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205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205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手,是皇太极从三国演义中学到的。

    对于后金这帮文盲来说,孙子兵法一类的兵书太过晦涩难懂,他们根本掌握不了,也就三国演义这样配有图画的小说还能看懂,干是三国演义便成为后金将领必修的军事教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魏延曾献计从子午谷穿出抄魏军的后路,诸葛亮没有采纳。后来邓艾灭蜀则采用这条路线,最后一举灭蜀,建不世之奇功。

    实际上,这条计策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不过是自险道抄后路,能不能成功全在于防守一方有没有防范不过这条计策的使用者大多都成功了,因为防守方大多没有防范,或者说是疏于防范。

    细说起来,这个攻击策略有些类似于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使用瞒天过海之计,其实就是利用敌人的惯性思维。

    备周则易殆,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这句话的意思是:防备周密就容易放松警惕,经常见过的事情就会不再产生怀疑,阴谋往往隐藏在公开暴露的事情里面,而不是跟公开暴露的事情相对立的,非常公开的事情当中往往藏着非常隐秘的阴谋。

    唯一不同的是,瞒天过海是人为的令敌人麻痹大意。

    而此计能够成功,则是因为大多数人不会想到敌人会从这么险要的地方过来。

    同理,皇太极认为,明军也想不到后金的骑兵竟然会翻山越岭进入大明的境内。

    皇太极判断的不错,明军确实没有想到后金会翻山越岭的进来,后金五千人马自上方堡西向越过长城,然后昼伏夜行直驱阳原县。

    应该说,皇太极的计策实施的非常顺利,不过皇太极忽略了一点,后金的部队也不都是严守军纪的。

    这就像一个小偷,一个小偷要是看到好东西想不让他下手是很难的。

    后金这帮玩意儿不是小偷,但是他们更可恶,因为他们是一帮抢劫犯。

    抢劫犯看到了好东西,不让他们行抢更难。

    面对大明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老百姓,后金的部队终于按耐不住开抢了。

    在行抢的过程中,后金宛如一群蝗虫,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不过任由他们杀戮再狠,终究还是有人逃过一劫,于是后金入境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

    消息一出,大同守将急忙加强防御,后金的计划顿时破产。

    见计划无法施行,后金主将一不做二不休,当即转道南下,在攻克广灵县之后,直逼灵丘县。

    得知这个消息,李景大怒,急召曹文诏快马驰援灵丘。

    在曹文诏临走前,李景一脸铁青地对他说;“曹兄,东虏入境,大肆屠戮我大明百姓,此役不许放走一个东虏,若是走了一个,休怪李某不讲情面!”

    曹文诏闻听心中凛然,凝重地对李景说道:“大帅放心,若是走脱了一个勒子,曹某提头来见!”

    李景点点头,看向孙虎头森然道:“虎头,前次官屯堡之战你轻敌冒进,致使部下多有损伤,此战你要将功补过,谨遵曹总兵号令,若是再不听从号令,为父必不轻饶。”

    见李景如此严肃,孙虎头知道李景这是要来真的了,如果在出现上次的情况,一顿板子是跑不掉的。

    当下孙虎头急道:“父帅放心,虎头必定遵从曹叔叔的号令。”

    李景闻听微微点了点头,挥挥手,曹文诏急忙带着诸将快步离去。

    曹文诏手里共有八千骑兵,以八千骑兵打败后金的五千兵马自然不是难事,但是要全歼敌军就不容易好在前日官屯堡一战,济世军缴获了大量的军马。

    济世军的炮火虽然猛烈,不过终究不能把后金的部队全部覆盖在炮火之下,人炸不着,马自然也没事儿,战后打扫战场,在战场各个角落共寻得四千余匹毫发未损的战马,受伤的马匹也有数千匹(后金的骑兵也是一人双骑,有的甚至是三骑)。

    其实曹文诏缴获的当然不止是军马,从死亡的后金士兵身上,还搜出大量的钱财。

    二对女真人这支军队来说,都赔进去了。

    出门打仗就是搞福利,抢到的钱财都是随身携带,只是没想到这次把老本儿 缴获的钱财要上交,曹文诏自然也不会眼红这些钱财,但是马匹他是不会上交的,曹文诏组建的骑兵部队现在缺的就是马匹,这么多马匹他自然不会放过。

    虽然把步兵训练成骑兵非一日之功,但是让步兵骑马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不是骑兵的步兵来说,也用不着一人双骑,曹文诏召集了四千步兵,每人交给一匹马,令他们随骑兵一起行动。

    正是有了这些马匹,曹文诏才敢信心满满地说全歼后金的部队。

    经过官屯堡之战,曹文诏算是彻底领会了李景的战术思想。

    李景的战术思想就是充分发挥武器的攻击距离优势。

    火炮的攻击距离是一里左右,步枪的射程在两百步左右,后金的弓箭的射程是几十步,这三样武器完全没有可比性,因此跟后金的骑兵正面作战时,济世军的骑兵是不会向前冲的,那等于是主动拉近跟敌人的距离。

    李景让曹文诏做的是:在敌军发起冲锋以前,先是用火炮轰击,火炮把敌人干翻大半,剩下的交给步兵对付,这两斧头下来,敌人基本上就只有逃跑的份儿了,最后骑兵再去扫尾。

    炮步骑协同,说白了就是远程用大炮轰,中程用步枪射击,最后骑兵追着敌人干。

    就算在马上射击命中率低点儿,但是追在敌人的屁股打,总有命中的时候。

    尝到了火炮的甜头,曹文诏自然不会舍弃不用,这些马匹说是驮步兵,还不如说驮炮更合适。

    将部队召集起来,曹文诏率部迅速南下,仅用一天时间便从得胜堡赶赴灵丘县。

    到了灵丘县曹文诏也不休息,迅速指挥部队封堵后金军可能逃窜的方向。

    收起2楼2013…12…06 10:55 |

第279章 首功() 
崇祯七年七月上旬,在得知奇袭大同的部队全军覆没之后,皇太极黯然收兵。52网'

    大同会战以大明全面胜利宣告结束。

    此役,济世军及大明各路兵马共歼灭后金部队近两万人,缴获钱财无数,马匹上万,实是后金崛起以后从来没有过的大胜。

    得知此消息之后,朱由检大喜,大肆封赏边关诸将,其中尤以曹文诏居功至伟,授辅国将军加太子少保。

    就在朱由检颁布敕令当日,御史刘令誉上书弹幼曹文诏,说曹文诏用兵不当,致令山西多处城堡被后金攻破,致使广灵县被占,无数百姓因此而丧生。

    朱由检本来兴致盎然,被刘令誉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刚才的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

    实事求是的来说,刘令誉弹勤曹文诏的罪名也不能算错,因为曹文诏乃是大同总兵,广灵县归大同管辖,广灵被破,说曹文诏有亏职守也不能算过。

    但是要从整个战役来说,曹文诏本身是没有责任的。

    后金绕路奇袭大同后方的时候,曹文诏刚在官屯堡大破后金前锋部队,随后在得胜堡与后金数万大军对峙。

    而且后金的部队乃是从宣府的方向过来,最大的责任应该由宣府总兵承担。

    现在刘令誉单只弹劾曹文诏,只字不提宣府的责任,实令朱由检大为光火。

    朱由检知道刘令誉为什么要弹劾曹文诏。

    当年曹文诏在山西的时候跟刘令誉是邻居,曹文诏对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言官是不大瞧得起的,加上没什么文化,说话粗鲁,欺负了刘令誉,两人就此结下梁子。

    不过曹文诏率兵围剿流寇屡战屡胜,刘令誉抓不到曹文诏的毛病,这口气只能忍着。

    后来曹文诏到河南追剿王自用等流寇,恰逢刘令誉在河南巡视,两人又吵了起来。

    言官骂人虽然厉害,但是也要看骂架的对象,引经据典地骂人,曹文诏显然是听不懂的,就算听懂了,他也不会用文官的方式骂人。bsp;   曹文诏骂人自然是直接招呼刘令誉的亲爹老娘,如此大爆粗口,刘令誉自然不是对手。

    在看家本领上输给了曹文诏,刘令誉心里可是憋着一口恶气。

    这次逮着机会,要是不弹z曹文诏,那不是对不起自己被骂的亲爹老娘么?

    对于刘令誉弹幼曹文诏,朱由检有心斥骂刘令誉一顿,又觉得不妥。

    刘令誉乃是山西道御史,弹幼山西有亏职守的大臣乃是他的本职工作,就算他说的不对,皇帝也不能处罚他。

    而且朱由检是皇帝,跟大臣争执也不合身份。

    冷眼看着刘令誉,又看了看朝中诸位大臣,但是朱由检等了许久也没有朝臣出面为曹文诏辩驳。

    叹了口气,朱由检知道大臣们为什么不替曹文诏说话,因为这次大同会战,跟朝廷里的诸位大臣没有一点关系,什么举荐之功,什么调兵遣将,什么后勤补给他们啥也没做,功劳是半分没有的,因此朱由检并来因这次大捷褒奖朝中诸位大臣。

    但是想当年,袁崇焕宁锦大捷,朝中是个人都有功可领,曹文诏这次立下不世奇功,他们竞然没分到一点功劳,让他们岂能不嫉妒?现在刘令誉弹劫曹文诏,他们怎会帮曹文诏辩驳?

    摇了摇头,对这些大臣,朱由检实在是失望至极。

    这些人见了荣誉就上,遇到困难就跑,指望这些人,大明如何能够中兴,想起当年王承恩跟自己说起李景的建议,朱由检微微叹了口气。

    如果李景手里没兵,朱由检非常愿意重用他,可是李景手里有兵,让他如何敢重用?

    让李景身居要职,李景自然是大张旗鼓地推行新政,如果自己中途叫停,以李景胆大包天的行事风格,不定哪天就会把他从龙椅上拉下来。

    为了自己的皇位,朱由检自然不愿意启用李景。

    实际上朱由检也知道大同会战李景才是首功,李景在大同准备了接近半年,朱由检若是连这个消息都不知道,那他的皇位早就保不住了。

    而且李景在大同会战时飞扬跋崖,训斥一众官员,那些官员岂能不弹勃李景?

    不过要论忍耐力,朱由检比朝中这些大臣强得多,而且朱由检远比那些大臣们分得清孰轻孰重。

    朱由检很清楚,要想取得大同会战的胜利绝对离不了李景,因此所有弹劾李景的奏章都被他压了下来。

    但是朱由检没想到李景会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两仗竞然歼敌近两万。

    令朱由检不明白的是,李景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为何没人帮他叙功,其中包括曹文诏。

    曹文诏不会不知道大同会战李景的作用,可是连曹文诏都不帮李景叙功,朱由检就有些搞不明白了。

    从心里说,没人帮李景叙功朱由检是非常高兴的,如果保举李景首功,那提拔李景升任总兵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朱由检怎肯让李景担任一方总镇?

    李景不过一个小小的参将,就敢把大同的官员当孙子一样训斥,要是做了总兵,那些官员不定被他管成什么样子。

    而且李景的军事实力之强远过他的想象,大明跟后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加一起也没有李景这一次消灭的人数多。

    李景动用了多少人?满打满算也就两万人,以两万人消灭敌军两万人,朱由检实在不知道这仗是怎么打的。

    而且李景在平阳府还有三万兵马,如果李景把所有的兵马全部动用,那是不是可以把后金全歼,就算不能全歼,至少可以多消灭一部分。

    但是李景并没有全军出动,这让朱由检怎能不怀疑李景有私心,而且李景迟迟不对山西境内的流寇动手,直到他们跑了李景才开始追击,这是什么居心?

    这明显是在养贼自重!

    想清楚李景是在养贼自重,朱由检随即明白李景为什么不把全部兵力调往大同跟后金决战。

    山西境内的流寇跑了,李景又把后金当做筹码,用后金压着自己不敢对李景动手。

    叹了口气,朱由检微微摇了摇头,李景判断的极准,他现在确实不能把李景怎么样。

    自从他登基以来,可谓诸事不顺,不是这里闹灾,就是那里闹灾,接着就是流民造反,平了一拨,又起一拨。

    熬了这么多年,好容易盼来一场大捷,眼下朱由检对李景倚重之处极多,这时怎能对李景下手?

    另外这一年大明可谓多灾多难,陕西和山西又出现旱灾,幸亏朱由检年前就开始推广李景给他的高产农作物,而且,李景从平阳府调集了大批的粮食到大同,这次会战帮朝廷节省了无数钱粮,也令朝廷有余力进行赈灾,这才没有出现以前大批流民造反的事情发生。

    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