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演业 >

第210部分

三国演业-第210部分

小说: 三国演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辰河!我三年后退休,这修建辰河堡,将是我为商会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光阴似箭啊!”李感慨着。

    杨锡也觉得时间过的真快,每年都在忙,又想起黄三老和王獒这二人,他们都已经垂垂老矣。

    “老李,你虽然退休,但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从政不行了,还可以从商啊。你这几十年来,为了我们辰河商会兢兢业业,将武昌城发展得能与辰河城并驾齐驱,相差无几,也算是大功一件。退休之后,你可以你的经验和眼光,于商业上有所发展。”

    李点头,他也确实有这个想法。

    “对了,你说将来要建立一个无帝之国,为何却又要修筑一个辰河堡?”杨锡偶然于李、顾雍等人,也谈过日后的大概政治格局。

    “国无帝,但必有权力中心。以后这辰河堡,便是酒店式皇宫。”杨锡只能如此解释。

    “酒店式皇宫?”李莫名其妙了。

    “这个最多两年时间,你们就知道了,我现在也说不清楚,等到具体制度出来,你自然明白。”

    李确实是很疑惑,但杨锡暂时不解释,他也不多问。

    一路走来,杨锡带给他们的,每一步都不可思议。

    两人一边看地图,一边闲聊着,最后,杨锡看中了辰河城北湖边空地。

    李道“辰河!你为何不选择在武昌县内修建辰河堡。这武昌县,上通汉水,右为沙羡洞庭、长江横贯,日后前景,要比辰河城有潜力。”

    杨锡道:“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并不一定要在同一城。而且老李你要知道,辰河城与武昌城,迟早会融为一体的。我们现在做不到,并不代表子孙后代做不到。你看,现在武昌人口一百三十万,对岸西陵城人口亦有六十万,西边沙羡县人口三十万,这三城相邻,总人口已达二百多万。按照我的预想,估计再有二十年,武昌、西陵、沙羡会超五六百万人口,那时只要长江大桥一修,你想想,天下最大之城,便是这一座真正大城。但虽然辰河城离武昌城有一点距离,却也相邻。现在辰河城人口一百六十万,加鄂县闲散各地人口,超二百万人口了,二十年后,也是五六百万大城,若两城相接,老李你想想,是何等盛况?你得好好活着,哈哈,别到时候看不到了。”

    李想想,觉得恐怖。

    “辰河,你的意思,就是要以交通之便利发展武昌,以政治之优势发展鄂县,让其成为天下南方两颗明珠,待时机成熟,则合二为一,完成天下盛举?”

    “哈哈!二十年之内,必成。”

    “好!我就努力再活二十年,届时你可别忘了今日之豪情壮志!”

    “老李!你得信我,还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给你的承若,今日是否皆成事实?”

    “还是那句老话!我信你!”

    “好!”

    两只手重重握在一起,已不是当年一个中年,一个少年的无根梦想,而是如今扎扎实实的摩天大厦。

    李不知道,杨锡所说的一切,其实很简单,只是此时之人,想象不到而已。

    杨锡所说的武昌、沙羡、西陵三城相加,便是后世的大半个武、汉市,旁边的辰河城,便是后世的鄂、州市,杨锡要让其全面超越后世,成为内地天下第一城。

    七月,辰河堡开始修建,而远在大洋彼岸,马丁运河正式开通。

    马丁运河采取水闸式,运河连接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水位相差较大,运河大部分河段的水面比海面高,因这中间要经过一个大湖,所以不能与海水直接相通。

    为了调整水位差,在运河上建造了几座船闸。从太平洋一侧进口时,通过双闸阶,将船只由海平面提升二十来米,进入湖泊,另一端经过三级加通船闸将船降低,与大西洋海面齐平。

    马丁举全国之力,完成此旷世工程,据说他为完成此事,足足挖了二十年。

    马丁帝国有一支三万人的军队,于南美与北美之间,大量捉拿各地土著人口,用于修筑运河,顺便加以驯化。

    马丁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美洲这块估计土著人口只有几十万人的庞大大陆上,要想与其他人争锋,那是千难万难,是以其将自己定位为和事佬,任何一方将来他都要结交。

    马丁相信,其他人也都是文明人,该不会对自己下手才对。

    而且想下手,也不方便,他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独立世界,开通运河,便会迎来大发展。

    七月,卢大志环球船队进入马丁运河口,令卢大志意想不到的是,这运河竟然不能直接开船进入。

    原来太平洋比大西洋水位要高,若是直接将运河与太平洋相接,那运河连接的湖泊,直接就将水全部灌入太平洋,那就啥河也没有了,连原本的湖泊都没有了。

    马丁以大代价,全钢铁打造升降台,又以长长斜平台和大钢轮运作升降台,将船运至运河,船只方能自由航行。

    说白了,那升降台就是以滑轮,巨大铁链拉动巨大车子上斜坡,将船运至运河中。

    这整个过程,一艘大船,需要支付许多的黄金,卢大志完全没有皱一下眉头。

    这便是少走了一万多公里海路,还要少承担了不知道多少风险。

    这是运河开通后的第一单生意,马丁很是开心,将来这条运河,可以养活数千万人口。这是直接效益,还有便利所产生之经济效率提升。

    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卢大志在美洲拿到了土豆、红薯、橡胶树等等特有物种的大量种子和植株,由专人栽种于大船中,这项任务完成,整个航行任务等于完成了一半。

    卢大志告别了马丁,向东穿过加勒比海沿岸,继续往东南,遇到一个巨大的河口,这就太有标志性了。

    因为这是亚马逊河的入海口,如此大的河流,杨锡早有解说,南美洲仅此一条。

    穿过亚马逊,再过千里,便可随时往东入海,穿过大西洋了。

    为了准备穿过大西洋,卢大志得在陆地上补给好足够的淡水和食物,迎接严酷的挑战。

    而曹植等热血青年,越来越感觉到杨锡那本猜想,其实不是猜想。

    每一日出去,看到的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能在那本《猜想》中找到答案。

    一些猜想俱乐部的成员们,至此时大部分对于这猜想会变成现实已经是深信不疑。

    杨锡所说的红薯、土豆、橡胶树的描述,包括各种南美动物,地理的描述,皆相差不多,就算是一些诸侯派来的细作,都感觉不可思议,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人生来。

第三百七十七章 后小霸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呈“s”型,以赤道为界被划分成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

    大西洋南北距离甚远,故气候多样,自北部格陵兰岛的极地气候,直至西非、巴西沿岸的热带沙漠或雨林气候,大西洋都囊括其中。

    其在欧洲、北美、以及巴西和几内亚湾以南的海域则常年出现大风浪。

    这些都是常识,杨锡早将其写入了《地理》书中,也特意交代了卢大志。

    卢大志此时只是依照杨锡给的方案,具体执行而已。

    大西洋的赤道区域,宽度最窄,最短距离仅约两千多公里。

    卢大志等人拿出地图开始规划行程,准备横渡大西洋。

    如果运气好,从南美至西非,最短距离两千多公里算,也就十余天便至。但这时没有精确的计算方向仪器,光靠目测指南针,还有可能有误差。

    是以杨锡给了最保险的办法,便是一直往东航行,总会靠岸,靠岸之后便一直往南,沿着海岸航行,绕过一个巨大漫长的海岸线,当方向需要向北行驶时,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了。

    这又是一个地球上的重大坐标。

    只要知道自己在哪里,便会找到回家的路。

    杨锡不知道此时地中海通印度洋的运河已然开通,否则就会告诉卢大志,让其往北走了。

    ……

    再说益州,益州表面无事,两家和平共处。

    郡,且兰城,孙权无比烦恼。

    益州人口本就不多,刘备占有平原,自己只占南部山地,人烟稀少,总人口不过百余万。

    而这山地中的百多万人口,如何养得了十余万军马。

    孙权遂与鲁肃等商议此事该如何解决,有人建议提高税收,有人又建议裁撤兵马。

    孙权最后问到鲁肃,鲁肃道:“提高税率,不可取,我地百姓本就不及巴郡、蜀郡等地富裕,如今主公若再提高税率,只怕民不得生。至于裁撤军马之事,那便更不行了。西南有雍、孟获未平,北有刘备虎视眈眈,东南又有交州古道,需要兵马镇守,十余万军马捉襟见肘,何谈裁撤。”

    “征税不行,裁军不可,那敢问子敬,却该如何是好?”有人实在受不了。

    鲁肃拱手向北道:“借!”

    “借?”这回所有人都有些疑惑了,在这个时代,借等于抢,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若说无偿的借,那谁有这般好心。

    鲁肃继续道:“今益州之外,杨锡强大,曹操奋起,益州若联合两家之力,固山川之险,尚可暂时稳定局势。是以若伸手向成都借粮,解燃眉之急,却有可能成功。”

    孙权道:“那这出使人手,却请子敬辛苦一遭。”

    “主公但请放心,今两家合姻亲之好,又唇齿相依,借粮之事,想必并无多大阻力,肃必尽力办成此事!”

    鲁肃辞别郡,带着孙家热切期望,北上雒县。

    此刻的孙家,在天下诸侯中,已然不能算实力强大的一方了。

    在距离郡数千里外的吴郡,孙策之子孙绍,正在教室中学习着什么。

    杨锡知道孙绍到了黄忠营中,竟然亲命人护送其往吴郡来见。

    见到孙绍,杨锡不禁感慨,孙策英雄一世,却不想自己的整个短暂人生,都落在别人阴谋的算计之中,至死不知。

    杨锡将孙绍安排在上海城就学,从头开始,如今已然大半年了。

    孙绍的学习非常刻苦,经历过苦难,总是让人比较容易成熟。

    夜以继日的学习,让这十五岁少年,进入了疯魔状态。

    每日太阳升起,孙绍便开始体能训练,这往往要比其他人多一个小时。进入上午上完课,孙绍只给自己半个小时午休,便有开始训练各项技能。

    这种状态,比起当年的杨锡来,强度一点都不少。

    仇恨带给人的,有疯狂。

    孙绍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之内,强势考入辰河大学军事学院。

    一定要是最好的,否则自己有生之年也报不了父仇和自己被追杀之仇。

    孙绍不知道,自己的一切数据,皆在杨锡的办公桌上,经过半年的观察,杨锡对孙绍非常满意。

    甚至杨锡竟然亲自去探测过其数据,十五岁年纪,91的数据,这简直就直追当年的孙策。

    孙策当年十八岁便是97身体机能,被暗害时是98,估计一两年内,完全可以进入99的境界。

    孙绍得孙策遗传,虽各方被孙权压制,但武艺却并没有落下,杨锡还算满意。

    对于孙绍之事,孙权如鲠在喉,早查到了孙绍去处,得知其在上海城求学时,一时间陷入了为难。

    经过几日思考之后,还是派其身边的影子,乌龙子亲自潜入了上海城。

    乌龙子潜入上海城,摸清了孙绍规律之后,制定了暗杀计划。

    但如今的孙绍已然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小角色,而是有后台的重要人才。

    最后结果便是乌龙子莫名其妙进入了黑狱,并面临一番严酷审判。

    乌龙子的审讯,是在特务团的秘密基地,并没有公之于众,但得到的讯息量却极大。

    杨锡并没有将乌龙子当场杀掉,而是秘密将其囚禁,以备日后可以派上用场。

    再说鲁肃进入雒县,先见了孙乾,并未讲明来意,只是说要见刘备,孙乾将其安排入接待处。

    刘备得知鲁肃来,马上准备会见,却被孔明阻止。

    “主公!此次鲁肃忽然到访,主公却暂时不宜相见。”

    “为何不见?今我方与其互为唇齿,却正应该多多沟通才是啊。”刘备不解。

    诸葛亮道:“主公可知,他孙权虽拥兵十余万,不过占得却皆为贫瘠之地,哪里能征得如此多粮草军饷,此番其入雒县,十之六七却是来借粮的。”

    刘备这才想起,孙权的兵马,可不是益州本地兵马,外来如此多兵,要益州养活,自然打破了此地平衡。

    若益州真正能养这么多兵马,当年刘璋,早便招募了,或许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如今还要在刘备手下从事。

    “这可如何是好?这鲁肃来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