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赵云 >

第307部分

赵云-第307部分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他有一个强大的岳家,真定公是大汉最高的爵位,不仅是一种称号,更是震慑。相信今后他在袁家的地位,即便袁绍当上家主,也不可能有多差。

    去年的北征,让雒阳的大世家见识到了赵家的能耐,统帅赵孟如今高居真定公。

    老子英雄儿好汉,他的此子定然不凡,来拜访的家族络绎不绝,连一向自诩身体不错的赵满囤都有些累了。

    司空张济的兄弟张喜,都快五十岁的人了也要插一脚。

    光禄大夫种拂竟然亲自上门,为自家子侄讨要差事。

    淳于琼的叔父淳于嘉自然想把侄子从北疆塞进南征军,士孙瑞准备让儿子士孙萌进来历练,董太后想让侄子董重、董承分一杯羹。

    其他的大小官吏不一而足,每一个都有不菲的家世,不然也不好意思上门。

    直到戌时时分,赵云才有时间去见父亲:“阿爹,赵齐已经分家,为我赵家开枝散叶。赵仁八兄弟,还有赵龙三人,你有何打算?”

    赵孟被问得一懵,他还从来没有想过这问题。(。)

第二章 达摩地尼的武学传承() 
在北征的时候,赵孟一直都没放心自家的三个孩子,赵家部曲始终留着一部分人,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候,援救兄弟仨。

    所幸大家平安无事,大儿子更是因此升官,成为最年轻的两千石官员。老二赵巴可以说是一员福将。

    对于次子,赵孟是有所歉疚的,觉得北征这么大的胜利,自家的封赏也就罢了。所有的参战人员得到实惠,唯独没有赵云的名单。

    此刻听到他突然说出这句话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其实,赵孟是一个标准的现代人,赵仁八兄弟也好,赵龙三个人也罢,他始终把他们当做是部曲,最多也就是门客的性质。

    对于赵云把赵齐推上前台,他这个当老子的是有想法的,赵家的嫡系、支系那么多人,为何要偏偏是选一个部曲,或者说是一个奴仆。

    这是现代人和后世人观点不一样的地方。在赵云的心里,那些族人,无论如何,都比不上这些从小陪伴自己的人,他们也真正把自己当做赵家人。

    说心里话,就忠诚度来讲,部曲比起族人强了太多。

    “你有何想法,云儿?”赵孟心里一叹,感觉今后家族好像不受自己控制了。

    设若部曲的待遇和族人相同,那些族人就会反对自己这族长的。

    可是在赵家的各条产业链中,贡献最多的就是这些部曲。

    原本赵孟觉得,能给他们结婚生子,**出来,就算是不错了,很显然和儿子比起来,迈出的步子还是太慢。

    “阿爹,孩儿始终认为一个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自己的出路。”赵云知道这是一条很长的路,世家门阀把持着社会上的资源。

    原本自己想得有些差了,认为世家才有受教育的权利,印刷术、纸张的改进,无疑会让老百姓受到实惠。

    现在才知道,乡村教育无疑是痴人说梦,但是会涌现一批新的世家豪族,来取代一些跟不上形式的,形成新的利益链。

    不要说分润利益给老百姓,在家族的眼中,只有族人才有资格享受,部曲不包括在内。

    赵云不清楚跟随自己的人,会不会形成新世家,也不知道他们成为世家后继续如今日这般善待百姓,毕竟自己的未来都是未知数。

    别看目前的赵家和赵云这么强大,天下之大,机缘巧合之下,才让真定赵家占了先机。

    很简单,这个年代的人一般都喜欢玄学,夸夸其他,高调做人。

    赵家和赵云反其道而行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收到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你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赵孟可不知道儿子的心事,只是觉得名不经传的赵齐都有好归属,自己麾下的人更应该出头:“你自己拿主意,为父的安危不用操心。”

    “谢过父亲!”赵云并不存在要用这些部曲争取下任家主什么的,这些人的分量在赵家人眼里不够:“孩儿南征的时候带上他们。”

    “好!”赵孟言简意赅:“对了,你师父和我这几天研究了下,有了点成果。”

    “是吗?”赵云的心里都在颤抖。

    达摩能达到那种境界,饶是他两世为人,一样热血沸腾。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是能像达摩一样牛,什么规则都是浮云。

    可以说,那晚不管是那家伙还是地尼,两人想走大家没任何办法。

    首先,两人想报仇,既然佛门的人被杀光,基本上断绝了佛教的传承,就算是真正的佛也会变成怒目金刚。

    其次,是恋栈的通病。到了雒阳,就把白马寺和尼姑庵当做自己的家,他们有勇气离开身毒却没有勇气再次离开日渐熟悉的地盘。

    “上清宫应该对雒阳周围的小寺庙下手了?”赵云随手接过他们研究出来的典籍。

    “那当然,养虎为患嘛。”赵孟惬意地喝着茶:“据说李家后辈得到锻炼。”

    他很诧异,隔了好久房间里没有声音,才发现赵云的心神已经沉浸进去了。

    赵孟苦笑着,飘然出屋,在门口端了一把椅子为儿子护法。尽管有神念探查,他还是不放心,生怕有人来惊扰。

    这不是赵云第一次见到武功典籍,赵家本身就是赵国武之一脉的传承,一个诸侯国收集到的不要太多。

    北征过程中,在鲜卑人的帐篷里,也有五花八门的东西,有些称得上是武术,有些只是有益的补充。

    即便是桑家当做宝贝一样的传家秘典,不过是赵家普通典籍中对力量的应用方法而已。

    地尼对精神修炼的方法,来源于一篇先秦的口诀,词意古奥,佶屈聱牙。

    她是身毒人,对中华古文字只能说是一知半解,不曾想误打误撞,开启了另外一扇大门。

    按照地尼的方法,一个人的神念既可以分散,又可以集中,每分散出去的一份,可以带有一个人一部分记忆。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痛苦,毕竟要一个人的神念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可以尝试,把神念一分为二,再继续往下分。

    这种方法,根本就不适用于赵孟和童渊,他们的神念无比凝练,真要分开,说不定就成了精神分裂乃至白痴。

    而夺舍的实验,则是一步步让自己的神念适应别的载体。

    譬如说,你周围有一条蛇,那就把神念放到蛇的识海里,今后有了蛇的简单思维和自己的完整记忆。

    当然前提只有一个,你夺舍的对象,必然不能精神力强大。

    毕竟载体的识海,是人家的主战场,和对方契合度百分之百。你要没有很大的优势,结果不仅吞噬不了反而被人家给夺取。

    当然,前提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不然稍有差池,前功尽弃。

    换一句话说,你把要夺舍的对象变成自己的分身,等分裂出去的神念能控制载体后,把其余的神念陆续转移过去扩大优势。

    神念的分裂,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地尼也就完成了一分为二,那还是他有了经验的情况,初次夺舍纯粹是赌一把运气才成功。

    当年那少女的身体,他花了好多年才适应,从而还是带有少女的思维,譬如爱美嫌弃男性什么的。

    要不然,她也不会研究如何精神分裂成两份,一股脑儿进入,不成功便成仁,实在太冒险。

    估计日后藏传佛教的转世灵童,实质上就是今日地尼这一支传下去的,关键一个在中原一个在青藏高原,是如何传过去的呢?

    难不成地尼有一天突然又想回身毒,在路上遇到不可抵抗的威胁,自己身死,把精神修炼的方法也遗留在了那里?

    赵云百思不得其解。

    身毒的炼体之法,和汉人武学完全走了不同的路。

    他们在修炼之初,就用体力少得可怜的内力,来强化自身。

    刚开始,是强化体表,慢慢地,强化五腑六脏。可惜不管是地尼还是达摩,仅仅是体表比一般人强。

    地尼的这一具身体,根本就没完全和精神契合,至于炼体都说不上。否则,也不可能那么轻易地解决。

    关于吸收人家的内力,先秦古卷上说的是同一属性,否则吸收过来的内力会引起反噬。

    最要命的是,对方要心甘情愿,像人家攻来无意识地被吸收都无所谓。

    就算是同属性的内力,由于不是自己苦修所得,吸收的量少不说,融入自身也需要一个长期运转的过程。

    不管是精神修炼直至夺舍和吸取别人的内力,都是损人利己的行为,估计也只有在这种社会才会有部曲家仆愿意奉献。

    唉,诱、惑好大啊,赵云看着都有些魂不守舍。

    “阿爹,我要去一趟上清宫!”他合上典籍闭目说道。

    “啥?你要把这些东西和李家分享?”赵孟大惊失色。未完待续。

第三章 暗流汹涌雒阳城() 
北疆的大捷,让久被胡人欺负的汉人看到了我大汉军队对夷狄作战也能打胜仗。

    这次赵云的出征,与其说是赵家的崛起,不如说是士子集团的阴谋而已,只不过老谋深算的杨赐也认为乱世将至,顺势推赵云上位。

    别看刘宏和宦官集团合谋,对士子集团举起屠刀杀得那是一个欢快。

    可是对真正有大名声的士人,他们双方都是不敢加害的,大不了贬斥而已。

    很奇怪的一种现象,文武分家乃至文人压倒武人,是从有汉一代开始的。

    自从董仲舒提出“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文人的地位莫名其妙就高涨起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每每说“**************”,是形容武人和市井之人的忠义。

    但是汉代以后,渐渐形成所谓文人的气节、风骨之类,难不成武人就没有么?

    想想看,不说别人,就是赵云的两位岳父,荀爽一气之下撂挑子不干,公然跑到汉水之滨去著书立说,离着雒阳并不远,也没看到皇帝把他怎么的。

    后来,眼看旧日同僚一个个离职的离职,被杀的被杀,老大人灰心之下,在族学的基础之上,发展成为颍川书院,反而赢得偌大的名声。

    其中,皇室没有啥举动,不赞成也不反对,士子集团看来,就是文人的胜利。推波助澜之下,颍川书院俨然成为学子的圣地,甚至是和太学掰腕子的地方。

    可以说,凡是从书院出来的学子,到太学只是镀镀金,想办法家里使点钱整一个孝廉出来,那就是妥妥的编制官员。

    蔡邕那老头更是一块硬骨头,别看他整天埋头编写《熹平石经》,里面的猫腻多着呢。

    宦官集团本身就在和士子集团斗争着,双方应该说到了你死我活的临界点。

    自古文人相轻,也可以说,大汉就毁在文人及其身后的世家手中。

    到了这样的关头,士子集团内部犹自扯皮不休,今日跑到蔡邕跟前说我家的学说是正确的,明日要么明着要么暗中贿赂,就是想让自家的理论被编入石经里面。

    不仅如此,有些还和宦官勾结起来,那可是在朝堂上厮杀得刀刀见血的政敌,也联合向蔡邕施加压力,让他采用相关的派别。

    可是,这老头不,对知识的求证精益求精,惹毛了双方的人物。

    那又如何?灵帝不过是让他流放,后面有一些捕风捉影,说宦官集团要来残害蔡邕的谣言甚嚣尘上,害得通过流浪知道生命艰难的蔡老头一溜烟跑到扬州躲了起来。

    其中,要没有皇帝的宽容,就是你跑到凉州和幽州的苦寒之地,也会把你逮回洛阳抄斩。

    赵家麒麟儿是文人还是武人,京中的世家们已然开始争论不休,灵帝害怕其武力值太高,不想这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试想下,那小子乃是二皇子的老师,惹毛了会不会撺掇着学生弑父篡位?

    刘协还在襁褓中,万一等赵云在雒**深蒂固了,天知道有没这可能性?

    几方的角逐,让他成为武人,四镇将军都不算武人什么才算?

    至于鸿都门学博士,对不起,那是昨日黄花,今后他就是武将,为大汉开疆拓土。

    朝中的波诡云谲,你即便立下了不世之功,雒阳朝堂上给你的赏赐那不是你能操心的。

    赵云也知道这是一个坑,却也心甘情愿往里面跳。

    江南看上去风平浪静,有长江之险,轻而易举就和江北隔开。

    原本轨迹中的东吴和巴蜀,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他此去征战,不仅要完成灵帝征伐南越的任务,还要在荆州扬州甚至益州的世家门阀手中拿到足够的粮草,才能保证南征的顺利进行。

    哪怕是如此,世家们也趋之若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