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赵云 >

第446部分

赵云-第446部分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树符林是黎人,但是在朱崖岛上,还有很多的汉人。毕竟大汉的人民只要有衣穿饭吃,晚上又没啥娱乐活动,一个男人有好些女人,哪怕存活不易,人口还是井喷式增长。

    当年从中原移民过来的汉人,就居住在朱卢一带。

    前世的赵子龙没有到过海南岛,他只能凭借记忆,让南征军往上辈子的海口那位置走。

    不仅有蔡瑁,连甘宁都赶了回来,毕竟大帅前来朱崖是大事,其他的侵略活动也好,商业行为也罢,暂时就可以放开。

    符树与符林哥俩面面相觑,他们除了家乡,也没在岛上转悠过,不知道其他地方。

    “主公,这里的人着装不似中原人。”甘宁脸上满是不解。

    尽管离海岸线还有一小段距离,两人的目力自然能看到清清楚楚。

    “岸上有听懂汉话的出来下,”赵云有些纳闷儿,还是发了一声过去:“我们是汉军。”

    汉军?岛上的汉人这些年貌似被朝廷抛弃了,再也没有任何官府的人过来,难不成真的有汉军过来吗?

    岸边的汉人看到了军舰,发了疯一样朝海边跑,嘴里哇哇啦啦,说的啥估计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懂。

    “是汉人!”赵云吁了一口气:“那是南海一带的口音!”

第两百五十一章 越人黎人大汉人(3/7)() 
大汉在朱崖洲上设置了十六个县,其实沿着岛屿的只有十一个县,中间有五个。

    要不然的话,估计贾捐之也不会建议大汉政府撤掉珠厓郡,毕竟外郡再怎么着也是一个国家的领土,说啥都不会轻言放弃。

    汉武帝穷兵黩武,至少能打得匈奴不敢南顾就能在史上留名,皇帝们对国土对异族的战争就像打了兴奋剂一般执着。

    贾捐之在说那话的时候,珠厓郡十六个县,拢共有十三个县反叛,估计也就中间的县份,从来没有怎么和外界接触,等于是全境都在叛乱,那得需要多少军队前来平叛?

    关键不管只珠厓郡、儋耳郡还是后来合并的珠厓郡,都是外郡,中间的五个县,连大汉都只是当年的官员随口命名,并不怎么着紧。

    在大汉的开国历史不久,出现了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叫晁错。

    不得不说,道家关于风水之类的说法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当然,也不可能全对。他出自颍川,就是诸多汉末世家崛起的风水宝地。

    一个地区的兴衰,与其教育的程度成正比,那边的文化气候浓郁。不管怎么着,有汉以来,每一代都会出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他也是其中之一。

    晁错力主振兴汉室经济,孝孝文帝十二年,他上了一篇《论贵粟疏》。

    这篇疏继承了贾谊的重农思想,强调重农抑商。晁错在这篇疏中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

    他建议孝孝文帝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其一,贵五谷而贱金玉。其二,贵粟。

    这对当时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孝文帝接受了。

    接着,晁错又给孝文帝上了一篇关于减收农民租的疏。

    对于匈奴的侵扰和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的消极的和亲政策,他和贾谊一样,都是不满的。这家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

    此议不为孝文帝所接受后,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

    孝文帝前十一年,晁错给孝文帝上一道《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

    他并不是主张单纯地依赖蛮夷,而是企图使之与中国的军队相结合,使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主张主动地向匈奴出击,被孝文帝委婉地拒绝了。

    接着晁错又向孝文帝提出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即《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

    在《守边劝农疏》中,他分析了秦王朝戍边政策的失误,分析了匈奴民族活动的特点。提出了徙民实边的主张。

    为了使募民徙边的工作做得更好,晁错在《募民实塞疏》中又提出了两条建议:

    其一,对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其二,要学习古代的方法,将移民按军事建制严格地组织起来。

    同时,晁错又在《论贵粟疏》中建议,全国百姓向边塞输纳粮食,以换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赎罪,这叫纳粟授爵。

    这些由晁错主张或更定的措施,对汉初经济展和文景之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对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政策,孝文帝立即付诸实施。这个政策不仅在当时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而且开了历代屯田政策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时赵充国实行军屯,赵云如今在交州尽管不需要士兵去开垦土地,让军属移民交州,但对户籍的管理松散一些。毕竟在他这里,商业才是高或一个地方经济的最重要因素。

    孝武帝元封元年至孝元帝初元三年,大汉在这里统治的时间长达六十五年,一直没有停下移民的脚步。珠厓儋耳的反叛,只能说中原人根本就不把外郡的人当人看。

    要知道,孝武帝设置朱崖洲上两个郡的时候,晁错被杀于孝景帝前元三年,已经过去了四十四年的时间,他对后世的影响可想而知。

    这就是朱卢?赵云有些无语,确实不少地方都是红色,与合浦的朱卢县完全是两码事。

    那边他也曾经过,是长期烧窑让不少土地变成了红色,而这里应该是沙土中的颜色映衬着地表。到处是裸露的红色,听当地人讲,曾经有人认为此处产铁一直深挖。

    记得前世海南岛的地图上没有这一块地方,应该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面海拔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浸入海中成为涨海的一部分。

    小小的朱卢城,显得有些破败,从孝元帝初元三年到如今的孝灵帝光和六年,毕竟大汉有将近两百三十年没有统治过这片土地,沧海桑田,和中原相去甚远。

    很有意思的是,这里居然还有孝武帝时期,伏波将军路博德在元封元年率军攻下此处的纪念地,在此设立珠崖、儋耳两郡,此乃中原直接对朱崖统治的开始。

    给赵云的感觉,哪怕就是朱卢城,没有政府的存在,各个家族在管理,也并不显得乱。

    这些家族当中,有的是汉人,有的是黎人,竟然还有骆越人和乌浒人在里面。

    后面两个民族,应该是大汉在合浦一带的统治不得人心,跨海逃难过来的。

    最大的黎人家族,家主的名字很长,让赵云比较头疼,干脆学给符树取名字一样,直接叫做符家主,骆越人的是呷家主,乌浒人的是阮家主,汉人则是联盟,推选的张家主。

    可以看得出,这些少数民族在对付汉人上有一套,是在联手压制。

    要不然的话,凭着汉人占了三成左右的总人数,再怎么着也不可能联盟起来。

    “诸位,正式介绍一下,我是大汉镇南将军赵云赵子龙。”他身上有着淡淡的威压:“从今天起,我就是朱崖洲的都督,就是说,这里所有的事情我来负责。”

    如同当初路博得第一次到朱崖洲一样,本地居民好了伤疤忘了疼,尽管故老相传有汉人是坏人的传说,平日里周遭也有汉人也不见得有多坏,他们淡忘了。

    毕竟一个民族先进的标志,是要有自己的文字和文献,这里的人没有。口口相传,再怎么着都比不上书籍的传承。

    张家主自然不会说什么,他现在心里都激荡不已,从今后,相信汉军会对汉人有所倾斜,那自己和其他汉人家族的地位大不一样。

    其他三位家主对望了一眼,符家主言道:“赵将军,请问具体有什么要求吗?”

    “没啥!”赵云淡淡摇着头:“在我的治下,汉人、黎人、骆越人、乌浒人,你们都是我的子民,一视同仁,尽量会一碗水端平。”

    说话掷地有声,让大家都惊呆了。(。)

第两百五十二章 私兵蛮兵子弟兵(4/7)() 
人无信不立,尽管几位家主不清楚赵云这镇南将军有多大的官职,却知道他是汉人里面的大官员。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自然是一口唾沫一个钉,说话算话。

    所有的民族一视同仁,说着容易做起来就难了。目前朱卢城里的诸多家族,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基本上都在暗中联系,一起压制汉人,根本就没有平等的说法。

    其中最为难的算是呷家主和阮家主,他们逃难来到朱崖,并没有几辈的时间,从前人那里得到的信息,汉人的官员都是那种严苛对付其他民族的。

    “赵将军,请问究竟如何个平等法?”呷家主说话的时候尽量小心翼翼,那些汉军武器和铠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不小心得罪了就是灭族的下场,想都不用想。

    这话问出来,空气中的气氛都有些凝固。本身朱崖就比较热,赵云这种武者还没什么,其他人脸角上汗珠冒个不停,特别是问话的呷家主,更是不住擦着汗,毛巾都有一股馊味。

    不好回答呀,他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尽管自己是在交州这么做的,眼见为实,他们还没有见到。总不能拉着一帮人到海对面看看去验证吧,眼下才是当务之急。

    “很简单,”赵云灵机一动,不要说此处就是中原也是以农为本:“设若两个家族因为地界的事情扯皮,相信你们之间曾有过吧。”

    “那么,我们就找出当年你们土地的地界,以曾经的记录为准。要是找不到,那就对不起了,本帅把你们的界线从中间破开,一家一半。”

    他笑盈盈地看过去:“不知道你是否满意?不要紧,本帅很好说话,只要你提的要求合情合理,不损害别人的利益,那本帅就会支持你。”

    “不敢,没有了,谢谢大帅!”呷家主从善如流,赶紧改变了称呼。

    一般的民族集聚地,所有的民族,都能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这并没有啥大不了的。

    “诸位,要是没有其他的意见,那本帅就颁布第一条命令吧。”赵云比较满意:“这个城名字叫朱卢,我不知道当初是如何起的,还是改了吧。”

    “我们住在一个大岛上,岛的四周,是茫茫的涨海。此处为众多河流的入海口,今后就称之为海口如何?朱卢不仅与对岸的一个县名称相同,也不符合实际。”

    一个名字而已,理由也过得去,大家自然没有异议,赶紧说道:“全凭大帅吩咐。”

    我吩咐个毛线啊,赵云心里苦笑,还是因为军队带来的威力,这些人就像是被赶鸭子上架,说话做事在自己面前都小心再小心,生怕惹恼自己。

    不过说实话,上辈子的赵子龙偶尔也在网上浏览地图,却发现海口这地方,基本上没有啥河流,在一个热带地方,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现如今,整个海口城都被河流分割成好几部分,估计在发大水的时候,连城市都会被淹没吧。看来今后这里的防涝工作要提上日程了。

    最不济就把民众搬迁到高处,不然每一次涨水就要给老百姓带来损失。

    不过好多人时代都居于此,故土难离。汉军甫一到就让人搬迁,显得很不近人情。

    得,还是先修桥铺路吧,旧有的桥梁,不知道多少年没有翻修,飞云走在上面都不敢跑,它也怕一不小心掉进水里。

    河流,给城市带来生命,也给城市带来了灵秀。

    说到修桥补路,四位家主马上变得热心起来,即便是张家主,哪怕是汉人,他从记事起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把自己当做朱崖人。

    这里的河流让人们和大海亲近,还有自由往来的舟楫,给整座小城增添了活力。

    由于流程都不长,绝大多数都是小溪流,大家孩童时代经常到河边玩耍、抓鱼。一般的时候,河水齐腰深,最深的地方也就能没过头顶。

    河水很清澈,水里有泥鳅、鲶鱼、福寿鱼等。

    遇到发水的季节,那些小溪河面最宽时有五六米,窄的地方也有两三米,河水湍急清澈。

    “这样吧,我手下的兵全都来自中原与海对岸的交州之地,大家最这边不是很熟悉。”赵云循循善诱:“我们需要招收一批兵丁,专门用来修桥修路。”

    兵丁?本来正聊得好好的,三位少数民族的家主马上就警觉起来。

    符家主两眼一眯:“赵大帅,是用我们的兵丁去打战吗?”

    呷家主与阮家主也是满眼警惕,他们这里稍微安宁,往里走,有不少部落,可没少打战。

    最严重的时候,那些部卒还会侵袭到附近的村庄,需要所有的家族聚齐家丁才能赶走。

    听到张家主在旁边轻声解释,赵云眼睛一亮,先是晒然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