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435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435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名大臣闻言急忙赞道:“皇上所见极是!”

    “皇上英明!”

    朱由检摇摇头:“朕不英明,英明的是兴国公。朕要是能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当年也不会胡乱调兵。

    兴国公早就明白其中的关窍,因此在福建时,便命令孙猛和孙传庭率部收复台湾,澳门等地,歼灭各国的驻军。

    你们以为兴国公不知休生养息?他比谁都懂打仗需要的是什么。

    兴国公原打算收复台湾和澳门以后休养一段时间,等今年春赋收上来,国库的钱粮物资充裕一些再攻占吕宋,不想吕宋的西班牙人于此时杀我大明海商,因此兴国公只能提前对吕宋用兵。为了打这一仗,兴国公把自己个人的财产都拿出来了,甚至不惜倾家荡产!”

    说到这里,朱由检冷眼看了看殿内的一众大臣。

    摇摇头,朱由检接道:“你们呢,不明白兴国公的战略构想,只知一味的反对,你们反对不要紧,兴国公也不跟你们计较,可是你们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兴国公的时间是用来看你们这些废话的么?

    要是太祖爷当政,你们写这些废话,一顿板子是免不了的,可是兴国公不跟你们计较,只让你们念诵自己写的奏折,罚你们站上半天而已。还不谢过兴国公!”

    诸臣闻言齐向李景躬身道:“多谢国公爷。”

    李景摆摆手:“谢皇上吧,要不是皇上为你们说情,我岂能轻饶你们。”

    “谢过皇上。”众臣又向朱由检施礼道。

    朱由检摆摆手笑道:“免了吧。”

    回头向李景看了看,两人相视一笑。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朱由检替李景站台,李景便为朱由检给众臣示恩。

    笑了笑,李景躬身向朱由检行礼道:“皇上,今天臣与皇上并坐,有失人臣之礼,特向皇上告罪,皇上要如何责罚臣,臣俱无异言。”

    朱由检笑着扶起李景道:“国公说哪里话,你我君臣还用得着客气?不过,朕倒是想处罚一下李兄,你自出军饷钱粮,不带朕的份儿,罚你请朕喝酒。不知李兄意下如何?”

    李景闻言大笑:“这算哪门子处罚?这酒我请了,皇上要怎么喝,尽管开口。”

    朱由检笑道:“朕也不白喝你的酒,这段时间,朕的几个厂子生意很是兴旺,朕的手头儿宽裕了许多,朕出二十万两银子以充军费。李兄,你请朕喝一顿酒可不亏啊!”

    李景笑道:“二十万两一顿酒,这么贵的酒,臣可得好生准备准备,怎么也不能让皇上亏了。”

    朱由检大笑道:“哈哈哈!你好生准备着,朕说什么也得喝回本儿来。”

    转头看向一众臣子,朱由检微笑道:“诸位爱卿,怎么样?国公爷要请朕喝酒,不知你们可有兴趣儿参加?你们要是有兴趣儿,朕就代国公爷一起请了。”

    诸臣闻言赔笑道:“皇上代国公爷请吃酒,臣等自然是要捧场的。”

    朱由检微笑着摇摇头道:“不过这酒可不是白喝的,你们难道就不意思意思么?”

    众人闻言不由面面相觑,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要我们纳捐么?

    李景没想到朱由检会来这一出,摆摆手微笑道:“这是你我君臣的事情,还是不要勉强诸位同僚了。”

    这时高奇忽然笑道:“等等,大帅,您这话不对,皇上都代您请客了,您可不能驳了皇上的面子,这顿酒末将说什么也要参加。”

    顿了顿,高奇笑着接道:“末将这些年蒙大帅恩赐,也积蓄了一些银子,如今朝廷有困难,末将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末将出五万两银子,您要不请末将吃酒,等您请皇上吃酒时,末将就到你们旁边站着看你们吃酒,我看你们吃得下吃不下。”

    李景闻听不由苦笑道:“你这招挺损啊,你在旁边看着,我和皇上还吃得下酒么?”

    眼见朱由检和李景还有高奇三人一唱一和,殿内有人不禁撇撇嘴,心道:“这做人也未免太过无耻,居然用这种法子让我们出钱。”

    正打定主意要看李景等人的笑话,互听马五笑道:“老高一个人看热闹可不成,马五说什么也得凑一份热闹。马五的身家好像比高兄弟多了那么一点儿,那马五就多出一点儿,我出十万两银子,嘿嘿,高兄弟,你可别怪五哥今天压你一头。”

    “五哥,你这做人***道啊!”高奇转身看了马五一眼无奈道。

    马五嘿嘿一笑,转头向宗超和骆养性扫了一眼。

    宗超意会,上前一步道:“大帅,卑职没什么家产,但是卑职的心意可不能少,卑职出一千两银子。”

    骆养性随即接道:“宗大人家境不好,出一千两已是极限,卑职和宗大人意气相投,替宗大人补四千两银子,我们哥俩凑一万两银子。”

    “骆兄!”宗超看了看骆养性,感慨一声,冲骆养性深深施了一礼。

    骆养性笑了笑,拉住宗超的手轻轻摇了摇。

    眼见武将系的一个个粉墨登场,唱念做打,直如唱戏一般,沈正轻咳了一声道:“诸位大人都要吃大帅这顿酒,老朽自然不能后人,我出一百万两银子。”

    “嘶。”听沈正出一百万两银子,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众人都知沈正有钱,但是没想到居然这般有钱。

    只有沈正心里苦笑。

    去年查抄福王府,沈莹花了二百万两银子把福王府抄出来的玉石珠宝和古玩字画以及绫罗绸缎都买了下来,给沈正开了家古玩珠宝店和一家绸缎庄。

    对于沈正来说,有没有这些店铺已经无所谓了,沈继先经营的产业与朝廷联系密切,这几年挣下的家产几可与沈家数代拼搏相当。两个弟弟在沈正地帮助下,家业也急剧膨胀。沈正重新经营沈家原来的生意,也不过为求一个念头通达罢了。

    刚才朱由检突然捐钱,令沈正心中猛地警醒起来。

    沈正很清楚朱由检已经没有了权力,朱由检现在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李景给他弄的那几个厂子上面,朱由检好容易自己能挣钱了,怎会轻易捐出来,而且一捐就是二十万两?

    很显然,是李景让朱由检这么做的。

    而看高奇和马五等人的样子,也很像事先编排好的。

    可是李景居然没跟他透露半点风声,这说明李景怀疑这次反对出兵吕宋是沈正在背后指使或者默许的。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次朝中大臣反对李景出兵吕宋虽不是沈正主使的,但是沈正确实持默许的态度,不然的话各部不可能有那么多官员同时上书。

    也就是说,这次沈正并没有跟李景做到步调一致。

    当然,沈正是很了解李景的,他知道像这样的军国大事,李景是不会介意有人反对的,这样的大事要是没人反对才不正常,长此下去,朝臣便会成为唯唯诺诺地应声虫。

    正因为沈正明白李景的心思,因此,沈正才同意众臣上书反对出兵吕宋。

    但是沈正没想到上书会演变成现在这个局面,而之所以出现如今这种局面,只因上书的大臣不是在阐述不能出兵的理由,而是在那说废话,偏偏李景最烦的就是谈正事的时候说废话。

    沈正是很了解李景的习惯的,因此在诸臣上书之前,对自己亲信的下属明确地点明这一点。

    可惜沈正终究不了解这些文人的习惯。这帮文人在写奏折的时候,你要不让他们引经据典,他们都写不出字来。你要不让他们长篇累牍地引用圣人之言,他们各个都是不说圣人之言不舒服斯基。这还是沈正事先跟下面那些大臣点明了的,可以想见,要是沈正事先没有交代,这些人的奏折会写成什么样子。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一

第六百章 军权() 
沈正突然警觉起来,不是认为自己没有做到跟李景步调一致,李景会疏离他,而是警觉自己并没有主导群臣的能力。没有能力却想主导群臣,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尤其是没有跟李景保持步调一致,还想主导群臣,那就更加危险。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沈正知道在反对出兵这件事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就不应该让群臣上书反对,如果他亲口跟李景阐述自己的观点,效果肯定比现在强得多。

    既知自己在这件事上犯了错误,沈正自然不会再犯错误,因此当看到高奇等武将系纷纷纳捐,沈正当即开口认捐一百万两。

    倒不是沈正想在认捐这件事上压高奇马五等人一头,高奇等人是清楚沈正的身家的,肯定不会计较这些。

    沈正捐一百万是向李景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我反对你现在就对吕宋用兵,但是只要你想打,我就全力支持你。

    有沈正带头,那些文官自然不敢退缩,纷纷开声要吃李景这顿酒,钱多者出数千两,钱少者出几百两。

    见众人群情踊跃,李景笑着摆了摆手道:“既然大家都想吃李某这顿酒,那李某自不能不给大家面子,过几日是小女百日,李某就摆上几桌,到时还请大家捧场。

    不过我可事先说好了,大家来吃酒可以,但是绝不许送礼。你们谁要是带着财礼,莫怪李某拒不纳客。”

    见群臣有些尴尬,朱由检笑道:“你们今天出的钱便是为吃国公爷这顿酒,这钱己经出了,还用送什么财礼?”

    “皇上所见极是。”众臣闻听顿时释然。

    李景摆了摆手道:“好了,刚才皇上说了这么多,大家也愿急朝廷之所急,想必己经没人再反对出兵了。现在己过了中午,大家都还没有吃饭,我看朝会就散了吧。”

    “恭送皇上,恭送兴国公。臣大喜,齐声呼道。

    李景点点头,对沈正,杨柳风,方程招了招手:“岳父,慎行,无解,你们三个留下,我有事跟你们说。”

    “是!”三人忙道。

    想了想,李景又对刘理顺道:“复礼(刘理顺的字),你也留下。”

    转身又对高奇和马五说道:“你俩也来。”

    说完,李景冲朱由检摆了下手:“皇上请。”

    朱由检摇头笑道:“李兄,看来联得管饭了。”

    “呵呵,叨扰皇上了。”李景笑道。

    说笑间,众人来到后殿。

    李景请朱由检坐了主位,自己坐在朱由检的右手边,见沈正等人神情有些拘谨,李景笑了笑道:“坐吧,都坐。我知道你们是反对现在出兵的,不过有一点你们做的很好,那就是在我没有下令以前,你们依然按照我的盼咐调配大军所需的物资。”

    杨柳风陪笑道:“大帅,这点分寸我们还是知道的。”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

    见刘理顺依然拘谨,李景笑道:“复礼兄,你我都是节寰公的学生,论起来咱俩还是同窗。先生对你是很器重的,你呢,也不负先生的厚望。先生泉下有知,必定欣慰。你不要拘束,我这个人是很随便的,让你坐,你就坐。”

    “谢大帅。”刘理顺忙道。

    待刘理顺坐定,李景笑着接道:“复礼兄,你是个人才,以前在翰林院做侍读,我把你调到户部任郎中并非是贬压你,而是希望你能熟悉一下实务。要知道,书本里学到的东西有时是不大靠谱的。就好像这次我要出兵,你要不在户部任职,恐怕就掌握不了实际情况,掌握不了实际情况,那你就无法进行判断。 /》    刘理顺急忙起身道:“谢大帅赏识,下官必定用心学习。”

    李景抬手虚压几下,示意刘理顺坐下说话。

    等刘理顺重新坐下,李景接道:“你在户部历练的差不多了,是时候外放出去任职了,我给你几个地方,你自己选,一个是江苏,一个是浙江,两湖也行,先下去做参政,等你地方事务熟悉了,我提你做布政使。”

    刘理顺一匪,没想到李景会如此看重自己。

    想了想,刘理顺道:“蒙大帅不弃,下官想到四川和云贵等地任职。”

    “哦?为什么想到这些地方?”李景饶有兴趣地看着刘理顺笑道。

    刘理顺酝酿了一下措辞,然后说道:“江浙和两湖乃富庶之地,有陈大人和吴大人坐镇,多下官一个不多,少下官一个不少。

    但是四川和云贵等地对大帅的政令推行不力,这从去年这几个省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就能看出来。

    大帅既然想让下官出去任职历练,那下官愿意到这些地方去。下官向大帅保证,三年之内,辖内向朝廷缴纳赋税比现在翻一番。”

    “有魄力,有担当,且不畏艰险,果然是个做事的人。”李景闻言连连赞道。

    顿了顿,李景摇摇头笑道:“不过,复礼兄,你并没有明白我让你到江浙和两湖任职的意图。

    我跟你说实话,这几年国家还有大仗要打,陈大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