学,用心研读过《说文解字》,对于大篆、小篆的字形颇为精熟。看到这些字形,不觉意动:“这个应该是‘来’字,对,没错,是‘来’字!这是‘曰’、这是‘东’……欸,这是什么字?”他一会儿抚须沉思,一会儿若有所悟,浑然不顾身边还有别人。一块儿甲骨被翻来翻去的看了半天,还是没能全部识出,便回身取又了几块,相互比照。

    过了半晌,才回过神来:“哈哈,百熙,老夫方才失礼了!只是不知这些古物,你是如何得来的?”

    孙元起半真半假地回答道:“去年的时候,城里药铺中出售一种叫‘龙骨’的药材,据说上面有刻画痕迹。我便派人寻觅几片来,发现上面刻画的好像是字迹,便大肆搜集。经过询问,知道它的原产地在安阳的小屯,那里原是殷商故都。眼前这些,便是我请人在那里收购的。”

    崔适点点头,说话也有些激动,颔上的胡须都在微微颤抖:“说是殷商古物,应该不差!老夫看了几片,上面的字迹很是古朴,文字构形虽然变化多端,却有规矩可循,较之大篆更为质拙,应是先于大篆的古文字。按照常理推断,该为西周以前的旧物。只是惭愧得紧,老夫才疏学浅,上面的字儿却是认不全的……”说着,手指还在甲骨上轻轻擦拭,仿佛奇珍异宝:“这些殷商古物,莫说顾亭林、段懋堂、王石臞诸老,便是许叔重、郑康成,恐怕也是没有见过的,真真是天大的宝贝。老夫在风烛残年,居然有幸得见,便是即刻魂归地府,也是心甘啦!夫子‘加我数年以学《易》’的心情,老夫现在才切实领悟到呵……”;

    这番话,孙元起听得半懂不懂的,只大致知道一点意思,却插不上话,只有傻傻地在一边作陪。

    又说了一大段,崔适老先生终于恢复常态,对孙元起展颜一笑:“哈哈,老夫又现丑了!这些龟甲骨片,都是先贤遗迹,国之瑰宝,你要细心收好。老夫还有个不情之请,想先借几片回去,一方面细细揣度一下到底都记载了什么内容,另一方面,也想拓印几份,让其他的学人知道,我中华还有这等宝物!不知百熙以为如何?”

    孙元起派人收购这些甲骨,主要是为国家保存文化遗产,从来没有据为己有的想法。保存完好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更好的研究使用,而不是束之高阁。对于崔适的要求,自是欣然同意。

    隔了一天,杨守敬、王先谦、孙诒让、皮锡瑞、廖平、陈衍等人都知道了消息,纷纷来到收藏甲骨的房间里参观,连张元济、严复也未能免俗。大家对于这些秦汉以来学者难以得见的宝物,都啧啧称奇。很快,孙诒让、皮锡瑞也继崔适之后,正式投入了研究甲骨文的队伍。

    学生们在课余,也会被这几位老师抓壮丁,参加简单的甲骨整理、缀合、编号和墨拓工作,至于比较复杂的甲骨分类、分期、著录、释读和综合研究,则只有旁观学习的份儿了。

    孙元起见他们兴趣高涨,也非常高兴,便在收藏甲骨的房间隔壁,收拾出一间屋子,摆上桌椅,作为他们研究甲骨文的专用办公室。在办公室门楣上,挂着杨守敬亲笔题写的匾额:

    甲骨文研究所。

四十四、绿天便拟借名庵

    转眼到了三月中旬。

    这一日,孙元起正在办公室里给外国友人解释量子力学中的几个疑难点。去年到的那批外国教员,因为跟孙元起探讨量子力学已久,却是比后来的同事精通许多,两下之间交流,难免还有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方,这就要孙元起出马了。

    校工按照惯例,送来当日的《申报》、《字林西报》。来大清的这些年,很多习惯和理念都渐渐被环境所同化,但一些基本理念,比如人人平等,却一直秉持着,从未改易。孙元起站起身,朝校工微微点头,表示谢意,然后接过他手中的报纸。随意瞟了一眼,发现今天除了报纸之外,还有一封信件。

    要说信件,孙元起一般收到的都是从欧美寄来的,由于这些信件是通过每月一到两次的邮轮带过来,所以到达的时间很规律,一般就是那几天。

    今天似乎不是收信的日子吧?孙元起先取过信件,看着上面贴着的大清龙票,以及毛笔书写的地址,却是国内的邮件了。上面工整地写着“呈:北京城外经世大学校长孙元起先生”,看来确实是写给自己的。用裁纸刀打开信封,从中抽出信笺纸,直接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行署名是“元培顿首”。哦,原来是蔡元培先生写来的信。当下便从头仔细阅读起:

    百熙贤弟阁下:

    不佞元培屡蒙折简相招,竟因冗事,未能应命,既感且愧。前闻贤弟大婚,元培又不克亲往,益发羞愧。他日贤弟苟至沪上,元培定当置酒请罪也。

    近数十年来,国势日颓,有志者忧心如酲,为之彻夜不寐。前,元培与有志者二三人集议,以为能挽民族之命运者,惟在开启民智,鼓舞我数万万之同胞,同心奋起,自强自立,国事方可一新。而开启民智之法,首在教育,故不揣谫陋,与同仁诸君谋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以广通声气,洗刷陋习,建立于国有利、于民有用之教育,使我国民于德、智、体均获得积极之进步。

    贤弟负海内外之盛名,筚路蓝缕,独力于京师创立大学,以经世致用、强国利民为宗旨,沪上学子莫不翘首北望,以为学问在斯矣。于今教育界言之,谓贤弟为泰山、北斗,不为过也。元培等筹办之中国教育会,籍籍无名,拟借贤弟之辉光,犹青蝇托骥尾以致千里也。不知可否?倘蒙俯允,当以会长之位相待!

    即颂:阖府大安。

    元培顿首。二十八年正月廿四日。

    这封信,孙元起看得有七八分明白,就是蔡元培成立了一个“中国教育会”,准备拉自己入伙,来信问问自己的意见。至于其他的,都是些客套话,包括那句“当以会长之位相待”,可以直接忽略。

    总体来说,参加这个“中国教育会”没有什么坏处,毕竟自己也有教育救国的梦想,何况还能和蔡大牛结下一个善缘呢?当天下午,孙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