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论语力 >

第15部分

论语力-第15部分

小说: 论语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会热起来、火起来。因为大家这种对国学的热情和向往已经积淀了若干年,犹如蓄积已久的火山,一触即发。
  里村:虽然是这么说,可毕竟是你通过电视台把《论语》说活了,点燃了这座火山。就是我们日本人读起来也倍感朴素、亲切而且通俗易懂,说白了,可以让我们活学活用。虽然日本研究《论语》的书多得很,但是像你这样地诠释、解读,的确很有说服力并且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你是基于《论语》本身的魅力还是巧妙利用了大众传播的工具?
  于丹:坦率地讲,兼而有之。“道不远人”,《论语》本身非常通俗易懂,而传播技巧就在于我把它跟今天的生活联系到一起,直指人心,我的解读方法为了给普通百姓一种信心。因为我本身虽然是教授,可并不是研究国学的教授,而是讲授传媒学的。大家看我的书会感觉到与以往专门解释《论语》的书有些不同,因为我不是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去诠释,而是从其外部进行拓展,把一些经典理论化成生活小故事让大家能够自己去感知、感悟。
  进一步说,解读《论语》就是还原经典的朴素意义,而不是站在儒学的角度去做静态展示。为什么我的书中文版名叫做“心得”?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一己所得,千万人有千万人的所得,那么这种心得的延伸首先作用于人心。比如中日两国人民都喜爱《论语》,并且经常去学习、感悟它,这就会形成我们共同的心得。
  里村: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集,经过于丹教授的解读,给现代的人们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人生教材。我们日本人都把孔子比作是至高无上的圣人,是万众敬仰的圣贤。那么,在于丹教授你的心中,孔子是什么样的?
  于丹:我可能跟你们不一样。在我眼里,孔子不是一个我敬仰的圣贤,而是一个我喜爱的朴素并且温暖的长者,他为人特别厚道,对人不尖刻,一向以“恕”道对人,即宽恕包容,《论语》中描述过这样的情景。孔子不爱说话,有一次他上课时感叹:“予欲无言”,即我不想说话了。学生问:老师你不说话,“小子何述焉?”即我们转述什么呢?孔子淡淡地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焉?”孔子就是这样,身体力行胜过言传。
  孔子是一个有道德心的人,他身上永远有一种温暖的光彩,所以他才能穿透千年的尘埃,总是能给予我们以心灵的抚慰和温暖,他是一个最朴素道理的昭示者。
  里村:前不久,日本一家新闻报道说:中国开始复古,于丹讲经要复兴古代文化……你是如何看待这条报道的呢?
里村先生访谈于丹(2)
于丹:我从来不认为古代文化会消亡。应该说,古代文化见之浩繁,也有诸多层次,不是说所有的文化研究都能收到复兴这个概念的,我们只能让大家对国学——这种中国人血脉的源头,能够心存牵绊,能够在21世纪我们越来越趋向国际化的时候,找到中国人朴素的人生坐标,找到心中的一种生活原则。
  里村:中国现在提出的“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源自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仁”、“义”、“礼”、“信”思想,也是中国现代领导人重视儒教的表现,那么,你如何理解《论语》经典的现代意义?
  于丹:有一些真正的经典,它不会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因为它许多东西是关乎人情的,比如说《论语》,它的核心就是仁爱,而且讲的是和谐,即将心比心。其实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困境和问题,如果今天在《论语》中找到一种朴素的化解方式,就可以让大家生活得更自信,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感。所以,中国的经典是以一些非常简单朴素的句子,在诉说着一些恒久的、隽永的道理,指导我们今天人生的去向。我想,认知心灵,从古圣先贤那里找到一点简单道理,以生活为依据,这就是今天重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里村:正是《论语》的能量与于丹心得的能量集合,才产生了中国今天这种“儒学核反应”的聚变,并且影响到日本。有人说,于丹给日本人送来了一剂“汉方汤药”。于丹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当今人们的心灵缺乏某种抚慰,精神上存在着某种饥渴。有人说你是最受日本人欢迎的“名中医”,可以治好日本人的“心病”和“现代病”。
  于丹:你过奖了。我想这不是我本身有多大能量,是《论语》本身有如此大的价值。我曾说过:《论语》的温度是不烫手也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定。我喜欢的生命的质感永远是温暖的而不是火热的,因为骤热就意味着骤冷。我们已经经不起这种大冷大热的非理性的热狂。

()免费TXT小说下载
  说到影响,我要感谢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因为我在电视的平台上去讲《论语》,而电视又是大众文化,是面向大众进行传播的,所有的普通百姓都可用一种最通俗的方式去接受它,所以这种经典的元素就被激活了。文化给我们的就是这种力量,这也是国学在当下兴起的重要理由。
  里村:把中国文化资源挖掘出来,把孔老夫子请出来,使古老经典与现代人文精神巧妙结合,这正是你的成功之处,所以说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你在电视上讲《论语》的时候,不仅讲得生动,还经常配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动画片,那是于丹教授你的创意吗?
  于丹:这就是电视的一种特权。你想电视为什么要称“电视”而不叫“电听”呢?它的特点就是形象非常丰富。老百姓坐在家中,他就看这样一个小盒子(电视),如果给他讲的都是些古典大道理而没有鲜活的视觉形象,他们是不容易被吸引,并且很快就会转移视线而变换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利用电视平台,请学者与老百姓以聊天的形式完成传播,并且讲演中配有生动的卡通,就活起来了。即把经典的东西给稀释了,加上传播的策略,用普通人所能够接受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来接受。
  里村:日本近代有位叫“涩泽荣一”的经济学者,他为了让日本国民能理解《论语》促进日本的发展,写了一本《论语加算盘》的书,认为人们要道德与经济结合,即一手抓《论语》,一手抓算盘,这本书至今还影响着日本国民。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人的精神、道德建设方面,是不是可以说《论语》是唯一的推进力呢?
  于丹:《论语》是一种文化基因和生活方式。我觉得所有的古典与您所讲的人的精神、道德建设方面都不是简单的功利关系,都不会直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说,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借助人文的力量,就是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到一定时候,就不是以一种财富数字来表达,而是以人的幸福指数来表达。这时人文数字显得特别重要。所以,所有外在物质的发达最终是为了让人内心有安宁感、幸福感。这时,经典就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随时从心中被启动、被唤醒。
里村先生访谈于丹(3)
里村:中国春秋时代,诸侯林立,乱世兴亡,社会变化很快,那个时代需要孔子那样四处游说倡导理想主义的布道者,那个时代与今天是否存在有相同相似之处呢?
  于丹:我想,这完全不同。我不想做这种简单的比照,因为现在与那时已经相隔两千多年了。那时的社会制度是一种诸侯国、诸侯割据的春秋时代;而现在不管日本还是中国都处在以法律为核心的一种现代生活保障时代。
  今天大家所说的地球村,就是全球一体化,就是我们这种文明的参照系数大大增多了。我一直认为《论语》也罢,还有现代文明、西方文明,它会是我们的一种文化力量,但不是唯一性的。我并不因为我讲《论语》而过分夸大中国儒家思想的力量。因为我们今天不应夸大任何一种文明的力量,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就足以拯救当代整个世界,只有多元文化的共生并长才是健康的。所以,我讲了儒家,还会讲道家,讲完《论语》还讲《庄子》,讲完儒、释、道之后,我还会讲戏曲。中国有戏曲,日本也有,都有很发达的戏剧传统。所有的文化艺术加在一起就是一种文明的力量,在我个人的价值观中,我从来就是反对一元化的。就传统文化的远景来讲,我希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不希望只是儒家文化的简单回归,不希望把东方文化看作是我们唯一的根本或是源泉。
  里村:不过,日本有人讲,于丹很像2500年前的孔子,现在为中国人设讲坛,讲经布道,引导《论语》走向流行并为大家在精神上找到了一种平衡。
  于丹:我很喜欢你讲的“平衡”这个词。
  里村:于丹教授,你说学《论语》是正面登山,可以知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而学《庄子》是从后山上攀登,中途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可以看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于丹:我说的登山,这是我打的一个比方。《论语》就是登泰山的前山,一路拾级而上,道路两侧有很多碑刻铭文,多讲古圣先贤教诲令人肃穆;而后山却是自然风光,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花开时绚丽多彩,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前山就是《论语》所提倡的那种君子的学习风范,要让人去学礼仪、学仁爱,就是儒家的践行之路,它教给我们如何行走,去接受思想的痛楚。而后山就像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共往共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以它会在一种自然的秩序里面,完成|人自我生命的一种建设,它是充实的。这就是道家给我们的一片天空,它教给我们实现自我后的超越,它教我们摆脱功利心的羁绊,达到心游万仞。
  里村:你的这种“左手孔子、右手庄子”的平衡见解是从哪里来的?
  于丹:这是从我读书过程中的一点一点感受得来的。因为我自己从小喜欢的东西非常庞杂,我什么都喜欢。我读儒家的东西,简单地说,完全读儒家的经典,我会觉得太沉重;也就是说个人固然很崇高,但是他投入到社会,就会过分投入而失去自我。一个人如果完全成为道家的话,他的生命很潇洒,但是他难以学会承担社会责任。一个人如果能够既为社会承担责任又不失去自我,那么在这两点的结合上,就可以有一种很美丽的艺术方式的欣赏,所以就会出现我写的那几本书。儒家教我们入世;道家教我们出世,《论语》是让人充当社会角色去承担重任;庄子是教人如何举重若轻而学会去潇洒、去飞扬;那么《昆曲》可说是两种结合点上一种艺术形式的审美。我是说,每个人既要在世界做事,又要穿行、拥有天空,我们从大地出发,让梦想飞向天际,我们的生命就不仅有崇高,而且还有欢乐;我们不仅能做社会道德下的磊落君子,更能做个人心灵下的快乐生命。
  里村:我特别欣赏你那种对《唐诗》倒背如流的感觉,更佩服你出口成章让人心动的演讲能力,你是如何看待“读书”这个问题的?
  于丹:在这个资讯异常丰富的时代,我们有很多书可读,我们也读了很多书,但真正说“读书”,我想其实有时候不在于读多少,而在于有哪些是真正以生命的名义进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救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里村先生访谈于丹(4)
里村:“于丹热”作为一种中国的社会现象,为世界所瞩目。但是我想问一下,现在你演讲的听众大多是哪个层次的人呢?
  于丹:社会各个层次都有。我在中国城市做市民大讲堂,普通老百姓一来就是三四千人;还有到各个地方的省委、市委等机关去,来听讲的多是公务员等,这两样人都很多。
  里村:中国经济正在大发展,需要一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的秩序,所以大家都认同《论语》,才会追着、跟着来听你演讲吗?
  于丹:是的。年纪小的有四五岁的孩子,年纪大的有九十二岁的老人在听我的演讲,在读《〈论语〉心得》。就是说中国人都在思考,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怎样在一种最传统的方式和现代规则之间找到一种适应和平衡,也就是最朴素最广泛适应于中国人的道理。
  举例来说,《论语》中有关于孔子和弟子们谈论理想的记载,弟子谈得都很远大,于是又来问孔子:“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最终理想是什么?”孔子回答说:“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先说“老者安之”。何谓“安”?我的理解是让我们的老人外在可以安身,内在可以安心。安其身,就是儿女孝顺、老有所养,(你)尽量让老人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下得享天年;安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