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394部分

满江红之崛起-第394部分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农占地规模较小,其土地在总耕地中所占比重不大,相应地一般农民都或多或少有些土地,特别是自耕过活的中农在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占到全国总人口的近六成。

    “……总的来说,在我国农村的土地集中程度,在不同地区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大致而言,南方的土地集中程度要比北方高一些。在土地肥沃、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和华中、华南的一些地方,仅地主土地就占全部耕地的15?累以富农则占30-40%,甚至某此地区更高。而在干旱贫瘠、土地生产力不高的西北农村,土地集中程度一般情况下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很多。那里的地主、富农土地较少,广泛地存在着自耕农和其他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有些地方甚至以自耕农为主体。”

    在刘能贤声一落,管明棠立即听出了其中的味道来,他岂会不知道,很多时候,很多问题,就怕来个“全国拉平”,一拉平所有的问题都掩盖了,而且几百看来,南方土地集中程度都高于北方,明代如此,满清殖民时也是如此,现在同样如此。

    而且就管明棠所知,怕现在的这个中农居多,多半还和光复后,没收了旗产、官田、汉歼田产,累计多达一万万五千万亩地产再分配不无关系,按照当时人均3。5亩的标准和后来的统计数字,这一万万五千万亩的再分配,直接受益家庭超这两千万户,一亿人一跃“脱贫”,如果按照这个数值记算的话,管明棠立即开始在心里合计起再分配,政斧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了,看着含笑不语的陛下,管明棠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刘能贤。

    “刘部长,不知根据农商部的计算,中国需要重新调济多少耕地,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按农商部推算,南方人均2。5亩至3亩,北方人均4亩至5亩,如此方可实现“耕者有其田,野无贫户”,需要调配土地约为……”

    看了一眼陛下,见陛下点头,刘能贤一咬牙吐出了一个吓倒人的数字。

    “一万万七千万亩!”

    在众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同时,管明棠直接问道。

    “那需要多少钱?”

    “至少30万万元!”

    任何人听到这个数字,都能被吓的落荒而逃,30万万!没有任何一个政斧能够承受如此庞大的一笔开支。

    “这个钱谁来出!”

    管明棠在问题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刘能贤终于说不出了什么话来,实际上,农商部对此早有定案,政斧不可能承担这笔钱,而老百姓也负担不起这笔钱。

    一直沉默不语的张之洞连忙起身面向陛下长施一礼。

    “陛下,少地贫农与无地雇农仅占人口不过两成余,然若要两成之民达“中产之家”,需糜费30万万元巨款,为两成之民,累及国家将来之发展,还请陛下三思!”

    早在身为湖广总督时,张之洞就曾对国内土集中多少耳闻,历朝历代,一提到土地集中,北方的大臣都说“不严重”,南方的大臣都说“影响国计”,最后都是“兹关体大,容后再议!”,接着就是不了了之。

    “请陛下三思!”

    众人同时鞠躬进劝声,让陈默然心头一阵气恼。

    “八千万人,衣无暖衣、食无饱食,朕心不安啊!”

    三十亿……这的确是一笔政斧无法承受的巨款,实际上,一直以来,就是自己也犹豫着是不是应该为了八千万人,让政斧披上沉重的包袱,过去很多资料上都说“中国历史上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并用还总结出一句话来“土地,一抓就灵!”。

    可偏偏这个“真理”,到了自己这却行不通了,土地兼并远没有自己想象的严重,甚至可以说所谓的兼并现象的严重,还不如某个时代56块9毛一分的贫困农民的问题严重,如果闭上眼睛,也就看不到这个问题了。

    “陛下,以臣看来,贫民问题解决,不在于依靠政斧调配土地,而在于大办工厂吸引贫民于工厂之中,陛下,今时今曰,绝不能分配土地,若劳力困于田间,谁来挖矿、谁来修路、谁入工厂做工?无农不稳,可中国的问题是农民太多,无工不强!中国的问题是工厂太少!若是建一万家规模化工厂,可吸引工人亦多达的百万人之多,若是于农村衣食无着,穷则思变,其自然会进厂做工,农村田地随之出售,若引千万壮年进城务工,定居于城中,不单可解决工厂劳力,又可解决土地问题,发展实业方才是王道啊!”

    见陛下似乎还在犹豫,管明棠随即进一步说道。

    “陛下,中等农家,一户五口人,二十亩地,即逢丰年,至多不过三四十石米,三四十石米,不过百五至两百余元,若是寻常年景尚不足三十石,若是进城,家中有一人进厂务工,一年可得百元,若妇人进厂,一年又可得百元,若其他曰为熟练之技工,收入亦可达每月数十元之多,陛下,若行以均田地,耕其田,那么小户农家,永无富曰!而且……于臣看来,陛下授予军田,虽为兵士生活计,又有屯边固防之用,然若以退役兵士加以教授工法,自可为熟练工人,陛下初为爱兵之心,然从长远看,却为困青壮于田间……”

    在管明棠的言语中,陈默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得意之事,竟然在顷刻间被管明棠批个一无事处,心中岂能没有一丝恼意。

    “好……”

    狠狠的应了声,直视着管明棠,陈默然几乎是一字一句的吐出一句话来。

    “既然朕的法子是一无是处,那么请卿家为朕解难吧!”

    (未完待续)

第105章 兵与民() 
“我们最需要什么?”

    面对陛下的带着怒气的甩来的“包袱”,管明棠反倒是用一个反问顶了回去。他的反问倒是让张之洞、刘能贤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过去人们常说“管大人在西洋的时候,肯定成天拿豹子胆下酒”,这话换成今天之前,或许张之洞还会一笑了之,可这会,他却笑不出来了,他不是没见过顶撞皇上的臣子,就是慈禧那里,不也有人顶撞她吗?

    但像管明棠这般没有顾忌的,今个他算是开了眼了。

    出人意料的是,张之洞注意到有着“开国公”别号的史司却没说话,他只是神情严肃的半闭着眼睛,似乎全未留意到管明棠的不恭似的。

    这风头不对啊!

    张之洞注意到了,作为“事主”的袁世凯自然也觉察到了,袁世凯甚至特意观察了一下史司的呼吸,他的呼吸不紧不慢,全是一副优哉游哉的神态。

    若是换做平常……估计这会史司早就扑上来冲着管明棠咬上两口了,可今天,他却像个没事的人一样,对管大人的“无君无父之行”来个视而不见。

    闷哼一声,陈默然倒是没说话,不过却坚着耳朵等着管明棠继续说下去。

    “我们最需要机器。但是,为了造出机器,需要钢铁。而为了机器能开动,需要动力。这……”

    沉吟片刻,直视着似是沉思的陛下,管明棠方才开一字一句的说道。

    “这才是中国所需要的!至于农民……”

    原本慷慨的声随之一变。

    “等将来国家富强了,直接免掉亩田农税也就行了!”

    听着管明棠的话,所有人都明白他是要递给陛下一个选择,是选择工业,还是选择农业。是选择强国,还是选择弱国。

    “陛下,尽管我们造出世界上最多的汽车,尽管我们可以生产出近两百万吨钢铁,但本质上,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离开了沿江工业带,离开了各省省城,这么大的中国,看不一盏电灯,一台机器,这个国家和两千多年前一样,依然是原始的、落后的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的农耕国家,这就是中国!”

    毫不客气的点出一个事实的同时,管明棠又用看似劝导却是不容质疑的口吻说道。

    “在农业的问题上,臣觉得很多人都可能犯了一个错误,相比于的欧美,甚至于俄罗斯,我们的农业都是极为落后的,在美国,一个家庭可以耕种数百亩耕地,而在中国,一个家庭最多只能耕种二三十亩地,这才是我们农业落后的根本,我们在农业上浪费了太多的人力,而现很多人看到占中国人口90%的农民都很贫穷,所以就都想在土地政策上做文章,什么减租降息,什么耕者其田,在某种程度上根本出发点和方向都是错误!”

    尽管有无所顾忌之嫌,但在说的时候,管明棠还是把问题引到“很多人”身上,而不是直指提出这些的陛下。

    “现在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大量的人力分散在条块分割的土地上,才能完成供养全国民众的农产品生产。只要这个现状得不到改变;农业人口就不可能减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不仅不应该实现耕者有其田,反而应该通过向地主、富农提供价格低廉的农业机械甚至机器,用现代化的畜力机械取代人力,用机器取代人力,用机器把雇佣农,把中农、贫农都赶到城里中,他们可以进入工厂,可以卖餐点,可以去修路,在这个过程国家需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尽可能的向他们提供的更多的就业机会!”

    若是在过去,张之洞怕早都大喊起荒唐了,无农不稳,几千万甚至上万万农民失去在乡间做工的机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流民大增,意味着混乱,甚至就连同原本半闭着眼睛的史司,这会都被惊的瞪大着眼睛,而陈默然同样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管明棠。

    “我们可以买来最先进的机器,并逐步生产先进机器,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出工业品,可我们的市场在什么地方?有可能像汽车一样,依靠出口吗?汽车出口为何在美国遭官司缠身,我们要依靠的必定是国内市场,短期内建立的“替代型工业”不正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吗?在中国,10%的城市人口,消耗了70%的现代工业产品,90%的农民,只消费了30%的工业产品,农民、农民……三个农民家庭的工业品消费,也赶不上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的工业品消费!”

    面对着管明棠的滔滔不绝的话语,陈默然和其它人一样处于惊讶之中,他说的是什么?用自己所熟知的词汇,就是“城市化”,后世谈了几十年,从什么城市化,又到什么城镇化,结果最后还是农不农、城不城的,无非就是一个口号。

    “那怕就是贫民窟里的贫民家庭的消费,也超过农民!”

    “照你这么说,如果将来,真的有成百万上千万人,甚至上万万人被机器“赶”到城市之中,到了春节,他们回家的话,仅仅只是交通问题就是噩梦!”

    尽管不否认工业国正是中国需要的,也是自己追求的,但陈默然还是用一个自己熟悉的东西来反驳管明棠,或许说纯粹就是为了借着这个反驳,去告诉他,他不可能永远正确!

    在几十年后的中国,有几亿民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季节流动姓人品,当然中国还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春运,多年前,读大学的时候自己甚至还“有幸”体会过“若是没戴尿裤,就能挤的让别人怀孕”的春运。

    眼睛微微一睁,管明棠用不解的眼神朝陛下看去,不仅他,几乎所有人都用同样的眼神看着陛下,陛下怎么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

    “陛下”

    觉察到陛下似乎为他的反驳有些得意,管明棠心里倒是有些哭笑不得了。

    “若是妻儿老小皆在身边,又岂需在春节时回乡?在城市按了家,家人都在城里,回乡……顶多也就是偶尔为之,谁会刻意回老家呢?”

    在管明棠犹豫着用尽可能不刺激到陛下的言语说话时,办公室内的众人都做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似乎他们根本就没注意到陛下的“失言”。

    觉察到他们的神采,陈默然意味到自己似乎说出了一个“白痴”似的问题,否则他们也不会如此,可不对啊,这里是中国,那里也是中国,为什么他们就这么自信这里不会有春运。不过似乎……好像,春运只有中国存在,可……虽说心下有些疑惑,可陈默然还是决定不问这个可能有损“天威”的问题。

    “管大人,不知,如果那么多贫民挤入城市,谁知道里头没有鸡鸣狗盗之徒,若是他们找不到工作,反而可能沦为盗抢之犯,若流民为人所用,怕又遗祸无穷啊!”

    见这会已经没人关注工作营了,袁世凯便开口问出一个自己权责范围内的事务。

    “袁大人,我们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体制转换,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些社会的复杂混乱,自然大量的城市贫民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相应的会带来一些混乱以及这样那样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