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612部分

满江红之崛起-第612部分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按另一种玩法,让共和派自己去玩。现在,即然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那么就让他们行动下去,让他们制造一起大事件,如果大事件发生的话,到那时调查局再明正言顺的介入其中,到时可以迅速的破获这起案件,还可以趁机解决了共和派。

    不过,更进一步推敲时,如果说,事件的影响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么未来调查局的行动超越了应该的打击的范围,到那时,谁会支持调查局对案件的扩大化呢?现在国会中的那些共和派当然不是阴谋的新手,到时,他们肯定会阻止调查局。除非,共和派真的一件无法无天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否则,调查局还真没有机会!

    可他们会不会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呢?

    那么还有另一种玩法是,就是让调查局的某一个人渗透其中,然后巧妙的将他们引导到合适的地方,在合适的场所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风险太大!

    看着黑色的胶木电话机,查志清漫不经心地用铅笔敲着桌子,第三种办法看来成功的可能姓很高,而且,调查局在共和派中安插了不少内线,他们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但是,这意味着,在这件事完成之后,为了确保安全,他必须要进行“清场”,可是,清场也不见得能够保证做到“毫无痕迹”!

    那么,还剩下一个办法!

    那就是利用他们的目标,把他们“引诱”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让他们在合适的位置干那件事……可是如果要完成这件事,就将牵涉到好几个部门,如何能让那几个部门,按照调查局的意愿,去进行这件事呢?

    而且参与其中的人,应该用什么样的理由,将目标安置的合适的位置,为了彻底混淆视线,必须要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混淆外界的视线,让外界无法看到调查局是幕后的……在思索百次,权衡百次,然后再组织行动。

    可能还会有第五种、第六种办法……可是每一个办法,却都有一些漏洞,总是有些不尽人意,此时查志清的眉头紧锁着,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正在盘算的事情,绝不能让外界知道,所以,他不能够将这种事情交给调查局的那些“专业人员”去做,他必须要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办法。

    常年主掌调查的结果是,查志清具备某种奇妙的推理和怪异思维能力,他善于预先估算超前十步二十步,此外,他具备十分优异的直觉,这一次也没有错过。

    终于,在查志清作出最后的决定之后,他知道,无论如何,他都必须立即让一个木偶出场,他已经知道该让什么样的木偶出场了。

    走到墙边,推开一副油画,赫然出现一个入墙式的保险柜,打开保险柜后,他便从一个文件平中取出了他需要的文件。

    打开文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年轻人的照片,机敏地眯着眼,只有不多的皱纹,宽大而刚毅的脸,再朝下看去。

    编号00183/321a绝密罗佩奇。1890年出生,汉族人。帝国内务部队预备役上尉。帝国二年结婚,帝国三年考入内务部,后于第356强制劳动营任职。

    ……姓格基本温柔,但时而极端失衡而趋于残忍。有文比修养,博学、机敏。具备优良的组织能力。有远见、能够瞬间采取正确的决定。……看着报告中的这个年青人资料,查志清微微颤动嘴唇,用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读着。时而从鼻梁上摘下金框眼镜,无意识地擦拭着,看来只是想集中注意力,再把读过的内容思考一遍,摆弄眼镜能够帮助他集中思索。读到有“有远见、能够瞬间采取正确的决定”字样的地方,查志清微微笑了起来,只有熟知这少数几行文字背后情况的人才会这样微笑。

    再朝后看去。

    “……此人有时比较傲慢与自负且自大,同时存在着一种英雄情结……”

    戴金框眼镜的查志清紧紧盯着文件,眼睛几乎一眨也不眨,他像海绵吸水一样在吸取信息。现在他的目光变得刚强起来,眼中异样地闪过几道闪光。

    后面几行字又使他微笑起来。但不像在读到“有远见、能够瞬间采取正确的决定”时那样温和,而是略带讥刺地微笑。

    这种人,正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木偶,木偶是多种多样的,并不见得每一个木偶都是以悲剧收场,当然,查志清知道,即便是他不选择这个木偶,这个木偶也不见得会以喜剧收场,有时候,为了达成一些目的,总需要牺牲,有些时候,牺牲才能换来社会的进步!

    心下如此自我安慰一番后,查志清的总算是安下心来了。举动有了平时的镇定沉着,而目光不久前十分不安,此刻又变得自信和略带讽刺的了。

    直觉告诉他,他正处在正确的路途中,一切都会像设想的那样结果,而在结束之后,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一如既往的完美结束。

    戴老式金框眼镜的查志摘下内线电话听筒,依如过去一样般地沉着吩咐着:

    “过十分钟汽车在三号电梯等我……”

    十分钟后,在查志清走出电梯的时候,他的汽车就在电梯门外等着他,上了汽车,在保镖坐入汽车后,他方才轻声吩咐道。

    “去皇宫!”

    (未完待续)

第87章 米氏父子() 
这是一列奔驰在哈大铁路上的特快列车。它由三十二节车厢组成,依靠着“飞龙4型”蒸气机车的拖曳,可以达到80公里的时速,这种特快列车往往是长途列车,在战前,俄罗斯加入国际客运的列车蒸气车头,往往都是使用这种中国制造的重型车头。

    列车一驶出长春站,国际联运的“蓝钢车厢”便在东北大地的那一片被白雪笼罩的大地上高速行驶着,白色的大地和蓝色的列车行驶其间,再加上列车车头喷出的白色的烟雾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路上列车依次在几个车站停车,下一站就是四平了,那里是一个大站,列车需要在那里停上很长时间,以给运输“军需物资”的列车让路,实际上,所谓的“军需物资”根本就是出口物资,当然那些出口物资,大都是军需物资,只不过并不见得是近卫军的军需物资。

    被太阳照得像石灰一样白的灼热的尘雾中,东北特有的广阔的田野、草原、城市和村庄,飞快地掠过,在铁路两侧,一座座高压电塔,而在城市附近,一个个高耸的烟筒,足以震憾每一个初来者。

    “你们拥有匹兹堡、鲁尔,我们拥有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在中国的工业建设之中,或许东北三省不是工业的起源,但却是国家工业大发展的最佳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在中国没有比东北更适合发展现代重工业的地方了,这里地方人稀,资源丰富,在东北大型的煤矿、铁矿,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民阜山、抚顺的煤矿,亦或是大孤山的铁矿,都是大型露天矿场,而且在东北南部有大连港,在北部,对海参崴港中国享有使用权,在中部,依靠图们江以及罗津港,又使得东北中部享有出海口。

    交通的使利再加上自然资源的丰害,使得从帝国元年起,中国的工业建设中心,即以东北为中心,一座座大型工厂在东北地区耸立起来,在帝国十年,东北供应着中国40%的钢铁、15%的煤、10%的铜、55%的水电,这里或许谈不上粮仓,但对中国而言,这里却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而在欧洲的战争爆发之后,每天铁路上行驶着络绎不绝的货运列车,货运列车经由中东铁路运往俄罗斯,飞驰的列车上满载着各种各样的军用物资、民用物资,输入到俄罗斯帝国,为中国换回大量的金银硬币。

    每到一个大站,列车总会因为要为“军需列车”让路,而等上半个钟头,甚至更长时间,在列车进站等待的时候,乘客们便忙不迭地跑向小卖部,西斜的太阳从车站花园的树林后边照到他们匆匆移动的脚步,照亮车厢下的车轮。

    此时,列车上,一个穿着学生装的年青人,在车厢内走动着,年青人显得很有礼貌,每一次要从车厢内拥挤的乘客间挤过去时,他总会说“让让”、“抱歉”、“不好意思”之类的话语,在接近年关的列车上,有太多的人返回家乡。

    在过去的多年间,大量的农村人涌入城市,尽管他们最终会定居于城市之中,但他们最初都会有一个经历,那就是在春节前返乡,那些农村人涌入城市的之初,往往是孤身一人,他们来到城市,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他们会进入工厂或者在街边做起小生意,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往往会选择在城中购买一座房子,然后将父母妻儿接进城,如此,便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尽管在最初的几年,他们每年都会返乡,但是几年之后,当他们完全融入城市之后,城市给予了他们家的感觉之后,便很少再回到他们的家乡,而现在这些返乡的人,却是为了回到他们的家中,体会家的温暖。

    穿着学生装的年青人从普通车厢进入二等卧车厢后,相经于后方的车厢,这里到是不见了拥挤,年青人这会才从手中拿出一本书,那书中夹着一张纸条,还有一张照片,当年青人从车厢经过时,无意中看到在车厢中,一个少年男孩站起身时,似乎看到了他书中的照片,年青人在一愣的同时,却又冲那个男孩微微一笑。

    坐着车厢内的米亮程,看到那个大学生向他一笑,还是把头扭开来了,从哈尔滨来的他是国民中学二年级的学生和他的父亲米克已律师,一起坐上了这辆列车。这是个十一岁的男孩子,沉思的面孔上长着一双大眼睛,眼睛中闪动着只有少年人才有的神采。他的父亲是要到天津的一家律师事物所供职,孩子自然随着去天津念中学。他的母亲和姐妹们已经先一步到达,正忙于布置新居。

    男孩和父亲在火车上已经过了两天多。

    此时,对于米亮程而言,离开熟悉的哈尔滨却是个伤心而沉痛的事情,从他坐上火车开始,忧郁便始终左右着他,对于像他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正是他加深与朋友们感情的时候,而在这个时候,他却离开来了。

    “到了天津之后,你可以给他们写信!”

    米克己如此开导新旧儿子,可是,他当然知道,事实上,这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儿子而言,他所需要的实际上是那些早已经熟悉的朋友、同学,但是在这一点上,他却没有办法满足他。

    作为一个“汉歼”的后代,多年来,对于米克已来说,他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能够重新回到大城市之中。

    十一年前,他被流放到漠河,后来经过努力取得了律师资格证,成为了一名律师,几经努力,把家人带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生活六年之后,他终于如愿以偿了——一家天津的律师事务所向他发出的聘书,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回到离开十年之久的京城,至少离京城很近,尽管那座城市现在早已更名为“北平”,可无论如何,那里都是他的记忆。

    而现在,为了他儿时的记忆,却需要让儿子放弃他儿时的记忆,这公平吗?

    沉思着,米克已却是看着窗外一阵无言,他知道自己是自私的,但是,他却只能因此,他怀念那个地方。

    “等我有了儿子,我一定不会那么自私的!”

    在米亮程的思绪中,他显然是将一切,都归罪于“父亲对北平的思念”,尽管米亮程也是生于北平,可是对他来说,对于那座城市,他却没有任何记忆,对那座城市的了解,也只局限于故宫博物院,那座属于皇室却被皇室慷慨的捐献出来的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也仅限于此,至于天津,更是没有任何印象,可现在,他却要去天津,而且以后都要生活在那里,想到哈尔滨的朋友们、同学们,甚至还有邻居家中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米亮程更是只觉一阵难抑的烦恼。

    此时车厢里隐隐约约可以闻到有人想用盥洗水冲净厕所时发出的气味,还有一股用油腻的脏纸包着的带点烤香味的烤鸡肉的味道。还有几个被被火车头的煤烟弄得灰头灰脸的女人,她们正在那里用低沉的吱吱哇哇的声音谈天。米亮程觉得她们正在用沙哑的声音抱怨着什么,要是从她们把嘴撇开的模样来判断,显然对车厢中竟然进了煤烟而心怀不满。

    就在这时,突然,一声清脆的枪声,打断了米亮程的思绪,一开始当枪声传来的时候,那声音听起来像是鞭炮声,好一会,他才反应过来,那是枪声。

    “头等车厢中有一个人被杀了!”

    又过了一会,总算有人传来了消息,一听到有人被枪杀了,在恐惧的同时,米亮程的心中却尽是好奇心,他冲着父亲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