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演业 >

第193部分

三国演业-第193部分

小说: 三国演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就算如此,元老院的权力也比较大,至少名义上,皇帝需要得到其授权,尽管皇帝掌控了元老院。

    甚至此后,罗马出现过两个皇帝一同治理,且和平共处的情况,这在大汉,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公元180年,康茂德成为罗马帝国皇帝,这康茂德不是姓康。

    康茂德在五岁之龄便列名为凯撒,十六岁受封为统帅,十七岁便得到与父亲相同的称号“奥古斯都”,成为帝国的共治者,随父一起管理帝国。

    奥里略极力栽培自己的儿子,为其招聘名师,并带着他一起参与日耳曼战争以增加儿子在军中的威望。

    182年,也就是康茂德正式执政的第三年,康茂德在剧院险些受到刺客的暗杀,严刑拷问之后,发现暗乱行动之后的主谋竟是自己的同胞亲姊姊鲁琪拉。

    康茂德自此之后便对皇帝的执政工作倦怠,并且时时怀疑帝国的上层阶级对他发动阴谋暗杀。他让近卫军长官帮他处理政务,自己则沉溺在狩猎游憩,并对角斗活动相当热衷。

    183年,也就是杨锡一行人来到这个世界那年,一位名为佐夫的近卫军长官之子,跳入了康茂德视线。

    康茂德常将自己扮成角斗士,玩一些危险游戏,结果碰到了机灵聪明的佐夫,顿时很是喜爱,此时佐夫十三岁,与杨锡年龄竟然一模一样。

    五年后,佐夫成为新的近卫军长官,掌控宫廷,成为康茂德执政的话筒。

    整整十年后,193年元旦,当康茂德宣布要以角斗士装扮担任当年执政官时,他的情妇给他喝了杯毒酒,随后就被摔跤手掐死。

    近卫军长官佐夫此时已经完全掌控宫廷,遂自立为帝,元老院被迫承认。

    但康茂德执政实在过于荒唐,负面影响很大,其死后,各地纷纷自立。

    叙利亚总督奈哲尔率先自立为帝,接着,潘诺尼亚总督、北非人塞维鲁造反,他率领部队急行军,迅速向罗马进发。

    元老院转而宣布塞维鲁为皇帝。

    按照正常历史,塞维鲁应该成为罗马皇帝,但他面对的是佐夫,一位深不见底又神勇无双的对手,战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塞维鲁生于北非,在埃及的西边,其军队经过埃及之后,埃及南部新崛起的一个叫米多的部落,宣布自立为米多共和国,脱离罗马统治。

    不列颠岛上,总督帕洛斯特宣布成立英格兰共和国,脱离罗马帝国统治,并联合北部苏格兰的新崛起部落夸特部落,一起反抗罗马统治。

    佐夫知道这些人是什么玩意儿。

    除了塞维鲁是土生土长的历史人物,那什么埃及的米多、英格兰的帕洛斯特、苏格兰的夸特,都是与自己一样,乱入的人物。

    不止这些,佐夫还知道,有个叫珍妮的日耳曼人,虽没有自立为皇帝,但却实际掌控了罗马帝国北方莱茵河流域,其军队不在少数,德意志的整块地盘,自己插不进手。

    最悲剧的要数塞维鲁,这位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被整个一锅粥给弄懵了。

    他不知道自己离开埃及尼罗河后,是给后方的米多做先锋了。

    塞维鲁一离开,米多便领军把住阿拉伯,切断欧洲人进入非洲的陆路,占有整个罗马帝国所属北非全境。

    塞维鲁北上,遭遇迎头痛击,又失了退路,便悲催的消失于历史舞台。

    英格兰、苏格兰与罗马本土隔着英吉利海峡,佐夫暂时不出兵攻打,但也开始准备船只,而德意志的珍妮,因最早开始工业生产,积累了不少资粮和武力,佐夫与其开战几次未果后,也承认了其分割了罗马帝国的实际地位。

    十余年间,欧洲纷争不断,罗马帝国被分成了五个部分,但佐夫还是占据了地中海北岸和东岸,地盘最大。

    至208年,也就是阿米尔三十万大军覆灭之年,佐夫所控制的罗马帝国,人口达八百万,其余各国,人口二三百万不等。

    最少的苏格兰,人口也达到了一百五十万左右,但四小国包围一大国,局面也进入了平衡之势。

    经过二十多年战争与和平,合作与发展,西欧、北非各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面临一个问题,那便是科技树中级皆未激活。

    谁都知道接下来要蒸汽机、内燃机面世,谁都知道这玩意儿的原理。

    但谁都不知道具体如何设计操作,这得有个图纸才行,大家都不是这方面的工程师,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没有人是属于科技领域人才啊。

    科技短时间不能进步,各国将视线放在了长远打算上,于是罗马东出帕提亚,准备抢夺安息帝国领土,米多南下中非,英格兰与苏格兰乘船往西非,珍妮兵发东欧。

    轰轰烈烈的圈地、抢人口竞赛,于208年开始。

    至209年,也就是建安十四年,佐夫击败安息帝国,走出亚美尼亚,开始了亚洲的掠夺之旅。

    杨锡隐隐觉得,也该来了。

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的世界猜想

    建安十四年,杨锡决定再写一本书。

    这本书不是教科书。

    考虑到悉尼回去之后传信回来,将政体改成了民主共和制,还是不能激活科技树的状况,杨锡觉得应该还有一部分,那便是认知。

    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宇宙的认知和人本身的认知。

    杨锡决定把后世对于这三者的认知,编写成一个自己的猜想,给这个世界的人留下一条不确定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对的,然后才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认知。

    “书名就叫《我的世界猜想》吧。”

    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世界猜想。

    在这部分中,杨锡开篇写道:我猜,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到底是不是天圆地方呢,如果是的话,那么以下我所说的所有种种,便不可能存在。

    接下来,杨锡开始例证。

    在例证中,穿插图文。

    比如海上,两艘船离得远,你就只能看到他的顶部,把这种状态延长,竟然能构成一个圆,各种实例证明,我们所站立的这个世界,是圆形的。

    这一部分,杨锡用了两万字。

    就为了告诉你们,我猜呀,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球体。

    这太吓人了!

    可不能直接说,会被唾沫淹死!

    第二部分,宇宙猜想。

    我猜,我们看到的星星、月亮,应该就象我们脚下的球体一样,他们是同类吧?

    这一篇,杨锡用了一万字。

    最后第三部分,杨锡猜想了人类的由来。

    为什么人类与猿猴如此象呢?杨锡在书中自问。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猜想来解开自己的答案。

    这一部分,总共两万字。

    一本五万字的书,杨锡花了近两个月才写完。

    写完之后,杨锡自己为自己作序,并在序言中言明,这书中一切,皆为自己的猜想,若有不同意我之猜想者,可找事实来进行论证反驳。

    建安十四年十一月,《我的世界猜想》书籍发行,第一期十万册,只用了半个月便销售一空。

    于是辰河区各地印刷厂争相购买书籍印刷版权编号,三十余处印刷厂同时加印,第二批三十万册,在年底如石沉大海。

    据各大报纸评论员文章分析,这本书销量好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作者为杨锡。杨锡要写本书,几乎每家每户必买。

    第二点,这书太有意思了,脑洞开得太大。虽然荒谬,但是有趣,可以作为业余读物,并且逻辑严谨,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虽然这种道理近乎不可能,但这也只是杨锡的猜想不是!

    共四十万册发行出去之后,这事还没有完。

    因益州、交州、曹操掌控区还有一千多万人口,此时也有极小部分开始开化,这书传入之后,也引起一股不小的购买收藏潮流。

    于是年底,此书再次刊印五十万册。

    此书的大卖,一时间引起许多知识分子纷纷效仿,课外读物的春天来了。

    辰河区的许多知识分子,没想到还能出这种脑洞读物来进行赚钱。

    有人算了一下,杨锡这本书,九十万册下去,每册售价三百多钱,三册为一两银子,便是三十万两银子的毛收入。

    除去成本,净赚十万两银子最少有吧。

    这个市场就大了,关键现在辰河区之人,不缺钱啊。

    于是各种脑洞文,小说,开始涌现。

    西陵县,如今新江夏郡的郡治,有一人名为杜祖安,便是当初西陵被刘备占领时,写文抨击刘备者。

    此人竟然开时代先河,写了一部特别的长篇小说,据说得到了杨锡的亲自指导。

    杜祖安的小说名为《荆轲行侠传》,十余万字,杨锡在报纸上极力推荐,言此书开创武侠小说之先河。

    从此,这类小说,便被称为武侠小说,杜祖安作为开山鼻祖,得到《辰河十日报》聘用,在报纸上连载其第二部武侠小说《侠客传奇》。

    《荆轲行侠传》一年销量达二十万册,而《侠客传奇》则让《辰河十日报》发行量再创新高。

    西陵杜祖安,成为小说界泰斗人物,这是十年后之事,近一两年,出来与其竞争的,也不在少数。

    一时间,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百无一用、百那个啥………。

    再说建安十四年年底,杨锡的这本书出来之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部分都作为一个有趣的读物来看待。

    但有几个人却不是这么认为。

    作为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他们从头到尾,从里到外的分析过杨锡此人。

    他们得出的一致结论便是,杨锡此人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他不会有这么多时间浪费在玩脑洞此等事情之上。

    ……

    贾诩从来不认为杨锡简单,也从来不放过杨锡的任何蛛丝马迹。

    此刻,得到杨锡新出书籍的贾诩,将其内容仔细研读了至少十五遍,基本上都背下来了。

    贾诩找出了《地理》这本书,然后灵光一动,开始裁剪。

    十几页世界地图被贾诩裁剪下来之后,贾诩将其像拼图一样拼接好,再看看地图末端。

    端起地图,贾诩的手有些发抖,在微微颤抖中,其将地图慢慢卷起,反转过来。

    当贾诩看到地图两段连接,奇迹般的合成一处时,贾诩开始大抖起来,无数念头闪过脑海。

    贾诩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他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则意味着相信杨锡,因自己对杨锡的判断,便是认为其不会无的放矢,这猜想,应为现实。

    同样的一幕,陆续出现在天下许多地方,郭嘉、诸葛亮、周瑜、刘巴等人都面临同样的疑惑。

    天下智者何其多,特别是三国这个井喷时代,又有了杨锡之前的知识传授储备,能看透其中奥妙者,不在少数。

    年底,继杨锡的此书出版大卖后,又一神作面试,此书来自于华佗。

    华佗以“麻沸散”的发明,获得过天下最大的发明奖励“辰河科技奖”,此时其名气如日中天。

    在医学院几位院长共同提供资料和华佗多年来的刻苦学习下,华佗终于将自己的著作,《解剖学》发表于世。

    此书出来,震惊医学界,紧接着又震惊学术界,接下来又震惊了政界。

    为何?

    根据此书上例证,原来辰河商会在十五年前,便已然秘密有了解剖学实验室。

    解剖动物还可以接受,竟然在十多年前便开始解剖人类。

    虽然是解剖死尸,但这也太匪夷所思,颠覆礼教了。

    这书,华佗刚开始不敢发表。

    经过医学院院长胡郎中的推荐,华佗跟着胡郎中来见杨锡。

    华佗没有抱多大希望,毕竟一旦发表,整个辰河商会,将会面临内部、外部各种压力。

    但让华佗没想到的是,杨锡看了整本书籍,竟然没有提出任何指责,反而极尽鼓励之词,支持华佗发表此书,并将其列为辰河区十几所大学的医学院必修教材。

    杨锡亲自纂文,在《辰河十日报》上发表观点,亲口承认解剖实验室为自己亲自发言建立,并取得不俗的成果。

    一时间,天下哗然,就连辰河区有些老顽固,都对杨锡作为颇有微词。

    中原等地自不必说,各种口诛笔伐,甚嚣尘上。

    如今活字印刷早已经被曹操、刘备等人学到,造纸技术也不亚于辰河区,是以各地报纸乱飞,抨击杨锡此举。

    杨锡坐怀不乱,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际云卷云舒。

第三百四十六章 环球

    建安十四年年底,学术界天翻地覆,热闹非凡。

    这竟然掩盖了辰河区飞速发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