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128部分

他改变了大明-第128部分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他是不认为,这帮文官到了现在,还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利益。越是翻南明史,他就越发看不起这帮人。

    在冲突日益激烈的时候,朱皇帝终于彻底失去了耐心,直接拉着三法司的长官在一旁旁听,亲自主持审案。

    “人证、物证俱全,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犯事的这个户部主事,此时已经被吓傻,很快认罪。

    三法司的长官,此时都木着脸,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既然,罪证确凿。依照大明律,本要剥皮充草,不过朕仁慈,不喜酷刑。来人了,将此蛀虫拖出去,枪毙了。”

    士兵不是官员,不会管皇帝的命令是否合理,很快,第一个官员就被拖了出去。

    “皇上,请三思。”

    对于张问达等人的劝谏,朱皇帝是直接无视,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们一会,继续审判下一个。

    不一会,砰的一声,第一个被皇帝下令处决的官员就出现。

    杀完了这一批贪官,东厂太监魏忠贤又带队去了兵部,再次抓走了一大批的官员。

    同时,京师各个城门也已经被军队控制,没有皇帝的手令,一个官员都不准出城。

    二话不说就开始杀人,皇帝的意思自然是再明显不过。

    你们敢造反么?我反正是敢杀人的。

第216章 77。有人要反() 
面对皇帝疯狂的举动,文官们甚至连私下里抱怨都不敢,更别提什么造反。

    因为第一批倒霉的已经出现了,在当堂枪决文官的事件发生后第三天,魏忠贤出马直接抓走了左光斗和杨链等人。

    皇帝亲自审问了这几人,还召集三法司官员旁听。

    “杨链,你昨日私下说朕昏庸?”

    “臣有罪,臣应万死。”

    杨链跪在地上直接请罪,算是默认了,他是说过这话,现在也没什么好不承认的。

    “左光斗,你昨日可有说朕是暴君?”

    左光斗闻言却是没有太大的反应,而是十分硬气地说道:“臣有罪,还请陛下速速治臣死罪。”

    “朕对你等很失望,朕对你等寄予厚望,而你等却执迷不悟,整日伙同一帮奸邪,与朕作对。以你等之罪,朕要杀了你等,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不过,朕不会杀你等。朕要留着你等,看这大明是如何在朕的手中中兴的。”

    几人闻言,有的神色木然,有的则是面露不屑,冷笑不止。

    对此,朱皇帝却是不以为意,对这帮人最好的打脸,就是用事实说话。

    朱皇帝也懒得再和他们废话,把这批人统统都关进了诏狱。

    很快的,京师中弹劾熊廷弼等人,抨击皇帝破坏朝廷法度,破坏祖制的声音就迅速消失。

    不过,明着反对皇帝的人没有了,不代表他们就彻底老实了。朝廷里反对皇帝的声音消失了,但地方上抨击皇帝的可是一点都没少,反而有增多的趋势。

    消息传到地方上之后,各处的武将们也发现了皇帝惩治贪腐的决心,以及对军卫体制的不满,辽西武将们的遭遇也让他们感到十分惶恐,不由也开始频繁串联。

    更是有着一大批的郡王甚至是亲王,也在蠢蠢欲动。

    秦、晋、代、肃和庆诸藩,这几个在宣大和西北的,就尤为不老实,已经开始偷偷在接触边镇武将。

    而地方上的文官,态度则比较复杂,有的如实报告,有的则是对这帮人举动采取了无视默许的态度。

    这样的状况,也没有出乎朱皇帝的预料。

    他这样的大动作,揭掉了诸多的遮羞布,把大明的腐朽和虚弱完全暴露了出来,强行夺权也在君臣之间制造了不可弥补的裂缝,让很多人产生别样的心思,对卫所制度的态度,也让众多的世袭农奴主对他这个皇帝失去了最后一丝的忠诚。

    没有人造反,不过是太平无事的日子过久了,一时间很多人都没做好各种准备而已。

    面对这样的现状,朱皇帝是一点都不慌,那些人准备得再充分,纠集了再多的军队,也不是新军的对手。出现如今这样的状况,他也完全是故意的。武装整编九边军队,清洗掉绝大部分的武将,顺带着干掉一批藩王,拿他们的家产补贴军费是既定战略。

    这个计划要实行,最根本的保障之一,新的中央军也算是在磕磕绊绊中逐步成形。

    没有合格的军官这个问题,朱皇帝暂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他暂时也没指望京师这六万羽林军去打野战,目前只要他们守好城池就够。有用银子堆出来的勇卫营和东江新军,击败其他的明军毫无难度。

    这六万军队,待遇是没有野战军高,不过也不算差,原本九万兵额,花销全给了这六万人,也能让这只军队吃上三餐饱饭,只是肉食少,营养跟不上,诸如负重越野之类的高强度体力训练是没法搞的。除开伙食,诸如火药和军服之类的开销,那也只能朱皇帝自己再补贴一部分。

    到了天启四年正月,对羽林军的初步的训练才算是基本完成。

    这只军队开销略比原本的京营高,如果不是这段时间抄家又获得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就又要出现财政赤字,这让户部尚书汪应蛟一度有些不满。

    朱皇帝也没打算把六万大军都缩在京师附近,防守京师的话,两万人配合留守宫城的6000勇卫营完全足够。实在不行,还可以紧急动员被列入预备役的工人。

    羽林军的出现,也正式宣告京营废除,已经摆上了日程表。

    对京营的安排,是准备分给土地耕种,不愿意种田的编入各种工程队,反正他们从前就是干这个的。

    那些犯的事不大,又没通过羽林军考核的京卫武官,朱皇帝的安排就是给一笔启动资金,让他们去做包工头。

    从此,京中的各种工程,就会由这帮人接手,朝廷将不再因为各种工程,而让军队去服劳役。

    这一笔额外的开支,让户部是颇有微词,不过他们也仅仅只是有些不满。

    原本,京城绝大部分时间都安全得很,大伙都是看着京营拿着钱没事做,想着朝廷财计困难,不能让这帮丘八吃粮不做事,一有工程便把京营拉去做工,生生把京营变成了建筑工程队。

    户部的官员们都清楚,眼下这位皇帝,显然是不会认同这种荒废武备的事的。

    不过,汪应蛟却是不能不提这个事,在听到皇帝对京营原班人马的新安排之后,便诉苦道:“陛下,占役之弊,是不可取,然而朝廷财计困难,若多这么一笔开支,怕是又要入不敷出了。”

    “汪爱卿不必忧心,大臣们不都说朕敛财有方,朕自是有办法的。自朕起,不再大修陵寝,不大修宫室。今后是火器时代,高墙深壕并无多大用处,日后京师城墙与城壕都不用维护。这节省了诸多开支之后,平日京师的官衙等建筑,维护能要得了多少银子?”

    他没有对汪应蛟说的是,把那批勋贵干掉,对勋戚们圈占的上千万亩的田地征税,获得的收入就够补贴京师的建筑维护费用。

    “臣知陛下爱民之心,然而京师城墙如何能不修?便是驻兵城外,然防备盗贼,也总得有城墙。”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相信经过朕的努力,起码京师中不会再有盗匪。”

    汪应蛟闻言顿时就是一愣,小心翼翼地看了看皇帝,发现这少年人说得极为自然,丝毫不见作伪,也不由有些惊讶。

    这位皇帝,行事尽是法家的那一套,不过对儒家,到底还是不是彻底的排斥。

    这个发现,让汪应蛟倍感欣慰,不由高兴地说道:“陛下圣明。”

    拍了句马匹后,汪应蛟也不在纠结这问题,军事他也不懂,反正皇帝都说不修城墙了,那就不修呗,京师安全问题,皇帝总不会当成儿戏的。

    对于皇帝最近干的事,他不是很认同,但也不排斥,不主动站出来为皇帝站台,只是因为他的众多亲友也在被打击之列,他没法彻底站到皇帝这一边。

    想要江山稳固,本来就要广修德政。这句话又没有什么错误,朱皇帝当然是认同的。他不喜欢儒生们说这个,只是因为那帮人嘴里说着德政,大部分人干的事却都是缺德极了,即便有几个不缺德的说这种话,大部分也是只知道提意见,对要怎么去做却是一窍不通。

    不修城墙,当然是因为他真不觉得到了未来京师还需要什么高墙深壕。等整军完成,还能被人打到京师城下,他还不如找到那颗歪脖子树吊死得了。

    对于京师城墙,他未来是准备拆了,拿去建房子。

第217章 78。李起元() 
经过一番折腾,内阁总辞职以及大批官员去职的局面已经无法改变。

    在搞事之前,朱皇帝就召回了三边总督李起元和永平知府孙承宗,准备等文官们彻底服软后,就让这两位入阁。

    李起元是知县起家,在户部任过主事,做过中层的分巡道和布政使,一路高升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上,能力当然是不缺的。此人早年做知县时,时逢大灾,这位赈济百姓不遗余力,把自己整瘦了很多斤,一度有廉洁天下第一的名声。

    当然,这位也不是海瑞那种清官,大明现在这么个环境下,也不可能再出现一个海瑞。此人能力较之张居正一级的也差了很多,不过在明末这么个环境里头,资历够的官员里,这位已经算是位能吏。

    为了说服这位担任首辅,朱皇帝首先就拿出了自己的诚意,首先就和李起元讨论了很久大明的各种弊政。

    谈起大明的各种弊政,君臣两人当然是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语言。

    李起元一开始还觉得,自己能说出点皇帝不知道的,不过很快,就变成了皇帝单方面地诉苦。

    皇帝拿出的大量的数据和干货,让李起元很快就改变一开始的想法,完全不再认为皇帝是个行事鲁莽,做事完全不知轻重的小年轻。特别是治乱循环之说,让这位初闻便惊为天人。循环这个新词,也让他觉得用得尤为贴切。

    朱皇帝手里可是有大量的专业历史和古代经济学论文,要唬住李起元,实在不要太简单。

    “如今,我朱家享国也有两百多载,天下宗藩勋戚与势家,占有土地怕是超过半数,而赋役都压在小民头上,小民生计无着,便只能投献于势家。以朕看,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社稷倾覆,也就是这几十载内的事情。”

    这种话,在时下说说也没有什么问题。土地兼并历代都有人在提,禁止投献的政令在大明又不是一次两次被中枢强调。类似的声音,在士大夫圈子里,也是偶尔会出现的。

    这句话说得李起元是心神巨震,立刻就明白了这位皇帝为何会那么急切,为什么抓军权的欲望那么强烈。这皇帝根本就是觉得大明药丸,想把宗藩勋戚和士绅都干掉一批。

    君臣二人愉快地交流了一阵后,朱皇帝就说出了他要对勋贵下手的计划。

    一听到皇帝要对勋贵开刀,李起元很快就吓了一跳,立刻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勋臣虽多横行不法,然尽数夺爵,怕是要惹人非议?”

    朱皇帝对他这样的态度,也不觉得奇怪,继续自顾自地说道:“京中勋臣兼并土地超过10万倾,广受投献,致使北直赋役全由无地小民负担。北直百姓苦不堪言,弃地不耕的不知有多少。彼等富贵至此,尤不满足,依旧要役使京营兵丁,侵吞军饷。这也便罢了,京中勋戚,强买流民充为奴隶,开采矿藏,每年残虐致死的百姓都不少于百人。怕人非议,便要不顾百姓死活了?”

    李起元闻言后,很快就说道:“还请陛下三思,勋臣不法,严加惩治即可。祖制令勋臣与国同休,祖宗用意,无非是以勋臣拱卫神京。若将先朝勋臣全数夺爵,惹人非议事小,京师安危事大。”

    “此辈如何能拱卫神京?身为武臣,连兵书都懒得翻看,东事以来更是不能出一策以安天下,朕要留着这等废物到底有何用?更不消说,勋臣多横行京畿,残虐百姓,已是使得朝廷大失民心。京师一旦被兵,怕是多有百姓助敌。先生不必再劝,惩治勋臣,朕意已决。”

    “陛下三思,将勋臣尽数夺爵,始终还是欠妥。勋臣不法,加以惩处,将其侵占田地分给无地百姓即可。”

    勋贵这玩意,李起元当然不喜欢,甚至也想把这帮混账都干掉,那一千多万亩的土地,赋税收上来,劳役派下去,北直隶大治就不远。这帮勋贵干的破事,大明上下多少知道一些,李起元自然不会不知道,不过听到皇帝的讲述,他还是刷新了三观。但他不能在这事上直接开口赞同皇帝,天子毕竟百无禁忌,而他要是表示赞同,那还不被人喷成是居心叵测才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