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活 >

第318部分

重活-第318部分

小说: 重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的发展出乎了沈哲良的意料,第一天报名要求到万宁公安局实习的人数竟然高达两百多人,如果不是因为专业的限制,如果不是因为有不少人已经确定了去处,这个人数肯定还要多。看到了这些,沈哲良心里的那股优越感甭提有多好了。用沈哲良的话说,叫大学生算啥?现在我就拥有决定这些顶尖学校大学生命运的权利。当然,这些东西沈哲良心里想想可以,或者以后吹吹牛也行,但是要做,给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没办法,这事徐局长已经再三强调过了,中央关注的事,把中央关注着的事搞砸了,那以后要想再好好混下去,恐怕就难了。

    对于这个现象,沈哲良实在是莫名其妙。他实在想不明白,堂堂复旦大学,竟然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到小小的一个农业县级市去做一个小小的警察,就连一个实习的机会,都抢得“头破血流”。为此,他特地在一次吃饭的时候请教了复旦大学的彭主任。

    彭主任乍一听沈哲良的这个问题。差点没笑出来。为了让沈哲良能够明白这其中的关键,彭主任特意给他解释了一番:“沈局长,你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万宁市的变化和万宁市以后地增长潜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想当初,深圳市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几乎是瞬间便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这是为什么?关键便是能够引入大量资本,开发的强度又很大,能够在各种产业上面形成集团化模式。而现在的万宁,已经具备了或者超过了深圳的条件。不管怎么说。我们复旦大学好歹是国内知名的学府,能考进我们复旦大学的学生,哪一个不是出类拔萃的人尖子?这些事情,他们都看在眼里。现在的学生,不是我们能比地啦!”

    了解了这些情况和学生们的想法,沈哲良底气足了不少,在办这件事上面,作为一个领导人的魄力便体现了出来。这会,他可不是拐一把就溜的想法了,不是品学兼优的。直接就筛下去。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没用多长时间,学校便将五十个名额全部挑选出来了。这些学生可都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的优等生啊,不管是从学生在学校的档案上,还是在学校的表现等方面,都是一等一的好学生。不过,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沈哲良还是利用剩余的时间,一个个地好好打听了一番,问老师、问同学等等。毕竟,他也不敢担保复旦大学推荐地学生中间是不是有什么滥竽充数的存在。虽然回去还要竞争一番,凭实力上岗,但沈哲良还是不太放心。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回去之后在其他其他三位局长面前面子能够好过些,不至于被别人比下去太多。当然,这也是完成好任务的关键,懈怠不得。

    沈哲良在这边满心欢喜地各方各面地进行着检查。而学生这边,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两百多个人,只有五十个名额,“咔嚓”掉四分之三强,忧愁的人相比起欢喜的人多了三倍以上,这些还不算那些已经在之前就定好去处的学生以及那些非计算机专业地学生,他们心里也很希望能够拥有到万宁实习的名额,最好就能够竞争上去。他们心里普遍都认为,在万宁如果获得好评,即使没办法留在万宁。以后出来找工作也肯定能有更好的去处。只不过,名额就那么多,竞争残酷,而且定向计算机专业,这就必定要有一帮人失望。

    方阳非常幸运。在万宁市公安局报名实习公告贴出的当天便报了名。经过学校的一系列审核之后,他得到了学校的通知。得到了前往万宁实习的宝贵机会。

    跟方阳一样,寝室中的其他三位同学也同样对这个机会很珍惜。两百多个只进五十个,不是谁都像方阳那么幸运的。除了他之外,也就“老崔”跟他一样,获得了学校的推荐,得到了前往万宁实习地宝贵机会。另外两个,则和大多数人一样,在第一轮便被筛下去了,连实习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虽然只有一半的通过率,方阳所在的寝室已经是很不错的了。除了极个别通过三个甚至是四个名额的寝室之外,他们这间寝室的通过率算是很高的了。这会,寝室的四个家伙正聊着这个事呢。

    “唉!还是你们运气好啊!不是学生会干部有罪吗?这万宁门槛未免也太高了吧?”开口抱怨的正是没获得这次实习资格地“袋子”同学。跟其他人一样,没通过自然有一通抱怨,大多都说这万宁的门槛太高或者说万宁的选材要求太过离谱了。

    “不是学生会干部也一样可以,你没看不少学生会积极分子都通过了吗?嘿嘿,水平问题,水平问题!”崔同学此时可是满面春风啊,对于万宁的向往,相比起其他同学来说,他可是多了不少。这会能到万宁去实习,他已经很满足了。

    平常寝室里都是这么开玩笑的,即使出现这种有人欢喜有人愁地情况,也大多不会闹出什么矛盾来。戴同学听到崔同学地玩笑话后也没生气,直叹自己运气不佳罢了。

    “唉!我说过不止一次了,去那破县级市,还是一个农业市,干嘛?能有什么出息?袋子,你也别灰心,咱们好歹室友一场,毕业出去了,我帮你!我说过,刚开始是会辛苦一点,但只要努力工作,以后保管飞黄腾达!咱们那市可是个好地方,各方面开发都不错,城市化的水平也高,别地不说,工资方面可比一般地方多不少!”熊伟平政治出身虽然不错,但在学校里的表现只能居中,自然成为了淘汰名单中的一份子。只不过,他报名不是跟大伙一起的,因此他不提,也没几个人知道。

    没几个人知道并不代表没人知道,崔同学便是其中一员。听到熊伟平的话后,他忍不住回应道:“嘿!我说雄伟,你说万宁市是个破地方,怎么那天我也见着你跑去报名了?你说这些话,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嘿嘿,你知道的!”玩笑可以开,但不能开太过分了,崔同学当然知道该如何把握。

    “唉!别提这个了,都是我妈在知道了这个事后非逼着我去的!你们不知道我妈那人,整一个人云亦云,别人说好了,她就听,逼着我非要去报名!没办法,老妈的命令我怎敢不从?只好去报名咯!不过,报名并不代表我会去,这不,在学校和万宁那个破副局长联合面试的时候,我控制了一下,就下来了!万宁那破地方,我是真不想去!留在我们那个市多好?我妈她也真是的,当初我说要报计算机她也是阻止了我一番,还好我爸英明,最后时刻帮了我一把。否则啊,恐怕我们几个连见面的机会都没咯!”熊伟平刚开始本打算说是父亲逼的,但他父亲好歹是个市委书记,这么说出去没几个人信。

    话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谁信谁不信就另说了。不过,他的话,至少戴同学相信了:“我说雄伟,你不会吧?这么好的机会你都不把握好?唉!太可惜了,你不去,让给我啊!”

    “我说袋子,你怎么还不开窍啊?去万宁那算是好机会吗?不就是有个世界首富市长吗?他能把他的钱分给你?我跟你说,现在最好的机会已经摆在你面前,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自己的了!”熊伟平“教育”着戴同学道。

    “还能怎么样?万宁没法去,我已经走投无路,只能请雄伟大人收留了!”戴同学虽然失落,但现在这个年纪的人普遍都很乐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半开玩笑地把话说出来。

    “去去去!什么叫万宁没法去就找我?搞得那么勉强?像是我求你去的一样?爱去就去,不去拉倒!”熊伟平脸上不高兴地说道,但他心里倒挺美的。毕竟自己说的话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小小的虚荣就足够了。

    沈哲良的工作很顺利,在五十名学生中,他还真挑出了几名滥竽充数的份子,换上了几个在他看来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只不过,沈哲良在学校的住所这段时间中有不少学生拜访,这中间是否有水分就不得而知了。

    总共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到,沈哲良便亲自带领着五十名复旦大学实习生,满足地从上海飞回万宁。

    不仅是沈哲良,其他几位局长也同样带着大学实习生回到了万宁。对于这一次的招聘活动,每一个人都打足了十二分的精神,因为他们知道,这批人中的一部分,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第一批网络警察。谁也不知道网络警察会走到哪一步,但是可以肯定,作为一个新警种的出现,用前途不可限量来评述,似乎并不过分。

第二百七十三章 好事多磨

    不知不觉,几个月的时间就这么流逝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全世界似乎波澜不惊,但是在万宁,却是经历了一番热火朝天。这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万宁有史以来城市化进度最快的一段时间了。全世界媒体对于万宁的关注一直没有淡过,今天说万宁的GDP增长又有什么突破,明天又说万宁的政策给万宁带来了多少效益,而且一直以来,对于陈兆军的一切动作都没有停止过关注,甚至对陈兆军的一番普通的公众会议讲话,都能够被他们引申出不少内容来。没办法,全世界的读者都在被万宁一次又一次的各种新闻刺激着眼球,特别是在这个平静的时期,对万宁市以及陈兆军的各方面报道能够保证媒体的受众不回落,也正式各大媒体乐此不彼的原因了。陈兆军当然明白媒体的作用,现在已经到了这一步,那么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身份为万宁谋到更大的利益就是他要考虑的了。当然,利用媒体是最便捷的方式。所以,他会时不时地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说一些有倾向性的话,稍微左右一下投资的方向。只不过,他也清楚这个东西不能乱用,用滥了可不好。

    万宁市的城市化速度发展之快,用各大媒体的话来说,即使是相比起深圳来,也同样是犹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一些比较明显的资源劣势之外,万宁市的很多方面发展速度都超过了深圳,而城市化进度也在好事者经过一番对比之后得出结论,万宁与当年的深圳已经不相上下。而且,媒体以及各评论界都用很客观的目光评述着万宁的潜力,相比起深圳来,万宁拥有更多的外资投入,单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到万宁市未来的潜力。超越深圳,在速度方面是指日可待了,而在总体进程方面,万宁也极有可能在二十年内赶上甚至超过深圳的水平。当然,对于这些,万宁市地市长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看法,而包括万宁市市委书记在内的其他人说话又引不起多少关注。因此,媒体以及各评论界也仅仅是猜测而已。而这也是为什么陈兆军每公众发表一些讲话都会引来各大媒体的“内容引申”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口水战的原因了。

    这几个月时间里,万宁市很忙。不管是谁,都很忙。基层民众因为外来大量企业的关系,刺激了各方各面劳动力以及个体户的形成,都忙得不可开交。这个原因也吸引来不少外来求职人,主要也是跟方面劳动力空缺的问题。说到外来者,前来万宁市的各大媒体就不用说了,他们根本没办法住手。外来者中的其他人,包括各大上下游企业等等,也都在拼命地工作着。从基础建设到生产销售,没有一步不需要花费时间去搞地。这也没办法。毕竟才刚刚开始,如果从起跑线便落后了,那以后要想再屹立在群峰之间,就很困难了。而这些外来企业都知道,只要刚开始就站住脚了,那以后的日子就肯定会好过很多了。而且,万宁市给予的政策时间并不长。他们是不会傻到把时间消耗在基础建设方面,每一分每一秒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穷的效益。至于高层管理者,就更忙了,整天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的,特别是陈兆军,还要忙着搞他看重的计算机网络。

    自从来了这么一批实习网络警察之后,陈兆军想要组建的网络公司也自然应运而生。有了基本的条件,又有陈兆军的关注,发展起来自然不慢。经过这么几个月的折腾,万宁市地计算机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了陈兆军的初步预想了。市委市政府以及其治下的各职能部门全部联通了网络。而且。目前万宁的计算机网络已经延伸覆盖到在万宁治下的各大小企业内部,彻底将万宁市形成了一套电子化办公的模式。当然,陈兆军哪怕是要想实现部分由网络替代的办公方式也不太容易,毕竟人地适应性不同。现在搞出来,一方面是因为陈兆军不想中国网络在未来受制于人,而另一方面则是陈兆军自己的想法,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真不喜欢没有网络的日子。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几大高校两百名学子们的实习期也满了。这是一次极大的筛选,万宁市公安局仅有二十个名额的编制。二十个名额要从两百名实习学生中挑选出来,一口气淘汰掉十分之九的人,这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