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日出日落三八线 >

第4部分

日出日落三八线-第4部分

小说: 日出日落三八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不断点头称是,打起了借助美国力量重返大陆、收复失土的如意算盘。
  蒋介石的光头兴奋地沁出了汗珠。他连夜在官邸召集紧急军政会议,决定: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从6月26日零时起,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实行宵禁,停止三军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加强台湾海峡和大陆沿海的海空巡逻,加强各岛及台湾海防的战斗准备,加强台湾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强对交通运输和经济活动的管制,加强特务活动。
  台湾岛顿时如临大敌,戒备森严。
  6月25日清晨,东京,麦克阿瑟得到驻韩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布朗和大使穆乔的战况报告。中午和下午又进一步获悉:朝鲜人民军主力指向汉城,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个“在亚洲遏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主要内容是:
  1.立即援助南韩,并建议由台湾调1个军援助南韩;
  2.认为台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应以海空军保卫该岛,并予以蒋介石以广泛的军事援助;
  3.加强菲律宾和印度支那的军事力量;
  4.保卫日本的安全。
  当夜,蒋介石收到麦克阿瑟的一份电报,通报了朝鲜战祝和向台湾派驻以费尔德为组长的“美国驻台湾军事联络组”的决定。麦克阿瑟询问蒋介石: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一个军援助南韩,以及台湾所急需的援助?请严密监视大陆共军的动态,对大陆沿海采取积极的行动,以探测中共对台湾进攻的紧迫性。
  26日中午,费尔德乘坐的飞机抵台北机场。他直接驱车前往阳明山,蒋介石快步迎接,一番寒暄之后,费尔德面交了麦克阿瑟的亲笔信件,蒋介石喜上眉梢。
  然后,蒋介石和费尔德在小范围进行了密谈。他俩从外交到军事、从保卫台湾到援助李承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决定52军3万余人立即作开赴朝鲜战场的准备。
  当天下午,蒋介石向麦克阿瑟复电,大献殷勤地表示:52军即可经空中和海上运赴朝鲜战场,投入战斗。
  同日晚上,太平洋彼岸,华盛顿布莱尔大厦,正宣读麦克阿瑟关于“在亚洲遏制共产党扩张的计划”和蒋介石的建议。约翰逊、布雷德利、柯林斯都主张接受蒋介石的建议。
  国务卿艾奇逊则坚决反对,他说:台湾是最可能遭到攻击的地区之一。这就是我们已经把第7舰队派到那里的原因;一方面花美国的钱去保卫那个岛屿,而另一方面这个岛屿的理所当然的保卫者却跑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做多少是有些矛盾的。这位委员长的军队在进入现代化战斗以前,是否还必须由我们给它重新大大地装备一番?
  杜鲁门听到这个信息时,第一个反应是“应当接受。”但看到双方相持不下,就没有贸然决定。
  6月27日,麦克阿瑟又向杜鲁门去电,再次请求批准蒋介石的建议。艾奇逊将电报扣下,并继续反对这个建议。
  6月28日,台湾《中央日报》全文刊登了杜鲁门关于武装干涉朝鲜半岛和台湾的声明。
  《中央日报》接着报道:“两天后,第7舰队的9艘军舰,包括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和1艘运输舰,进入台湾海峡,并即开始巡戈。旋第7舰队司令史枢波访台。别忘记,在是年6月以前,美国留驻台湾的只有一个领事阶级的代表,最高级的武官还是位中校。”
  美国为了保护它在亚洲的利益,贯彻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把台湾纳入美国的战略防御体系,使之成了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
  6月29日,奄京,麦克阿瑟视察朝鲜前线回来后,第3次致电杜鲁门,请求从速采取蒋介石的建议。
  白宫,杜鲁门举棋不定。他头一天刚刚接见了台湾驻美国“大使”顾维钧和胡适,接受了蒋介石的电报:愿意派遣为数达3.3万人的地面部队援助南韩。但是,台湾既没空军,也没有海军,必须由美国协助,把台湾地面部队送到朝鲜半岛,并供应他们给养。
  6月30日,杜鲁门又一次召集高级军政官员开会,决定向朝鲜半岛派出地面部队,同时说:“我还请大家商讨一下,关于国民党中国方面提供的援助,是否值得接受,特别是因为蒋介石曾经说,他的3.3万人的部队在5天之内就可以上船出发,而争取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杜鲁门请大家仔细考虑另一方面:“毛泽东会有什么行动?苏联人在巴尔干半岛、伊朗和德国会有什么行动?”
  艾奇逊说:“如果台湾的中国军队在朝鲜出现,北平的共产党人就可能决定参战;因为他们可以趁此打击蒋介石委员长的军队,以削弱蒋介石的力量,以便他们试图进攻台湾时蒋介石难以自卫。”
  三军参谋长的看法是:“蒋介石所提供的3.3万人,尽管他们自己说是最精锐的部队,却很少现代化装备,其情况恐怕会同李承晚的军队一样,无法对付北韩的坦克。此外,如果把他要求我们提供的运输力量,用于给麦克阿瑟输送供应品和增援部队,可能更好一些。”
  杜鲁门接受了参加会议的人差不多都持有的看法,那就是应当婉言谢绝蒋介石提供的援助。
  蒋介石的建议和麦克阿瑟的3次请求,终于被最后否决。
  7月27日,杜鲁门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们提出建议,给予蒋介石军队以全面的援助,使他们能抵抗共产党对台湾的可能攻击。
  杜鲁门批准了三项具体的建议:给予蒋介石军队以广泛的军事援助;由麦克阿瑟对蒋介石军队的需要作军事方面的调查;计划在中国海岸作侦察飞行,以确定对台湾的攻击的紧迫性。
  7月31日,台北,麦克阿瑟率领了一个由16名高级军事官员组成的代表团飞抵这里,亲自向蒋介石说明情况。他们分乘两架飞机,麦克阿瑟乘坐的是“巴丹”号。
  阴云密布,雷雨交加。飞机降落推迟了1个小时,候机室里,蒋介石不无担心地等待着。当飞机终于降落后,蒋介石的手捏出一把汗。
  麦克阿瑟与蒋介石举行了整整两天的军事会议,蒋介石又请求出兵参加朝鲜战争。
  在第1天会议结束后,宋美龄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国宴。麦克阿瑟的随从人员惠特尼写道:“大元帅在这样的社交场合英语讲得十分蹩脚。但他的夫人作为女主人的照人光彩却作了弥补。尽管她从来没有见过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可能只是从为这次访问进行的官方通报上听说过我们,但她却亲切呼唤着到来的客人的名字,向他们问候。”
  分析家们认为:蒋介石一再呼吁出兵朝鲜,不单是献殷勤,也不是如他所讲的“中华民国政府军距离韩国最近,是能够赴援最快的友军”。而是另有企图:朝鲜战争扩大,他可以从朝鲜进攻东北,也可以在东南沿海开辟第二战场,那就是他“反攻复国”的机会了。
  但是,由于美国担心这一问题会变得十分白热化,有可能促使中国或苏联介入朝鲜战争,而加以拒绝。 第二章 毛泽东抉择果断 
  彭德怀挂帅出兵
  (1)打,还是不打,毛泽东3天3夜没睡着觉。
  6月25日以来,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报童们大声吆喝着:“号外!号外!朝鲜战争爆发了。”炎炎烈日下,行人纷纷驻足传阅。
  中国老百姓关心着这场战争。
  中南海也关注着战况的发展。
  “翡翠层楼浮树抄,芙蓉小殿出波心。”
  这是描写中南海景致的诗句。中南海位于故宫西侧,旧时与北海统称“三海”,又名“西苑”、“太液池”,有800亩土地和700亩水面。始建于辽金,历经元、明、清,是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之地。著名的瀛台、翔鸾阁、涵元殿等一批古建筑,都已历史悠久。清代的熙、乾隆二帝曾在瀛台“听政”。光绪搞“变法维新”失败后,长期幽禁在这里。
  民国时期,袁世凯等人在中南海设立过“总统府”。
  那时,一代伟人毛泽东上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他多少次倘佯在中南海的红墙外,“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了用美国武器装备起来的蒋介石军队,建立了人民的共和国。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这位中国农民的儿子,这位从来也没有到苏联学过马列主义的中国共产党领袖,走进了古城北京。
  5月,毛泽东迁入中南海居住,一直到1976年9月9日逝世。
  他住在丰泽园里面的菊香书屋院内,这是一座中国古代宫廷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飞檐走厦,青砖灰瓦,居所面临碧波涟漪、岸柳依依的中南海,毗邻假山叠翠、溪流漏漏的静谷。
  中国共产党的一代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也住在中南海内。
  连日来,菊香书屋内,毛泽东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例览一遍当天的报纸。
  中国人民需要和平,最不需要的就是战争。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和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而奋斗。并提出:人民解放军应在1950年复员一部分,回乡安心生产。话音刚落,朝鲜内战就爆发了,美国武装干涉,并开进台湾海峡,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6月28日,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8次会议。这位无限深邃而豁达的政治家、战略家,谈起话来气势磅礴:
  “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杜鲁门在今年1月5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时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美国这样地暴露了自己的帝国主义面目,这对于中国和亚洲人民很有教益,美国对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内政的干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全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都将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决不会站在美帝国主义方面。他们将既不受帝国主义的利诱,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因为它没有人民的支持。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与会者一致以掌声表示支持。
  同日,周恩来发表严正声明:“我现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声明: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同时,“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中南海的水载着柔柔的阳光。风乍起,水面出现微波。
  这里成为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统帅中枢。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成员多次开会,决定国内恢复经济的工作不变,在全国开展“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同时,军事上作必要的准备并争取朝鲜战争的和平解决。
  7月7日,中南海颐年堂,在毛泽东提议下,周恩来主持召开国防会议。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聂荣臻以及林彪、罗荣恒等人到会,会议决定组建以13兵团为主的东北边防军。毛泽东批准了这个建议。
  7月10日,周恩来又召开第二次会议。
  7月13日,毛泽东批准了中央军委作出的《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
  中央军委决定,抽调13兵团及所属第38、39、40军和在齐齐哈尔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第42军,以及炮兵第1、2、8师等部队,共2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保卫中国东北边防,并准备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边防军后勤司令员。
  关于第13兵团领导的入选,林彪、罗荣恒等都认为,该兵团现任司令员黄永胜各方面的素质都不如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据此,中央军委决定以第15兵团部为基础组成第13兵团部,任命邓华为第13兵团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粟裕因身患重病,在青岛疗养不能到职。肖劲光任刚刚组建的海军司令员,工作上离不开。肖华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也离不开。
  7月23日,经毛泽东批准,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归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指挥,并统一供应。军委对第13兵团的领导也进行了加强和调整。7月19日,任命韩先楚为13兵团副司令员,8月上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