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37部分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3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绍一口到嘴边的茶差点没喷出来,心道:“见面不到十分钟就直接挖刘备的墙角,周瑜你还真是直接呀!”

第六十八章 貌似坦诚的关系

    “你们慢谈,我再去看一下孙小姐。”

 

     小乔见他二人谈到这种事,觉得自己在旁听之不妥,便是以得体的借口离去。

 

     小乔离开后,周瑜又道:“我周瑜向来是快人快语,说实话,我很欣赏孔明先生,他若来投奔我们江东,我保证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方绍淡淡一笑,道:“能得周将军的垂青,先生他必是十分荣幸,不过先生他即已投效于我家主公,又岂会改换门庭。”

 

     周瑜手嘿嘿一笑,表情显得有点不以为然,道:“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刘使君那棵树虽然尊贵,但毕竟独木而已,能撑起多少阴凉?我家孙将军却是参天大树,孔明先生想要多少阴凉都可以。”

 

     “周将军的比喻很生动啊,呵呵。”方绍品了一口茶,语气一转,反问道:“不过绍倒有个疑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瑜微一怔,笑道:“但说无妨。”

 

     方绍便道:“当年袁术雄踞江淮,声势不可谓不盛,只怕如今孙将军也未必能及,不但是参天大树,而且还足当千里森林。但绍听闻当年袁术欲拜周将军为将军,加以重用,而将军却只求为居巢县长,趁机东渡回吴,反而拜于孙伯符将军麾下,但不知周将军当时为何会‘舍大树而求独木’呢?”

 

     方绍的反问令周瑜一时无言以应,却不曾料刘备手下一名小小的书佐,竟然对自己过往这般了如指掌,不禁对眼前这年轻人又多了几分刮目相看之心。

 

     略怔了那么一刻,周瑜忽然哈哈大笑,欣然道:“听闻孔明先生一席话令孙将军颇为佩服,中正你不愧是他的学生,真是颇俱令师之风范啊。”

 

     方绍谦然笑道:“周将军过奖了,将军的这番美意,我自会转告给先生。绍还有事在身,就不讨扰了,就此告辞。”

 

     方绍起身拜别,周瑜也不挽留,却是亲自送他出府,看着方绍上车而去,周瑜哼一声,冷笑道:“这个人很有意思啊,是块可造之才,他日得想办法把他和孔明一块挖过来才是,希望他不要不识抬举。”

 

     当周瑜刚刚送走了方绍时,在吴侯府中,孙权方才迎来了张昭。

 

     这位五十二岁的老头一见着孙权,便是垂头丧气的说道:“昭年势已老,已不能为主公出得了什么好的谋划了,不知主公还召我这个老朽来做甚。”

 

     张昭说的明显是在气话,孙权当下也不以为怪,笑呵呵的迎下阶来,亲扶着张昭坐下,携其手道:“子布还在怪孤没有听从你的劝说么,唉!其实孤也是两难呀,公瑾在军中甚有威信,他这么一力主战,那帮武将们便大多站在了他那一边,军方的意见,孤实在是不得不顾,子布你深明大义,还当理解孤的难处才是。”

 

     张昭又在那里闹了半天的情绪,孙权好说歹说,这老头子脸色才好看些,摇着头叹道:“昭受孙家两代之恩,凡事岂有不为主公考虑之理。现下主公既已决心与曹操一战,那不管有几成胜算,昭自当站在主公这一边,为主公分忧解难。”

 

     孙权面露喜色,欣慰道:“子布能有此心,孤也就心安了。先前公瑾向孤请命领兵出征时子布也在场,依子布之见,孤是否当将兵权授之与公瑾。”

 

     张昭沉吟半晌,默默道:“周郎早先追随伯符将军起兵,历经开拓江东不少战役,若论领军之才,用兵之谋,纵观江东未有人能及也。”

 

     张昭虽与周瑜政见不同,但还是对周瑜做了一番凭心而论的评价。

 

     孙权也跟着微微点头,却又忧虑道:“公瑾的军事才华,孤自然信任,只是他年轻尚浅,而江东武将之中,多有追随先父的老将,只怕这些人心中不服,若是将帅不和,岂不误了大事。”

 

     张昭道:“这一节主公大可不必担心,公瑾性情风雅洒脱,又是才华横溢,虽稍有些恃才傲物,但平素与他接触之人,大多为之折服,服众方面当不是问题。”

 

     孙权微松了口气,道:“那孤就可放心的将兵权交给他了。”

 

     “只是……”孙权话音刚落,张昭的语气便是一转,似乎有欲言又止的意味。

 

     孙权知他有言下之意,忙是屏退左右,道:“这里只有孤与子布二人,你我君臣自当坦诚以待,子布有什么话还请言不不尽。”

 

     张昭犹豫了片刻,眉头一横,道:“昭是在想,此战关系到我江东生死存亡,若是将兵权尽付于一人之手,万一不敌曹操,抑或是另生他变,主公手无一兵一卒,却当如何以应?”

 

     张昭这一句“另生他变”说得是很隐晦,但以孙权之智谋,自是一点即通,那眉头往一弯,十分惊讶的说道:“不敌曹操尚可,至于另生他变嘛,孤想孤不曾亏待于他,应该不会吧。”

 

     张昭嘴一撇,低声道:“主公心肠仁厚,只会以诚待人,但所谓人心难测,若是有些人想拥兵自立,又或是受不了曹操的权钱诱惑,临阵倒戈,亦是未尝没有可能。事关重大,主公还当谨重考虑才是。”

 

     孙权听得是心惊胆战,越听越是点头表示同意他的观点,忙道:“那依子布之见,孤又当如何预防这种事发生?”

 

     张昭这时却抚须而笑,道:“军事之事,非昭所擅长也,以主公之智,自然不须昭多言。”

 

     孙权还待问时,侍从言周瑜前来求见,张昭便道:“公瑾此来必是向主公要兵的,昭不便在此,就先告辞了。”

 

     那张昭不愿把话点说透,孙权也是无可奈何,只得起身送张昭从偏门而出。

 

     “速请公瑾入内吧。”

 

     孙权叫侍从宣周瑜入内,自己则皱着眉头坐在那里冥思苦想,片刻之后,两抹苦眉忽然尽皆舒展,他手抚紫须,嘴角边扬起一抹得意之诡笑。

第六十九章 兵权

    周瑜入内之后,孙权照例是下阶相迎,不过周瑜的脸色却与张昭是天壤之别。WwW、QunabEN、coM

 

     周瑜也不废话,开门见山道:“主公前日虽已定下抗曹大计,但瑜观主公之神色,其实还有狐疑不定,是也不是?”

 

     孙权怔了一下,摇头叹道:“知我者,唯公瑾也!实不瞒公瑾,如今孤虽与你强行定下决战之策,但不少文臣武将对曹贼尚心怀畏惧,孤只怕江东上下带着这样一种悲观的情绪的迎战强敌,难免会力不从心。”

 

     周瑜笑道:“其实诸公之所以不敢一战,多是被曹贼信上的八十万大军给吓住了。他们根本不了解曹军虚实就吓破了胆,着实可笑!真实的情况是,目下曹贼所领中原之兵不过十五六万,而久已疲惫;所得刘表水军最多不过七八万,且都狐疑不定。以疲惫之卒驾御狐疑之众,其兵虽众,又有什么可怕呢。正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主公只须给我五万精兵,我足以击败曹操,主公和诸人大可不必担心。”

 

     孙权听罢周瑜之言,甚至是宽慰,抚着周瑜的背道:“公瑾呀,你算是说到孤的心坎里去了。子布等诸公只为自家利益,各怀私心,实在是令孤失望,唯有你与子敬与孤同心,曹操纵然真率百万兵来,孤又有何惧。”

 

     周瑜见孙权精神振奋,当即道:“事不宜迟,就请主公即刻下令发兵吧,瑜也好赶在曹军之前抢占上游险要。”

 

     提到出兵,孙权一张脸马上又耷拉了下来,话锋一转,道:“这兵当然是要出的,只是这五万人马短时间只怕是难以凑齐。”

 

     周瑜眼神微微一动,道:“那不知主公能给瑜多少兵马,稳妥起见,太少了也是不行的。”

 

     孙权掐算了一会,道:“五万没有,三万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战船、粮草都也齐备。孤当封你与程普为左右都督,再以子敬为随军参赞,你三人可率诸将先行出兵,孤在此做你们的后援,军需粮草必不会缺。你若能对付得了曹操,便与他决战,若事有不济,就撤回柴桑便是,孤当亲自上阵与曹贼决一死战!”

 

     周瑜原以为此番挂帅出征,孙权会将兵权尽付于他,却没料到关键时候,又任命了个右都督。那程普随孙坚自长沙起兵,历辅孙氏三代,可谓功勋元老,虽然当时以左为尊,程普这右都督名义上是要听左都督之命,但孙权这般任命,分明是有钳制他的意思。

 

     周瑜顿时面色有些不悦,道:“此战事关重大,全军将士必须齐心用命方能取胜,程德谋乃功勋宿将,瑜平素亦十分敬重,但只恐其中兵马调配会有不便呀。”

 

     孙权正色道:“公瑾的顾忌,孤当然知道。只是咱们江东这班武将中,多有追随先父兄的功勋老将,只恐这些人以为公瑾你年轻,便有倚老卖老之心。所以孤才安排德谋辅佐于你,以他的威望,自可镇服那些老将。孤这也是为大局考虑,公瑾应该能理解的吧。”

 

     孙权都把话说到了这份上,周瑜还能说些什么呢,虽然这个任命不能让他完全满意,但这并不影响周瑜的自信心,当下他便欣然道:“主公既然有此决定,瑜自当无有不从。就请公主安坐于柴桑,不日之间,瑜自当为主公送上捷报。”

 

     东方的局势在一番有惊无险的争论之后,已经十分明朗,而此刻在长江上游,那一支庞大的水陆大军也正遮天盖日一般而来。

 

     此时江风正盛,战舰之上,曹字旗号迎面招展。

 

     一个浪头打来,巨大的舰身随之晃了几晃,甲板上的曹操站立不稳,摇摇晃晃险些摔倒,亏得身旁的蔡瑁伸手相扶,待浪头过后却才稳稳站住。

 

     “江上浪大,丞相要不还是坐下吧。”

 

     曹操点了点头,在左右的搀扶下,坐回了专门为他而设的榻上。

 

     曹操目视着江上此起彼伏的浪头,不禁感慨道:“孤纵马狂奔,亦如履平地,在这平坦的甲板上一站,却被几个浪险些晃翻了,看来北人骑马,南人乘舟果然不错。”

 

     蔡瑁忙道:“若是丞相坐不习舟船,那瑁即刻令船靠岸,丞相上岸骑马便是。”

 

     曹操手一挥,豪然道:“孤纵横天下,还没有孤驾御不了的事!这江浪虽盛,岂有又孤当年横穿沙漠,北征乌桓之时的艰难,孤偏就要知难而进。”

 

     蔡瑁赞道:“丞相豪情壮志,瑁佩服之极,不过用不了多日咱们便可逼近夏口,到时南岸开阔,步军沿咸蒲走廊可畅通无阻,丞相便不需要这般劳心了。”

 

     “有卿这一支水军相助,孤统一天下将不远矣。”

 

     曹操发此豪言壮语,左右多是附和,唯有一员青衣儒士闭口不言,此人,正是贾诩。

 

     曹操见其一言不发,便道:“文和面带忧虑,可是有什么心事。”

 

     贾诩拱手道:“既然丞相问到了,那诩也不敢隐瞒。诩其实觉得丞相此番南下,本只为荆州而来,现下荆州已得,又何必又急于攻吴呢。不如将大军就此北还,只留大将镇守荆襄,一面抚定民心,一面训练水军,待时机成熟之时,不妨再挥师东进,攻灭孙吴不迟。”

 

     曹操听罢呵呵一笑,道:“文和是过于保守啦。如今兵不血刃而得荆州,刘备更是一战而定,我军心士气正当鼎盛,现又有德珪水师相助,不趁此时机平定江南更待何时。”

 

     贾诩忧色更重,道:“诩只恐大军这般急下,那刘备与孙权重压之下,联合起来对抗我大军。而孙氏立足于江东,精于水战,只怕急切间难以攻灭。”

 

     贾诩这边说罢,那边蔡瑁却道:“文和多虑了,他孙氏精于水战,我荆州水师也不是吃素的,当年那孙坚老儿还不是死在夏口城下。如今丞相水陆并进,孙氏长江之险不复存在,攻灭其正当此时。”

 

     曹操赞许道:“德珪之言,深得孤之心意也。况且孤已给孙权送去一封亲笔信,孙权那黄毛小儿,只怕这个时候已经吓得派使者前来请降了,也许咱们不废一兵一卒便可平定江南也。”

 

     正说话间,忽然有人来报,言出使柴桑的人回来了,不过连同使者在内的三十余人皆被吴人杀害,只侥幸逃回来两三个活口,口称孙权拒不肯降,已决计与刘备联盟并肩作战。

 

     曹操听闻这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