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155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155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刚才士兵躲在城墙下面的时候,也有不少士兵被炮弹爆炸后的弹片所伤。现在炮弹能打到城墙的中间,还在城墙下躲藏,那无异于让士兵等死。

    想了想,周康说道:“大人,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理笑了笑道:“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你现在不讲,等流寇破城就没机会讲了。”

    周康冲张理抱了抱拳道:“大人,以前我们以为是流寇来攻城劫掠,既知是民军,那咱们何不跟他们妥协一下?跟民军的首领谈谈?”

    张理看了看周康,见周康神色笃定,知道他并非怕死不战。

    也明白周康这样说是给大家留面子,说什么妥协,其实就是投降。

    见张理沉吟不语,周康接道:“大人,你我皆知流寇破城之后必然是大肆杀戮,疯狂劫掠。如果城破,满城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小无人能逃脱贼手,大人不为自己考虑,难道就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家人?还有诸位同僚的家人?还有这满城的百姓的生死,俱在大人一念之间啊!”

    顿了顿,周康接道:“大人刚才说民军颁布的政令俱为百姓着想,那必然不会不顾百姓的生死。咱们跟民军谈判就抓住这点,民军首脑要是真为百姓着想,必然会答应不再攻城。”

    “可是,如果咱们开城的话,那么满城的官员的仕途恐怕就二”张理沉吟道。

    周康急道:“大人,到了这个时候,您还在乎仕途么?大人的官身与满城百姓相比,孰轻孰重?”

    张理叹了口气:“也罢,就依你之言。走!我回去跟大家说一下。”

    城外,炮兵后阵。李景看到陈大壮的火炮部队准备就绪,当即命人通知王自用赶紧整顿士兵准备攻城。

    对于王自用领兵作战的能力,李景现在真是从心里瞧不起,两次攻上城墙,竟然全部打了回来,损失惨重不说,士兵也是大跌。

    要知道在城里进行防御的乃是卫所的老爷兵和一些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王自用造反都五年了,手下的士兵居然打不过农民和卫所兵组成的杂牌军,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由此可见,平时王自用根本就不怎么训练士兵,否则的话,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敌人手上吃败仗?

    而且停止攻城到现在,过了这么长时间,李景这边哨塔都推进到位了,他那边居然还没有把士兵整顿好。

    过了一会儿,亲兵回报:王自用各部士兵损失太多,大家都产生了厌战情绪,希望李景能容他们歇一歇,或者是改日再行攻城。

    听了亲兵的传话,李景顿时愣住了,过了好半天,才醒过味来,当即破口大骂道:“他妈的,老子浪费了这么多炮弹,他说不打就不打了,是不是觉得这段时间老子给他好脸儿了?”

    转眼看到亲兵傻愣愣地看着自己,李景老脸一红,对那亲兵说道:“王自用他们损失了多少人马?”

    那亲兵回道:“据王自用说,两次攻城共动用了一万人,完整回来的不到四千,受伤的大约有四千余人,剩下的墓本都死在城墙上和城下了。”

    听了这个战果,李景倒吸一口冷气,难怪王自用不想打了,伤亡这么大,谁也受不了啊!

    这幸亏自己用火炮把官军的火炮压制住了,不然的话,连城墙都上不去 王自用兵力损失过大的话,是不利于以后牵制官军的,会对李景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

    想了想,李景摆摆手,对那亲兵说道:“让他们收兵吧。”

    那亲兵点点头,拨转马头,纵马往王自用所部的方向驰去。

    其实李景曾冒出过自己带兵攻打安邑县城的念头,不过这个念头一闪而逝。

    李景正要招呼陈大壮等人退兵,忽见前面城门慢慢打开,接着从门里出来两人。那二人出来后,城门随即关闭。

    看到城里有人出来,李景不由得疑惑起来,难道是要跟流寇谈判?

    李景正琢磨呢,却见这两人是奔着自己这个方向来的。

    那两人到了前面的士兵面前说了几句话,随即被士兵押着见了陈大壮,过了一会儿,陈大壮又带人押着二人往自己所处的位置而来。

    到了近前,陈大壮面露古怪说道:“大帅,这两人说他们是城里派来谈判的官员,要见民军的首领,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就把他们带了过来。”

    李景点点头,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眼前两人。

    只见这二人年纪大约在四十来岁左右,其中一人三缕长须,面目清秀,身材消瘦,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儒雅之气。另一人,脸色黝黑,双目炯炯有神,身材魁梧,手脚粗大,一身都是剽悍之气。

    打量了一会儿,李景问道:那面白之人不答反问道:“你俩是谁?找我所为何事?”

    “请问你可是民军的首领?”

    李景皱了皱眉,他对民军这个称呼还真没弄明白。要说王自用那帮人算起来也是民军,只不过王自用的民军批的是狼皮,干的是造反的活计。他带领的济世军说起来也可算作民军,不过他是披着羊皮而已。

    见李景没明白,那人知道这是双方对民军这个称呼理解有误,笑了笑道 “我找的是跟流寇作战的民军首领。”

    这么说李景当即明白了,点了点头,李景说道:“我便是民军首领,你是何人?”

    那人端详了李景一会儿,点点头道:“如果人中俊杰!本官张理,泰为解州知州。”

    听说这个人居然是解州知州,李景大奇,不管这人是不是真的解州知州,这人的胆子可够大的。

    接着那人从怀中掏出一物,递给李景道:“这是本官的官印。”

    李景接过看了看,只见印上几个篆字,看了半天也没认出上面刻的是什么字。不过看此印做工精致,用料高贵,想来不会是假。

    将官印还给张理,李景笑道:“既是知州大人,此非说话之所,请随我来。”

    想了想,李景从马上跃下,将fl绳递于旁边的亲兵,又对陈大壮道:收兵,回营。”

    张理见李景从马上下来,跟身边那人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轻轻点头。

    李景下马与二人并行,从礼数来看,显然是非常尊重他们,换做一般人,恐怕根本想不到这一点。说不定还觉得自己骑马,让知州步行,心里沾沾自喜呢。

    又见李景收兵回营,张理更觉得此人深谋远虑,做事果断。

    李景带着两人回到自己的营帐,命亲兵给二人看座奉茶。

    两人接过茶杯,四下打量了下李景的军帐,只见帐内设施极为简陋,除了比普通士兵的营帐略大,里面还有张书案,与普通营帐几乎无异。

    待二人收回目光,李景笑了笑道:“在下李景,还未请教这位兄台尊姓大名!”

    那人忙放下茶杯抱拳道:“末将周康,解州千户所千户。”

    会员特权抢先体验

    收起4楼2013…10…17 09:26 |

第211章 君子一言() 
第211章 君子一言  李景一愣,解州的千户?这可是解州辖内最高的军事主管了,他怎么跟着出来了?

    明朝的军制到了后期非常地混乱,一般来说九边地区,也就是俗称的边军使用的是营兵制,最高将领的头衔从督师到总督再到总兵官不一而足,下属的头衔是副将,参将,游击,守备,把总,百总等等。

    内地则是卫所制,最高军事主官是本省的都指挥使,下面是卫指挥使和千户,百户,总旗等等。

    但是当内地出现战乱的时候,卫所军的职称就变了,这时卫所军使转为营兵制,由都指挥使和卫指挥使及下面的千户出任参将和守备之类的专司城防的军职。

    等战乱平息,再取消战时建制,这些军官再带着部下回到原来的卫所驻地。

    不过这里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军制转换时,得朝廷下令,得有领军的总兵官才行。

    而这时朝廷擢升曹文诏为山西总兵官的任命还没传达到各地,或者说曹文诏还没有开始行使总兵的权利,还没有对下面的卫所军进行军制转换,下面驻防的卫所军用的还是原来的称呼。

    山西在平阳府设有平阳卫,不过平阳卫不同于彰德卫和卫辉卫等卫所。

    彰德卫和卫辉卫的辖区内是有藩王的,因此整个卫所的部队都驻在一处,名义上是保护藩王,实际上是威慑藩王不可轻举妄动。

    而平阳卫下属的五个千户所则散在府内各州县,负责各州县的安全。

    其中在蒲州还有单独的千户所,并不归平阳卫指挥使管辖,而是直接隶属于山西都指挥使司管辖。

    由于平阳卫的各个千户所分布在辖区各州县,因此千户实际上就是当地的最高军事主官。

    李景听周康说他是解州的千户,顿时知道刚才的城防战就是此人指挥的 “呵呵,周将军,刚才一仗你指挥的不错啊!处变不、凉,从容应对,了不起!以周大人的才干,只做个千户实在是可惜了。”李景笑道。

    听了李景的评价。旁边几名亲兵都是骇然,因为李景极少这么评价过人 李景部下的军官能得到李景这么夸奖的只有高奇等寥寥几人,现在李景居然给周康这么高的评价,难道这个周康真的有这么厉害?

    “不敢当李首领夸奖,周某无能,全靠下面众将士用命,这才打退流寇的进攻。”周康抱了抱拳道。

    李景摆了摆手笑道:“周将军无需谦虚,刚才一战若无将军正确指挥,安邑城现在已经破了。”

    周康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李首领的民军助阵,流寇的兵力就算再多数倍也攻不上安邑的城头。”

    笑了笑,李景说道:“你我二人就不必互相抬举了,说说吧,两位大人找我何事?”

    听李景说到正事,周康当即不言,把目光看向张理。

    张理喝了口茶道:“李首领,贵军所为,张某也算略知一二,这里恳请李首领高抬贵手,放安邑县内众百姓一条生路。”

    李景笑了笑道:“张大人何出此言,李某并无加害百姓之意。”

    张理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李首领,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你率部驱使流寇不断攻打各州县,然后顺势占领,我并非一无所知。想来首领也不会不知,流寇每攻下一座城池,必然大肆杀戮劫掠一番,无数百姓因此家破人亡,首领于心何忍啊!”

    李景闻听默然,过了良久,才叹了口气道:“张大人,此种作为原非李某本意,奈何不如此推行新政便阻力重重,我行此下策,便是想长痛不如短痛,一劳永逸,将原来朝廷任命的官员驱逐或者杀掉。至于百姓因此而遭到殃及,确实无法避免,不过,李某进城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我也不瞒你。李景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安民救济,另外,李某不是自吹,在我治下,百姓比以前富足的多。”

    张理点了点头:“这个我也有所耳闻,李首领颁布的政令确实非常高明 笑了笑,张理接道:“我们评价一名好官时,经常用的一句话是爱民如子,呵呵,依我之见,这个评语未必恰当。如果那些如子的百姓每天只能吃糠咽菜,那么这样的官员我看都该回家种地。一名好官不光要对老百姓好,还得让老百姓生活的富足,只可惜,大明举国之内怕是也找不出几个这样的官员。”

    听了张理的话,李景暗暗吃惊,李景不知道张理的执政能力如何,但是能有这番见识那就十分难得了。

    叹了口气,张理接道:“其实,大多数的官员并不需要多少能力,只要能根据制定出来的政令兢兢业业行事,就可以做一名好官。”

    李景闻听点了点头。

    这个张理见识不凡,令李景顿起招纳之意。

    笑了笑,李景说道:“张大人,我实话告诉你,安邑县我是势在必得,你若不想我攻城,总得拿出个法子出来才好。”

    张理摇摇头笑道:“李首领利用流寇,不声不响地占了这么多地盘,其中的用意我也能猜出一二,想来是不欲与朝廷正面对敌。不过,李首领,难道你要永远这样占领地盘么?流寇总会被消灭光的,那时难得你自己动手?

    那样的话,恐怕就算你站了地盘,也无法顺利地推行你的政令吧。”

    李景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现在他利用流寇唱黑脸,他唱白脸,占领了地盘很容易拢住人心。但是当他自己唱黑脸的时候,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还请张大人指点。”李景肃容道。

    张理笑道:‘。我指点了你,你可不能再攻我的城了。”

    李景听了心里盘算了一下,用安邑城换一个办法,虽然眼下是亏了点,但是对于日后来说好处却是更多。

    想明此节,李景当即点点头:“好,我答应你了。”

    张理闻听大喜,忙道:“君子一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