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二人森林 >

第117部分

二人森林-第117部分

小说: 二人森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易弦还指望着这两头山羊赶快长大,明年生小羊,喝羊奶呢,等有了小羊,所需要的草料肯定更多。

    所以,要建一片负担三四头食草动物需求的草地,即使采用轮牧的方法,他们至少还得把现有的草地扩大三四倍。

    所有移栽回家的植物中,最宝贝的当属那十几株桑树。经过几次扦插,成功种活了十五六株。其中三四株并不是太茁壮。

    何田从最为茁壮的几株中选了三株,从盆中移栽在林地中。

    他们仿照桑林的所在的朝向,砍掉一片靠近山涧的树丛,翻整之后,把这三株桑苗种下。

    目前来看,长得还不错。

    最后一批蚕茧也完成了缫丝。何田算算蚕蚁孵化到最后结茧所需要的时间,担心再孵一批蚕宝宝,等它们最后一次蜕皮时天气已经变冷,别还没结茧就僵了,那就纯属伤性命了,就等到明年再来吧。

    今年收获的蚕种全都放在她从前自制的棉白纸上,悉心收藏在新屋子的阁楼上了。

    最后一批蚕蛾下了卵之后,何田只剩下十几张棉白纸了。

    所以,造纸,就从todolist的中段,提前放到了最前面。

    造纸所需的材料何田多得是。尤其是今年,她拆了几条旧棉被子棉褥子,凡是已经泛黄的,捏着太过瓷实的棉絮,全都被剔出出来,这些都能放在做纸的纸浆里。

    此外,因为建房子,他们还有好多的树皮、锯末、刨花。此外还有干草、干竹叶、干桑叶,全都可以用来造纸。

    这些原料先放在大缸中浸泡几天,等树皮和刨花变得软软的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炮制了。

    先从工具窝棚里搬出一个大铁桶支在石灶上,倒上一大锅滚水,桶下升起火,倒入原料混合物,加上一大竹筒的石灰粉,戴上护目镜和蒙脸布,一边加热一边时不时搅拌几下。

    这一大桶混合物得咕嘟咕嘟地煮上几个小时。

    大桶盖上木盖,每隔十几分钟,打开盖搅拌一下,如果水少了要加水,还要加柴。

    到了晚上,给木桶中加足水,重新放柴,让火可以不徐不疾地烧上一整夜。

    到了第二天早上,再次搅拌,加水,继续小火煮。

    到了傍晚,可以不用再加柴了。

    在临睡前,再次搅拌,大桶中的混合物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桶糊了。

    放置一夜后,把大桶搬到木板拉车上,赶着大米拉到山涧下游,桶口绷上一个尺寸刚好的竹筛,缓缓倾倒,把桶中的水倒出来。

    水倒完了,把大桶倒立起来,放在一个大竹篓上,移开大桶,桶中的混合物都落在了竹筛上,还在沥沥啦啦滴水。

    把它们倒进大竹篓里,用木桩敲击,挤压出其中的水分,再把大竹篓提到山涧中,让还没做成纸浆的混合物浸没在水中,利用流水的力量洗净。

    盖上竹筛,把大竹篓留在山涧中两三天,再打开时,棉絮、树皮、树叶、刨花全都失去了原本的形状,变成了一团团的,捞起一团在水中摇晃,还能看到树皮和刨花变成了细细的丝絮,那就是木纤维了。

    接下来,把大竹篓从水中提起,沥干,再重新将混合物倒进一个桶里,这次用的桶,是木桶。

    往年这一步是最费劲费时的,桶中所有东西都得搅碎成碎末,才能变成均匀的纸浆,用来做纸。

    今年,就省劲多了。

    做割草机的时候何田给动力锯加了个悬臂,上面装上一个小圆锯,一拉锯子,呜呜呜锃锃锃,现在用来搅碎搅拌纸浆也很合适。

    她双手抓着锯子像磨豆子一样在桶中央匀速顺时针转动,十几分钟后休息一下,捞出锯子看看纸浆的黏稠程度,够不够细腻均匀,再换易弦上阵,继续这么搅一会儿。

    一桶纸浆做好后,就可以把造纸的一套家伙事搬出来了。

    易弦大为雀跃。

    他整理工具窝棚的时候就见过这套东西,当时还以为是什么缺了零件的织布机呢,一个木架上钉着个长方木槽,上方还有一条横梁,上面悬挂着绳子,还配着大大小小四五个长方形的筛网,还有几根粗细不同的擀面杖似的木棒,原来是造纸用的。

    除了这些东西,何田还让他把帮工们吃饭时架的三张临时木桌子拿出来了,一溜排开放在一旁,再拿出几块大木板,六块玄武岩石砖,最后,她还到窝棚里找到了一大堆一卷一卷的小竹帘子。

    这些竹帘子大小一致,用两三毫米粗细的竹篾编得非常细致。

    何田舀了几瓢纸浆倒进易弦说“像缺零件的织布机”的长方木槽里,拿出一张筛网,指指筛网两侧,“看到这个了么?”

    筛网两侧钉着两个小指粗细,两厘米高的木轮子,中间凹两边凸起,把木架上悬挂的线分别缠在上面固定好,拉起竹筛网,浸在盛了纸浆的木槽里,再慢慢拉起来,擀面杖似的木棒也拿一根架在木槽上,竹筛网搁在上面一晃一摇,网上就挂上了一层均匀的纸浆。

    稍等一下,把擦净的竹帘拿来一片,轻轻铺在竹筛网上,压实,倒扣在一旁的木桌上,“咔”地一磕,刚刚成型,还是湿乎乎的一块的“纸”就出来了。

    何田示范了几次,就让早就等不及的易弦试试。

    跟往常一样,他尝试了几次,上手了,三张桌子上一会儿就铺满了,小竹帘子也都用完了。

    何田看看第一张纸,告诉易弦怎么判断能否挂起的湿度,又让他搭起晾晒干草的竹架子,架子之间再系上细绳。

    易弦忙活完了,看到何田把一个竹筛网直接放在了一边,正取了几片野菊的小叶子放在上面,再轻轻用一块毛巾压一压,她又掐了一朵紫色的野菊,撕下花瓣,一片片也放在还湿润的纸上。

    “这是压花纸,好玩吧?”何田把剩下的花瓣放在易弦手里,让他试试,“我小时候还用这种纸做过灯笼。”

    “这很漂亮啊!”易弦当然觉得好玩了,“我见过你说的那种灯笼!点燃了蜡烛之后,花和叶子更好看了。还有,我还用过压花纸做的笔记本。三哥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知道用那种纸给义父宠爱的一个舞姬写情书呢!”

    何田微怔一下,易弦却似乎没察觉自己刚才说了什么,兴致勃勃地把花瓣和叶片一一放好,时不时还退后观察一下。

    出模之后的纸慢慢晾干了,就可以一张张叠放,铺上毛巾,盖上木板,再压块石头压平。

    或者,要很讲究的话,就可以用熨斗直接熨平,熨烫的时候如果再喷上些加了香料的水,做好的纸就香喷喷的。

    这一天,两人干会儿活,就在休息的时候做一会儿纸。

    木槽里的纸浆中的水分会从木槽缝隙渐渐流出,再蒸发一些,过了午后就变成泥状,太干了,这也没什么,再加些水搅匀就行了。

    要是想做成雪白的纸,可以在纸浆中加入白醋,如果想要做有颜色的纸也简单,甜菜根,胡萝卜,菠菜等等,榨出汁加入纸浆,就能做出红色橙色绿色的纸了,加入的汁分量不同,纸的颜色浓淡也就不同。

    易弦为了压竹叶花纸,还带着小麦去了躺竹林。居然顺便还打到了一只野鸡。

    到了晚上,何田就炖了一锅酒糟竹笋鸡。

    锅里油热之后爆香姜片小葱,倒进用酒糟和酱油腌了一下午的鸡块,加上泡发的竹笋和香菇,加上一小碗水,慢火煮一会儿,收汁,浓香扑鼻。

    配上红豆野米米饭,即使是在盛夏也令人胃口大开。

    晚上,两人睡下时,易弦小声跟何田说,“我们也做几个花纸灯笼好不好?”

    何田用自己的额头蹭蹭他的额头,“嗯。再做些花纸的笔记本。”

番茄乳酪烤面包片() 
122

    采摘野果;收集蜂蜜和蜂蜡;耕作小米;喂养禽畜;再把摘回家的樱桃、杏子做成罐头、果酱;晒成果干;菜园里每收获一次蔬菜;也选出一些切片晒干,或是做成罐头,和晒干的牧草一样;一一存放。

    这些就是何田和易弦的日常工作。

    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夏季转眼过了大半,到了八月。

    八月的日照和气温暂时没有什么变化;但林中的昆虫似乎已经提前感到了一丝秋意;不知什么时候,那些讨厌的吸血小虫子就不见了。

    八月三日早上十点多;萨沙载着两船木柴;来到了何田家的山坡下。

    他还没停船时;远远看着;总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要么何田家还没到;要么是他错过了,怎么两个月没来,河滩的石头地上长满了野草呢?

    他减慢船速;再仔细看看;看到了岸上放着的独木舟,还有自山坡向上延伸的台阶,才确信自己并没走错。

    萨沙的船装了金钟罩马达,一路嗡嗡嗡的,小麦早就听到了动静,领着易弦到了河边。

    易弦让萨沙下了船,先把船扎在岸边,把马达给卸下来收好。

    大约又过了十几分钟,察普兄弟也来了。

    四个男人一起把这两船柴火搬了下来,暂时都堆在了陶窑旁边的柴火窝棚里。

    这一次,柴火堆了满满的四垛。

    三垛是萨沙学烧陶用的,还有一垛是用来支付他在这段学习期间的食物费用和一部分学费。

    当初双方商定的交换条件中,除了这垛柴火,萨沙还得教何田和易弦怎么夯三合土盖屋。所以他还带来了自己做夯土的一套工具。

    除了这些,萨沙还受三保和三三所托,给何田他们带来了六个大竹筒的羊奶,是今天早上挤的。每只山羊在夏季一天能挤两升多的羊奶,到了冬季,或者母羊又怀了小羊,奶就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

    搬好了柴火,已经快十一点了,何田切了些今早用石炉烤的燕麦面包,厚面包片涂上一层昨天晚上新做的番茄酱,再撒上几粒乳清奶酪,放在烘炉里一烤,出炉的时候奶酪香浓,面包酥脆,上面再点缀两三片青翠的薄荷叶,红白绿三种颜色鲜艳,几种食物的香气混合在一起,令人食指大动。

    四个人在凉棚下坐下,一人一片吃着香喷喷的面包,再配上一杯竹叶茶。

    萨沙一边吃着食物,一边打量何田和易弦的新房子。

    察普家两兄弟每隔几天就会来一次,倒不觉得惊奇,萨沙可是大开眼界。只见两间屋子已经连通,旧屋子原先的门给改成了窗户,挨着窗户的墙上还放了木板,当成早餐桌了。不仅两间屋子前的门廊边上放着几个花盆,就连门廊的栏杆上也挂着花盆,里面种的花倒不稀罕,只是些山菊和常见的野花,但是各色缤纷,开得十分热闹,引得蝴蝶和蜜蜂纷纷飞来。花盆大多是泥瓦盆,但他们还在盆外面套了个竹篾编的篓子,这么一来看起来就精致了很多。新屋子的一面窗户下,还放了一个大水缸,缸中有两只亭亭而立的大红花,圆盘似的绿叶浮在水面上,几条不足手指长的小鱼在叶片之间嬉戏。

    萨沙对何田易弦笑笑,指指屋子,易弦可找到一个能显摆的对象了,立即站起来,做个“请”的手势,带着萨沙去参观了。

    萨沙先注意到只有旧屋子的门廊栏杆上挂了宽木板做成的长方条花篮,挂在上面,每个花篮里放了两三盆花,可新屋子的门廊却没有围栏,说是门廊,倒不如说是个木制露台,只有靠近玄关大门的地方才有栏杆。露台上,花盆所摆放的位置,也暗示着什么。

    再仔细一看,他就明白了,“前面这片门廊可以升起来关上?”

    “嗯。防熊的。”

    易弦打开大门,领着他走进屋子。

    萨沙一进门,又是一愣。

    村子里也有些比较讲究的木屋,大门进去之后是走廊,走廊两边各有房间,通常一边是厨房,另一边是起居室,更有钱点的,盖成两层的屋子,走廊一侧是楼梯,楼上是几间卧室。他家的房子就是这样的格局,易弦和何田的房子乍一看倒和这种格局有些像,不过,这条走廊是细长的,只有一米多宽,前后左右都是门,而且,地面是下沉的,比两边房子的地面低了近十厘米,地板也铺的不是木头,而是他们用来盖烟道的灰黑色石头方砖,交错铺着的方砖之间的细缝填了水泥抹平。

    他再一看身边两侧,就明白了。在左侧,新厨房的墙壁上,有一个悬空横卧着的长条柜子,上面放着缝得很漂亮的长方形布坐垫,缀着同色花布做的包扣,做成菱格,这个柜子看来不仅可以储物,还可以在换鞋的时候当凳子坐一下,再一看,果然,悬空的柜子下放着两双藤编的安全靴。这东西他上次来帮工的时候何田给过他一双,只是没这两双精致。柜子距离地面的高度刚好够放下长靴的。

    这是个专门换鞋的地方。

    另一边的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