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宋词鉴赏辞典 >

第171部分

宋词鉴赏辞典-第171部分

小说: 宋词鉴赏辞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笊呷肷窖ㄖ校甯龉惨撸奖溃股蔽甯銮嘏曰椒治辶搿!薄疤煳庖扑保疤煳狻保I衩!渡胶>ずM舛罚骸俺糁龋猩裨惶煳猓俏F湮抟玻嗣姘耸祝俗惆宋玻郧嗷埔病薄A灯鹣戮洹白髋┥5亍保亲髡呦M苡猩袢死赐粕揭扑盐骱湮┥V亍U庖黄嫠济钕胗肷厦娴摹盎ジ螅稳烁璐怠焙汀岸纪础⑵缴尽苯粝嗔担谴嗜烁丛用芏渎舴咝那榈挠忠恢直硐中问健?墒俏耷榈南质凳牵骸爸聊纤谓ǘ迹蛴稳耸伺丑细瑁辗淹蚪穑⒅烈樱比四课鸸保ɡ社镀咝蘩喔洹罚H绻庾锒竦脑ㄞ矗湮┥A继铮涂梢杂幸嬗谌嗣窳恕5庵徊还腔孟耄飧鱿鸸纤尉迹锕俟笕耍刂骱郎鸹嵴伊硪桓鲅盎蹲骼值牡胤健4市粗链耍僖蛔郏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绍兴十一年(1141),抗金名将岳飞大败金兀术,进军朱仙镇,距汴京仅四十五里,大河南北人心振奋,在此大好形势下,宋高宗赵构用秦桧计以一日十二道金牌招回,诬陷至死。这里词人祝愿用钱塘江水来湔雪国耻,以慰岳飞在天之灵。
  上片叙西湖佳丽为指斥南宋君臣断送大好山河映衬;下片一幻想或许有人可“雪当年耻”,再幻想“发挥英气”,三幻想“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四幻想“借钱塘潮汐”,为岳飞报仇雪恨。幻想重重,转折层层,一股忧国伤时的感情,欲有所为却又明知已不可为,将复杂矛盾而始终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曲深刻。江顺诏曰:“词贵柔”、“词贵曲”、“词贵巧”、“词贵蕴蓄”(见《词话丛编》二十册)。此词写景明丽,多用柳永《望海潮》句,并无特色,但其抒情,却称得上是取径巧,用语柔,达情曲而又蕴蓄的了,不失为一首爱国主义的佳篇。(艾治平)
解连环
  孤雁   
  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怳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南宋词坛的名家姜白石推崇前蜀词人牛峤的《望江南·衔泥燕》为咏物而不滞于物是说咏物要切合物,但又不能停留在物上。假如咏物而只停留在物上的话,即使你写得怎么维妙维肖,境界也不高,意义也不大。这个说法是颇有道理的,历代著名的咏物词的确也大都如此。被张炎《词源》推为“真是压倒今古”的和韵词,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通过咏杨花来写爱情的;也是被张炎《词源》评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的姜白石的《暗香》,是通过咏梅来怀旧的,《疏影》是通过咏梅来写兴亡之感的。这都是咏物而不滞于物的。张炎自己的这首《解连环·孤雁》也正是这样的咏物词。
  这首词上片的“楚江空晚”、“离群万里”、“自顾影”、“沙净草枯”、“水平天远”极力描绘出一个空阔、黯淡的境界来衬托雁的孤单,紧接着用“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把失群的雁排不成雁阵和《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的故事巧妙地融化为一,进一步点出雁的孤单。据孔行素《至正直记》说:“张叔夏《孤雁》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可见这在当时也是受称赞的。
  转入下片,作者用重笔以绵绵不断的旅愁,以汉武帝弃置陈皇后的寂寞凄凉的长门冷宫,以桓伊抚筝歌“怨诗”的凄清声调来渲染孤雁羁旅哀怨之情。水穷云起。在极端哀怨中,它想到失去的伴侣,想到失去的伴侣的栖止,想到失去的伴侣的心情。从失去的伴侣的心情又幻想到有朝一日忽然重逢的惊喜和坚贞的操守。描写是那么的细致、曲折而又自然,没有给人刻意为之的感觉。
  张炎在《词源》中说:词的“末句最当留意,有有馀不尽之意始佳。”《解连环·孤雁》这首词的结尾,就是这种理论的实践。这首词的结尾仍然和它的前面部分一样,没有用“孤”、“独”、“单”、“只”这类的字、词来作结,却是和史达祖《双双燕·咏燕》的结尾用美人独凭画栏反结“双双燕”本意一样,用“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作结,以双燕反结孤雁。词显然宕开,用了双燕,但“未羞他”的还是孤雁,作者自始至终紧紧扣住的还是“孤雁”。而这样反结,却既有波折之妙,又给读者留下了很宽广的思索余地。
  但是,张炎这首词并不只是单纯描摹孤雁的形、神及其境遇,而是把雁和人巧妙地融化为一,写雁的孤单就是写人的孤单,写失群孤雁及其困苦是用来比喻他自己国破家亡后,南北奔走,羁旅漂泊,过着和过去“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纤之马”(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叙》)显然不同的、困苦、凄凉、孤独的悲痛生活。这正是他在《清平乐》中写的“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甘州》中写的“零落一身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张炎这首词也并不仅只是用失群孤雁来比喻自己的漂泊生涯,他在上片“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之后,又重复用苏武的故事:“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前后同用一事,而词意不显得重复,这既说明玉田文字技巧的惊人,更表现了他感情的沉痛。在这里,他显然既是怀古,更是伤今。这时在大都还囚禁着被掳北去的那些坚持民族气节的爱国者,他非常怀念他们,崇敬他们,就像他怀念、崇敬苏武一样。其实不止于此,就是对那些隐居不仕的宋朝遗民,他也是怀念、崇敬的,在他自己说“动黍离之感”的《月下笛》中,他念念不忘的“犹倚梅花那树”的“翠袖”佳人,就是这些遗民。词下片末尾的“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则又明显地是指投降元蒙统治者而得到高官厚禄的南宋状元宰相留梦炎之流,在这些飞黄腾达的败类面前,词人虽困苦而“未羞”,这表现了他的坚贞,也表现了他对坚持民族气节者的肯定,对屈膝投敌的败类的鄙视,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感情,对现实的态度。
  我们可以说,张炎这首《解连环》咏的是孤雁,但它没有拘于孤雁,而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身世家国之感的。是咏雁也是咏人,是亦雁亦人,浑化无迹的佳作。(马兴荣)
疏影
  梅影   
  张炎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这首词是借咏梅影来表达自己国破家亡后高洁不屈的节操的。词的上片首句点明时间为黄昏月下,次句就月写影,“碎阴”,月光透过枝隙而映成满地碎影,以碎影写梅影的形状。第三句的“清绝”,点出了梅。萧泰来《霜天晓角·咏梅》:“清绝,影也别。”又写了梅的品格是清,不浊。四、五、六三句就灯写影。首句“枝北枝南”再点梅,戴复古《山中见梅》诗:“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第六句中的“难折”是说,因为是影,所以难折。同时也是写梅的品格,它难于折曲。七、八两句是就魂写影。以倩女离魂的虚无来写影,以倩女对爱情的忠贞,进一步形容梅的品格。上片最后两句是就过云写影。第一句又点梅,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第二句“应妒过云”是过云应妒的倒用。“明灭”,即若有若无,点影。整个上片,就月、就灯、就魂、就过云来写梅影,也写了梅的品格。
  过片三句为一篇之主。以窥镜写影,但强调“为容不在貌”,而在品德的“孤洁”。这实际是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后宁愿孤独、寂寞,保持纯洁的节操的尚高志趣。次三句以春痕写影,以“丽谯吹彻”点梅,秦观《阮郎归》:“丽谯吹彻小单于”。接着二句以珊瑚写影,意思是在天色微明中看梅影,好象燃犀角照水底珊瑚,使珊瑚不是固定不动的,没有生命的,而是活生生的。以此写梅影,也赋予梅影以活生生的状态。最后二句总结全篇,以“香雪”点梅,也指梅的品格。“空对”,言无其他物可对。整个下片以窥镜、以春痕、以珊瑚写影,也写了梅的品格。
  全词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写法有虚有实,但都扣紧梅影的神态、梅影的品格来写。词中写梅影品格的清绝、难折、孤洁等等正是张炎身处国破家亡境地的自我要求,自我写照。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南宋亡国者的民族气节。正因为这样,所以周密、王沂孙都有和作。(马兴荣)
渡江云
  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张炎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无? 
  这是一首伤离念远的怀旧词。作者自辛卯(1291)南归,至己亥(1299)回杭州之前,多居山阴(绍兴),所以自称“山阴久客”。又云“一再逢春”,说明此词当为南归二年以后所作,时年作者已四十七岁。此时,家亡国破,一身孤旅,作为故国王孙,作品自多漂泊之感,怀旧之伤。
  上片写景。空阔高远,是登高所见。先写远景,起两句为倒装句,“山空入海”,乃“倚楼望极”所见。山耸春空,天澄大海,起势十分壮阔。“风急暮潮初”,亦承“倚楼”而来。风急潮生,以景写情,用风、潮状翻腾之思绪,实为生花妙笔。接着写近景,“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在鸠鸟的叫声中,雨不停地下着;一畦畦尚未插秧的水田,从水面上映现着闪动的锄头。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江南水乡画图。笔锋以细间阔,句工又意新,描绘出了前人作品从来描绘过的春天的境界。“新烟”两句,念及西湖风光之好;“犹记得”两句,则念及旧居之适。“想”字是关键,触景生情,想到了“西湖”的“新烟禁柳”。清明改火,故曰新烟,唐《辇下岁时记》载:“清明曰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禁柳,即禁官之柳,杭州为南宋京都,故称西湖之柳为禁柳。作者对西湖是十分眷怀的。正如舒岳祥所说:“(张炎)同社稷变置,凌烟废堕,落魄纵饮,北游燕、蓟,上公车,登承明有日矣。一日思江南菰米莼丝,慨然补被而归……。”由于作者思念之切、眷恋之深,无时无地不在想,所以,下面承以“犹记得”二句。“记得”由想而来。想是如今,记是过去;想是悬揣之词,记则是确切之念。由昔证今,由今忆昔,虽未点明今昔兴亡之感。而其意妙在不言之中。思念旧游、故居,即怀念故国。正如沈祖棻先生所说:“依依杨柳,自遗氏视之,与离离禾黍何殊哉?”真是虚笔远扬,宛转关情,清远蕴藉,凄怆缠绵。
  下片抒情,纯以咏叹出之。
  过片“愁余”二字,承上启下,概括全篇;亦收亦纵,曲意不断。
  “荒洲古溆(xú絮),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感叹自己漂泊无定。水溆,即水浦,小的港汊。舒岳祥说他:“不入古杭,扁舟浙水东西,为漫浪游。散囊中千金袋,吴江楚岸,枫丹苇白,一奚童负囊自随。”这里的三句词,正是这种漂流无定的生活的写照。“空自觉”三句,叹自己日愈销减。“围羞带减”,写腰围消瘦,带眼减缩,说明自己消瘦了;“影怯灯孤”,写自己的孤寂,而冠以“空自觉”,则见更无人关情及之,进一步叹喟自己的漂泊之苦!“常疑”以下三句,叹别久无书信相来。“桃花面”,谓人面艳美如桃花,指词人意中女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三句,句句转换,层层推进,以清空之笔,状沦落之悲。末尾:“书纵远,如何梦也无?”就没有书相往来反诸无梦,层层深宛。纵观张炎这首词笔墨翻腾,意亦纡宛绘景之致,抒情沉挚,是词林艺苑的一首佳作。
  郑思肖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