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891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891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军政部,高奇摸了摸李安国的脑袋说道:“安国,你父帅经常说过一句话,法律无外乎人情。就是说执法的人,要讲究人情味。

    你父帅看似执法极严,可实际上却是最宽仁的。你有时间到刑部调阅一下你父帅批示的案卷,你会发现你父帅从没有像前朝那样把犯人全家下狱,更没有株连过犯人的九族。近一年,你父帅甚至很少杀人,当然,那些十恶不赦之人除外。

    我举得例子,你听了以后就知道你父帅是很宽仁的,顺天府以前牢里关押了很多犯了偷盗之罪的犯人,你父帅让人重新审问了一遍,把那些因生计困难,初次为盗的人都放了。”

    “我父帅不是经常说治乱世当用重典么?为什么他反而如此宽仁呢?”李安国奇道。

    高奇笑了笑道:“用重典可不代表就得杀人,要知道人死不能复生,而我们的目的是让那些犯错的人改正错误,同时通过对这些人的处罚起到警戒后人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杀鸡儆猴。

    你父帅虽然不杀人,但是对那些犯人处罚却比前朝严厉得多,比如说偷盗,以前对偷盗之人的处罚是不问青红皂白,先打一顿板子,然后扔到牢房关一段时间。

    但是你父帅对这些人的处罚却不一样,你父帅要求下面的人对犯人要区别对待,那些为生活所困,初次为盗的人是打完板子,训导一番就放了。但是对那些惯犯不光是要打板子还要罚劳役。

    还有那些贪官,贪一罚十,基本上查明之后都会罚得他们倾家荡产,然后还要坐牢,服劳役。

    咱们有很多老百姓不愿干的活儿,都是这些犯人干的。有时间你可以到这些犯人服役的地方看一看,你看过以后就知道,那些活儿简直就不是人干的,别提有多遭罪了。

    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人放出来以后,大部分人是不会再作奸犯科了,那些贪腐的官员看了以后是绝不敢再贪的。这就是惩戒的目的,也是治乱世用重典的真正含义。”

    “哦,侄儿明白了。”李安国点头应道。

    高奇笑了笑:“我现在再说说你在宪兵队干的那些事,我问你,那些违反军纪的士兵犯法了么?如果犯法了,应该由军法处来处置,轮不到宪兵队管。”

    “宪兵队不是隶属于军法处么?侄儿以为宪兵队既然隶属于军法处,就可以处置那些违纪的士兵。”李安国低声说道。

    高奇笑了笑:“宪兵队只能说是军法处的一个分支,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宪兵队只能监督士兵,也就是说宪兵队只有督查的权力,没有处置的权力,处置权在部队,宪兵队看到违纪士兵以后,应该把这些人的违纪行为记录在案,然后把这些人交给他们部队的长官处置。”

    “这样的话,宪兵队好像就没有什么威慑力了吧?”李安国说道。

    高奇笑着摇了摇头:“你觉得没有威慑力?你错了!你知道士兵为什么这么害怕宪兵队么?因为宪兵队的这个记录会影响到士兵日后的升职。

    正常情况下部队长官要给士兵升职,事先要查阅宪兵队的记录,如果发现士兵有违纪的行为,并且还在处罚期,那这名士兵就不能予以晋升。

    不能晋升,就意味着士兵的军饷得不到提高,待遇也得不到提高。

    你以为那些人为什么当兵,不就是为了拿军饷,享受当兵的待遇么?

    这就是宪兵队对士兵的威慑力,比什么威慑力都大。”

第628章 漠北蒙古() 
顿了顿,高奇接道:“当然,宪兵队还有权监督长官处置违反军纪的士兵,如果长官包庇士兵,在违纪处罚期晋升士兵,那宪兵队就要提请军法处对这些人进行查处,这才是宪兵队的本职。

    可是现在呢,自从你到了宪兵队以后,城里的宪兵队就开始自行处置那些违反军纪的士兵了,很多时候把军法处的事情都干了。

    我问你,宪兵队如果可以自行处置违纪的士兵,那置部队的长官于何地?那你父帅还成立军法处干什么?”

    “师傅,既然宪兵队属于军法处的分支,那我父帅为何要把宪兵队的责任分得这么清楚?合并在一起不是省了很多的人力么?”李安国奇道。

    高奇笑了笑:“这是为了分散权力,要知道军队的管理乃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问题,而权力分散以后,就会避免很多弊病发生。”

    李安国闻言凝眉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慢慢点了点头:“师傅,我明白了。”

    高奇笑了笑:“你明白就好,其实啊,我觉得你父帅之所以没反对你进宪兵队,就是想让你历练历练。

    安国,你年纪还小,有些道理还不明白,想让你明白这些道理,只有让你亲自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做错了以后,你才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事情是做不得的。”

    “多谢师父教诲。”李安国忙道。

    曹文诏笑着接道:“安国,你师父教你的可不光是应该如何管理部队,就算做地方官,也要遵循这个道理。”

    高奇笑了笑道:“安国,你父亲案头有一本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你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如果你能读懂这本书,理解阳明先生说的知行合一的意思,那你以后做事便无往而不利。”

    “是,学生一定用心品读。”李安国忙道。

    曹文诏摇摇头笑道:“高兄弟,难怪你能得大帅器重,现在居然也开始读起书来了。”

    高奇笑道:“大帅对阳明先生崇敬异常,常跟我提起这本书,你说大帅这么重视的书,我能不好好读读么?”

    说话间,一行人来到内阁衙门。

    门口小九见了急忙跑过来叫道:“几位叔叔,你们可来了,皇上都等急了,说你们再不过来,他就要去找你们了。”

    曹文诏笑笑:“大帅的公务都处理完了么?”

    小九摇摇头:“没个完,还一摞子没看呢。”

    曹文诏闻言叹了口气,转头看向高奇道:“高兄弟,这也不是事儿啊!这么个劳累法儿便是铁人也受不住啊!”

    高奇摇摇头叹道:“劝了多少次了,劝不住啊!唉,今年这次蝗灾,大帅至少要少活两三年。”

    曹文诏闻言默默点了点头,想了想,转头对祖大寿和吴三桂道:“祖兄,长伯,明天咱们便回辽东,然后迅速出兵,扫荡漠北,以解大帅困境。”

    “是!”祖大寿和吴三桂急忙应道。

    高奇接道:“曹兄,此次出兵只以劫掠为主,因此步兵你就别带了,另外,骑兵也不宜多出,我看两万人便足够了,多了的话,后勤补给是个负担。”

    曹文诏点点头:“我明白的。”

    沉吟了一下曹文诏接道:“高兄弟,我拟从广宁出兵,自大宁(今赤峰)西出,旋即北上往西扫荡,然后从归化而回,你这边给马科和变蛟去封信,让他们做好接应的准备,我掳掠一批牛羊,便往回运送一批。”

    高奇凝神思索了一会儿,推算了下路程的远近,轻轻点了点头道:“行,这条路线比起从归化方向北征省了很长的路程,咱们现在粮食紧缺,能省则省。你放心,归化方面的接应事宜交给我。”

    说完,高奇转头对小九道:“小九,你马上让人持我令牌六百里加急赶往归化通知你马五叔叔的手下,让他们派几名熟悉漠北地形和蒙古部落情况的探子赶往辽东,到时给大军带路。”

    说着从怀中摸出一枚令牌交给小九,小九闻言急忙唤来一名侍卫吩咐了几句,那侍卫接过令牌,冲高奇,曹文诏等人抱了抱拳,疾步而去。

    曹文诏笑了笑道:“还是高兄弟心细。”

    高奇摆摆手:“要打败漠北的蒙古人不难,难的是找到他们的位置,因此大帅数年前就让五哥派人深入漠北了,就怕你日后北征漠北时找不到敌踪。”

    曹文诏叹道:“是啊,茫茫大漠,要想找到蒙古人的部落谈何容易。大帅深谋远虑,多年前就为北征开始做准备了。唉!世人皆说曹某人乃常胜将军,却不知若非大帅运筹帷幄,曹某焉能如此顺利取胜。”

    高奇也叹道:“是啊,有大帅这样的统帅,下面的将领们不知省了多少力气。”

    曹文诏轻轻拍了拍高奇的肩头:“所以咱们一定要多关心大帅的身体,千万不能把大帅累倒了。高兄弟,我常年在外,不能帮大帅分忧,家里面的事你多费费心。”

    高奇重重点了点头:“曹兄放心,兄弟明白。”

    两人正说话间,便见王承恩匆匆走了出来,见了众人,王承恩急道:“几位爷,你们可过来了,皇上都等急了。”

    “大帅不是陪着皇上么?”曹文诏笑道。

    王承恩连连摇头:“别提了,大帅一边跟皇上说话,一边批阅公文,这一会儿就批了二十多份公文了,下面的人走马灯似的来回进出,这么个干法儿,可不要累坏了?你们来了,赶紧把大帅拉走。”

    曹文诏和高奇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苦笑了一下,疾步往里走去。

    “等一下,几位将军。”王承恩急忙叫道。

    “怎么了?”曹文诏等人急忙停下脚步。

    “今天你们说话的时候别谈公务了,说些让大帅开心的事情,多劝大帅喝几杯。”王承恩忙道。

    曹文诏点点头,轻轻拍了拍王承恩的肩头:“王公公提醒的是。”

    说完,几人加快脚步进了李景的书房。

    见李景的桌案上还摆放着一摞公文,曹文诏对文青招了招手:“把大帅的公文拿走,今天不处理公务了。”

    李景闻言笑道:“时间还早得很么?你们急什么?我把这些公文看完咱们再回府。”

    曹文诏摇摇头笑道:“大帅,明天兄弟就回辽东了,您今天多陪兄弟喝几杯,这些公务等兄弟走了以后您再慢慢处理。”

    “明天就走?你急什么?”李景奇道。

    曹文诏苦笑道:“大帅,看见您这么劳累,兄弟能不急么?好了,今天听我的,走,咱们回府。”

    陈国柱也笑道:“哥,难得曹大哥回来,您就别忙了,陪曹大哥多喝几杯。”

    说着走到李景身边,把李景拉了起来。

    而高奇则上前把李景书案上的公文收拾起来交给一旁不知所措的文青,然后给文青递了个眼色。

    文青会意,急忙接过公文转身离开。

    李景见状无奈道:“好吧,看来我要不走,你们就该绑架了。”

    曹文诏笑道:“绑肯定是不敢的,但是架不架的就没准儿了。”

    朱由检见了大笑:“你们要是早点来,早就把李兄给架回去了,害朕等了这么久。”

    这是众人才想起还未给朱由检见礼,一个个急忙向朱由检躬身道:“见过皇上。”

    而李安国则上前给朱由检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道:“孩儿拜见皇上。”

    朱由检对众人摆摆手,然后笑着拉起李安国道:“好孩子,快起来。怎么这么久没进宫找媺娖玩了?”

    李安国忙道:“孩儿上午去学堂,下午到宪兵队,晚上不敢进宫。”

    朱由检奇道:“晚上怎么不能进宫?”

    李安国忙道:“母亲说孩儿长大了,晚上进宫诸多不便。”

    朱由检闻言大笑:“看来是真的长大了,好啊,长大了好,长大了就可以帮你父帅的忙了。”

    李安国忙道:“今天曹叔叔和师傅又教了孩儿很多道理,孩儿知道还差的很远。”

    朱由检摇头笑道:“你知道自己差的很远,就说明你真的长大了。”

    转头看了看李景,朱由检笑道:“李兄,安国长大了,我看再过两年就让他跟媺娖成亲吧。”

    李景闻言连连摇头:“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成亲太早对他们没好处,等公主十八岁了再让他们成亲。”

    想了想李景又道:“还有,皇上,小孩子贪玩,别总让公主闷在宫里,我看,也让公主到学堂读书去,这样利于公主成长。”

    朱由检笑道:“呵呵,反正是你的儿媳妇,你安排吧。”

    李景笑道:“那我可就把公主接出来住了。”

    朱由检笑道:“都在你家住了三四年了,我看她对你这个公公比对我这个父亲都亲。”

    李景闻言大笑。

    笑了一会儿,李景对小九招了招手,小九急忙取过李景的帽子递了过来。

    李景从小九手中接过帽子戴上,然后对众人摆了下手:“走吧。”

    说完李景和朱由检当先而行,曹文诏等人随后跟上。

    等众人来到李府,御膳房早已将菜肴送来,等孙虎头和李定国及家眷给朱由检等人见完礼,李景便招呼众人入席。

第629章 西方来人() 
李景身为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