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169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169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恭号点点头,响鼓不用重褪,他自然明白李景说的绝不是钱财方面的问题。

    见朱恭号理会自己的意思,李景微微笑了笑,与朱恭号告辞。

    从王府出来,李景见朱徽媃不时回头,知她不舍老父,轻轻抚摸着朱徽媃的头发,李景笑道:“等我赈灾完毕,再带你回家。”

    朱徽媃轻轻点头。

    笑了笑,李景接道:“上车吧,带你去咱家的酒楼去吃好吃的。”

    朱徽媃闻听不由得莞尔。

    她最喜欢的就是李景这一点,从来不摆什么架子,就算在小蝶和小竹这些丫a面前也是如此。

    周王府门口的行人早就被驱逐,李景等人出府以后,绕了几条街,然后就大摇大摆地来到景记酒楼,李景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让官府的人知道他们并未在王府,而是在城里逛街。

    酒楼方面早就得了通知,酒菜早就安置妥当,李景等人到了不久酒菜就已上齐。

    除了没多久,就见一众官员来到酒楼。

    见这些官员动作如此迅速,李景心里暗暗摇头。要是办差的时候能这么迅速就好了。

    对于这些官员前来找自己,李景并没有奇怪,虽然周王不承认李景等人来过王府,但是李景这么多人奔着周王府的方向去了,还是有很多人看到。

    这些官员也不傻,自然明白周王为什么不愿承认李景来过王府。

    这帮人带着大批粮食来开封赈灾,周王自然要跟这些人撇清关系。

    难道他们还会去质问周王,说有人看到李景等人进了王府吗?

    在开封周王的地盘得罪周王,那不是没事儿找抽么?

    正是因为不确定李景跟周王府有没有关系,他们才屈尊前来找李景。

    当然在不知道李景的底细以前,能让他们屈尊,那是因为现在粮食的面子最大。

    巡抚就算有权力,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抢人粮食,何况抢的还是赈灾的粮食。

    哪怕李景只是个平头百姓,只要当地的地方官把赈灾的粮食抢了,那朝廷得知必然要将这些人撤职查办。

    朝廷也是要面子的,赈灾收拢民心这点浅显的道理还是懂的。

    李景也正是抓住这点,才敢在开封城四处转悠,李景知道,除非这些官儿不想做了,才会对他动手。

    当然见到河南巡抚李景还是的客客气气地。

    让朱徽媃回避后,在酒桌上李景跟开封的官员们进行了一番亲切友好地会谈。

    会议的结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还算过得去。

    在河南巡抚讲述了开封府若干困难之后,李景经过慎重考虑,终于答应拨给他们三千石粮食。

    最后双方在友好地气氛中结束了会谈。

    待众官员走后,李定国问道:“父亲,您怎么答应给他们粮食了?”

    李景笑了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刚进城那会儿,粮食肯定是不能给的,因为他们拿了粮食必然会截留一部分发卖。

    但是现在不同,现在周王府已经动了起来,马上就会张贴布告赈灾,这时他们就不敢截留粮食了。

    因为地方藩王都赈灾,当地的官府岂能不赈灾,以前可以说府库无粮,可现在粮食就在大家的眼皮底下,他们要是敢私自截留,那皇上知道了直接就会罢了他们的官。

    连收买民心都不知道,这样的官员要来何用?

    所以那位巡抚才说,为了大家的官声和头上的乌纱帽着想,这批粮食也是万万不敢截留的。”

    李定国闻听愣了半响才道:“这些官员怎么这么多花花肠子,这么饶来绕去的,这是何苦呢!”

    李景叹了口气道:“大明不乏有持身端正的官员,更不乏有胸怀正气的官员,但是官场就是个大染缸,呆的时间长了,还能保持住正气的人就不多了。”

    叹了口气,李景接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讨厌跟朝廷的官员打交道么?

    哪怕这个人是个好官我也不愿跟他打交道。因为他们说话从来不会直截了当的说,不跟你绕几圈,是不会说出他们意思的。这还是好的,最可气的是有的官员跟你说了半天话,也没把他的意思说出来,还得你去猜,要知道,琢磨人才是最累的活计。”

    李定国点点头,看着李景疲倦的面容说道:“孩儿明白了,父亲虽说不愿跟官员打交道,但是有时候这个交道还得打。比如说这次咱们赈灾,就离不开这些官员的协助,因此父亲虽然不愿跟官员打交道,也得应付他们。”

    摸了摸李定国的头,李景赞许地笑道:“孺子可教,不枉我教你一场,你以后可不要学这些坏毛病。”

    李定国点点头道:李景笑了笑道:“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来!吃饭,被这些人打岔儿,这顿饭可没吃好呢。”

    李定国忙道:“那我请姨娘过来。”

    李景摆摆手,拿起筷子夹了口菜,慢慢咀嚼。

    朱徽媃就在旁边的房间休息,李定国过来请她,很快便跟了过来。

    朱徽媃到的时候正见李景吃菜,当即大惊道:“老爷,您怎么能吃那些人的剩菜!定国,快叫人把这些剩菜撤了,重新做几道上来。”

    李景摇摇头道:“无妨,这些菜都没怎么动,吃着挺好。定国,你姨娘干净,给她重做道菜吧,就做那个青丝干贝,你姨娘喜欢吃这道菜。”

    “老爷!”朱徽媃轻声唤道。

    摆了摆手,李景指着桌上的菜叹道:“一饮一食,皆百姓血汗所得,不可轻易浪费。外面无数百姓还在饿着肚子,我若弃之不食,此心何安!”

    朱徽媃闻听默默点头,想了想,倒了杯酒双手敬给李景道:“老爷,妾身代那些百姓敬您一杯。”

    李景笑了笑,接过酒杯说道:“那些百姓要是知道郡主代他们敬酒,不知要欢喜成什么样子。”

    说罢举杯一饮而尽。

    听李景有些调笑的意思,朱徽媃顿时羞红了脸。

    酒足饭饱之后,李景伸了伸腰,然后说道:“走吧,那些官员想来己经等急了,这便给他们发粮食去。”

    朱徽媃点了点头,知道李景为什么要拖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想来周王府的人己经动了起来,只要王府的布告张贴出去,官府的人见了以后,被逼无奈,就得认真赈灾。

    看到李景翻云覆雨,将开封的这些官员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朱徽媃心里充满了自豪。

    这就是她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的男人。

    出城的时候,周王府的人果然己经开始张贴布告,同时王府的四道城门外面也开始搭建锅灶粥棚,大量的灾民正赶往王府四周,等待发粮舍粥。

    看到王府已经行动,李景不再迟疑,到了城外便命陈大壮拨给开封府三千石粮食。

    交割完毕之后,又跟开封府知府要了张开封府治下的地方官员配合李景赈灾的手令。

    会员特权抢先体验

第230章 图谋不轨() 
第230章 图谋不轨  河南连月大雨,黄河决口,无数田地被淹,更有无数人流离失所,消息终于传到了京城。

    朱由检听了这个消息大惊,急忙召开朝会,把诸臣招来商讨应对之策。

    但是没过多久朱由检就后悔了,因为那些大臣们又开始胡扯了。

    朱由检冷眼看着下面这一众大臣们,他就搞不明白了,黄河决口,老百姓被淹,用得着扯那些没用的吗?

    尤其礼部和钦天监那帮官员,老百姓遭了水灾,让户部筹措粮食,调粮vie灾不就完了?怎么就扯上上天警示了呢?老天爷下大雨,黄河决了口,跟奸臣当道怎么能扯上关系?

    还有你们说的奸臣是谁?不就是内阁首辅周延儒么?难道罢免了周延儒,这老天爷就不下大雨,不发洪水了么?

    看着下面这些大臣们一个个引经据典,说的是口沫横飞,朱由检听的是头大如:卜。

    朱由检在登基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但是朱由检并没有气馁,他认为只要他励精图治,下面的人群策群力,中兴大明并不是不可能。

    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局势非但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差。

    这些年。几乎年年都有天灾,陕西己经连续四年千早。

    有天灾不可怕,挺一挺就过去了,可怕的是天灾还伴着**。

    从他改元那一年起,陕西就不断有老百姓造反,灭了一拨又起一拨。

    好容易把陕西的大部分流寇给灭了,剩下的又跑山西去闹腾,好在曹文诏和李景两人已经把流寇消灭了大半,再加一把劲就可以平了。

    眼见局势渐渐稳定,谁承想,山西河南那边突然又下雨了。

    连续千早了多年。下雨本来是件好事儿。可这雨下起来就不停,连续下了一个多月,黄河竟然决口了。

    要是不赶紧救灾,老百姓没吃的,这不是逼他们造反么?就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些人怎么就不明白了,都火烧眉毛了,还扯什么上天示警?

    朱由检就搞不明白了,难道大明的官员都是这副德行吗?怎么换一批是这个样,再换一批还是这个样儿呢?

    将目光从下面的官员身上一一扫过,看了一会儿,朱由检愕然发现下面这帮人几乎人人都说过话,可偏偏最该说话的户部尚书黄汝良却一句话没说。

    轻轻咳了一声,打断下面诸臣争议,朱由检说道:“黄爱卿,你身为户部尚书,赈济灾民乃是你的正管,可有什么建议?”

    黄汝良看了朱由检一眼,心里实在是有些无奈。

    户部没钱,让他说什么?他倒是想w…灾来着,可拿什么赈灾?

    本以为,这帮人插科打浑,把这事儿糊弄过去,谁知朱由检终于找到他的头上了。

    皇上既然问话,躲是躲不过去了,黄汝良急忙侧身出列,然后说道:陛下,户部现在只有三万两银子,边军的晌银现在还欠着呢,粮食只有五千余石,这还是硬凑出来的。这点儿钱粮如何救灾?还请陛下发内帑吧。”

    朱由检闻听顿时有些丧气,自己就不该问黄汝良,每次跟户部要钱粮都说没钱,然后就跟自己要内帑,好像自己的内帑花不完似的。

    朱由检自己心知肚明,他的内帑早就空了,前年杨鹤到山西清剿流寇的时候,他还是好容易才凑出十万两银子。

    叹了口气,朱由检摇头道:“联的内帑早就空了,现在后宫已经开始裁减人员,节衣缩食了。”

    听朱由检说没钱,黄汝良道:“既然皇上没钱,那微臣也没有办法。”

    朱由俭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心道:“偌大的大明怎么就穷成了这样呢 朱由检正害愁呢,忽听殿外传来急报,接着就见一名内官一脸喜色举着几封奏报进殿。

    那内管到了阶前跪倒说道:“启奏陛下,河南巡抚,河南布政使,河南府知府,开封府知府奏报河南一地正在大举娠济灾民。”

    “什么?”朱由检闻听大喜,众大臣闻听大惊。

    朱由检喜的是,下面这些地方官员做事干练,不等不靠,已经开始自救 众大臣惊的是,河南这帮孙子从哪弄来的钱粮救灾,平时一跟他们提收税,就说这里闹灾那里闹灾,总之就是没钱没粮,现在竟然开始赈灾,这些钱粮是随天上的雨一起落下来的吗?

    “快拿来给联看。”朱由检急道。

    那内官急忙上前将奏报递上,旁边王承恩上前接过,递于朱由检。

    朱由检接过随手打开,粗略看了一眼,赞了声:“好,做得好!”

    接着又打开其余几封奏报,看完之后连声说好。

    下面户部尚书黄汝良见了,小心问道:“陛下,河南这次遭灾波及范围不小,不知河南众位官员拨了多少赈灾粮食?”

    朱由检举着奏报笑道:“河南府凑集了一万石粮食,开封府各地州县一共凑集了十万石粮食。”

    “嘶!”听了这个数字,黄汝良倒吸一口冷气。

    对于这个数字,黄汝良并不怀疑。

    河南的地方官员若是作假,决不会报这么大的数字,报个万把千石就可以了,报这个数字就说明他们确实弄了这么多的粮食。

    只是这十多万石粮食,这帮家伙从哪凑出来的?

    黄汝良正琢磨呢,殿外又传来奏报。

    看到进殿奏报的官员,在场众官员心里咯瞪一声,心中俱道:这次只怕是没好事儿。

    无他,这次来奏报的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骆养性进殿给朱由检行礼之后,拿着数封书信说道:“启奏陛下,臣接到密报,河南一地众官员弄虚作假。”

    众官员闻听心中大怒,锦衣卫这帮人的狗爪子又伸出来了,竟然举报封疆大吏。

    骆养性见众官员对自己怒目而视,神情颇有些尴尬,不过还是接道:启奏陛下,密报里说,河南赈灾的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