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谋天下 >

第527部分

唐谋天下-第527部分

小说: 唐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浑然不知自己的事情,已经被父皇跟母后知晓的太子殿下,摆脱了脑海里关于大来皇女这一棘手之事儿后,开始琢磨着如何让倭国的遣唐学子们相信,他们是华夏民族的后人,如何让他们相信,大唐的百姓是他们的祖宗这一件事情呢?

    轻轻在小雪丰满的臀部拍了一巴掌,紧致的柔软、细腻又带着弹性十足的诱惑,让他手感满满。

    看着小雪俏脸微红,如水般的眸中带着丝丝风情,李弘在郁闷之余,也算是从小雪与夏至身上,得到了一丝舒缓神经的方式。

    示意小雪去把颜昭甫与苏敬找来,如今两人在孔志约被李弘当年罢免后,便开始由原本担任国子监祭酒的颜昭甫负责弘文馆,而当年的考官苏敬,则成了弘文馆大学士,负责弘文馆的受学一事儿。

    如今两人的权利,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俨然已经大了很多,除了国子监与弘文馆两院外,整个大唐的学堂,包括五姓七望自己出资建造的地方学堂,以及安西往西至吐火罗等地的唐人学堂,则都是由他们负责。

    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三者,俨然已经成了高等学府兼职上一世教育部般的存在。

    夏至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李弘,看着李弘成心不搭理她,自顾自忙着桌上的奏章时,再也不忍不住的问道:“不会是真的吧?”

    李弘手里的笔一停,僵在半空问道:“什么不会是真的?”

    “你让奴婢与小雪负责把门,奴婢与小雪可都听见了。”夏至小声的附在李弘耳边说道。

    “可能是真的,但不要告诉任何人,更不能让父皇与母后知道。”李弘扭过头,正好看见夏至吹弹可破的白皙脸颊,忍不住在那诱人的红唇上亲了一下叮嘱道。

    “这个大来皇女……心思也太缜密了吧?竟然连您都敢算计,但一想到您有……。”

    “行了,打住,此事暂时到此为止,这才几个月?而且就算是真的,到时候大不了派人前往倭国要回来就是了,不值得费心劳神的去琢磨。”李弘话语刚落,就看见颜昭甫与苏敬行礼后走了进来。

    颜昭甫与颜令宾之间的关系,李弘曾经私下里已经问及过,而颜昭甫在模棱两可的回答中,隐隐约约也算是给了李弘一个明确的答复,那便是颜令宾确实是货真价实、正宗的颜氏后人。

    李弘并未从一开始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而是与颜昭甫、苏敬二人坐在书房内天南地北的闲扯着,总之就是没有扯到正题上。

    就在颜昭甫与苏敬一头雾水,心中疑惑着今日为何太子殿下,突然有闲暇时间,请他们来崇文殿喝茶的时候,李弘终于还是扯到了正题上。

    这么多年来,之乎者也一直是对于倭国遣唐使的重中之重,于是到了现在为止,每一个在大唐学成回到倭国的遣唐学子,都能够把大唐的经史子集信手拈来。

    但说道对于大唐的一些新的文化乃至技术,这些遣唐学子,则是丝毫不懂其学问,这也是让大来皇女气馁,一直想要突破大唐给予他们桎梏的地方。

    而如今,李弘既然答应了大津皇子,同意那二百遣唐学子来弘文馆受学,那么在教授经史子集之余,是不是应该再教授一些别的呢?

    按照他刚才对大津皇子的旨意,以后倭国皇室在祭拜先祖、天神时,首先要先拜大唐皇室,那么就应该有个名正言顺的论据才行。

    所以,大唐的历史教科书便出现了,而且是专门针对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的历史教科书,便在这个时候形成了一种的文化姿态。

    先秦徐福自然而然的被大唐在教科书中所推崇,而由徐福引发下来的史书记载,则是让颜昭甫与苏敬,从先秦古典中找出更多大量的,关于徐福与倭国、平原广泽(九州岛)之间的主从关系,从而使得倭国乃徐福之后的记载,深入倭国钱塘学子的内心,变得更加难以被撼动,成为他们血脉之中的文化属性。

    大唐时代,僧人与僧人之间,民间与民间、官家与官家之间本身来往就很密切,而且,这个时代的人们,为了彰显两国关系的友好与亲近,无论是倭国人,还是唐人,在相谈时,则都会提及徐福此人,以此来显示倭国与大唐的亲密关系,从而博得大唐对倭国的好感。

    但从来没有人想过,把他当成一种文化,直接灌输给倭国人,从而等待百年以后,或者千年以后开花结果。

    所以,李弘在寻思良久后,便想着从更深、更远的文化与历史中入手,而后把徐福的事迹列入到倭国百姓的血脉之中,从而在不久的将来,让徐福或者大唐皇室,替代他们的天神,成为他们的神!

    当然,这个目标根本不可能是一天两天实现的,文化的传承就像庄稼的播种与收割一样,你首先需要在合适的土壤中,撒下能够成活的合适种子,而后再耐心的经营、灌溉、打理,才能期待着有朝一日结出你想要的果实。

    高句丽、新罗、百济同样被李弘如法炮制,如今这三国,也开始学着倭国,往大唐派遣学子来学习一样,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学子来到长安或者洛阳,或者是在幽州等地受学。

    所以,李弘更加不可能让上一世,举着无耻的棒子,剽窃中华文化的贼子,再有得逞的机会。

    这个时候给他们种下华夏民族乃是他们祖宗的观念,想必以后要是再剽窃,就是不孝、不忠,大逆不道了吧。

    箕子是中国商朝末年遗臣,名胥余,称箕子(畿内采地之爵)。

    箕子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王时期的‘三贤’,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微子》中称赞的“三仁”。

    《汉书·地理志》记载,箕子入朝鲜后,带去了先进的殷商文化。

    他以礼义教化人民,又教给耕织技术。受殷商文明的影响,朝鲜半岛社会有了迅速的进步,也产生了他们最早的成文法——《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

    当李弘把这样的想法,与如何形成传承文化,一直传承给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告诉颜昭甫与苏敬时,让他没想到的是,两人竟然眼睛亮的放光。

    像是在荒野里饿了好几天的狼见了羊一样,露出了极度贪婪、狂热的味道。

    更让李弘高兴的是,颜昭甫的叔父颜师古,当年还曾经为《汉书》作过注!

    那么如此一来,由他与苏敬来编纂一本关于箕子与徐福,传播文化,成为四国先祖的教科书的事情,则就是变得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与名正言顺了。

    李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兴过,文化的传承与播种,看似极为简单的事情,但是想要把他扎根实现,等待着开花结果,无论对于哪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一件极为庞大的工程,而李弘这样做,只不过是一个开端而已。

    远在万里外的戴至徳如今在土蕃已经快十年了,但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是慢如龟速,想要用一种文化取缔另外一种文化,哪怕是那种文化落后的刚刚开始,还处在萌芽状态,但其过程也是极为艰难与复杂的。

    中华文化的伟大以及他强大的融合性,自然是李弘的信心来源,放眼大唐周边,哪有一寸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只不过是影响多少而已了,而他现在所做的,不过就是把这种影响力,捆绑着人为的播种痕迹,加大力度的播种到大唐的周遭,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大中华圈。

730 一阵风

    “我是不是有个哥哥或姐姐?”

    “怎么可能,你是最大的,李叶都比你小。”

    “不对,李叶跟我一般大。”

    “好吧,你们一般大。”

    “那我是不是有个哥哥或者姐姐?在倭国?”

    “那怎么能是哥哥姐姐呢,就算是也该是……弟弟妹妹才对。等会儿,这事儿你怎么知道的?”

    “皇奶奶说的。”

    “不是,你这才多大,你怎么就会说话了,而且说的还这么清楚……白纯?”

    李弘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知何时被白纯拉开的窗帘,阳光直直照了进来,刺的李弘惺忪的眼睛更加难以视物。

    不知道何时起,又开始穿着一身白色衫裙的白纯,缓缓从阳光处走到窗户前,在睡眼惺忪的李弘眼里看来,就像是一个圣洁的仙子,披着闪闪金光缓缓走向了他的床前。

    “怎么,做梦了?”白纯温柔的趴在床上,一手轻轻划着李弘下巴的胡子。

    高挑的身材,丰满的臀部,秀气笔直的背部顿时呈现在阳光与李弘的视线内。

    “嗯,梦见李烨跟我说话呢,问我是不是在倭国有个姐姐或者哥哥。我还在奇怪他怎么知道呢,还有,李烨是不是智商有问题?怎么会问出是哥哥姐姐呢,应该有也是妹妹或者弟弟才对啊。”享受着白纯手指的抚摸,李弘缓缓闭上眼睛说道。

    “只是梦而已,梦里都是由您做主,李烨要是笨,也是您给设定的笨了,不怪人家的,人家可不笨呢,很聪明!”白纯翻了个身,穿着鞋就趴在了床上,而后整个人滚进了李弘的怀里说道。

    李弘没吭声,闭着眼睛依旧躺在床上,一只手被白纯放在了她的腰间搂着她,继续回味着刚才的梦境。

    “看来父皇跟母后是知道了。”

    “不会吧?昨日我被皇后召进皇宫,皇后倒是没有向我问起过,想必还不知道吧?”

    李弘抚摸着白纯隔着衣衫的纤腰,思索着何时会东窗事发,母后又会怎么收拾他时,突然间想起了一件事儿:“奏章!”

    “你说是不是史官会先上奏章,而后得不到音讯时,才会求见父皇跟母后,告发此事儿?”

    “有可能。”白纯倾听着那强劲有力的心跳声,一只手在坚硬的胸膛上抚摸着,喃喃的说道。

    “不行,我得进宫,拦下这道奏章。”李弘松开白纯,从床上坐了起来,而后愣了一下后,便**着从床上跳了下来,不顾白纯惊异的目光,催促着白纯赶紧帮自己更衣。

    手忙脚乱的白纯都忙活出了一身细汗,刚刚捯饬完的李弘,不等白纯传来饭食,已经从花孟的手中抢过战马的缰绳,从濮王府里就飞奔了出去。

    看着一溜烟儿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的一丝浅淡尘土,白纯只能是呆呆的矗立在宫殿的门口,叹口气示意宫女把饭食撤下去吧。

    花孟与猎豹二人同样紧追不舍,三骑快马如同一阵风一样,匆匆掠过皇城门口,急促的马蹄声在相对安静的街道上响起,吓得皇城金吾卫甚至已经准备扣动弓弩的扳机来应对了。

    但当一块令牌从远处飞到城门口的金吾卫手中时,顿时皇城门口的警报解除,不等金吾卫统领恭恭敬敬的递还令牌,那最前面的快马已经进入皇城三十来丈远了。

    武媚与李治,正坐在紫宸殿内讨论着今日的午膳,花吉与汪楼如同两只乖顺的猫一样,静静的站在门口闭目养神。

    敏锐的听觉让他们比皇帝与皇后,先一步知晓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但不等花吉与汪楼,对着掀起门帘的“一阵风”行礼,“一阵风”已经快速的从他们眼前消失不见。

    李治与武媚只感觉门口刮进来一股冷风,而后就看见一道人影,嗖的从他们眼前消失,往李治的御书房方向跑去了。

    “刚……刚才是有人影过去吗?”李治眨了眨眼睛,感觉是不是好久不犯的眩晕症又发作了?要不然的话,怎么就没有看清刚才眼前发生了什么。

    “有个做贼心虚的蠢货,刚刚飞过去了。”武媚脸色铁青,鸡毛掸子已经出现在了手里。

    “李弘来了?”

    “嗯。”

    “一阵风”根本不理会书房门口的宫女与太监,如入无人之境般就推开书房门跑了进去。

    身后的两个宫女与太监,看着风一样的男子,大惊失色之余,甚至都忘了向太子殿下见礼,便条件反射的跟着一同跑进了书房内,想要阻止太子殿下私自进入陛下的书房。

    但当他们进入书房后,就看见太子殿下正在陛下平日里处政的书桌上,翻阅着那一本本的奏章,嘴里还念念有词道:“不是、这本也不是,到底有没有呢?还是说压根没上奏章呢?”

    “奴婢……奴婢见过殿下。”不知所措的两个宫女,看着风风火火的太子殿下,翻乱了陛下的书桌,胆战心惊的行礼道。

    “这两天有没有人上奏章过来?比如说是宗正寺或者是宫内礼官?”李弘说这话,但是两手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直在那里翻阅、寻找着。

    “回殿下,没没有。”

    “李哲跟薛绍回来了?这奏章我应该也有吧。”李弘望着一桌子被自己翻的乱七八糟的奏章,有点儿泄气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