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百战奇略 >

第42部分

百战奇略-第42部分

小说: 百战奇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实质上是讲如何根据敌人士气盛衰的变化规律,来选择与敌 
决战的有利时机问题。所谓士气,就是附着于士卒身上的精神 
力量,它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首要因素。因此,孙子提出的这 
条“避锐击惰”作战原则,历来为兵家所推重,成为古代战争 
中在敌强我弱情势下,实施对敌作战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二月,汉将皇甫嵩击败王 
国的陈仓之战,就是成功运用“避锐击惰”原则的一个战例。 
此前,王国率军围攻陈仓,汉灵帝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 
军董卓,各率兵二万赴援陈仓汉守军以击王国军。当时,董卓 
主张立即进兵与敌交战,认为 :“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 
 (见《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但皇甫嵩却认为 ,善于 
用兵打仗的,应当首先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尔后待机以战 
胜敌人,他根据“陈仓虽小,城守固备,未易可拔;王国虽强, 

… 页面 321…

百战奇略                                                           ·319· 

攻陈仓不下 ,其众必疲 ”(见《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的 
敌我双方实际情况,采取了缓进以避其锐、待机以击其衰的正 
确作战方针。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果然像皇甫嵩所预料的那 
样,王国虽然兵众势强,但自冬至春攻城凡八十余日而竟不能 
克,最后在部队已经陷入力疲气衰的情况下,不得不撤围而逃。 
对此逃跑之敌,是乘势进兵追击,还是止进而放敌逃走?董皇 
之间又产生严重分歧,董卓以“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见《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下同)为由,极力反对进 
兵追击;但皇甫嵩却坚决主张“进兵击之 ”,并且深刻分析指 
出说:“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 
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于是,力排董卓阻挠,立即挥军“独进击之”,连战连捷, 
击斩敌军万余人,王国本人于慌乱中“走而死 ”。综观此战之 
全过程 ,则不难看出,皇甫嵩不泥于古代成法而善于从敌情 
实际出发采取可行谋策的作战指导,是非常值得用兵者们效法 
的。 

       【译文】 
      大凡作战,如果敌人强大、我军弱小,加之敌人初到士气 
锐盛,我军应当暂且避而不与其交战,等待敌人疲惫困顿之时 
再进击它,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 :“要避开敌人初来 
时的锐气,而打击其气衰退归之时 。”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 ),凉州叛乱者王国率 
军围攻陈仓,朝廷命以皇甫嵩为左将军率兵前往讨伐他。前将 
军董卓建议尽快发动进攻,但皇甫嵩说 :“百次作战而百次取 
胜,也不如不经争战而使敌人屈服为好,所以,善于用兵打仗 

… 页面 322…

百战奇略                                                          ·320· 

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以使自己不被敌人所战胜,而等待敌人 
可以被我所战胜的时机。陈仓虽然城小,但城防坚固且有准备, 
是不容易被攻克的。王国兵力虽强,但因攻城不下,其部队必 
然疲惫松懈,乘其疲惫松懈之时再进击之,这才是取得全胜之 
策 。”王国久攻坚城不下,部众已经疲惫不堪,终于解围而逃。 
皇甫嵩下令进兵实施追击,但董卓竟反对说 :“不可以追击。 
因为兵法上说了,对陷入绝境而拚死挣扎的‘穷寇’不要追击 
不舍,对保存实力而退回本国的‘归众’不要过分逼迫。现在 
我们要追击的王国部队 ,正是逼迫的‘归众’,追击的‘穷寇 
  ‘呀!”皇甫嵩反驳说:“你说的不对。开始我不主张出兵进 
击,是为了避开敌人的锐气;现在我们要追击它,是等到了敌 
人力疲气衰的时候。因此,我们所追击的是疲困之师,而不是 
归国之众。况且王国在逃,兵无斗志。 
      我们以严整有序之军所追击的是溃乱之敌,并不是陷入绝 
境而拚死挣扎的‘穷寇’ 。”于是,皇甫嵩独自率军实施猛烈 
追击,结果大败敌军。董卓因此而有惭愧之色。 

       【原文】 
      凡战,若敌强我弱,敌初来气锐,且当避之,伺其疲敝而 
击之,则胜。法曰 :“避其锐气,击其情归。”① 
      汉灵帝中平五年,凉州②贼王国③围陈仓④,以皇甫嵩讨 
之。董卓请速进,嵩曰 :“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之。是以 
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陈仓虽小,城〔守〕 
固备,未易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 
全胜之道也 。”国攻之终不拔,其众疲敝解去。嵩进兵追击之。 
卓曰 :“〔不可。兵法⑤〕,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今我追 

… 页面 323…

百战奇略                                                           ·321· 

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嵩曰:“不然。〔前吾不击, 
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 
且走 ,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追击而破之。 
卓由是有惭色。⑥ 

       【注释】 
      ①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②凉州: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所置刺史部之一,辖 
境相当今甘肃省。东汉时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 
县 )。 
      ③王国:东汉汉阳(今甘肃天水西北)人。汉灵帝中平三 
年(公元186年)起兵反汉,自号“合众将军 ”,为静遂、 
马腾等人共推为主,后在围攻陈仓作战中为皇甫嵩击败逃走而 
死。 
      ④陈仓: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宝鸡东,当关中、汉中之冲, 
向为兵争要地。 
      ⑤兵法:这里指《孙子兵法》。 
      ⑥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 

… 页面 324…

百战奇略                                                            ·322· 

                               80.围战 

       【提示】 
      本篇以《围战》为题,从全文看,旨在阐述围攻城邑作战 
中所应注意掌握和运用的指导原则。它认为,在围攻城邑作战 
中,即使有四面包围敌城的优势兵力,也要留有缺口,示敌以 
逃生之路,以此动摇敌人固守坚城的决心,待其争路出逃之时 
而击之,这样,既可以不攻而占敌人城邑,又可以歼灭敌人有 
生力量 。这里所引“围师必阙”系孙子所论“用兵八则”之 
一。阙,通“缺 ”,缺口也。意思是,包围敌人必须要留有缺 
口。此种主张,在当时攻城技术装备落后和攻坚作战难度大的 
条件下,是不无一定道理的。但是,倘若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条 
件下,都一概主张包围敌人必须留有缺口,这既失之偏颇,太 
绝对化了,又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的军事目的相违 
背。如果说把“围师必阙”作为攻城作战中,诱使敌人脱离坚 
城固垒于运动之中予以歼灭的一种策略手段,则不失为可取的 
一着。本篇所论内容正是取之这一意义。因此,它与孙子主张 
的内涵是不尽相同的。这一点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东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曹操率兵围攻壶 
关之战 ,就是正确运用“围师必阙 ”指导原则后才取得胜利 
的。当时,壶关是在袁绍外甥高干守军控制之下。由于城防坚 
固,曹操挥军攻城不克,便扬言说城拔之日,守城军民一律坑 
杀不留,企图以此威逼和动摇守城之高干军。但是,结果适得 

… 页面 325…

百战奇略                                                          ·323· 

其反,连攻三月不下。这时,征南将军曹仁认为曹操以“城拔 
皆坑之”相威胁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非但不能迫使守敌开城 
投降,相反,只会促使敌人抱定死守坚城的决心。他鉴于壶关 
 “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延日久”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的建议。曹操听后 
完全采纳。于是改变强攻硬拚战法,虚留缺口示敌活门以动摇 
其心,不久便迫使守敌投降,曹军不攻而占壶关。 

       【译文】 
      大凡围攻城邑作战的原则是,即使能够四面包围守城之 
敌,也要虚留一个缺口,以此向敌人显示有逃生之路,从而动 
摇其固守坚城的决心,待敌人争相出城逃命之时而击之,这样, 
既可不攻而占领城邑,又能于运动中歼灭敌军。诚如兵法所说: 
 “包围敌人时要留有缺口。”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围攻壶关,久攻不克,曹操下令说: 
 “城破之日,城中人全部活埋。”可是,连攻几个月还是攻不 
下该城。这时,曹仁向曹操建议说 :“围攻城邑一定要虚留缺 
口,以示其有逃生之路,目的在于向敌人敞开生路以动摇其守 
城决心。而今您却告诉他们只有死路一条,这样便迫使他们人 
人拚死守城。况且该城坚固而粮食充足,如果强攻就会伤亡士 
卒,围困就会旷日持久。现在我们陈兵于坚城之下,以进攻拚 
死守城的敌人,这并不是行之有效的良策啊 。”曹操听后采纳 
了曹仁的建议,最后终于迫使守敌投降而进占了壶关城。 

       【原文】 

… 页面 326…

百战奇略                                                          ·324· 

      凡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 
坚,则城可拔,军可破。法曰 :“围师必缺。”①汉末,曹操 
围壶关②,攻之不拔。操曰:“城拔,皆坑之。”连月③不下。 
曹仁言于曹操曰 :“围城必示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 
之必死,使人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 
则延日久 。今钝兵坚城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策〔也〕。 
 “操从仁言,乃拔其城。④ 

       【注释】 
      ①围师必缺: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但“缺”原文作 
 “阙”。 
      ②壶关:汉置县。东汉末为上党郡治,位于今山西长治北。 
      ③连月 :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连日 ”,今据史校改 。据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称:“公围壶关三月,拔之。” 
      ④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曹仁传》。 

… 页面 327…

百战奇略                                                           ·325· 

第九卷 

                              81.声战 

       【提示】 
      本篇以《声战》为题,取其虚张声势之义,旨在阐述进攻 
作战中采用“声东击西”战法的重要作用问题。它认为,采用 
 “声东而击西”战法进攻敌人,就可以使敌人不知从何处对我 
进行有效防守,从而便可为我造成歼敌的有利条件和可乘之机。 
 “声东击西”战法,实际上是一种佯动误敌手段。采用此法, 
往往可以诱使敌人上当和调动敌人就范,进而达成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的作战效果 。因此,在古代战争中,“声东击西“便 
成为兵家经常用以进攻敌人的有效战法。东汉初年,汉将耿弇 
攻取临淄与西安两地的作战,就是巧妙运用此法而获胜的。东 
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月,建威大将军耿弇在取得平定 
济南的作战胜利后 ,继而率军向割据势力张步发动进攻 。当 
时,张步率军驻守于剧县,为了阻截汉军攻势,他一面急令其 
弟张蓝率领精兵二万进驻西安,一面又令其所隶诸郡太守集兵 
万余坚守临淄,企图以相距仅四十里的两城构成犄角之势,来 

… 页面 328…

百战奇略                                                          ·326· 

阻挡汉军的进攻。此时,耿弇率军已进至画中,恰在西安与临 
淄两城之间。他从“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虽大而 
易攻”的敌情实际出发,采取了声言攻西安而实攻临淄的“声 
东击西”战法,出敌不意地首先攻占了守备薄弱的临淄。结果, 
敌人临淄一失,西安守敌顿形孤立。在此形势下,张蓝被迫放 
弃西安而逃住剧地张步处,耿弇兵不血刃地进占了西安,取得 
了“击一而得二”的重大胜利,从而为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