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谋天下 >

第702部分

唐谋天下-第702部分

小说: 唐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他们只是给我们灌输他们的文化,甚至愿意强加于人,可他们关乎到绝对安全,高精端的东西,他们怎么就不拿出来共享呢?

    与之相反的则是儒家,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书籍、注解送与他人,甚至当成了宝贝似的不轻易示人,但对科技一样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所谓的奇技淫巧,却是愿意大方的送人。

    这种败家的行为,在李弘看来才是真正的败家,而李弘之所以把五姓七望瓦解的瓦解,赶出中原的赶出中原,便是在效仿美帝,让大唐的文化在周边得到认同,从而影响他们自认为是自己的文化。

    文化的统战远比铁骑、马槊的杀伤力大的多,哪怕是以后大唐灭亡了,想必那些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异域番邦诸部落,也会认同他们的文化乃是华夏文化,这比国的概念更让李弘愿意去追求。

    (ps:改的时间太久,发晚了,铺垫有点儿长了,而即便是这样,接下来的故事性也不会有太强,可不说出来跳过去好像也不太对。唉……。)

975 回忆杀

    母子两人坐在蓬莱殿内大眼瞪小眼,武媚无法说服李弘前往宣政殿,而李弘的解释,也让他龙妈依然是一头雾水。

    虽然武媚相信李弘的决定不会有错,这么多年来,李弘所有的决策,事实证明都是对的,甚至在当时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点儿对的痕迹跟希望,甚至是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弊端征兆、看似极为合理的机制,都被他极为有预见性的在弊端征兆出现之前改正了。

    就像是一个仿佛能够预知任何事情的神仙一样,很多时候李弘都是在她看来,突然就莫名其妙、不合常理的做出一些事情来,看起来完全是无迹可循、心血来潮,但最终却是极为的正确。

    “那你就打算一直这么躲在我蓬莱殿里不见人了?”武媚伸脚踢了踢坐在对面,昏昏沉沉快要睡着了的李弘问道。

    “嗯?没啊,李哲跟李旦去了,还有李贤,让他们先去试试……。”李弘直起身子,最近锻炼的有点儿多,天天起的太早、睡的太晚,有点儿精神不济了。

    “别指望我俩了,我俩刚进宣政殿,没几句话就被人问的哑口无言,灰溜溜的跑出来了。”李哲跟李旦,跟在汪楼的身后走到武媚的跟前行礼后,看着一脸困顿的李弘说道。

    “堂堂国子监前祭酒?你连半个时辰都撑不了?那些老东西估计你跟他说上半个时辰的话,一个个都会累的打瞌睡吧?怎么你还不如他们?”李弘挑了挑眉毛,有点儿不满李哲跟李旦。

    按理说他们两人的圣贤之书比自己要熟读了很多吧,混也能混个个把时辰,让那些老家伙们精力不济了,知难而退吧。

    “当初那些早就还给先生了,我说他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倒好,他们也说有自己的见解,名为微言大义。而且华夷之辨如今已经被他们摒弃了,开始讲君臣大义了。总之,我都听的脑瓜子疼,现在人还是有些蒙圈。”李旦跟李哲在李弘旁边坐下后抱怨道。

    “十二典籍我现在连名字都说不全,还怎么跟他们辩?人家可是熟读儒学十二典籍的,恐怕我说一句话,人家都知道出自哪本书,第几页面。真的辩不过他们,人家胡子一翘,两眼一瞪,我也不敢惹,万一哪个在宣政殿上因为言语而一命呜呼了,你还不得把罪名全扣我头上。”李哲面对李弘的目光,也是直摇头。

    他们如今的心思跟注意力,压根就不在那些圣贤之书上,让他们跟那些**十岁的老古董辩论,人三言两语就能把他们打发了。

    “我本来想跟他们论电的能量、火车为什么不用马拉就能自动跑,煤炭与蒸汽之间的关系,热量如何转换为动能,电的正负极、发电机、变压器,燃煤如何产生电,啥叫发动机?但人家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正所谓君子不器。所以……。”

    “神特么的君子不器,这就是胡搅蛮缠!这就是好高骛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技术拿毛线平天下啊?”李弘气的噌一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但瞬间便被他母后一眼给瞪的又坐了回去。

    “可那孔渊还说了,说:君子不器,即君子不会成为他人的工具,成为他人工具的人不是君子。君子不会被人利用,被人利用的人不是君子。还说什么子曰: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

    “神特么的全才!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全才,全才是靠嘴说的吗?他孔子倒是全才一个啊?对社会发展、生产力倒是做出一些贡献啊,老是围绕着人做什么学问?研究透人、研究透形而上者谓之道,这特么的能当饭吃,还是能特么的把老百姓肚子填饱?吃饱了没事儿干就是,有空研究人,不如找找这个社会的弊端,说不准我还能看得起他们一些!”刚刚到的茶水刚端起来又急忙气呼呼的放下,太烫了。

    “要不你去试试?”李旦看着李弘如此义愤填膺,小心翼翼的说道。

    “……滚。要是辩死在宣政殿一个,这责任可大可小啊。”李弘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他可不想前往宣政殿去面对那些老古董。

    “嗯,李贤呢?他还没来还是……?”

    “他估计也快了。”李哲懒洋洋的说道:“那帮古董在辩我们两人时,他一言不发,一直在观察……。”

    “他这个吃瓜群众做的倒是挺好。”李弘嘟囔了一句。

    “吃瓜群众?”

    “就是看热闹的。”

    “皇太后,陛下,沛王请见。”汪楼再次出现在了几人面前,而后不一会儿的功夫,李贤脸色同样有些尴尬跟不自在的走了进来。

    看着走进来的独臂李贤,武媚忽然之间心里有些恍然,仿佛时光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某一个情景之中。

    那时候先皇还在世,李弘还是太子,李哲也还是英王,李旦依然坐着他那有些显得木讷的殷王,身为沛王的李贤,还没有断掉一只胳膊,李令月疯丫头一样,最喜欢缠着太子李弘。

    而今,自己亲生的四个儿子,二十年来,经过了曲曲折折之后,又再一次重新聚集在了她的蓬莱殿内,只是如今少了先皇,以及嫁给他人的李令月。

    时光荏苒,仿佛是弹指之间,当初在皇宫里还都是翩翩少年的皇子,如今一个个都已经是成熟稳重的王爷了。

    武媚看着兄弟四人坐在对面,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轻松、自然,恍惚之间,那种莫名的温馨感觉,让她觉得仿佛被包围在了名叫幸福的海洋之中。

    回想起当初自己在后宫争后的尔虞我诈,再回想起当初李弘偷偷跑去冷宫看望萧淑妃,以及被自己追打着满皇宫乱窜的景象,视线最终停留在了桌面上的茶水水面上。

    仿佛那水面上,有一颗当年李弘与李治一同种的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矗立在自己的蓬莱殿前。

    视线紧紧盯着那茶水,莫名的脑海里,却一直是蓬莱殿门口那株,自己每天都会看到的参天大树,长势依然茂盛茁壮,枝繁叶茂,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时候,站在那大树下,仿佛一切在瞬间都会变得轻松起来。

    “给门口的树浇些水吧。”武媚神色恍然,突然开口淡淡的说道。

    “母后……您……您怎么了?”李弘看着武媚呆呆的望着眼前茶水的水面,有些担忧的问道。

    “没事儿,母后刚才走神儿了。汪楼快去,给门口的树浇水去。”武媚抬起头,冲李弘以及其他三个儿子,露出一个宽心的笑容,而后又说道:“李令月呢?让她立刻到我这里来。”

    李弘、李贤、李哲、李旦兄弟四人,有些狐疑的看着龙妈,不知道怎么瞬间,母后的表情就……仿佛多了一丝的多愁善感呢。

    “人老了,有时候就会不自觉的陷入到回忆当中,刚才看着你们四人,有些……有些想你父皇了,明日找人陪我去一趟吧。”武媚继续望着那杯茶水,淡淡的说道。

    李弘默默的点了点头,龙妈鬓角的青丝白发夹杂在一起,使得那白色的头发格外的刺眼,不知不觉间,李弘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龙妈也真的老了。

    “你们继续。”武媚端起那杯茶水,站起身往外走去,而后对着兄弟四人说道。

    四人默默的点点头,有些面面相觑的对视了一眼,只能是目送不让他们陪同的武媚离去。

    “既然母后有心事儿,皇兄你……。”李旦离李弘最近,捅了捅李弘的腰眼说道。

    “不用了,我只是出去透透气,一会儿李令月来了,让人通知我一声便是。”未走出多远的武媚,并未转身,淡淡的说道:“去趟尚食局。”

    “看来午膳咱们有口福了。”李弘笑了笑,看着龙妈离去的背影说道。

    “那你能吃安心了?可别忘了,宣政殿里的几个老家伙,还在那赌气等你呢。”李贤泼冷水的功力渐长。

    但跟李弘比起来,显然就不如李弘更狠了:“你说你们三个人,竟然连几个老古董都搞不定?还是皇家亲王呢!真给皇家丢人啊,这样吧,明日你们三人都陪母后看望父皇去吧,我来对付那几个老家伙。”

    “你?你的圣贤书读的好像还不如我们吧?他们可不怕你皇帝的威严,甚至恨不得死在你面前,而后落一个为我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名声呢,这对他们来说,才叫死的有价值。”李哲提醒着李弘,这个法家最有权威的拥趸。

    “可不是,如果你跟他们在宣政殿死磕,他们还真是巴不得死在朝堂之上呢,这样一来,史官的记载就足以让他们青史留名,而且还能惠及自己的子孙后代,甚至弄不好,经过他们的一番渲染,说不准他们就会给自己贴上什么跟皇家或者你有关系的标签了,总之,这笔买卖他们是只赚不赔。”李贤站在玻璃窗前,独臂背后,看着武媚等人的身影说道。

    “我自然是不行。”李弘胸有成竹的笑了笑,面对三人的疑问,并没有卖关子,说道:“经史子集,对我来说,入睡安眠还不错,至于其他功效,我就没有发现了。我本来是想给你们三个王爷一个露脸的机会,好让你们三人在世人面前证明,你们自己不是白吃皇家饭的王爷,都是有声望才华智慧担当于一身的贤王,可……你们不争气啊,所以……。”

    “我们三个不行,你又不敢去,不是,那你还有什么办法?你觉得谁行?”李旦不服气,跟宣政殿几个老古董比他不行,但他从小就没有看完过一本经史子集的李弘比起来,他怎么着也要强上不少吧。

    “朕的皇妃上官婉儿!”李弘神情之间多少有些显摆,但上官婉儿四个字出口后,李旦等三人也彻底闭嘴不再怀疑了。

    确实,比起经史子集、圣贤古典的熟读与了然于胸,就是他们兄弟四人捆在一起,也不够人上官婉儿一个人看的。

976 底线

    上官婉儿的才学,有上官仪这个老学究的垫底,从四岁开始便是跟着祖父上官仪学习经史子集,加上这些年书不离手,又有李令月这个文学造诣上的竞争对手存在,所以这些年,上官婉儿自从嫁入皇宫后,又加上与李令月共掌《坊间天下》,于是如今身上那知性与才女的气质,则是越来越浓厚了。

    用李弘的话说,离得老远,仿佛就能感觉到上官婉儿身上,带着一股股淡淡的墨香。

    这句话还让上官婉儿以为自己因为查看《坊间天下》的刊印,而给身上了沾染了墨香,还自己低头嗅嗅自己的衣服,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味儿。

    “高招儿。还真是,为什么我们就没有想到呢,如果加上李令月,皇嫂与令月二人,恐怕足以让那些老古董们知难而退吧?甚至还能够稳占上风呢。”李旦瞬间自信了起来,不像刚才似的了,如同蔫茄子一样毫无生气。

    “我是想让你们扬名立万在先,哪知道你们不争气啊,实在没办法了,也只能把我的皇妃上官婉儿请出来了。”李弘洋洋得意,对自己能有这么一个知性温婉、博览群书的皇妃而感到骄傲啊。

    “又不是你一身才学,没必要这么显摆的。”李哲说话有点儿酸。

    “那你要不可以让你的王妃试试?”李弘毫不觉得靠女人为自己化解尴尬,会让自己这个大唐帝王感到尴尬,依然腆着脸说道。

    “算了,不跟你说了。”李哲挥挥手,蓬莱殿很大,除了一些地方他们不能随意前往外,其他地方倒是可以随意逛的。

    所以李哲不再理会三人,径直站起身在一个宫女的带领下,不知道往哪个房间去了。

    房间剩下三人后,李旦眼睛咕噜咕噜转了两圈,而后也起身说道:“趁还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