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757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757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霾钍隆!

    涂绍煃大喜,急忙起身抱拳道:“请大帅吩咐。”

    李景摆手虚按了一下,示意涂绍煃坐下。

    带涂绍煃坐定,李景说道:“我在平阳府搞了个民情署你知道吧?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老百姓通过这个机构把许多事情报到官府,官府处理后,很是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我在闲暇时,查阅一下民情署的案卷,也能知道老百姓想些什么,对什么地方不满意。

    这个民情署我打算在全国推广,不过现在我已经没有时间去调阅民情署的案卷了,包括内阁这些人还有各部的主管们,他们也没有时间去看这些案卷,就算看也只是偶尔看一看,想做到平阳府那样是不可能的。

    可如果我们不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那怎么可能制定出有利于老百姓的政令?

    那我们怎么才能最快最准确地了解老百姓地情况呢,我是这么想的,朝廷有什么大事会有邸报的形式发到各省,然后各省再往下面发塘报,那可不可以再弄一份报,专门收集民间的信息呢?那样朝堂里面的这些人就可以通过这份报,来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

    顿了顿,李景接道:“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份报让老百姓了解国家的状况以及国家发布的政令。报纸的名称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大明民生报。”

    涂绍煃闻言沉思了一会儿道:“大帅准备让我来弄这份报么?”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你能帮长庚先生刊印书籍,那么刻版,校对这些事情对你来说应该不是问题,另外你还做过地方官,对民生比较了解,知道老百姓的心思,我觉得你来做这件事是比较合适的。”

    “这个……”涂绍煃沉吟了一下道:“按说大帅有命,下官自当遵从,不过下官现在母丧丁忧,出来做事的话怕是不大方便。”

    李景点点头笑道:“百善孝为先,你为母服孝原是应当的,不过我觉得孝不孝不应该看有没有在家服丧,而应该看平时的所作所为,如果平时不知道孝顺爹娘,只在父母去世之后做样子给别人看,我觉得那算不上孝顺。

    如果平时能够孝顺爹娘,让老人开心舒畅地度过晚年,那么老人百年之后,没人会说你不孝顺。

    伯聚,你的为人我还是了解的,在孝敬老人方面没什么说的。因此,我觉得没必要非得在家守足三年的孝期。

    而且我觉得老人养你教你的目的是希望你日后能够出人头地,能够做官造福于民,你出来为国做事,也是一种尽孝的方式。”

    听了李景所言,在座诸人不由默默点了点头。

    想了想,涂绍煃笑道:“大帅这么说,下官要是不遵从的话,就成了不孝之子,看来不出来做事也不行了。”

    李景笑了笑接道:“既然你同意,那咱们大明民生报的第一任社长就是你了,你原来是河南参议兼任汝南兵备道,是从四品,我给你提两级,领从三品衔。”

    涂绍煃大喜,急忙起身说道:“下官必不辱使命。”

    李景摆摆手笑道:“先别急,我跟你说说这个报社的架构。咱们大明有十三个行省,一百五十多个州府(指直隶州,跟府平级),一千四百多个州县(府下辖的州)。这么多地方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咱们要是把所有的信息都收集上来,我估计直接刊印成书都够了。”

    宋应星等人闻言同时轻笑起来。

    笑了一会儿李景接道:“而且要收集这么多信息还需要大量的人手,咱们现在可没有那么多的人去做这么多事情。因此一定要抓住重点,咱们刊印的内容应该是跟大多数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事情。

    不过即便这样,需要的人也不少,我看可以让都察院的言官们去帮你做这件事,这些人喜欢弹劾人,那就让他们到下面实地进行调查,查到证据让他们随便弹劾。”

    朱由检闻听忽然笑道:“我说你怎么又把都察院给分出来了,并且成立了宣传部,原来是为这个做伏笔。”

第372章 出版总署() 
李景笑了笑道:“确实有这个想法,不过当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去负责宣传方面的事情,因此才搁置下来。

    前些天我看到《天工开物》是由伯聚校检刊印的,想起他曾经任过河南的参议,还兼过汝南的兵备道。像伯聚这样既懂刊印发行又熟悉地方民情的人,正是负责宣传方面事宜的合适人选,于是便命人将伯聚召进京城。”

    说到这里,李景叹了口气:“咱们大明其实并不缺少人才,而是缺少能发现人才的人。咱们很多人才其实都被埋没了。

    比方说宋先生,宋先生这样的人可能要几百年才会出一个,可是这样的大才居然在江西担任一个县的教谕,而且让他教授四书五经,这不是浪费宋先生的时间和才华么?

    如果让宋先生在国子监当教谕,我们可以想见,宋先生能为大明培养出多少人才。

    但是宋先生这样的人为什么没有受到重用?只因他没有考中进士,于是宋先生的才华就被埋没了,实际上,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取消考试时只考四书五经的原因。”

    宋应星闻听心里不由一阵唏嘘,大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李景之念。

    看到宋应星满眼都是遇到伯乐的眼神,李景笑了笑道:“不过有些事情也说不上是好是坏,我觉得宋先生没有考中进士对宋先生来说是好事儿,如果宋先生考中了进士,恐怕我们现在就看不到《天工开物》这本书了。”

    众人听了同时轻笑起来,而宋应星则默默地品着李景的话,过了一会儿,宋应星暗暗点了点头,知道事实确如李景所说。如果当年他考中进士,那肯定会把精力用在仕途之中,根本不可能到全国各地考察研究各种技术,也就根本不可能写出《天工开物》这本书。

    如果没有这本书,自己很可能不会受到李景的重用,更遑论担任高官这样的高官了,正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见宋应星沉默不语,李景笑了笑道:“宋先生不用多想,以后尽你所学,为咱们大明培养更多的人才出来吧!”

    宋应星闻听重重地点了点头。

    李景笑了笑,将目光看向涂绍煃道:“咱们接着说报社的事情,仅凭言官们帮你肯定是不够的,想把民生报办好,还需专业的人才。

    那什么才是专业的人才呢?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这些人得读过书,能识字,要是连字都不会写,那怎么记录他们所看到的事情?

    第二,要敢于替老百姓说话,说真话,说实话。如果不能替老百姓说话,那这些人就成了咱们粉饰太平的枪手了。

    第三,要有道德观念,不能见利忘义。

    我们知道,有些官员不愿意听到老百姓说自己不好,怕影响他们升官,有些官员很可能会拿钱去贿赂报社的人,报社的人如果拿了官员的钱就不会替老百姓说话,对这样的人我们坚决不能用,如果有,那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我不希望我们使用的人最后都被抓起来,因此,我要求你在挑选人员的时候一定要审查清楚,宁缺毋滥。”

    “大帅放心,下官必定把好审查这一关。”涂绍煃忙道。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接道:“我跟你说,你招募的人员并不属于官员,也不属于吏员,就是普通的员工,说白了就是老百姓。那么怎么能让他们认真并且努力地工作呢?我认为可以在薪饷和待遇上面做文章。

    这些人刚招募进来的时候,肯定达不到我们要求的水平,这时薪饷可以低一些,我们按每人每月六钱银子发放。

    过一段时间,等他们业务熟悉了一些,就给他们加薪,每月八钱银子,等他们业务完全熟悉了,就再给他们加薪,每月一两银子甚至更多,如果工作做得好还可以奖励,总之是,干得好挣钱就多。

    至于待遇,比如说你派人到山西,那么车马费和住宿费以及吃饭的费用咱们来承担,年节的时候还会有其他的补助等等。

    我们要让员工们觉得干这份工作既体面,收入还稳定,同时还有荣誉感。

    当然,如果工作出色并且能力强的,我们也可以把他们提为部门领导,让这些人觉得有奔头,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待涂绍煃消化了一会儿自己的话,李景接道:“我估计老百姓和官员一时半会儿意识不到民生报的用处,可能不会接受这个新生事物,而且我们不可能马上就招到足够的员工,因此,前期摊子不要铺的太大。

    我建议你先从北直隶地区着手,然后向周边省份发展。

    咱们循序渐进,我估计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报社就能在全国铺开了。

    另外,报纸发行可以定为半个月一期,或者一个月一期,这个你根据手里掌握的信息自行安排。总之是不要急,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物。”

    涂绍煃跟宋应星对视一眼,两人同时点了点头。

    刚才两人均以为李景准备一次性在全国开设报社,现在才知道,李景看似做事激进,实际上却是极稳。有三年的时间,无论如何民生报也能在全国铺开。而且半个月一期,甚至一个月一期,员工就有足够的时间到各地收集信息。

    见涂绍煃没有意见,李景笑着接道:“刚才我说了,报社的员工并非官员,但是你这个社长却是朝廷的命官,这显然是不大合理的。我这么做其实是准备让你出任国家出版署的署长,这才是我任你为官的用意。”

    听到李景嘴里又冒出一个新名词,朱由检和宋应星以及涂绍煃等人均露出疑惑的表情,不知这个机构又是干什么的。

    看到众人面露不解之意,李景笑道:“你们可能不知道这个机构是干什么?我来跟你们解释一下。我还是拿宋先生的这本书来打个比方,你们说宋先生撰写的这本书,能不能挣到钱?”

    “国公爷,下官撰写《天工开物》本为开发民智,并没想过要挣钱。”宋应星忙道。

    李景摆摆手笑了笑道:“你以前大小是个八品官,多少还有些俸禄,可是别人呢?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写书的人都是当官的,那这些人靠什么养家糊口?”

    “这个……”宋应星闻言一怔,这一点他倒是没有想到。

    转头看向涂绍煃,李景笑道:“伯聚,你呢?你出资刊印《天工开物》挣了多少钱?”

    涂绍煃摇摇头道:“我跟长庚兄乃是至交好友,出资刊印长庚兄这本书,是不想让这本书埋没人间,也是为了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这些技术,并未想到过挣钱。”

    李景点点头道:“你们都是高风亮节,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不挣钱,有人却会靠这本书挣钱,我说的就是那些卖书的书商。

    你们想想,宋先生费劲心血才写出这本书,伯聚雇人刻版印刷,花费了诸多银两将这本刊印出来,最后给别人做了嫁衣,天下有这样的道理么?”

    “大帅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想让着书者和印书者都有利可图。”涂绍煃说道。

    “这是肯定的,但是还有一点,写书和印书的挣钱了难道不缴税么?如果缴税,应该如何定税,如何收取呢?”李景笑着问道。

    涂绍煃一时无言,看着李景心里不住嘀咕:“合着你是钻钱眼儿里了是吧,怎么什么都要收税呢?”

    不过涂绍煃最多只敢心里嘀咕一下,嘴里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甚至连表情都不敢露出不满地神色。

    琢磨了一会儿,涂绍煃问道:“那以大帅之见,这笔税收应该如何收取呢?”

    李景笑道:“这就是我设立出版署的原因。以后凡是有关书籍的刊印发行通归出版署管辖,税额也由出版署来定。比如说这本《天工开物》要想刊印,得上报出版署进行审阅,出版署需要看书里面有没有鼓动造反的言论和淫秽的内容。如果没有就可以同意刊印发行。

    另外,出版署还要给书定价,不能由书商自己胡乱定价。

    我们知道,印书商有许多成本其实是固定的,首先是刻版制版的费用,其次是油墨和纸张的费用,还有一个是人工费用,这些都是固定的。

    能影响到一本书的价钱,主要是看一版印刷了多少本书,每一版印的书越多,成本就越低。

    出版署只需知道印书商印了几版,每一版印了多少本,就可以算出每本书的成本应该是多少钱。

    好了,我们知道每本书的成本,现在出版署就可以给书定价了,先根据书的成本给着书者加一成的着作费,给印书者加一成的利润,给销售的书商加两成的利润,那么一本书的价格就制定出来。

    收税时,就按照书的利润的一成这个标准来收,直接从印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