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44部分

他改变了大明-第44部分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尔哈赤哭累了之后,很快作出了决定,要派船过去救援,趁着夜色去赌一把,能把儿子和外甥捞回来也是好的。

    长山岛毕竟离海岸特别近,赌一波在夜里也不是没有机会的,在努尔哈赤的强令下,很快一大波的汉奸就乘坐着他们所剩无几的船只,前赴后继地往长山岛地方赶来。

    不过鞑子们的努力注定是徒劳,妄图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的,不是在黑夜里翻了船,就是在晚上辨别不了方向跑去了别的地方,然后被登莱水师一网打尽,少有的靠近了的,也很快被停泊在附近的明军发现,然后干脆地投降。

    努尔哈赤脑袋还是清醒的,没有派女真勇士去海上送命,派来的都是汉人,这些人哪里有多少真心为他卖命的,他给的赏赐是高,不过也得有命拿不是么。

    在折腾了两天都一无所获之后,努尔哈赤终于彻底死心了。

    而到了这时,长山岛上的鞑子也已经是油尽灯枯。

    除了莽古尔泰和达尔汉等少数主子还有吃的,士兵们大多都已经是三天没吃过什么正经东西了,去捕抓的那点近海才能搞到的海鲜,根本填饱不了近两千人的肚子,岛上的一些植物,虽说勉强能凑数,不过靠吃草和树皮,显然是撑不了多久的。

    他们当然想过造点能坐人的东西飘回对岸,不过沈有容撤退前,直接把所有的房屋的房梁都拆了扔进了海里,这处海岛上风很大,树木长不高,也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树木造独木舟之类的东西。

    至于抱着一点点小木板飘过去,他们都不傻,那基本上是送死。

    终于,一个士兵终于在饥饿和绝望中发疯,一头扎进了海里,试图游到距离有近二十公里的对岸去。

    闻讯而来的达尔汉有些茫然地看了看那个很快就要消失在海里的身影,沮丧地对着身边的莽古尔泰问道:“怎么办?咱们难道真要死在这儿了?”

    达尔汉也不傻,从这到金州地界的陆地,笔直距离都怕是有三十多里,再说人根本不可能笔直笔直地游过去,女真作为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猎人,会游泳的有不少,但也没有那样厉害的超人。

    莽古尔泰沉默了好一会后,终于受不了,开始大声嚎哭着说道:“是我对不起你,对不起阿玛,我不该不听你的,早晓得南蛮子这般阴险狠毒,我就该退兵的啊!我不该贪图这点尼堪,不该贪的啊。”

    达尔汉闻言也是哭了,他问这个问题,就是想得到一点点心理安慰,现在却得到这样绝望的答案。

    当天夜里,莽古尔泰和达尔汉以及一群大小头目们商量了好一阵。

    “女真勇士绝不能向南蛮子投降!也不能叫他们拿了我们的脑袋去领赏!绝不能便宜了这群卑鄙的南蛮!不说堂堂正正的陆战,便是打咱们不擅长的水战,叫南蛮子杀了,我也没有怨言。如今输的这么憋屈,我不服啊!!!”

    “说得对,咱们不服!不能便宜了这帮南蛮子。”

    “对,说不定还能游过去。”

    群情汹涌之下,两蓝旗这帮鞑子一致做出了决定,大伙一起抱着找到的小木头游到对岸去,死了便是喂了鱼,也不能便宜了登莱水师这帮阴险奸诈的小人。

    这群勇敢的鞑子,就在绝望中完成了一次堪称悲壮的大爆发,一齐绑着从各处房子上拆下来的木头奔向大海的怀抱,试图完成一次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人完成过壮举。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呗。

    这群人大多都因为体力不支,半途就被海流和海风吹得漂往别处,大部分都泡在冰冷的海水里因体温过低死亡,还有些怕死的,半途游回去了。

    一群饿了个半死的人,泡在几度的海水里几个小时还能不死,那朱皇帝就要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有问题。

    第二天,登莱水师就上了岛,很快收获了几百个怕死的鞑子和汉奸。好吧,其中一堆已经是死人和半个死人。

    登莱水师这次还收获了一个大礼,这一回莽古尔泰冲动之后就后悔了,自己半途游回来了,于是沈总兵就收获了一只活的八旗旗主。

第74章 6。战后() 
本来梁之垣是要把镇江那点小战绩搞成个大捷的,一回到广宁,他就找上了熊廷弼。

    一开始的时候,熊廷弼是按照大明的老套路,准备搞个大捷出来。他很清楚,朝堂上的诸公需要大捷,他作为辽东经略也不反对制造一个大捷,然后大家就你好我也好了,反对这个事,是挺招人恨的。

    不过,在长山岛之战开始后不久,熊廷弼就突然翻脸了,说此前的战报有问题,他已经上奏天子,还要派人再去核实。

    梁之垣本来以为事情已经稳了,发现事情有变之后,不由急了,找上熊廷弼问道:“熊经略,前番你已经点头,为何又突然变卦?”

    他没想到,熊廷弼这会却是突然翻脸。

    “你是在质疑本官行事?”

    “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此事锦衣暗卫已经上报皇上了。你不会不知晓,让人闻之色变的暗卫吧?”

    梁之垣闻言顿时就呆了,沈有容身边有皇帝的人?

    “实话告诉你,本官身边也有暗卫,本官甚至不知晓他是谁。”

    惊天大黑幕两连击之下,瞬间就把梁之垣吓傻了。

    熊廷弼当然清楚,皇帝在这事上的态度,先前他没有反对那份报捷,不过是皇帝在故意挖坑,默许了制造矛盾迷惑后金方面的做法,现在皇帝突然改了主意,来了密旨要求他把镇江大捷给推翻,他当然只能照办。

    于是,没有管梁之垣是如何被吓得魂不守舍,熊廷弼在按皇帝的要求,派了人去查证,称镇江之役战果只有几个真鞑,算上后来扫荡的战绩也只有一百多汉奸。

    说起来,古代往往喜欢虚报军事数据,往夸张里扯淡本方兵力,还是不管王朝出于什么状态下都普遍存在,都以为能恐吓敌人;而以文学手法虚报战绩,往往是王朝越腐朽越常见,试图用这样的手段维持民间的信心。

    对这样的做法,朱皇帝并不认同。

    别人都和你打起来了,还能不知道你的家底,虚报兵力数据除了显示自己的虚弱还有什么意义?弱渣王朝玩一玩也就算了,一些强盛时期的也这么玩,就让他很不理解了。

    至于虚报战果,一次或许有点用,最后往往搞出歼敌十亿转进小岛之类的笑话,这样到底有什么用,打赢没打赢大伙们心里还能没点数?

    在他看来,于军事行动的数据上做假,只会败坏朝廷和军队的风气,透支朝廷的公信力,还可能影响赏罚公平,基本上没有任何正面意义。

    沈有容说可以报捷的时候,当然不是向文官们报捷,而是向监军太监吴怀恩报告。

    不过其实并没有这个必要,朱皇帝老早就知道结果。

    本来他还一度以为活捉不了莽古尔泰,现在得到了一个大惊喜,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活的八旗旗主,其政治上的意义显然比一颗人头大得多。

    和沈有容商量过后,朱皇帝让沈有容把战报如实上报,运筹帷幄的功劳分了熊廷弼和陶朗先一部分。

    这样上报,当然是有多方面的的考虑的。

    朱皇帝觉得,提振人心士气完全是没用的,就大明的军队这副鸟样,士兵们都饿着肚子,搞虚的根本没用,提高待遇才是硬道理。不把捷报搞得太夸张,也是免得大明那帮对军事一无所知的,看了这捷报,就觉得他上也行,然后就嚷嚷着要把后金一举荡平。

    从沈有容个人工作方面出发,他目前还是归登抚陶朗先和经略熊廷弼节制,总要给上级领导点面子。

    熊廷弼在这事里也有出力,朱皇帝要他龟缩在广宁,会引得大明那些对军事一无所知的文人大喷特喷,总要多给点战功让他坐稳位子,免得有人总想搞个大新闻,把熊经略给换下去。

    即便是如实上报,也是不得了的大捷。这回可不是抓住了几个认了鞑子祖宗的汉奸,而是实打实的大捷。东虏四大贝勒之一的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外加一千两百真鞑和八百汉奸,自身损失仅仅是因为操船失误淹死了几个士兵,这可是东事出问题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捷。

    正式的捷报传来的时候,官员们甚至让报告的驿卒刻意在人多的地方经过,大声宣读捷报的简要内容。

    “大捷,辽东大捷,生俘虏酋爱子莽古尔泰,歼敌两千!”

    对于这样的大捷,内阁的意见,当然是要重赏,几位大学士一致提出要准备搞个献俘礼。

    献俘礼属于非常庄严的国家大典,一般只会在胜利班师之后搞,朱皇帝觉得这点胜利真没必要搞献俘,等到新军训练成功,以后明军只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近些年他唯一认同的一次献俘礼,只有万历二十七年的援朝战争胜利那一次。

    “东虏可曾被剿灭?”

    他一句话就把献俘这事给堵回去了,像另一时空天启二年,杀死奢崇明的几个部将,再搭上一个刁民徐鸿儒,搞出来的那样的献俘礼,只会让人觉得可悲。

    这样提振士气的大捷,自然让很多人都谈论起了对于沈有容的封赏,甚至有文官开始认为可以封爵,以鼓励武将死战。

    很快更多的文官就把提封爵的喷了回去,他们的理由看上去也很充分,大明多少年没给武夫封爵了,怎么能破坏成例,这个战功是不错,但离封爵还远得很,李成梁砍了那么多脑袋,不也才封了个非世袭爵位。

    文官们打压武夫完全是出于习惯,朱皇帝也不认为沈有容这点功劳就可以封爵,当然不会同意现在封爵。

    这个大捷,还需要兵部进一步的确认,所以封赏的问题,当然得放一放。

    朱皇帝已经把这次大捷的真相如实地披露,告诉大伙们这次完全是谋略的成功,聪明人都应该能明白,大明依旧不具备消灭后金的实力。

    不过大明朝永远不缺的就是一帮什么都不懂,偏偏还喜欢对军事指手画脚的文人。大捷的消息传来后,希望尽快进兵将区区后金一举荡平,这样的意见再一次在朝野内外正在酝酿发酵。

    唯一让朱皇帝感到省心的是,内阁清楚皇帝并不着急进兵,再加上收获了一次大胜后他们面对的政治压力减小了许多,再加上没有财政赤字问题困扰,他们没有冒进的需要,已经到任的兵部尚书王象乾又是个只求无过的老滑头,对明军有着足够的了解,更不会主张进攻,皇帝和几位大佬达成了共识,这帮人的意见自然是也只能是个意见。

    不过为了堵住这帮人嘴巴,在熊廷弼和内阁的强烈要求下,京营省下来的两万兵的粮饷,被大笔一挥给了辽东,让锦州外围的广宁地区,兵额达到了十六万。

    而后金方面,吃了这么一个大亏之后,很快彻底收缩了防线,将辽南沿海的居民全部后撤,提前把迁界禁海搞了出来。

第75章 7。封赏() 
战事告一段落之后,东江镇的组建也随即被提上了日程表。

    到了七月下旬的时候,算上改造原有的火绳枪,兵杖局终于赶制出四千多只遂发枪,并全部列装部队。

    在七月的时候,朱皇帝下达了命令,组建了个临时性质的编制中队,以孙祖寿为第一中队队长,李卑为副队长,贺虎臣为第二中队队长。

    这几个月的训练中,新调入的武将孙祖寿和贺虎臣表现出色,分别获得了统领一个暂时命名为中队编制2200人的资格,李卑表现突出,也获得了一个副队长的职位。

    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勇卫营第一批老部队,初步训练已经全部完成,随时可以调到东江,补充进新军。只不过,东江新军的组建,今年算是没戏了,辽南那些海岛,不少要封冻。

    冬季封冻,海上也不会再出什么问题,朱皇帝很快就下令让沈有容进京。

    海上封冻了,陆地上却是还可以打仗的。对于鲁省那个闻香教,他已经忍了不少时间了,现在也正是彻底解决的时候。

    在九月初的时候,登莱总兵沈有容亲自将俘虏的两百多鞑子押解进京。

    官员们很快把俘虏们套上枷锁,在京师人最多的街道上展示了一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接下来的安排非常关键,朱皇帝觉得有必要和沈有容面谈一次,同时他也希望沈有容来看看勇卫营训练的成果,稍微熟悉下他将带领的队伍。

    沈有容进京前,文官们商议的封赏就已经决定好了。

    与以往一样,这一次的封赏,和另一时空后世的表彰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领导名字排在第一位,第一排的是和这次胜利没有一毛钱的内阁大学士们,接下来是熊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