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209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209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顷,小蝶回转屋内,见了沈莹,小蝶眨了眨眼睛,意思自然是:“小姐我没说错吧,”

    沈莹微微笑了笑道:“小蝶,老爷在先生那里定然喝了不少酒,你去做碗醒酒汤,口自们给老爷送去。”

    “是!”小蝶应道。

    李景的住处在衙门其实是偏宅,与袁可立居住的正宅紧邻。中间开了一道便门,李景到袁府,或者袁可立到李府走的都是这道门。

    让袁可立一家住在正宅,自是李景尊师重道的体现。

    因为正宅宅院深远,内有假山,流水,花木,亭廊,可谓环境优雅,袁可立年长好静,正适合袁可立居住。而且袁可立家口众多,偏宅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不过即便是偏宅,面积也不算小,而且也分前后两进。

    后进也就是后宅,是李景家眷的住所,前宅则是李景处理公务,接见下属用的。

    李景的书房共有两处,一处在后宅,在两位夫人的住处中间,李景休息之余,有时会在这个房间读书,偶尔也会在这个房间处理公务。

    实际上,这个书房大多是沈莹和朱徽媃在用,沈莹和朱徽媃管理这李景名下诸多的产业,处理交办事务的时候就在这个房间。

    另一处书房在前宅,李景日常处理公务大多都在这里。

    从后宅到前宅要经过一道门,沈莹和朱徽媃就是在门口处相遇。

    其实沈莹和朱徽媃白夭的时候基本都在一起,李景不在家的时候,她俩甚至还住在一起。

    不过此时相遇,而且虽是沈莹主动相邀,但是两人的神情都有些不自然。毕竟大家都是女人,心思也完全相同,要说不吃醋根本是不可能的。

    收起2楼2013…12…13 08:29 |

第285章 上山下乡() 
命看门的婆子开门,沈莹和朱徽媃相视笑了笑,并肩而行。52网'

    到了书房外面,李景的亲兵见了,急忙躬身给两位夫人行礼。

    沈莹摆摆手,示意亲兵免礼。

    亲兵起身后,急忙为两位夫人推开房门。

    书房中李景正伏在书案上写东西,听到门响,李景也不抬头,只是说了:“小五,怎么还不睡觉?都说了,我这里不用伺候。”

    小五急忙上前两步,低声回道:“大帅,夫人来了。”

    “啊,”李景一怔,停下笔来,抬头一看,只见两位夫人和两个丫鬟站在小五身后,微笑着看着自己。

    将笔搁在架上,李景急忙起身:“这么晚了,两位夫人怎么还不休息?”

    “老爷不曾休息,贱妾岂能休息?”沈莹笑道。

    说着从小蝶手中接过食盒,走到李景的身边,然后打开食盒,取出汤钵,汤盅。

    用勺子舀了一盅汤,沈莹双手奉于李景道:“老爷在先生家中喝了不少酒吧,喝碗汤,醒醒酒。”

    李景接过汤盅,轻轻饮了一口,然后指着阿竹手中的食盒,对朱徽媃苦笑道:“想来你拿的也是醒酒汤吧?”

    舀摇摇头,李景苦笑道:“拿过来吧,我一并喝了,我估摸着今晚喝酒没醉,得被你俩的汤灌醉。”

    听李景调侃,沈莹和朱徽媃脸色微红,不过朱徽媃终是从阿竹手中接过食盒,放在李景的桌上,然后像沈莹那样舀了碗汤递给李景。

    李景接过饮尽,将汤盅放在案上,然后随手拉过两把椅子:“坐吧,今天在先生家中没时间跟你们说话,你们既然来了,那咱们就说会儿话。”

    沈莹和朱徽媃微微福了一福:“谢谢老爷!”,然后方在椅上坐下。

    见两位妻子如此多礼,李景暗叹了口气,这就是所谓的举案齐眉吧。r /》

    在现代的时候,李景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不过他也知道,在现代永远也不可能找到这样的女人。

    轻轻握住两位妻子的手,然后将三人的手掌合在一处。李景柔声说道:“我出门在外,家里一切都是两位贤妻操持,辛苦你们两个了!”

    “老爷是做大事的人,我们帮不了老爷什么忙,只能帮老爷分担一些家务事。”沈莹微笑道。

    李景摇摇头,轻轻笑了笑道:“你们做的也是大事,济世军大部分的开销都是你俩挣得,要没你们,我就得抓瞎。”

    “老爷的本事大着呢!只是没精力做这些事而己。”朱徽媃小小一记马屁送上。

    李景伸手轻轻点了点朱徽媃的鼻子,笑了笑道:“你的本事也不差,有些事我还得跟你讨教。”

    李景此言颇有调戏的意思,朱徽媃脸色微红,偷眼看了看沈莹,见沈莹神色如常,只当不觉。

    朱徽媃眼珠转了转,看向李景的书案问道:“老爷这么晚没休息,在写什么东西?”

    见朱徽媃顾左右而言他,李景心里好笑。忽然心头一动,随手将案上尚未写完的条例拿起递给朱徽媃道:“你看看,看看可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朱徽媃一愣,她不过是想找个话题岔开刚才尴尬的场面,不想李景竞然真的把写的东西交给她看。

    朱徽媃深知,到了李景如今的地位,作为妻子应该尽量避免谈及李景处理的公务,这跟后宫不得干政是一个道理。

    但是李景让她看,她却不能不看,朱徽媃迟疑着接过李景递来的纸张,目光又转向沈莹。

    李景见状,伸手在朱徽媃头上轻轻弹了个爆栗:“哪来那么多心思,让你看你就看,帮我参详一下。52网'

    这时朱徽媃方知李景是真的让自己帮着参详,当下端了端纸,仔细看了起来。

    便在这时,亲兵小五端着茶壶给李景等人倒上热茶:“大帅,两位夫人,请喝茶 李景笑着从小五手中接过茶杯:“小五,天色不早了,你早点歇息吧,大门外面有人看着,你不用整夜在我门外守着。”

    小五点点头,放下茶壶,轻轻退出房间,然后随手带上房门。

    摇摇头,李景看着门口说道:“夫人,我跟你打赌,小五这孩子肯定还在门外守着。”

    “老爷,这也是孩子的一片孝心,由他去吧。”沈莹轻叹道。

    李景闻听默默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忽道:“对了,小五也该成家了,咱们府里有没有合适的姑娘?”

    沈莹白了李景一眼:“哪还有不曾婚嫁的,这几年,我和郡主姐姐买的丫鬟几乎都嫁给你的亲兵了。

    现在不曾嫁人的就小蝶和阿竹了,要不,我把小蝶许给小五?”

    李景闻言急忙咳了一声,小蝶是通房丫鬟等于是李景的侍妾,许给小五,小五也不敢要啊!

    “不过,先生那里倒是有个合适的,就是不知道你舍不舍得?”沈莹沉吟了一下说道。

    李景闻听瞪了沈莹一眼:“说什么呢,什么我舍不舍得,净胡说八道!”

    沈莹轻轻笑了笑道:“你不是给自己留的么?不然的话,怎么到现在还不给人找人家?”

    李景皱了皱眉:“说谁呢?”

    沈莹笑道:“幸儿啊,当年你命人把她送回家,我不知你什么心意,便让她去服侍先生,这一晃快有三年了吧!”

    “幸儿?啊!我想起来了,你说那个小丫头啊!当年流寇攻占陵川,我在周衡臣的府里救了她!那小丫头还没许人么?”李景恍然道。

    “没你的话,谁敢把她许人?”沈莹白了李景一眼道。

    李景闻言,知道沈莹说这话可是半真半假,也不能算是玩笑,于是苦笑了一下道:“你觉得你丈夫是这样的人?”

    摇摇头,李景接道:“幸儿聪明乖巧,足良小五倒是很般配,你找个时间跟先生说一声,把幸儿许配给小五吧!”

    沈莹微微点头,把目光转向门外,叹了口气道:“当年那些孩子现在都长大成人了,老爷又给他们安排了家室。在他们眼里,老爷就是他们的父亲,他们不知如何报答老爷,唯有尽心伺候老爷!”

    李景闻听默默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忽道:“今天继祖和继宗过来了吧?你们兄妹谈的可好?”

    沈莹听了轻轻一笑:“来过了,他俩现在可规矩了,来到家里跟小猫似地,大气都不敢喘一声。老爷,我可真得谢谢你了,当年要不是你手下留情,我这俩哥哥可就见不着了!”

    李景摇了摇头:“可不是我手下留情。唉!当年岳父跪着求我,我怎能忍心让他老人家难做?况且你们沈家于济世军有大功,凭这个功劳,亦可免他俩一死。”

    顿了顿,李景叹道:“只不过,以功抵罪,沈家也算开了济世军的先例,细细算来,对沈家也未必就是好事。只希望这兄弟俩能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再做出什么糊涂事来,下次我可不会容情!夫人,你得明白,我不能带头拘私枉法!我若不给大家做好表率,大家就会有样学样,要不了多久,吏治就会**。”

    沈莹默默点了点头。

    抬头见朱徽媃拿着纸看向自己,李景笑了笑道:“徽媃可是看出了什么,快说给我听听。”

    朱徽媃迟疑了一下道:“妾身也不知对与不对,只是说下看法。”

    李景笑道:“不管对与不对,有想法就好,集思广益嘛!”

    朱徽媃点了点头道:“我看老爷制定的这条新令,主要是针对官员。依贱妾之见,不如把范围再扩大一下。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平阳府建了许多书院,书院里的学子们整日只知读书,从未接触过实务,这些人当中,怕是有很多人日后要出仕为官,不能等到他们要做官时再去体验民生。贱妾的意思是,把这些学子也纳入新令的规范之内。”

    李景闻言,思索了一会儿,忽然抚掌笑道:“徽媃的想法不错,那些学子也该纳入规范当中。而且不能只让他们体验民生,还得让他们到军队去体验一下。”

    说着,李景从书案上拾起笔来,对朱徽媃招了招手:“来,徽媃,你给我研磨,我重新再写一遍。”

    研磨这样的事当然用不着朱徽媃亲自动手,旁边小蝶和阿竹站了半天,正愁无事可做,听了李景的话,马上疾步来到书案旁,一个铺纸,一个研磨。

    见李景还想处理公务,沈莹摇了摇头,指着小蝶和阿竹笑道:“你们两个傻丫头,老爷大半年不曾回家,今晚又在先生那里喝了酒,你们不劝老爷休息,反而推波助澜。把老爷累坏了怎么办?”

    李景闻言一呆,当即住手不动,想了想,将笔重新置干架上,然后笑道:“是我的不是了,大半夜的让你们跟着我折腾。也罢,今关就到这里吧。”

    看了看朱徽媃;李景接道:“今晚我住莹莹那儿,明天再找你。”

    朱徽媃轻轻点了点头。

    数日后,李景根据朱徽媃的提议,重新制定了新的政令。

    其实这个政令在现代时曾经出现过,不过由于年龄的原因,李景只是听说并没有亲身经历过。

    这条政令其实就是上山下乡,深入农村。

    李景制定的这条政令一出,马上引起极大的反响。

    收起3楼2013…12…13 08:51 |

第286章 无名拜帖() 
“李景虽然在平阳府开办了不少书院,不过毕竟时日尚短,还不足以跟以前的书院抗衡,大多数读书人接受的还是以前的教育,许多学子捧着孔圣人的牌位到县衙抗议。

    出现这样的情况,李景事先己经料到,而且李景知道,许多自己提拔的官员们也反对这条政令。

    不过官员们明面上自然是不敢反对李景的政令,他们进行的是无声的抗议,就是当学子们反对抗议的时候,持默许的态度,即不予劝阻,任其闹腾。

    对于学子们的行为,李景倒是能够理解,因为在读书人的眼中,农活之类的工作乃是下贱人干的,读书人做这些事有**份。

    但是李景更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这时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做官。

    因此,李景并未出面跟学子们解释什么,相反,李景推出了一条更强硬的政令。

    李景命人在各个衙门的门口张贴布告,直截了当地告诉那些学子们,如果没有经过农活或者工活以及没有在军队中历练过,以后将不会有出仕的机会。

    同时,李景告诉那些学子,所有的学子的名字将会被记录在案,如果继续闹下去,将被取消考试的资格学子如果被取消考试的资格,就意味着失去当官的机会。

    李景统辖平阳府己有三年,大家都知道李景向来是说到做到。

    李景说不让谁在平阳府傲官,那么哪怕你关系通天,这官也做不了。

    见李景如此强硬,那些学子们知道跟李景对抗绝没有好果子吃,很快堰旗息鼓。

    没有了学子这块挡箭牌,官员们自然不敢闹腾,乖乖按照李呆的政令行事。

    李景兵不血刃,消除一场风波。

    绛县县衙。

    听闻那些学子们堰旗息鼓打道回府,袁可立抨着胡须哈哈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