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235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235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以后我们考核人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有德,第二,要有能力。德才兼备,德要放在前面。

    至子如何评判官员的能力高下,我在平阳府试行了考成法,效果不错,我准备在大明全国推广。

    日后,官员是否可以升职或者是提拔重用,就根据他们考核的成绩来定,能者上,庸者下。我相信,数年之后,大明的官场便可为之一靖。”

    听完李景的话,洪承畴等人忽地齐齐把目光转向朱由检。

    这些人看向朱由检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朱由检是皇帝。

    中国历朝不乏革新变法的,但是大多功亏一篑,即便成功,变法者最终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商鞅生前就被秦王五马分尸,张居正则在死后被万历皇帝反攻倒算。/》    在洪承畴等人眼中,李景这次变法能不能成功是要看皇帝的。

    显然,朱由检明白这几个人目光中的含义。

    朱由检心里轻轻叹了口气,脸上却微笑着说道:“几位爱卿放心,联既然授权给李爱卿,就不会过问李爱卿行事,而且联决定,以后将不再过问政事,联想过几年清闲的日子。”

    顿了顿朱由检接道:“另外,肤准备颁下诏书,自联以后皇帝不再干涉政务,所有的政务一体由内阁和六部的官员处置。”

    “啊!”

    洪承畴等人闻听此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上这可是彻底地交权了。

    洪承畴等人何等聪明,想到李景突然进宫,随后皇上下旨拿下一大批官员,接着又提拔一大堆以前根本没听说过的官员的名字,现在更是直接交权,几人心里略一琢磨,顿时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皇上正当盛年,而且英明神武,怎能就想着过清闲日子?”卢象升忽道。

    朱由检苦笑一下:“英明神武?联怕是当不起这四字评语!”

    摇了摇头,朱由检叹了口气接道:“联登基九年有余,九年来,联兢兢业业,可大明却无一丝改善。

    你们看看联的头发,好多都白了,联才二十六岁,可是看上去却像四十六。联累了!”

    卢象升呆呆地看了朱由检一眼,心里暗叹一声,终于不再言语。

    卢象升等人的心里其实是很矛盾的,这些人熟读史书,更身居高位,深知历朝以来朝臣和皇帝一直在争夺施政的权力。

    从心里说,他们是不希望皇上手中的权力过大的,但是突然间发现皇上丧失了权力,心里一时七上八下的,既欢喜又有些接受不了。52网'

    说欢喜是因为日后国家将由他们这些大臣们掌管。说他们接受不了,是因为他们自小读的书都教导他们要忠心事君,现在皇帝突然无权了,这让他们一时如何接受?

    见卢象升等人突然沉默,李景接口说道:“皇上不干涉政务不代表皇上就失了威严,你们要记住,皇上永远是大明的皇帝,是大明子民的君王,是大明的象征!年时朝贺,一应礼数不可或缺。若是有人觉得皇上无权并因此轻慢皇上,休怪李某无情。”

    说完,李景冷冷地扫了在座诸人一眼。

    沈正等人迄今为止尚未开腔,听了李景此言,知道李景这些话是特意说给他们听,诸人急忙起身应道:“我等谨遵大帅令谕。”

    李景点点头,挥手示意诸人就座。

    待众人坐定,李景接道:“兵制说完了,我再说说士兵战斗力的问题。咱们大明空有百万大军,却连十来万东虏都打不过,传出去都是笑谈。为什么如此?谁来说说?”

    洪承畴等人对视一眼,最后洪承畴起身冲李景抱了抱拳道:“在洪某看来,主要原因是大明国库空虚,常常拖欠士兵的军恫,因此士兵无心作战。”

    李景点点头,挥手示意洪承畴坐下。然后淡淡说道:“洪大人所言并非一点道理没有,不过依李某之见,这并非主要原因,大明开国以前,太祖也没钱给手下的士兵发饷;没听说太祖的部下因为无饷就总吃败仗!”

    说到这里,李景笑着接道:“当然,太祖打了胜仗以后,缴获的钱财也还是用来给士兵们发军饷的,不然士兵都只能喝风了。”

    众人闻言都跟着轻笑起来。

    顿了顿,李景接道:“但是靠缴获的钱财,肯定是不够给士兵发饷的,那太祖是靠什么鼓励士兵奋勇作战的呢?我认为,最主要的一样就是土地。

    我们都知道,太祖起兵之时,跟随他的士兵大多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可以说己经活不下去了。太祖把占领的上地分给他的士兵,以此来鼓励士兵。得了土地的士兵,自然誓死奋战以报答太祖,而没有得到土地的士兵则会更加奋勇,以期立功获得封赏。”

    就在这时,洪承畴抱了抱拳说道:“李大人,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不过太祖时期土地尽在元人的手中,太祖兴正义之师,从他们手中抢来土地分与士兵乃是天公地道,现今我们却从谁的手里抢土地?”

    李景冷笑了一声道:“从谁的手中抢,从那些不交税的官绅富豪手中抢,从那些贪财圈地的王公贵族官僚手中抢。我若不抢,他们的钱财土地早晚要被那些因活不下去而造反的流民抢光。”

    洪承畴汕笑了一下,不再言语。

    摇了摇头,李景接道:“数日前,我跟皇上商议,城外的皇庄减持土地至三万亩,再加上前日肃贪,又查处大量圈占的土地,这些土地总数大约有三百万亩左右。不过这些土地我不想用来给激励士兵,而是准备用来遣散士兵。”

    “遣散士兵?这是为何?”洪承畴奇道。

    李景转头看了朱由检一眼,轻轻叹了口气道:“京营的士兵不是老弱,便是经年未经训练的老爷兵,这些人上不得阵,杀不得敌,要这样的士兵何用?不如遣散重招。不过这些士兵也是我大明子民,遣散不用,总得给他们留条活路,我准备把这些土地分给那些被遣散的士兵,让他们可以藉此谋生。”

    “这些土地分出去了,李大人用什么激励士兵奋勇作战,”洪承畴奇道。

    李景往东北方向指了指道:“辽东的土地,便是李某用来激励士兵的土地。”

    见洪承畴等人面带不解,李景笑道:“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土,将那里的土地赏与收复疆土的有功将士再合适不过了。

    可能有些人觉得辽东乃是苦寒之地,认为士兵不愿意把家口安置到辽东。在这里我可以郑重地告诉你们,其实辽东乃是一块真正的宝地,虽然那里的冬天有些冷,但是那里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于耕种,尤其适合耕种那些高产作物。”

    说到这里李景走到宫门口,遥望着东北的方向道:“过了锦州,便是辽河平原,那里地势平坦,水系发达,若是把水利设施建设好,把那里变成大明的粮仓都不是不可能。我打算把东虏平定以后,便把那里的土地封赏于立功的将士,日后将士们解甲归田,便可在那里颐养天年。”

    转头看了看洪承畴等人,李景忽然笑道:“我听说女真人只会游牧狩猎,不会耕种,对这个我是不大相信的,到时我让士兵们用皮鞭看着女真人种田,我就不信那些女真人学不会种田。”

    “哈哈哈哈!”众人闻听,尽皆大笑起来。

    笑了一会儿,卢象升忽然接口说道:“李大帅,我听您话里的意思是一年内准备平定东虏,然后才准备平定中原的流寇,如果大帅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东虏方面,只怕中原的流寇借机起势,以后伯不好收拾。

    李景点点头笑道:“呵呵,卢大人所虑甚是,不过对付东虏岂用大明全军动员?我只需动用五万济世军便可扫平东虏。

    不过说实话,我不想把济世军的主力全部用于对付东虏。我是这么想的,济世军有五万人,正好咱们要成立五个军区,我打算每个军区安排一万济世军,这样各个军区的实力便可相对均衡。

    然后让济世军的老兵们以老带新,很快便能训练出一批新兵出来。有了这批新兵,咱们的兵力就充足了,到时咱们就可以平定各地的流寇,亦可以对外用兵,荡平四夷。”

    收起2楼2014…01…19 21:38 |

第324章 郑芝龙() 
想了想,李景决定换一种方式启发一下孙传庭:“孙大人,对东南的海盗想来知道一些吧?”

    孙传庭点了点头道:“这个我倒是听说过,去年福州参将郑芝龙斩杀大海盗刘香振动一时,孙某虽在家中,亦有耳闻。”

    “那么,郑芝龙有多少军力孙大人知道么?”李景接问道。

    孙传庭皱了皱眉,不过还是答道:“听说有战船千艘,士兵数万。”

    李景笑道:“郑芝龙以前也是海盗出身,他的舰船大多为海盗船,手下的士兵也大多是海盗。你说他们哪来这么多钱造船,买船,养活那么多士兵?”

    “无非是抢劫而己,海盗还能干什么?”孙传庭不屑地说道。

    “咱们沿海的老百姓可没那么多钱,靠抢老百姓可养不起这么多船以及士兵的。”李景笑着接道。

    “李大人是在取笑孙某么?郑芝龙和海盗虽然也抢老百姓,但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是靠劫掠商船。”孙传庭不悦道。

    李景摇了摇头笑道:“孙大人息怒,李某这么问,是想看看孙大人懂不懂其中的关窍,看来孙大人还是懂一点的。”

    孙传庭瞪了李景一眼道:“这里面还能有什么关窍,是个人都明白海盗的道道儿。”

    李景笑着摆摆手:“只怕未必。我再问孙大人一句,你说东南沿海海盗如此猖撅,为何还有商船敢出海经商?”

    “这个……是啊,海盗如此猖撅,那些商人为何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出海呢?”孙传庭愣了愣神,喃喃说道。

    李景见孙传庭一脸迷茫,笑了笑道:“孙大人,我来告诉你吧,是为了利益!

    你知道商人们出海一次,把物资运到南洋能有多少利润么, 我告诉你,二十倍不止,就是说在大明能卖一两银子的货物,运到南洋,至少能卖二十两银子。这么高的利润,那些商人们自然要冒死出海。”

    “等等,李大人,下官有些糊涂了,你这前言不搭后语的到底想说什么,”孙传庭挠头道。

    李景笑了笑道:“孙大人莫急,我再告诉你,现在呢,郑芝龙己经完全占据了福建至台湾(明朝后期己经出现台湾这个称呼,明初叫小琉球,中期叫东番,亦有称呼鸡笼的)一带的海域,过往商家只需向郑芝龙交钱便可放行,商家出海,风险己经大大降低。”

    孙传庭摇了摇头,冲李景抱了抱拳道:“恕下官愚钝,还是没明白李大人的意思。”

    李景点点头,忽然正色道:“郑芝龙横行于东南沿海,收受钱财无数,却从未向我大明交过一文税收,我大明国库日渐萎缩,而郑芝龙却富可敌国,天下有这样的道理么?

    大明因何收不来这笔税收?只因朝廷的水军不行,在大海之中没有任何话语权。而郑芝龙正是看出这一点,这才仗着自己船众兵多,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如果我大明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单就税收这一块,每年便可平添数百万两银子的进项,若是再派人出海经商,一年赚上个千八百万两银子都是轻而易举。”

    顿了顿,李景接道:“李某知道有人瞧不起我满嘴铜臭,可是国家若是没钱,拿什么养兵?拿什么给官员发t9l盒什么兴修水利,盒什么赈济灾民?

    在座诸位都是领兵之人,想必知道没钱的难处。实际上,咱们大明不仅仅是国库没钱,而是整个国家都没钱,或者说钱不够用。

    大明产银不多,不够用,怎么办?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别国给咱们送银子,当然,口自们不是去抢,咱们大明是文明之国,不做这样下三滥的事情,咱们主要是把物资卖给别国,也就是跟别的国家进行贸易。

    但是如果大明没有一支保驾护航的水师,那就只能仰他人鼻息。如果别人不搭理咱们,咱们别说出国贸易,连税都收不上来。”

    孙传庭闻言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大帅这是准备打造一支水师出来,然后以此为后盾,保护商人跟外国通商,咱们收税,朝廷也可以派船队出海留易,赚取利润。52网'”

    “正是此意,孙大人可有胆量接这个差事么?”李景点头说道。

    “这个……孙某不懂水军啊!怕耽误了大帅的大事。”孙传庭犹豫道。

    李景摆摆手笑道:“你不懂水军,下面的人懂就行,咱们现在筹建水师,首先需要一个能统筹的人,而孙大人正是合适的人选。”

    听李景说自己能统筹,孙传庭疑惑地看了看李景,又转头看了看洪承畴和卢象升二人,不明白李景为何说适合做这个工作。

    显然,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