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68部分

他改变了大明-第68部分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从外面匆匆赶回的李中梓,听见两人的感叹,也插话道:“曹公所言极是。借助物理大发现,如今正是医家应当有所作为的时候。只叹精于医道,又肯精研物理者,实在太少。”

    说着,他拿出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姓名和阿拉伯数字。

    “这温度计用于诊疗,可谓大善。体温若是不正常,多半是患上风寒。皇上新创的这一度量衡,从前我等都以为无用,如今看来却是大错。”

    “如今看来,人虽说是万物灵长,但与学会议定的哺乳动物之属,相似之处也颇多。如今的以温度计测量体温,我等方才知晓,走兽之中,哺乳者都是恒温,无一例外,飞禽也似是恒温。”

    这几个人,现在都加入了自然学会,对学会的新成果都十分关注,偶尔也会投稿,一开始的时候,不习惯一些专用的学术用语,也不习惯论文的规范语法要求,自然是很难过稿,现在有时也能刊登文章。

    温度计这东西,朱皇帝要做出来不难,虽说体积大了点,但也能凑合着用。

    皇帝交给他们的,用温度计测量体温在医学诊疗中的应用,这个课题,最近就发表了。

    配合前阵子测定各种哺乳动物和家禽的体温的初步结果,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众人闲扯了一会,又谈到了自然学会远在南方的新会员的一个重要发现。

    “吴中才俊吴又可,如今似是以显微镜找出了大肚子病的病源。吴又可最近来信认为,大肚子病与疟疾相似,也是肉眼难见的微生物所致,却不是通过蚊蝇传播,而是钉螺。此时尚未确认,还需要进一步的的观察。”

    “灭蚊太难,所幸这疟疾,如今也有了医治之法。这大肚子病医药却是难治,如果真是靠钉螺传播,倒是有根除之法。”

    他们都是南方人,对血吸虫病并不陌生,清楚这一病害有多么要命。

    显微镜搞出来后,朱皇帝就征集了一些有志研究这类疾病的青年,给了他们一些放大倍数完全足够的显微镜,和一些指导意见,他们将南下长江流域,展开对血吸虫病的研究。

    这个吴又可,在另一时空也是一位名人,他就是写出瘟疫论的吴有性。

    对血吸虫病,朱皇帝暂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皇权不下乡的现实下,想要消灭血吸虫病是不可能的。要解决这个问题,等到把这个政权的组织理顺,自然就可以学习一下新中国的做法。

    随着科学开始指导大明的医学发展,这个世界,应该是不会再有什么中西医之争了。

    现在的西医,遇到病人他们就只会放血,在另一时空一直到工业革命完成,西医们还在放血。欧洲长期人口密度低,也不是没有原因。

    这会的西医,就是外科与中医比,领先得也有限,除开尝试人体解剖,对人体结构了解超出中医之外,其他的可以说大多都不如中医。对此,皇帝也是心知肚明,也早在着手准备。

    朱皇帝把邓玉涵派去东江镇的荒岛上,除开主持海事学堂,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岛上进行人体解剖,以及创伤外科的研究,先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盘,东江镇这种前线,伤员多,又是皇帝能完全掌控的地方,才方便对外科和不能在人前进行的人体解剖进行研究。

    人体解剖这个事,毕竟还是太犯忌讳,暂时也只能偷偷摸摸地来。

    得到了皇帝分配到的任务,即将启程前往东江镇地盘的邓玉涵,在面对天启二年初这一串伟大的发现时,都有些舍不得离开。

    他直接就求见了皇帝,开门见山地用着十分拙劣的汉语说道:“皇上,臣已经决定了,脱离教会,宣誓向伟大的大明皇帝陛下效忠,加入大明国籍。请求您让我在京师多呆一阵子,多参与一些伟大的实验。”

    朱皇帝老早就发现了,这个邓玉涵本来就不是个虔诚的信徒,他跑到东方来,就是要远离现在还在迫害科学家的天主教教会,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搞搞学术研究而已。现在,他见证了氧化还原学说的诞生,已经有些不想再去研究人体解剖,化学的美妙已经让他有些沉迷。

    皇帝此前就提过,要他退出教会,加入大明国籍,他当时还有些犹豫,现在他只想求皇帝答应自己成为一个大明人。

    同时,这位还写了封信给他远在欧洲的多位好友,他准备把伽利略等人都忽悠到大明来。

    朱皇帝并不排斥优秀的外国人入籍,伽利略这个层次的大才能来大明,他是求之不得。

第116章 48。朕受命于天() 
尽管没有感到科学对自身统治地位的威胁,不过这一串的实验成果还是把许多守旧的儒生们给打懵了。

    皇帝是没有直接提出对五行学说的否定,不过也是图穷匕见,他对雷电和降雨成因的解释,就算只进行了物理学层面的讨论,但这一切结论都明确地指向了否定“天人感应”这个结果。

    儒生们很早就发现,这位天启皇帝对“天人感应”之说是非常抵触的,没有一次对出现灾害天文现象之后,大臣们打着天人感应的劝谏时,皇帝有吱声过,那些折子的结局都是无一例外地被留中。

    为这个事,双方就没少发生冲突。

    皇帝根本不搭理他们,管他们怎么喷,没有惩罚,也没有赞扬,态度就只有直接彻底无视。

    一些腐儒们或许会把“天人感应”当回事,但是大部分官僚都清楚,这个玩意就是董仲舒把阴阳家那套东西的大部分解释和其本质用意直接照搬,搞出来用来限制君权的。中国这么大,自然灾害可以说几乎年年都有,他们却总是在选择性地拿灾异说事,摆明了就是清楚,这一种向皇帝提意见向皇帝施压的手段。

    很早的时候,华夏的先贤们就看明白了没有限制的君权的可怕,但又没有几个敢明着提出来,于是他们就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搞出了一套神神叨叨的东西,然后董仲舒再往里头加了点儒家的价值观,就成了所谓的“天人感应”之说。

    “天人感应”这个玩意,一来根基就是迷信的,二来用意就是奔着限制君权的。朱皇帝又不是个傻子,对这东西深恶痛绝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一次,很快就有一堆人出来作妖,在私下大肆抨击徐光启等人,说他们妖言惑众。他们都知道,那些文章就是皇帝写的,可不敢直接说自然妖言惑众、

    他们不止是嘴上说说而已,还开始大肆发布私揭和匿名揭,到处张贴的大字报。

    朱皇帝不敢祭出报纸,就是因为看到当下私揭泛滥,明白这帮儒生们对控制舆论并不陌生。揭帖本来是官府的正式行文,不过含义引申下,一些公开散发的文书和传单,也被称为揭帖。

    私揭,一般是官员使用的,官场混得不好了,或者想要攻击哪个大臣,就写这个玩意,然后到处投。而匿名揭则是人人都可以用的,胆子大的甚至还有把这种匿名的大字报贴到皇宫门口的。

    大明历代皇帝对这类玩意的态度,都是申令大力打击的,不过偶尔出现对自己有利的,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永乐皇帝开始,每个皇帝都有针对这种大字报的指示,也足以说明这玩意在大明根本就没办法禁绝。

    对这股明摆着是冲着自己来的舆论逆流,朱皇帝哪能不生气。

    很快,他就召见了叶向高,决定先来个先礼后兵。

    “如今京师处处可见私揭匿名揭,挟私害人,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为何对此视而不见?”

    叶向高当然知道时下出了什么问题,他对这次的舆论风波,态度自然是偏向攻击自然一方的,尽管他清楚,“天人感应”这玩意就是个扯淡的说法,但是除了这个扯淡的说法,他们根本找不到限制君权的方法。

    “皇上的意思,臣知道了。只是这私揭事涉官员,匿名揭难寻踪迹。五城兵马司与巡城御史也难做。”

    “私揭与匿名揭,五城兵马司与巡城御史难以清除,便要视而不见?按律严惩便是。”

    叶首辅还能说啥,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历代都有先例,他也只能去照做了。很快按照皇帝的意思,起草了严私揭和匿名揭之禁的诏书,要求下面的官员大力整治。

    叶向高在起草诏书的时候,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一番。

    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不愿意掺和这种事,做事肯定不会用心。官僚们对付皇帝,有的是办法,不能当面违抗,最简单省事,也是他们用得最多的办法就是阳奉阴违。这个情况他清楚,皇帝肯定也清楚,现在皇帝叫他过来,显然就是打个招呼,告诉他这个首辅,他又要把厂卫的恶犬们放出来了。

    退下之后,叶向高很快去通知了自己的门生们收手,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叶向高猜的一点都不错,皇帝很快直接就下令厂卫的人出马,把一些这么干的人都抓了,顺带着连一些攻击大学士史继偕和沈隺氵隺)的人也躺着中枪。

    皇帝一口气抓了不少的官员,甚至连他前阵子赞扬过的刘宗周也被关进了诏狱。

    这一下,朝堂上算是炸了,雪片一样的上疏涌向了通政司。

    事情还不止如此,文官们很快傻眼了,皇帝本人不止抓人,还无视了规矩直接给自然站台。

    这位天启皇帝,破天荒地在正旦大朝后,第一次视朝时就展现他的肆无忌惮。

    把例行公事的事情说完后,皇帝就直接当众说道:“近日众多大臣都在私下说,徐光启等人妖言惑众。那些文章分明都是朕点头放出来的,有些观点甚至就是出自朕之口。敢说朕妖言惑众,你们有些人的胆子还真是不小。”

    然后下面当时就安静了好一会。

    “天行有常,不知天数者,才会妄言屈君而伸天。朕受命于天,天意如何,朕岂能不清楚?要天意?那好,告诉你等,十日之后,山东济宁州将有地震。”

    说完,朱皇帝就直接走了,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朱皇帝也是被他们惹毛了,才会直接剧透,成天看着一帮人拿什么“天人感应”说事,对他的作为指手画脚,让他的不满已经积累到了顶点。也懒得再去顾忌什么做了神棍之后,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再说了,这个地震一旦发生,就会变成他们攻击自然和皇帝的最佳弹药,不提前打个预防针就会让朱皇帝十分被动。

    之后,皇帝还下令让地震区的人们在二月初七那天不要呆在城里。

    早朝的事情一经传出,所有人都认为,皇帝这是疯了。

    好端端地怎么会有地震呢。

    大伙平时嘴上说说而已,皇帝真以为自己是尧舜,能受命于天。

    当然,皇帝这么说,他们也不敢当面反驳,都在等着看皇帝的笑话。

第117章 49。首辅的担忧() 
让所有人惊掉了下巴的事情发生了,天启二年二月初七,山东济宁州发生百年没有的大地震,郓城地裂泉涌,鸡犬鸣吠,墙屋倒塌;巨野城垣雉堞倾倒过半,文庙庑舍皆坏;历城房摇地动。

    当消息传到内阁时,几位大学士都傻了。

    这一下,不光朝堂上下,就连参加会试的考生都被惊呆了。

    一群官员们都开始有些怀疑人生了,他们都在心里反复问着一个问题。

    难不成,大明现在这位天子,还真是受命于天?不然他是怎么知道二月初七,山东会有地震的。

    终于首辅叶向高忍不住好奇心,找上皇帝问道:“皇上,这山东地震。”

    朱皇帝马上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神神叨叨地说道:“朕泄露天机,已经短了几日寿数。”

    叶向高闻言秒懂,没再问这个事,他清楚皇帝的意思,这个事就这么一次。不管皇帝是怎么提前知道山东会地震的消息,叶向高也清楚,此时他们也只能认输,再多说也无益。至于当今是受命于天这回事,叶向高还是不大信的。

    把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放下后,这位首辅就开始按照计划汇报,正在进行的科举会试的情况。

    说完了正事之后,叶向高偷偷瞄了眼皇帝,确认他心情不错后,小心翼翼地问道:“此番被关进诏狱之中的大臣们,只是学识不精,还请皇上宽恕。”

    “朕知道他们中有不少忠臣,与朕作对,用意与董子并无不同。只是,天人感应之说,何曾真正捆住过君王的手脚,杨广等辈胡作非为时,大臣们劝住了他么?”

    嘴上这么说着,朱皇帝心里却是颇不以为然,这些人里有刘宗周这样的忠臣,不过即便是忠臣,他们不一样认为——再贤明的皇帝一样会犯错,做事还是要听他们的意见才是对的。尤其是当今这样的小年轻,更是要听他们的。

    这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