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隐相 >

第106部分

隐相-第106部分

小说: 隐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公主,她来干什么?既然来了,为何又悄然而走?

    寻思了一回却没个头绪,唐松也就不再多想,引着贺知章回到公事房,细细听他把想法都说了。

    贺知章说完,见唐松不发一言,“大人,我这个思虑如何?”

    唐松沉吟良久之后才开口,“眼下这一关若是过不去,通科都已不存,还去什么江南?为今之计先应付了眼前的难关再说”

    贺知章在清心庄一直逗留到天**晚时才乘着沈思思的车马回城。

    就这一天的时间,昨晚迷思园诗会的经过已经如风传扬,唐松居然能诗,这在士林大起热议。

    与此同时,也正如贺知章此前所言,八老毕竟不是普通人,其成名也非朝夕之间。四十年积累下来,其在士林间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昨晚虽有小挫,但八老毕竟未曾出面,是以虽然难免有非议之声,但仅此一事实难动其根本。

    在这种情况下,最倒霉的就数出头鸟的郑知礼了,他几乎是一个人将迷思园诗会所有的不利都给扛下来了,随之也成为整个士林的笑柄人物。受此事牵连,一并连他那通奸下人妻室的事情都给翻了出来,传的沸沸扬扬。这位成名多年的荥阳郑氏子弟,当朝从三品大员就此声名狼藉。

    随着这一天过去,中秋三天的给假也正式结束。朝堂迎来了新一次的大朝会,国子监也在为两天后八老的讲学做着最后的紧张筹备。【本文字有  提供 】。

一百二十四章 我要唐松

    周承唐制,若无突发户军国大事的话,每月的大朝全向倒是有两次,时间分别是初一、十五。每次大朝会时,凡在京六品以上官员俱需排班上朝。

    因中秋佳节给假三日,八月间第二次大朝会的时间就顺移到了八月十七日,也即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早晨。

    随着内宦手提静殿鞭抽出九声爆鸣,排班完毕竟的文武众官顿时停止了各样议论,理理官服官帽之后便谨按品秩位次鱼贯进入了宫城内的宣政殿。

    两班站定,复又经当值的殿中侍御史纠幼之后,便听殿后奏起了丹陛大乐,煌煌大乐声中,圣神皇帝自殿后龙行高步而来,升座临朝。

    武则天方一坐定,文武百官便在魏王、文昌左相武承嗣的率领下舞蹈而拜,山呼万岁,其声之大,远传数里,整个宫城都隐约可闻。

    拜舞毕竟,殿中侍御史率先而出,进奏天下各道什并八百羁縻扑奏进的祥瑞之事,圣神皇帝和悦而听,微微领首。

    殿中侍御史进奏完毕竟后百官随之朝贺,众言祥瑞之出乃天子圣明,顺于天而应于人。

    群臣贺罢,圣神皇帝出嘉言以勉众官,满朝文武再次拜谢,至此,一应例行程序方才走完,大朝会正式开始。

    中秋之后,时令已入深秋,所谓“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秋高马肥时节,正是边塞多事之时,先是政事堂相公出班次进奏四方边事。继而又有主管相公奏报各道扑租庸调等税赋的征集情况。

    边事无碍,税赋征集一切正常,便有户部官员进奏地方道什水旱灾荒之事,似这等事情政事堂早已知晓,并在之前已有应对章程呈送内宫,此时再当众宣示,允满朝诸官查漏补缺,众官再无疑义之后,应对章程便正式明发照行。

    军政、财政、民政诸事进奏廷议完毕竟之后诸主事相公退回班次,随后就有御史台官员进奏巡查御使自天下四方传回京中的章奏,弹幼地方官吏二十一员,似此等事情的处置自有定例可循御座之上的武则天但循例分派官员查证处断就是。

    随后又有礼部官员奏进地方道州呈报的节妇烈女之事,工部官员奏报地方驿路、桥梁的建造修复之事,如此林林总总,凡皇城六部及各台、寺、监俱有所奏。

    朝廷直辖三百六十州,除此尚有八百羁縻州,帝国实在太大,拉拉杂杂,琐琐碎碎的事情实在太多。加之这样的大朝会一月只有两次皇城各衙门便是无事的也要尽量找些事情出来奏一奏好歹在天子面前露露脸摆一摆辛劳,表一表勤勉,这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也无甚好说。

    好在事情虽多,却都是有章可循,武则天登基虽只三载,但实际理政却已不下二十年,对于国事早已乱熟于心一一循章处断不提。

    待这些大事小事都料理完毕竟,大朝会已经进行了个多时辰。这时政事堂及各衙门均已奏事完毕竟,下面便是文武百官自由进奏时间所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散班……”

    此时,众官便可不必再像冈才那样谨守衙门职司的区分,准予自由奏事。

    武则天冈一宣令百官进言,顿时就有国子监昼李四维出班奏请废除通科,“科考者,抡才大典,为国选才,不可不慎。通科者也,前所未有,豆古不闻,尤当慎之臣窃以为此事不可妄行之……”

    李四维言语冈罢,文臣班次中又走出秘书郎崔元庆,手持笏板附奏曰:“李监丞所言极是。明岁科举中新增之通科及清心庄当罢废之,便是陛下欲行通科,臣亦以为不能操之过切,宜令群臣详议利弊之后,若果能行之再行不晚矣……”

    国子监承乃国子监中之属官,秘书郎乃秘书监中之属官,有此两人提议之后,顿时引来和声如潮。

    “臣附议!通科之设名为博采众家之所长,实则杂糅拼凑,非驴非马甚矣。科考乃天下士子之所仰望,于科考中设此非驴非马之通科,则天下士子做何想法臣固以为必当罢废之……”;

    “臣亦附其议。而今为通科之设,士林已是群议汹汹,皆以为不可。清心庄外日不乏人,罢废之声不绝于耳,陛下乃圣明天子,必能以百姓心为心顺应民心而罢通科与清心庄……”

    “臣附议……”

    “臣附议……”

    一个接着一个,一时间通科与清心庄真成了过街老鼠,宣政殿内一片如潮的罢废声。

    眼见此事的发动者起自国子学与秘书监,附议者十有七八皆是北地旧族的世家门阀子弟,班次内分属武党与李党的朝臣们俱都绒默无言,既不出言反对,亦不出班附议。

    这是近年来中间派少有的一次集体发声,气势正盛。武李两党实在犯不着为此不关己之事出头,乐得看热闹了。

    当然,武李两党中也不乏有在心底暗自讥笑的,士族门阀子弟向来把仁义道德喊的震天响,口称以德报怨,如今迷思园诗会冈过,便如此疯狂反扑,如此行为那里还看得到半点世家气度?

    这分明是迷思园诗会上落了面子,伤了名声之后急红了眼,必欲置通科,置清心庄于死地而后快。

    仙……便不说通科,单是清心庄的场地、钱粮、教偷、禁卫……没有内宫的支持,那唐松一介白身如何能铺排出这么大的场面?

    士族门阀的中间派不可能连这个都看不出来,看出来了此刻还要如此必欲罢之而后快……

    这场热闹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

    中间派一呼众应,附和如潮,站在班次前列的政事堂五相公之一娄师德抬起头来,武则天看到他的眼神后脸色不动,只是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见状,本已清咳一声准备出班的娄师德顿即收回了脚,垂眉敛步的听着众官的如潮奏议。

    眼见朝堂上凡出列者皆是众口一词要求罢废通科及清心庄,位次高居班列第二的陆元方缓缓走了出来。

    方今朝中,陆元方位居次相,地位既尊声名亦大。见他出班,满殿大臣移目过来的同时,声音也自然的安静下来。

    恢弘的宣政殿中,陆元方的苍髯白发异常醒目“启奏陛下,臣以为通科之设既定实不宜朝令夕改……”

    君子陆此言一出,中间派神色皆变。但众人对他实也无可奈何,盖因此人素来不群不党,也没有观望风色再做言论的习惯。虽然一生中因为此一缘故饱经挫折,却始终不改其志。

    碰上这位君子陆,中间派就是想与他做政治交易都不成。

    君子陆说完,武则天面色不动,就连声音也听不出任何喜好,“爱卿领选事多年,但有所思正该直言……”

    “是”陆元方微一躬身后,续又言道:“自世卿世禄之制到察举,再到九品观人法,直至本朝定制的科举选才,自上古以来,选人之法多历新变。惟其如此,国朝于选人一途上实没有固步自封的道理,通科虽鱼古未有但本朝便未必不能有……”

    眼见殿中有中间派官员欲开口说话,陆元方摆了摆手,“自然,通科之利弊优劣未定。然则,正因如此,某倒觉得应当试取一科,一科之后优劣立显,或兴或罢再做处断不迟。再则,明岁通科取才名额至多不过十员,便是其有不妥当处朝廷处断起来也无大碍……”

    陆元方说完,位列其后的五相公之崔元综正要出班说话,却见身前两位的娄师德率先出列朗声道:“陆相所言甚是,似这般空口而瓣终究竟看不出好坏,莫若试取一科可也。若果有不妥当处再罢废不迟……”

    武则天注目娄师德,眼中的赞许之意一闪而逝。

    本欲出班的崔元综目睹陆、娄两人如此,脚下微微一收,便向位次最前的武承嗣看去。

    武承嗣看到了崔元综的眼神,随即投来了一个灼热的带着浓浓探究竟之意的目光。

    看到这灼热与探究竟,崔元综心神一凛。他明白武承嗣的意思,但此事太大,大到他根本无法做主。;

    与这事比起来,通科及唐松反倒算不得什么了。

    武承嗣好算计,但崔元综又岂是傻子?

    见崔元综对自己的眼神竟无回应,武承嗣心下一阵恼火,这些日子他以魏王之尊,首辅之尊日日往洛阳驿馆探问八老起居。对世家门阀,简而言之就是对中间派可是给足了礼遇。不成想这些人至今仍不肯稍稍有所示意。

    目睹崔元综与武承嗣的眉来眼去,居于两人之间的李昭德嘴角微微一抿,一如适才的娄师德那般低垂了眼眉。

    就在这时,御座上的武则天朗声道:“众卿家所言皆有道理,然通科之优劣空瓣无益,且试取一科再做定断。至于取中额度,十员或者太多朕意七人可也……”

    两边之进言武则夭折中而取,既不曾罢废通科,也一举裁减了通科近三分之一的取中额度,可谓两边皆有安抚。

    中间派虽不甘心,但出言反对罢废的却是两位宰执,加之满朝皆知武则天理政的习惯,她遇事素不轻易开言,听取各方谏言极多,然则其一旦开口之后,再想更易却是千难万难。

    事以至此,科考中增设通科之事便算暂时有了个了结,至于唐松的清心庄,中间派有官员欲再进奏此事,却被崔元综的目光所阻。

    大朝会结束,因政事堂相公别有他路,众多不曾散去的中间派官员便不约而同的围住了卢明伦。

    卢明伦听完众人所言后将他们好一番安抚,待众官散去后,他便到了政事堂。

    政事堂中五位相公各有其公事房,卢明伦见房中无人,径直问道:“适才朝会之上通科之事虽定,然唐松之清心庄却未有定论,崔相何以不让进奏此事?”

    崔元综伸手指了指房中的胡凳,“通科之事陛下分明有偏袒之意,以当时情形,若是进奏清心庄之事,明伦以为结果当会如何?”

    卢明伦沉默不言。

    “若某所料不差,一旦提出此事,或者陛下居然就此顺势将清心庄由暗转明了。届时金口一开,吾等又将如何?”

    “但现在又有何区别?”

    闻言,崔元综难得的笑了笑,不过这一笑却分外僵硬,“区别大了!通科是通科,清心庄是清心庄,二者岂可混为一谈?”

    听到这里,卢明伦终于明白过来,“那,崔相的意思如……”

    崔元综没说话,只是无声的点了点头。

    大朝会散后,武则天没单独召见臣子议事,而是直接回了内宫。方下肩舆,却见一个宫女领着太平公主前来。

    太平公主李令月乃是武则天与前朝高宗皇帝最小的女儿,武则天一生共育有四子两女。

    大女儿被其亲手掐死后嫁祸于王皇后,而后王皇后被废去位,武则天顺势登上皇后宝座。

    四个儿子中的前两个也被武则天所杀,三儿子被废掉皇帝位后远贬房什已近十载,最小的儿子李旦虽在京中,却被吓破了胆,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这位母亲只有畏惧。

    说来说去,生下的六个子女中,唯一一个敢于主动亲近这位母亲的就只有最为晚生的太平公主。而武则天亦将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在了这个小女儿身上,对其宠爱溺爱到了极处。

    除了不允许太平公主干预政事之外,其凡有所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