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871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871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大帅。”刘理顺忙道。

    待刘理顺坐定,李景笑着接道:“复礼兄,你是个人才,以前在翰林院做侍读,我把你调到户部任郎中并非是贬压你,而是希望你能熟悉一下实务。要知道,书本里学到的东西有时是不大靠谱的。就好像这次我要出兵,你要不在户部任职,恐怕就掌握不了实际情况,掌握不了实际情况,那你就无法进行判断。”

    刘理顺急忙起身道:“谢大帅赏识,下官必定用心学习。”

    李景抬手虚压几下,示意刘理顺坐下说话。

    等刘理顺重新坐下,李景接道:“你在户部历练的差不多了,是时候外放出去任职了,我给你几个地方,你自己选,一个是江苏,一个是浙江,两湖也行,先下去做参政,等你地方事务熟悉了,我提你做布政使。”

    刘理顺一怔,没想到李景会如此看重自己。

    想了想,刘理顺道:“蒙大帅不弃,下官想到四川和云贵等地任职。”

    “哦?为什么想到这些地方?”李景饶有兴趣地看着刘理顺笑道。

    刘理顺酝酿了一下措辞,然后说道:“江浙和两湖乃富庶之地,有陈大人和吴大人坐镇,多下官一个不多,少下官一个不少。

    但是四川和云贵等地对大帅的政令推行不力,这从去年这几个省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就能看出来。

    大帅既然想让下官出去任职历练,那下官愿意到这些地方去。下官向大帅保证,三年之内,辖内向朝廷缴纳赋税比现在翻一番。”

    “有魄力,有担当,且不畏艰险,果然是个做事的人。”李景闻言连连赞道。

    顿了顿,李景摇摇头笑道:“不过,复礼兄,你并没有明白我让你到江浙和两湖任职的意图。

    我跟你说实话,这几年国家还有大仗要打,陈大虎,刘二愣不能一直在地方坐镇,但是江浙两湖乃大明粮仓,我必须要安排一个靠得住的人下去坐镇。我让你现在下去,就是为你以后接任打基础。

    另外,大明现在的局面并不像表面那么安稳,原因就是我推行新政的步子有些过大,覆盖的省份有些多,而我们能执行新政的官员却远远不够。很多地方的官员看似在推行新政,实际上却在默默跟朝廷对抗。

    如果继续扩大范围,必定要分薄正在推行新政的各省的官员,这样一来,原本正在推行新政的省份恐怕要出现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打算把四川和云贵等地先放一放。”

    “原来如此,大帅做事沉稳,下官以前倒是多虑了。”刘理顺叹道。

    李景笑了笑接道:“按说刚才这些话现在不该告诉你,不过我相信你的人品,不会出去乱说。你考虑考虑,江浙两湖你准备到哪个地方?”

    刘理顺沉吟了下说道:“如果让下官自己选的话,下官愿意到江苏或者浙江。”

    “哦?能告诉我理由么?”李景笑着问道。

    刘理顺拱了拱手道:“禀大帅,现在江浙总督是陈大虎陈大人,陈大人性情耿直,嫉恶如仇,刚刚推行新政之时,确需这样一位雷厉风行,果敢之人主持政务。

    但是随着新政逐渐被大家所接收,便无需一味强压,总这么强压,大家会觉得喘不过气来。不过也不能以为新政已经被大家接收便可以掉以轻心,因为新政施行的时间毕竟尚短,而原来的制度则是深入人心,一旦放松,说反弹便反弹。这一点从陈大人调到浙江以后便可看出,新任的江苏布政使没有陈大人的铁腕手段,江苏的固有势力又开始冒头了。”

    李景点了点头,轻叹了口气道:“所以我才说,我推行新政步子迈得快了,很多官员不得力啊。无奈之下,只好让陈大虎担任江浙总督,转了一圈又回来,平白折腾了大半年。”

    刘理顺笑道:“也不能这么说,陈大人在浙江推行新政,施行的还是相当成功的,而且江苏陈大人已经打下了底子,现在陈大人回到江苏主政,原来的政务很快就能抓起来。”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

    刘理顺接道:“所以当新政推行一段时间以后,便需刚柔并济。而陈大人刚则刚矣,柔韧却显不足,想必大帅已经看出这一点,因此三年以后便打算把陈大人调走。”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

    刘理顺接道:“不过陈大人走后,固有势力必然会抬头,这就需要继任之人要有一定的手腕才能控制江浙的局势,以下官所见,朝廷有这样手腕的官员并不多。”

    李景笑了笑道:“那你觉得两湖比江浙好管理?”

    刘理顺点点头:“两湖比江浙好管理的多,因为两湖总督吴大人手段比较温和,两湖的新政推行的虽慢,胜在一个稳字,只要按照吴大人的步调,数年之后亦可建功。因此两湖的政务处理起来并不难,以后吴大人即便卸任,只要继任之人萧规曹随,便可胜任。”

    李景闻言大笑:“哈哈哈,说的好,复礼兄,单就你这份见识已是鲜少有人能及,更兼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好,好啊!我看不必等了,你回去收拾收拾,即日便到江苏赴任。嗯,你先任江苏布政使司右参政,并江苏将军府军务参赞。”

    “这个……下官不懂军务,这个军务参赞怕是干不来。”刘理顺忙道。

    这时高奇笑道:“呵呵,刘大人,你这个军务参赞可不是管打仗的,大帅这是让你跟陈将军搞好关系,不然的话,陈将军的兵你可指挥不动。”

    “下官不敢插手军务,还请大帅收回成命。”刘理顺忙道。

    李景笑了笑道:“我不是让你插手军务,而是给你一定的军权。江浙地区富庶,豪门富贾多有看家护院的家丁,这些人要是安分守己自然无事,可是要是不守本分,聚在一起的话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你手中要是无兵,做事便无底气。”

第601章 不堪大用() 
刘理顺沉吟了一下说道:“只是地方官掌兵事怕是不大妥当吧?此举弊病甚多,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其实,以下官看来,军事主官也不应该干涉政务,因为一旦此人怀有野心,那么唐朝的安史之乱便是前车之鉴。

    当然,下官不是怀疑陈大人和刘大人,两位大人对大帅忠心耿耿世人皆知,下官只是就事论事,有些事情,如果不尽早立下规矩,以后就不好办了。”

    李景闻言笑了笑:“我知道的,只是现在朝廷可用之人太少,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好了,这件事就不要再说了,以后也不要提,我心里有数儿,你只管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便可。恩……你到了江苏以后,先帮陈大虎筹备此次出兵吕宋的大军所需的粮草,此事事关重大,是为第一要务。”

    “是,下官谨记大帅之命。”刘理顺忙道。

    这时,王承恩走进殿内说道:“皇上,国公爷,诸位大人,膳食已经准备好了。”

    李景笑着对众人招了招手:“走吧,先用膳。承恩,准备酒了么?一会儿我得向皇上敬两杯酒。”

    “国公爷和皇上一起用膳,怎能没有酒?”王承恩笑道。

    朱由检摇头笑道:“你这是借花献佛啊,用朕的酒来敬朕,朕可不领这个情。”

    李景笑道:“两码事儿,回头我还单独请你。”

    朱由检笑道:“这还差不多。”

    说笑间,众人来到偏殿。

    分头就坐后,李景让王承恩给众人倒上酒,然后举起酒杯道:“这杯酒是我给皇上赔罪的,今天我跟皇上并排就坐,是对皇上不恭,还望皇上担待。”

    朱由检闻言连连摇头:“李兄,你这话没意思了,咱俩事先都说好了的,你还提这茬儿,这酒我不喝。”

    李景笑道:“咱俩说好的,别人可不知道,因此,我才当着大家的面向你赔罪。”

    朱由检摇头道:“刚才在前面你已经赔过罪了,大家也知道缘由了。你现在又提,这么啰嗦可不像李兄的性格。”

    李景摇摇头,正色道:“皇上乃一国之尊,这个地位是永远不能变的,臣为诸臣之首,应该做好表率的作用,但是今日臣行为不端,若不跟皇上好好赔罪,日后如何做诸臣表率?因此这杯酒是必须敬皇上的。”

    朱由检轻轻叹了口气道:“很多人都说李兄是奸臣,是权臣,可是依朕看,李兄是权臣不假,但对大明却绝对是忠心耿耿。若论对大明的忠心,再没有人能比得上李兄的了。这杯酒朕喝了,愿李兄早日中兴大明,威服宇内。”

    李景笑道:“呵呵,没有皇上的支持,臣做的那些事哪会那么顺利,因此,中兴大明也有皇上的功劳,日后后人提起崇祯皇帝,亦当称颂皇上乃中兴之主。来,干了这杯酒,愿你我君臣携手重振大明声威。”

    说罢,李景举杯一饮而尽。

    待朱由检把酒饮尽,李景端起酒壶给朱由检的酒杯满上,又给自己的酒杯倒满,然后举起酒杯道:“这第二杯酒,乃是敬皇上在朝会上的神来之笔,正因皇上带头资助军费,诸臣才纷纷捐献,一日间为国家筹措了数百万两银子的军饷。”

    朱由检笑道:“呵呵,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我身为大明的皇帝,怎么也得出点钱,不能让李兄一个人承担这笔庞大的军费。要说神来之笔,应该是高奇和马五,正是他俩跟着捐献,才促成群臣一起纳捐。因此,这杯酒,你不能单独敬我,还得敬高奇和马五。”

    “等等,皇上是说,您捐钱事先没跟大帅商议?”高奇惊讶道。

    朱由检奇道:“朕资助军费跟李兄商议什么?咦?你不会是以为这是我跟李兄演的双簧吧?”

    高奇苦笑道:“还真是这么想的,我以为皇上事先跟大帅商议好的演戏给大家看,因此也没多想就喊了五万两银子,要是知道大帅准备自己出这笔钱,我就出十万两了。”

    “十万两?你不过了?”朱由检惊道。

    高奇摇摇头叹了口气道:“高奇原本是一文不名之人,若非遇到大帅,高奇哪有今日?大帅用心良苦,怕我等老兄弟当了高官以后把持不住,贪污受贿,因此把他在京里的产业分给大家。

    其实,我们现在住的用的都是朝廷的,自己又用得着花什么钱?就算家里需要花用,我一年的俸禄银子也有数千两,再加上大帅和夫人每年赏赐的也有上万两,这么多钱家里怎么花也是够了的,我还要那些产业干什么?现在要对外用兵,国库困难,正该把产业变卖,资助国家才是。”

    朱由检闻言长叹一声道:“国之柱石,国之柱石啊!李兄和你们这些老兄弟都是国之柱石。大明有你们这样的贤臣何愁不能中兴!来,这杯酒我敬大家。”

    听朱由检在高奇面前自称我,李景微微一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今天的朝会结果显然出乎李景的意料,效果远过李景的预期,李景和朱由检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三下五除二,便把反对出兵的大臣整治地哑口无言。

    尤其朱由检临时起意搞出一个捐献军资,在高奇和马五等人会错意的情况下,更是出现奇效。

    而自己当众给朱由检赔罪,既给足了朱由检的脸面,又煽动了朱由检的情绪,想必很长一段时间朱由检都不会有别的想法。

    至于沈正等人,李景将他们召至后殿倒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交代,这些人再糊涂也不敢在自己没有下令撤兵之前,擅自停止物资调动。

    让他们陪自己和皇上用膳的目的是安抚他们,告诉他们,他们还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当然,借着提携刘理顺敲打敲打他们是免不了的。

    提携刘理顺并不是李景临时起意,刘理顺是袁可立的得意门生,以前袁可立在李景面前没少提起过他。

    而刘理顺的人品也十分值得称道,袁可立去世,刘理顺亲赴平阳府致祭,又随袁枢扶柩睢县,并亲自督理袁太师大石坊敕建工程。

    工程结束,李景迁刘理顺为户部郎中。

    郎中的品级为正五品,从品级上看,刘理顺并未得到多大提升,但是李景掌权以后,户部的地位大幅提升,内阁成员有两人来自户部,而从户部分出去的几个部门都是权柄极重,主官皆是李景最得力的部属担任。

    让刘理顺担任户部郎中,自是摆明了要提携刘理顺。

    唯一可惜的是刘理顺今年已经五十七岁了,跟杨柳风,张鳌等人相比,他的年龄显得偏大,无法培养他接沈正的班。

    不过刘理顺的身体状态非常不错,要是能保证现在的状态,在地方干个五六年,调回京中还可再干一任尚书,进入内阁担任副总理大臣也不是不可能。

    沈正、杨柳风等人都是精明至极,想必能听出自己提携刘理顺的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