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首辅沈栗 >

第262部分

首辅沈栗-第262部分

小说: 首辅沈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栗微微低头:“前辈高看晚辈。”

    “老夫自谓有几分眼色。”封棋低声道:“只阁下要记住伴君如伴虎,做忠臣难,做能臣更难,最难的却是如何得个好结果。愿阁下不要重蹈老夫覆辙,荣华富贵直到终老,也算一偿老夫遗憾。”

    沈栗正色受教:“晚辈谨记。”

    正事说罢,才是静心品茶之时。待目送沈栗离开,重新启程的时候,封棋原本烦乱忧虑的心情已经平复下来。他已经为儿孙和弟子们找好了新头领,门人不至于泯落,他的政治抱负便不至于消亡。为政多年,到底能在朝廷中留下些痕迹。

    “这个老狐狸,果然非同一般。”沈淳有些佩服道:“大厦倾塌也不忘给徒子徒孙寻求出路。”

    见沈栗捧着匣子苦思,沈淳微笑道:“我儿如今也可呼风唤雨了。”

    沈淳当然高兴。封棋自然不会轻易将如此重要的东西托付他人,他能选中沈栗,就说明沈栗有让他看重的潜力。这本身就是沈栗已经拥有一定威望的表现。

    沈栗迟疑道:“父亲看,这匣子可用吗?”

    “你不是都接下来了?”沈淳微笑道:“送到嘴里的肉,不吃白不吃。封棋已经失势,如今是他对你有所求,在他复起之前,你都不用担心他会反复。”

    有沈淳给的定心丸,沈栗便安心将匣子收起来。以封棋的年纪和他致仕的缘由,这辈子复起的机会不大。

    封棋飘然回乡,新任首辅上位,乃是太子太傅,中极殿大学士钱博彦。

    邵英自觉考虑周全。

    钱博彦做事较封棋谨慎的多,有了封棋之前在朝中突然掀起风浪那一回,邵英当然要选择一个更加“老实持重”的。况自多年前宫门夜开案时对东宫袖手旁观后,钱博彦见了太子总觉心虚,两人已生嫌隙。推这个人上来,既不愁他会如封棋一般忽然不听话,又可以平衡皇帝与东宫的关系,确实再合适不过。

    沈家父子却觉出这是邵英进一步集权的表现。有首辅封棋的压制,尤其在东宫夜开案之后,钱博彦基本上已经算是内阁的边缘人。这么多年过去,这位阁老的心性已经不仅仅是谨慎,而是趋于退缩。

    皇帝认为任用这样一位首辅,无疑可以进一步加强皇权。

    “皇上抓权抓的紧,谁都要防着,可是朝事繁多,皇上自己一个人怎么能处理妥当?封棋虽偶尔反驳皇上,到底堪称能臣。钱博彦才学是有的,却无半点气魄。这样一位首辅上来,不过尸位素餐而已,对朝廷并无半点裨益。”沈淳怅然道:“想当年追随先帝驰骋沙场时,皇上是何等英明睿智,如今却……”

    沈淳是受着忠君的教育长大的,到底不敢将心中不满说出口,然而满面失望之情却掩饰不住,只觉如今的帝王与他记忆中的英明之主已经判若两人。

    “皇上大约在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应该是觉得钱阁老处事谨慎,不会给皇上出难题牵涉太多精力。”沈栗低声道:“但钱阁老虽无野心,却不能治人,只怕其他阁老不肯安定,内阁反要混乱起来。”

    钱博彦的确可以成为一个合乎邵英心思的应声虫,但有这样一位堪称软弱的首辅,诸如何宿之流无人压制,没准便要起心架空钱博彦。不论能不能得逞,内阁都安稳不了。只怕皇帝反要耗费更多心思来收拾残局。

    新任首辅上台自然引人注目,但很快,朝廷上下的注意力便被另一件事吸引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八章 皇太孙

    “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

    朕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立极垂统,承祧衍庆。抚御家国,治养寰区。夙夜兢兢业业、旦夕诚惶诚恐。

    太子嫡子元瑞,天资聪颖,可勘大任。宜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兹令授元瑞以册宝。立为皇太孙。以延万年之统、安四海之心。

    钦哉!”

    皇帝仍旧没有与任何大臣打招呼,一道圣旨,立太子嫡长子元瑞为皇太孙。

    太子一颗心落地,皇上没有易储的意思,也没有给他来个皇太弟的念头,将来皇位可以安安稳稳地落在自己儿子身上。

    东宫一系喜上眉梢,人心更加安定。

    皇后与东宫高兴了,“旁人”自然难过已极。好在几位小皇子还未成年,身边没有几个助力,刚刚萌生的野心也没有膨胀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皇太孙已立,没咱们什么事儿了,还是老老实实做个好儿子、好兄弟,将来再做个好皇叔,安生过日子吧。

    便是早年张狂的瑜妃和野心勃勃的马司耀也认命了。自宁王受伤回来,瑜妃郁郁大哭一场,知道除非皇帝的儿子全都死光,宁王是绝不可能有继位的希望了。好在宁王自小跟太子亲近,将来不愁日子难过。

    马司耀甚至借着宁王这点香火情转而疯狂支持他原本蓄谋掀翻的太子,外孙一点儿希望也没有了,想要得到权势,还得看东宫。

    颖王势力烟消云散,宁王麾下另寻靠山,几位小皇子还未成势,册立皇太孙一事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这种情况令何泽气急败坏。

    合着自家费尽心机筹谋多年将颖王害死,竟是为东宫扫清障碍了!如今连太子的儿子都成了皇太孙,东宫的地位越加稳当。

    最令何泽郁闷难解的是,东宫得势便意味着沈栗得势。

    自己被颖王连累的官位岌岌可危,沈栗却大有平步青云之势。自家非但白忙活一场,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何泽如今也养成了摔东西的习惯,稀里哗啦,将书房横扫一遍。一个砚台差点就砸到负手进门的何密身上。

    何密皱眉斥道:“毛躁!像什么样子?”

    何泽在何密面前不敢放肆,只低头不语。

    “你这个样子,什么时候能支撑门户!”何泽叹道:“前些天又与沈栗争执了?那封棋已是丧家之犬,你惹他做什么?教人议论你下井落石,白坏了名声!”

    “名声!儿子的官职都要没了,还在乎什么名声?”何泽负气道:“父亲只看我看的紧,儿子一样一行,父亲就没有不知道的!”

    “你若听话些,为父何必如此费心?”何密不悦道:“老夫早给您讲过,你盯着沈栗做什么?邵家才是我们的对手!”

    “儿子就是看沈栗不顺眼。”何泽嘟囔道:“再说,邵家……东宫不也得了喜事?咱们家这一遭是空为他人做嫁衣。”

    “你懂什么!”何密笑了一声,不慌不忙落座。何泽连忙收拾茶具,亲手点茶奉上。

    何密悠悠然抿了一口,品了半晌,方对眼巴巴等着解说的何泽分析道:“好端端地,皇帝为什么急着立皇太孙?”

    何泽眨眨眼。

    “你见哪个国朝安稳时会想着立太孙?”何密启发道:“皇帝手握大权,东宫地位稳当,怎么就想着立太孙?”

    何泽双目立时亮起来:“父亲是说……”

    何密轻笑道:“太子才从集松回来多久?皇帝就想起立太孙……”

    “太子一定是出了事!说不定要做短命鬼,”何泽茅塞顿开,惊喜道:“皇上是担心太子不能顺利继位!”

    “集松之围,活着回来的才有多少?宁王成了残疾,太子便是留下什么暗伤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密摇头晃脑道:“更何况——”

    何密冷笑一声:“皇帝之前可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口吐鲜血!依老夫来看,非但太子身体有恙,皇帝也未必圣躬安康!”

    何泽仿佛陶醉般深吸口气,听到东宫不妥的消息,何泽只觉心中郁气散了些。

    何密拨了拨茶盏,轻笑道:“难怪他迫不及待便要将封棋赶走。封棋此人堪称能臣,但性格有些倔强,资历又老,门生遍及朝中。这样的人只有邵英才镇得住,留给太子用都算勉强,真教这位阁老熬到太孙继位时,满朝竟没有能压制他的人了。到时难说这江山姓邵还是姓封!

    “如今将封棋赶走,自可慢慢打散他的势力。捧个胆小如鼠的钱博彦上台,又可收拢帝权。待皇太孙继位时,大权在手,封棋的影响早散去,钱博彦又是个面瓜,没有老臣掣肘,太孙便是年轻些,想要控制朝政也是轻而易举。”

    “不用老臣,便要重用年轻人。那沈栗作为东宫重臣,岂不更要风光了?”何泽顿时大急。

    “你这执拗的犟种!怎么说不听?”何密跳脚道:“老子叫你不要只盯着沈栗!你的对手不是他!”

    “诏书一出,殿下身体有恙的事只怕便要被人猜出来。”沈栗低声道。

    太子收了喜色,轻叹了一口气:“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过早一天晚一天罢了。”

    沈栗默然,提醒道:“太孙殿下年纪幼小,还需殿下多加防范。”

    本来顶着大皇孙的名头就够惹眼了,如今又成了皇太孙,从小做靶子的滋味可不好受。

    太子郑重点头:“谦礼所虑甚是。”

    元瑞仍在容易夭折的年纪,若是这孩子出事,皇帝便是倾向于太子,也未必有肯再立一个更小的太孙。

    “元瑞的老师还未选定。”太子微笑道:“这段时间还是由谦礼来教他些事理。”

    沈栗怔了怔,迟疑道:“这……怕是有些不妥吧?”

    虽是同一个孩子,但之前元瑞乃是“世孙”,沈栗还能对付着给他启蒙。如今那孩子已经身为太孙,是国储,他的老师要仔细挑选才行,以沈栗的资历其实没有这个资格。

    “就这么着吧。”太子自顾自拍板道:“谦礼无需介怀,只管教他便是。有人问起来,自有吾向父皇解释。”

    太子这样安排也有自己的打算。

    按理来说,元瑞一经被立为皇太孙,便有开府以及得到属官的权利。当然,太孙如今还小,如今仍养在太子身边,但这段时间也不会太长。

    太孙太傅便是会最先来到皇太孙身边的属臣。这些人是由皇帝选取、内阁点头,征询太子同意而任命的,但却不一定是太子的人。

    自己的儿子要交给一些原本不属于东宫的大臣来教导,太子当然不可能放心。好容易生养,好容易推立起来的太孙若是被教的不听话可怎么办?

    太子自己年少时还被太傅坑过呢。

    思量一番,太子便想到了一直在给元瑞讲古的沈栗。

    虽差了一个名头,但沈栗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太孙的启蒙老师,也是太子能过放心的人。既然皇帝没有特意阻拦,太子便打算让沈栗继续教下去。

    再者,太子也有把沈栗留给儿子用的打算。他已经年届三十,若依御医所言,他最多能够活到四十岁左右,那时皇太孙才多大?沈栗也还正当年。

    十年时间,远远不够太子再为儿子重新打磨出一批得用的能臣干吏。东宫的这些属臣,除了太过年长的,正好交给儿子用。

    一则算留给儿子的遗产,二则也是对东宫臣子的一个交代。

    太子不可能将东宫的人一股脑塞给太孙。东宫一系以沈栗最出挑,只要此人在儿子身边,儿子想要用什么人,沈栗都能给他安排妥帖。

    再合适不过了。

    太子已经放了话,沈栗也不再推辞,恭声应诺。

    说到底,东宫人马为什么拼命推立皇太孙?除了出于对太子的忠诚之心,无外乎是要维持东宫属臣的地位。若太孙日后真的另建一套班底,那还有他们什么事?

    这是别人求也求不来的机会,沈栗自是不会往外推。

    邵英果然默认了太子的安排,太子没有时间为太孙打磨臣子,他也不觉自己是个长寿的。

    左右太孙还小,听不懂太傅们掉书袋,先听沈栗讲古吧。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九章 正名

    冬寒未尽,井市瓦巷中的积雪才刚消融,乾清宫内却是热气升腾。几个内监精心看顾殿内暖炉,见火炭微暗,便要换取新炉。

    然而既使殿中已经燥热异常,却仍时不时传来皇帝一连串咳嗦声。

    骊珠瞪着太医:“张大人,这苦药水万岁爷可是一顿不断地喝着,针灸汤沐也是每日不落地用着,奴才看着打心眼里心疼咱们万岁爷遭罪。可万岁爷受了这么多苦,这病症怎么还不见好?太医院那么多人,就拿不出一个好法子?”

    不是成心折腾万岁吧?

    这句话骊珠没说出口,但怀疑的眼神和表情却让人一目了然。

    张太医顿时脚下一软跪倒在地。殿中本就闷热异常,经骊珠这一吓,浑身上下堪称汗流如注。

    连连叩首,除了“老臣无能,罪该万死”之外,张太医也说不出其他话来,只心中苦笑:当初皇上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