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270部分

满江红之崛起-第270部分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师咬人不叫唤名声有一多半都是邓森换来的。

    “司令,我这脑袋,”

    手一摸,邓森脸上肥肉一挤!

    “估计司令最近还舍不得砍,这么乐呵的脑袋,可是独一份!”

    “狗曰的!”

    骂了一话,林延仁笑笑,示意两人走到地图前。

    “不说废话了,你们两都过来!”

    手一指地图。

    “知道这是那吗?”

    “蒙古!”两人同时答道,心下顿时明白司令让他们来的用意了。

    “废话不说了,骑二师先休整两天,补充人员械弹之后,直奔达里冈爱,到了那换旗子、换标识,换成光复军的,暂时脱离义勇军的编制,归华北司令部指挥,把库伦城打下来!”

    这会林延仁那张瘦削的瓜子脸上积起满脸横肉,只听他声音喑哑地说道。

    “到了库伦城,若是说他们敢逆抗,就用你们的马刀和步枪说话,总之就一句话,杀!杀到他们骨子里带着冷!只要杀怕了,那些蒙古人也就不敢读力了!”

    话音方落,林延仁的脸上又露出一丝冷竣的微笑说。

    “当然也不要一味的滥杀,虽说有时候的枪口比嘴巴好用,可咱们也得先礼后兵不是,库伦那地方,老毛子已经经营了有一阵子,你们到那也得学会恩威并施,秃贼,”

    头一扭,盯着邓森,而邓森则笑咪咪的摸着鼻子。

    “你小子一肚子的坏子,到了那都给我使上,总之,一句话,要快点,没准你们还能赶上咱们大反攻那,你们知道了吗?”

    “大反攻?”

    两人同时一愣,有些诧异的看着司令。

    “没错,大山岩那东西赢了辽阳,又反攻了库罗帕特金的反击,不过按咱们的情报,大山的弹药不足,估计的辽南战场会陷入胶着,估计到时曰军会转而集中全部后备力量,主攻旅顺要塞,估计也就是三四个月的事,若是他们拿下的旅顺,肯定就会集兵打奉天,估计到时候俄军为了自保,肯定会……”

    说着林延仁便压低了声音,他依然还是那般做态,千方百计的想去摘人家的桃子。

    “总之一句话,有便宜不占,就是王八蛋,你们两可得快点,要不然别怪本司令我吃肉喝汤的,连点骨头渣都不给你们留!”

    “司令,你这可不厚道啊!到时俺们两要是回来,一准不给你留渣子!”

    未理会邓森在那打着混,用手向地图一指,林延仁的面上又一笑。

    “能不能啃着骨头,吃着肉,那要看你两的本事了,嗯……我这边没什么要说的,你们两商量着,看看怎么个行军打仗法,我还是那句话,到了战场上,你们自由发挥,有什么事,这边我帮你们顶着,好了,没什么事,就赶紧回部队吧!”

    (未完待续)

第270章 华北司令官的忧虑() 
清晨,天空还未披上朝霞的时候,空气中还有些微凉。

    扬着灰土的官道上,几辆军绿涂装的野马f02的车在夯土官道上行驶着,这种方头方脑的小汽车,是天马汽车公司专为光复军研制的,设计吸起了燕京至巴黎越野拉力赛的经验,板条箱型的车身简洁而硬件朗,这是用马鞍山钢铁公司生产的含钒薄钢板冲压而成,配有折叠式风挡和帆布顶棚。

    这种车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化实用的设计,底盘借用了天马f01的底盘,只不过他更简单,而且动力更强大,由于使用风冷发动机,f02极为可靠而且容易维护,尽管这种简易轻便的汽车,从一开始即是为光复军研制,但目前的产量并不高,相比于战场,反而在南京更为常见。

    而此时这河南的官道上出现这么五辆f02,倒了十分罕见,毕竟这车从出厂至今,主要用到配属南京陆海军部以及参谋本部,而其中的一辆f02的车头处飘扬着的将星旗,却提醒着人们,这车里做的是个大人物。

    的确,这车里坐着的确是个大人物,陆军部前任次长,现任华北司令部司令长官——纽永建。

    奉命北上北平的纽永建坐在车里,尽管道路颠簸,但他还是不时的翻看着华北十八个师的师团营级长官的资料,以便在赴任之前了解这些指挥官。

    为了防止军官以晋升施以恩惠,光复军现在实施的是越级提升制度,营长负责士兵和排长的晋升,而团长负责连长的晋升,师长负责营长的晋升,而到此时,营长以上军官的晋升,就需要陆军部确认,虽然繁琐,但却可以尽量的回避任命私人。至于团长的晋升,就需要陆军部直接授任。

    而作为华北司令部的司令长官,纽永建必须要了解每一位团长甚至于营长的资料,以便他们获得战地晋升时,确认其间没有私人因素。

    吉普车在上边颠簸着,虽说没上过战场,可赶了一个下午的火车,又坐在一夜汽车的纽永建却已习惯了这种路途的艰难。

    正翻看着手中的资料,看到前坐年青的参谋官,手紧紧地抓着扶手,可也难以稳住身子的摇晃,而且脸色煞白,显然是有些晕车,便轻轻地对驾车司机吩咐一句。

    “上等兵,开慢点!”

    司机松了下油门,把档位换到了低速挡上,车速慢了下来,车子仍旧磕磕绊绊地、艰难地在戈壁滩上行进。只有十八九岁的参谋脸色这才好看一些。

    光复军的最大编制就是师级单位,军级单位都是战时临时编成,调几个师和炮兵旅等后勤部队之后,同时参谋部派出一名将官,带着几十名参谋组成司令部,到达驻地后,从各师、旅以及后勤部队再抽调参谋官,一个战时的军级单位便予以编成。

    对外的解释是因光复军中并没有几名合格的高级指挥官,可以担负军级单位的作战指挥,而纽永建却知道当初执政设计这种以师为最大单位的原因所在,光复军虽表面上看似单纯,可依是鱼龙混杂,以师为最大单位是为了防止一部分非嫡系军官叛乱,尽管光复军驻地调动命令繁琐,可现在是战争时期,长官完全可以调动军队,卷入叛乱之中。

    如果不是因为北方局势曰紧,恐怕执政根本不可能组建主管十八个师的华北司令部,而纽永建也明白,自己去北平的原因,就是替执政掌握这十八师,防止这十八师为他人所用,在镇海舰上,先生交待的非常清楚。

    “打好仗,看好家,你就是第一功臣!”

    “难办啊!”

    在心里合计着资料中那将近六百多个师团营级主官、参谋官的资料,纽永建那张老成的方盘脸上尽是一筹莫展之色。

    六个师是当初司令部直接在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征募的,七个师是掺过沙子的北洋三镇改编过来的,两个师是湖北改编的,一个师福建的光复师,两个师是广东、广西的光复师。

    军官有北洋的、有湖北的,即便是占主流的黄埔系,又分成本校的和分校的,而且光复师中依还有会党出身的,鱼龙混杂是什么样子,或许没有华北司令部所辖的十八个步兵师,三个炮兵旅,一个骑兵旅,三个工兵旅、五个辎重团更为混乱的了。

    阳光透过车窗照在纽永建的脸上,旁边做着参谋长陈默,这位前清在光绪二十六年官派德国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军事,后又进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学习,最后又进普鲁士陆军服役一年,从德国回国后,正值南方起义,正待授用时却因与“陈逆”之名差一字,被慈禧来个不予授用。

    一气之下,陈默当真离开京城,到了南京拿着德累思顿步兵学校的优等成绩单、校长的推荐信以及毕业证,进了正在组建的参谋部,算是如慈禧所愿成了“陈逆之随”。

    作为难得的几名受过完全系统而现代军事教育的军官,自然被留在参谋部予以重用,而在参谋部中,更仿造德国陆军参谋部的组成,建议对参谋部进行改成,也此获晋升,升任少将,出任参谋总部第一军需部长。

    而这次组建华北司令部,自然成为纽永建心中当仁不让的参谋长人选,几乎是硬把他蒋方震那里拉了过来。

    陈默看着长官的一脸无奈的愁容,他知道他在愁什么,北方的几十支部队本就鱼龙混杂,出任北方部队总指挥官的蔡锷打从任了那个职务,大多数心思都被如何整编北洋的三个师,还有调整各师旅游的人事问题缠住,可即便是如此,这些师团的整编依然有些不尽人意。

    淡去地方化、消除私人化,建立中央之军!

    这是光复军边打边整的核心内容,军官对调、士卒穿插,这一切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支绝对服从执政斧或者说是执政的军队。

    瞅见陈默在那叹口气,纽永建的方盘脸上摆出副你得帮我的模样。

    “少言,你别叹气,现在你我是一条绳子上蚂蚱,你得在旁边给我敲边鼓,这北方防务能不能稳固,就看咱们能不能整好这十八个师的人事。”

    “是十二个,另外六个是司令部和陆军部建起来的,军官也大都是黄埔本校出身!”

    陈默笑说着,然后低头想了一下说。

    “蔡总指挥这几个月,一直在调整这些师,慢工出细活,到了那,司令只要盯着老北洋那边就行,那是正经的私军,能整编成现在这个地步,已属不易。”

    点点头,纽永建摇开车窗,要借这晨间凉风,帮助自己清醒一下纷乱的思绪,慎重地思考一下到北平之后,如何调教那些部队,恰在此时,官道的一处分叉处,一辆辆马车、骡车正在朝西行着,那是给西北送给养的车队。

    “可惜未扬现在在西安,要是未扬在北平,这活就好干多了!”

    心叹一声,纽永建知道自己和肖炘韧完全不同,他是黄埔教授主任出身,这光复军的军官里有不论是本校或是分校的,见着了都叫他声主任,那些分校的校长有几个不是本校出去的,连校长都得敬着他,更何况是下面的学生。

    有了这个前提在里头,自然的整理起部队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在陕西整理部队,而对陕西汉军刀客、哥老会,他一次枪毙了一百六十多名军官,部队依然没翻起任何浪花,就是得益于这种师生之情在那帮他稳着。

    可相比他,自己又有什么呢?无奈的在心下叹口气。

    “希望松坡走的时候,能再帮我一把吧!”

    丰台大营,在燕京这四九城里,几乎无人不知丰台大营,这几百年来就是皇宫护士军的大兵营,现在虽说满清已亡,可这设施良好的丰台大营却给保留了下来,现在的用途自然还是的军营。

    被满清经营的几百年丰台大营,东西南北全是四四方方的高墙大寨,寨角设着垛楼,以便了望,墙上每隔不远,就吊着一盏灯笼。灯下可见一列兵荷枪似钉子似地站着。另有两队士兵,背着步李枪牵着军犬来往返巡戈在军营边上巡逻。

    现在的丰台大营,是光复军二十九师和三十二师的驻地,这两支部队从来到北平的那天起,就被人称为“老广”,大营里的官兵一直都在学说着国语,可话里浓浓的两广味却不是三月,两月的国语课就能盖掉了。

    丰台大营,现在便成了四九城里人口中的老广营,北平城里的两广人来到大营附近,一听着那乡音总会倍觉亲切。虽说已经天色已黑,可在老广营里传不断传出让北平老广们心生亲近之意的“广式口令”,带着两广音的国语口令声,在大营上空回荡着。

    站在窗边,听着外面传来的口令声,站在窗边的年青人还是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叹,他回过头去,看着桌面的那纸调令,无奈的轻摇下头。

    “扬声,什么时候走!”

    走到窗边,瘳希鹏从口袋里给掏出香烟递给李慕扬一根。

    “明天吧!和纽司令官见过面后,随总指挥一同南下!”

    接过香烟,李慕扬轻应一声,在点着香烟时,他的眼睛依然还看着训练场上正在进行训练的官兵,二十九师是他一手嫡造的部队,营连军官大都出德正学堂。

    “说实话,老头子恐怕没想到,李家这个妾室旁出的次子,竟然有身任光复军少将的一天,二十四岁的少将,老头子现在是得意啊,李家几十年,总算是出了大官了!”

    “扬声,你觉得总指挥为何要这么做?你可是黄埔一期出来的,论亲疏你比总指挥还近着校长,可他为什么提议把你调走?”

    瘳希鹏并没有给李慕扬打混的机会,而是直接问道一个问题,一个他不得不去关心的问题,从成立华北司令部的命令下达之后,总指挥利用最后的机会,对部队主官进行了最后一次调整。

    “老广、老广……”

    李慕扬苦笑一下,然后又摇摇头说道。

    “鹏杰,你知道的,咱们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