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389部分

满江红之崛起-第389部分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是各地的的煤矿、铁矿、铜矿、钨矿以及铁路隧道施工,如果雇佣平民的话,我们首先得为他们修建可以居住的房子,这是最起码要保证的条件。”

    像是卖弄一样,他又继续说道。

    “可如果使用那些人,我们就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情,上级分配给我们任务,然后我们就去进行科学的划分,然后交给那些人,让他们去完成任务,像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桥桩的水下沉箱施工风险非常大,高风险意味着高工资,如果我们雇佣工人,每天需要支付至少一元的工资,而使用强制工作,却只需要提供给他一类工分!”

    “工分?”

    无论是李慧如或是朱自忠以及餐桌上的其它人都是同样一愣,如果不是因为武汉长江大桥调来了五千多名“强制劳力”,恐怕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接触到强制工作,更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是的,工分!这是强制工作营里实施一种制度,工分和食物是挂勾的,比如说基本配给是10分,当天的工作量可以分成十份,完成十份,可以得到基本的食物配给,如果完成十五份,就可以多领取一半的配给,而这些配给,他可以自己享用,也可以分给他的家人,正是这种多劳多得制度,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而且……”

    话声一顿,卫湘中又浮现出一丝得意之色。

    “两个月前,根据本人的要求,在第一百九十三强制营,开始实施了新的奖惩制度,展开了劳动竞赛,像什么劳动突击手运动啊、什么不间断工作运动啊,这些劳动竞赛的模式更是进一步加大的劳动效率,比如像上个月,在强制营煤矿的一名工人,他一天就挖了四十六吨煤,六个工作曰中,他采挖了多达240吨煤炭,这个数字超过了效率最高的淮南煤矿的雇佣矿工近两倍,成为全矿的第四期劳动突击手,而作为回报,我特别批准了他同家人团聚两个星期,而且还提供了额外的食物配给,”

    然后卫湘中盯住周围的人,看着他们认真的说道。

    “两百四十吨煤矿是多少钱?出厂价接近六百元,而采挖这些煤炭的成本是多少?”

    卫湘中朝着椅背轻轻一靠。

    “在煤矿运营中,一吨煤的成本,人力占到60%,而我那里,只占到10%!而且这是在吨煤实际成本底于民营煤矿50%的前提下,目前我的煤矿一天出煤一千五吨,一天为国家创利超过4千元,煤矿投产不到四个月,创造价值超过十万,我有充分的把握确信一点,到年底,仅煤矿便可以上缴一百万元!”

    在众人惊讶声中,卫湘中不无得意的说道。

    “而我的目标是,在明年庆祝帝国建元一周年之际,第一百九十三强制营上缴财政为一百八十万元!”

    在他的话声停下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一个劳动营上缴一百六十万,那么按他口中的编号至少有193个劳动营,一年仅仅只是这些强制造劳动营创造三亿元的财富。

    “上个月我看报纸上提到,国家准备在东北地区投资3。5亿元建立一座新的铁、钢、钢材产量超过6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或许你们不信,这个钢铁企业甚至不需要国家或者民众负担一分钱,因为这个企业所需的资金,完全是由我们提供的!”

    面显得意之色的卫湘中朝着面带惊色的李慧如看去。

    “为了让民生得到修养,我们免去了农民的苛捐杂税,为了让商业、实业得到发展,我们免去过去的苛捐杂税以及过路厘金之外,还对新建工厂提供至少30%的贷款和三年免税,我们还要发展教育,这一切都需要钱,可是我们是一个穷国,但国家要依靠什么去得到补偿呢?而强制工作却在这个适当的时候,给国家的财力,提供了有力的补充!在我出任劳动营主管的时候,曾研究过西方国家的一些资料,很多学者都认为强制工作根本没有任何效率可言,可在我看来这不过只是一些人的偏见,在中国,这些强制工人可是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对我们这个穷国来说,更是如此!”

    用一番演讲似的话语作出结论之后,卫湘中倒是流露出一个理想主义者才会流露出那种神态,他看着众人。

    “也许,在一些朋友看来,因为他们欠下我们的血债,所以我们应该血债血偿,但那显然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通过强制工作的工作,不仅教会了那些寄生虫如何劳动以及谋生手段,同样,他们的劳动也是在补偿着他们所犯下的罪恶,难道这不是两全其美之策吗?”

    在卫湘中不再说话之后,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餐桌上的几位商人的眼中甚至冒出了一些异样的神采,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或许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而李慧如却在沉默一会后,反问一句。

    “那么最终会释放他们吗?”

    一声淡淡的反问,让餐桌上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卫湘中,是啊,强制工作会持续多长时间?

    “这个……这个问题,或许朱检察官可以回答!作为军事警官,我的任务只是负责强制工作营的正常运行,尽可能的增加工作营的利润,这才是我需要关心的问题。”

    面对李慧如的问题,卫湘中直接把问题踢给了这张餐桌上唯一的一名法务官员。

    “嗯……”

    原本沉浸于强制工作创造惊人价值中的朱自忠在犹豫一会后,方才答道。

    “这个问题恐怕需要最高法院才能回答!”

    嘴上这么说着的时候,朱自忠却在心里想着,绝对不能释放那些人,既然他们能创造这么多的价值,一年创办一个大型钢铁企业,那么十年、二十年呢?

    最终,或许正像卫湘中所说的那样,最终,他们会用劳动赎回自己罪恶,也许,也许应该建议国家进一步扩大这种强制工作范围,不应该单单只局限于那么一群人,还应该扩大到所有的犯人,让那些犯人进行强制工作,从而改变他们的心态。

    “总不能无限期的关押他们吧!”

    李慧如依然不依不饶的问道,在她看来,如果没有利益或许他们很快就会被释放,但现在利益却会驱动着这种强制工作不断的实施下去。

    “我想,合适的时候,待时机成熟的时候,陛下会赦免那些人!”

    朱自忠的话音一落,原本对卫湘中的话颇感兴趣的张荣超连忙说道。

    “对一定要等到条件成熟之后,现在释放他们,就是别人答应,我也不答应!”

    说话的时候,张荣超这位在去年以筹资收购了萍乡煤矿的财东,到是摆出一副慷慨之色。

    “那些东西欠下咱的可是几亿条人命,若是没那帮混蛋,保不齐,现在咱们中国也和那个什么大不列颠一样,早就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那至于咱们让洋鬼子欺负的这么惨,成天我一瞧着那些个租界里的洋鬼子,心里头岂是一个怒字能形容的,国耻啊!”

    长叹一声,在众人点头的时候,张荣超把话声一扬。

    “这国耻是谁带来的,可不都是那帮子混蛋,咱们当初的光复的时候,让那群混蛋漏刀子了,那可是开了天大的恩典,现如今,这强制,嗯……工作,那可是恩泽!这全世界,有像咱们这么厚道的人吗?”

    “不光管他们吃、住,还教他们怎么干活,这事……实在是太厚道了,厚道的都有些过了,这大街上乞丐那么多,咱们都没办法让乞丐不饿着,可却让这帮混球吃饱喝足的,让他们干活,那是多大的恩典啊,他们得感着恩戴着德的谢着咱们!”

    说话间,他又是一抱拳。

    “陛下恩泽至此,想来他们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一番恭给的时候,他又是献媚的问了一句。

    “卫长官,不知这个工作营,是怎么个工作法,还有你们那煤矿是怎么回事……”

    他的这一番话说出的时候,几乎所有人心里都涌出两字来,“歼商”,典型的歼商,他既然是这么问,肯定是想……“哼……”

    冷笑一下,李慧如朝着张荣超看了一眼,然后又朝着卫湘中看去。

    “这就是所谓的完全不以榨取在押犯们的汗水所获得的利益为营建的目的吗?”

    说罢她站起了身子,朝着窗外的长江看去,远处一的江面上,几点灯火通明的桩箱隐约可见,她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为什么有的事情总是有着极为丑陋的一面呢?

    (未完待续)

第101章 想要什么?() 
几乎每个月,在中国上海的埔东港,都会有一艘货船从南洋的新加坡驶来,当货船掀开了它的货舱盖板,卸下了囤得满满的货物,一块块半米见方的灰白色的东西。这是天然橡胶片。

    中国,或许工业并不发达,但是对于中国而言,但他却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厂,世界上第一辆大规模生产的汽车,第一辆卡车,从两年前,汽车厂投产以来,位于浦东的天马汽车公司,便生产着世界上80%的汽车,80%的轮胎,也正是汽车和轮胎,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进口国。

    同样,橡胶还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飞机、大炮、汽车的轮子和轮船的密封件,电线包裹线等等都必须用它来制造,只不过现在,全世界还没有那个国家意识到——橡胶,这种用巴西三叶橡胶树的乳汁凝炼成的工业原料,已经几乎无处不在地融入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但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上,橡胶与钢铁、煤炭、石油被并称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四大工业原料,同样也是中国所竭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经济条件,决定我们需要用硬币去进口机械,而不是进口橡胶这种原料!”

    半年前的南京皇宫内,面对两年后每个月超过一千万元的橡胶巨额进口时,陛下和他的“商人”之间的一句对话,传到了刚刚晋升为内务大臣的袁世凯耳中。

    君忧臣辱,身为内务部长的袁世凯,在询问了一些南洋华侨后,作出了充分的准备之后,自然当仁不让的走进皇宫,向陛下毛遂自荐由内务部负责解决“橡胶的国产化”问题。

    “可以尝试在海南一带开垦土地,种植橡胶树,种子、技术可以向南洋的华侨寻求一下帮助!”

    自古以来,君无戏言,皇帝一句话,作出了最终的拍板,在海南开垦土地种植橡胶园,而善于投机的袁世凯,自然把这件事当成了内务部的第一要物,橡胶或许是他向陛下邀功的最有力的筹码。

    五月,当中国大地绝大多数地区依处于春尾巴的明媚之时,海南岛却到处是一片鲜花盛开之色,不……这里根本就没有冬天,位于热带的海南岛,甚至刚刚送走了一场台风,一场台风带来的暴雨,更让山间小溪变成河流、河流化为洪峰。

    不过入了夜,遍布原始森林的海南,还是依如往昔一般的宁静。而在宁静的雨林中间,能看到的建筑物只是十数整齐排列的用竹子、木头搭成的简易的茅顶屋,灰蒙蒙,蔫头蔫脑地散落在杂树围裹的空地上。

    冷月当空,林中虫鸣兽叫,猫头鹰的啼叫让人听得格外心慌。在一片铁丝网围起的大院内,简易的竹棚、木棚中,人们头顶头、脚朝外在大通铺上睡下。

    这么睡有相依感、安全感,也是为了防备野兽侵袭,尤其是防云豹。云豹袭人往往是先咬颈喉。海南岛有云豹,在这里的垦殖农场内,可谓是尽人皆知,从各地解送来到垦区的工人们,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如何防止野兽侵袭就是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

    结束了一天繁重工作的人们在简陋的工棚中休息的时候,探照灯的光柱下,不时可以看到来回巡逻的军人,他们的军装和近卫军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之处,恐怕就是刺绣臂章上的“内部”两字。

    可即便如此,工棚里还是有人睡不安生,通铺中不时能听到有人在低声嘀咕。

    “若是来了云豹,他们能一枪把它毙了!可若是来了大蟒蛇可怎么办啊!”

    虽说是嘀咕着,可在干了十几个小时的活后,疲惫袭人,人们陆续沉沉睡去。下半夜,突然女通铺那儿有人“哇啊”一声跳起,全体惊醒,人们以为是野兽袭来。搔动中有人去抄起了竹杆,像砍刀、锯子、锄头之类的工具,每天下工之后,都要上交的,自卫只能用竹杆、木棍凑合着。

    工棚内传来的尖叫声,让门外站着的来回巡逻的女兵急心过来,打亮手电筒一照,一条手臂粗的花蛇索索的从地铺爬游回野地,消失在草丛中。

    “好了!快睡觉了!”

    女兵的话语中带着浓浓的广东腔,女营的看守是女兵,而女兵又多来自两广,因为这两个地方,女人大都不裹小脚,所以才会在内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