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二人森林 >

第74部分

二人森林-第74部分

小说: 二人森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南瓜汤,易弦还大力推荐南瓜派。

    何田问清南瓜派是甜是咸,酥皮有多厚是什么颜色口感如何,派心是软是硬,心里就有数了。

    她蒸熟了一块南瓜,把瓜瓤剥出来捣成泥,再加入三个霸王蛋的蛋黄和砂糖蜂蜜一起搅拌,蛋白交给易弦打发。

    南瓜泥搅拌好了,倒在一个细孔竹筛子上用木铲来回刮动,过筛后的南瓜泥细腻无比,然后再拌进去打发的蛋白霜。

    何田猜着,易弦从前住的城市有养牛的,所以有很多奶制品,南瓜派之类的甜食里一定也放了牛奶、奶油之类的东西,她没有牛奶或者奶油,那用蛋白霜代替也行,总之是为了让派的口感更顺滑细软。

    酥皮就简单了,不外乎是面粉加油脂加糖烤成的酥皮,厚度口感的分别在于面粉油糖的比例。

    烤盘她没有六寸的,但是有爷爷从前用铁罐头盒底改造的,直径八到十厘米,边缘稍微外翻,也做成波浪形。

    烤盘上涂上油,放上擀圆的酥皮,轻轻用勺子压得酥皮贴合模具,把边缘多出的酥皮撕掉,再用叉子在底部密密麻麻扎出小孔,这样能让酥皮底部烤得更均匀。

    何田先把几个装上酥皮的烤盘放进烤屉里。

    每到这时,她都格外想念电力时代。用柴火作为热源的炉子,只能靠增减柴火提高或降低温度,还要有丰富的经验。

    小火烤了五六分钟,一拉出烤屉,酥皮的香味四溢。

    何田用叉子按了按一个酥皮底部,再推进烤屉,又烤了三四分钟,然后取出放凉,倒入搅好的南瓜泥,再放进去烤。

    这次烤了十几分钟后,她把火又调小了点,再烤上十分钟,拉出烤屉,南瓜派已经成功了!

    酥皮金灿灿,内心是黄澄澄的,脱模后,何田在上面洒了一层糖霜,又放了一小片薄荷叶。

    易弦大赞,“一看就和好吃!”

    “要是有新鲜的覆盆子再放上一两颗就更好看了。”何田微笑着把一个南瓜派切开两牙,放在今年做的小盘子里。

    这套粗陶盘子是易弦做的,专门吃点心用,一套六只,每只是不同的花卉蔬果,何田递给他那只刚好是个南瓜底部的样子,盘子边还有个小小的扁圆南瓜。这种南瓜跟他们种的样子可差得挺远。

    自从他暴露身份之后,难得一次没有接过食物就吃,斯斯文文地转转盘子,欣赏这牙南瓜派。从侧面看,更好看了,两三厘米厚的酥皮上是两指厚的橙黄色凝冻儿似的派心,细腻无比,用小叉子切下来,一股白白热气轻轻冒出来,凝冻表面那层糖霜似乎又融化了点。

    他叉了一小块放入口中,眯起眼睛低低地“唔”了一声。

    何田本来一直在微笑,口中也放了一块甜甜的南瓜派,看到易弦这样子,再听到他那声低沉的“唔”声,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一下红了。

南瓜炖排骨() 
霜降之后;也得赶快收获苹果了。

    何田家这两棵苹果树;已经长了十几年。树苗是爷爷当年从集市上一块貂皮一棵换来的;换了四棵;两棵种活了。从苹果树苗种下的第三年开始;何田每年秋天都有新鲜苹果吃。

    这两棵苹果树今年春天开了满树的白色花朵;满园芬芳;引来了好多的蜜蜂蝴蝶,到了夏天,每棵树上都有几百颗翠绿珠子似的小果子;不过,何田不贪心,一个树枝上只留几颗长得最好的果实;其余的;早早就打掉了。

    吸收了几个月的阳光雨露,苹果们现在一个个从翠绿色的小珠子长成了深粉红色的圆球。

    摘苹果可不能像摘杏子或枣子那样摇晃树干或者用竹竿敲打;苹果的果皮薄;果肉厚实;又大;水分又多;如果像杏子枣子那样掉在地上;果肉摔坏的地方很快就会变色,继而腐烂。

    摘苹果只能用尖端带豁口的竹竿拧断枝条,连着枝摘下来。

    摘完苹果;何田一直记着数呢;今年一共收了278个苹果。比去年多了23个。但是果实的平均大小比去年大了不少。

    这个数据,何田也记在了小本上。

    新摘下的苹果有股独特的芳香,易弦拿了两个到山涧边洗净,一边吃一边揉揉酸疼的脖子。

    何田家的苹果皮薄多汁,非常的甜,吃完后,嘴唇上像是沾了一层蜜,稍微有点黏。苹果里要是有丰富的果胶和果糖,才会这样。

    收获苹果之后的心情总是很愉快的。

    他们挑出最好的苹果,放进装了沙子和锯末的木箱,抬到地窖里。苹果比其他的水果易于保存,这么放在地窖里,隔一阵子打开木箱翻一翻,可以一直保存到第二年夏天,甚至第二年苹果成熟的时候。

    剩下的那些或是带有虫洞,有斑点凹坑,被砸着碰着的苹果,何田连着枝叶放在一个小竹篮里,拿进屋子,摆在桌子上,又洗净了大约十个,切成片,晾干了就能做苹果茶,或者在冬天煮粥的时候放进去几片增加香甜。

    屋子里摆了苹果后,除了野菊花的香味,就多了股芬芳的果香。

    易弦心想,这就是秋天的气味了。

    苹果刚一收完,又下了雨。

    这时,室外早晚温度大概不到十度了,即使是室内,不升火的话,也是冷嗖嗖的。

    何田易弦坐在家中,升起炉火,一起织补渔网。

    渔网是山民们非常重要的工具。

    渔网的线是特制的棉线,打了一层蜡,所以格外结实。但只有在春天集市才买得到。何田用来捞鱼的网大多是用这样的线,因为捞鱼所用的网更大,对网线的承受力要求更高。像投入小河和池塘里的鱼笼,所用的线就是她自己拧出来的。

    夏末时收的绒草现在拿出来,放在木墩上反复捶打,绒草的草茎逐渐裂开,一根一两毫米粗的草裂开成十几股,一股一股续上,就能做出长线,两股拧在一起,就可以用来缝纫,再拧得更粗些,就可以用来编织各种器具了。

    编鱼笼所用的绒草线,大约三毫米粗细,已经十分坚韧了,何田再把线放在买来的白蜡烛上擦一遍,线上有了蜡,就不易腐坏。

    再过一阵,小河、沼泽、湿地中的大部分池塘就会上冻,鱼笼就没有用武之地了。用了几个月的鱼笼也要收起来,上面的竹圈和渔网在水中泡了几个月,也得替换。

    现在拧绳子,其实是在为明年做准备。

    森林中的生活就是这样,每个季节都有一套时间表,如果不遵从,少做了哪一项,到了下个季节就要抓瞎。

    比如用鱼笼捕鱼,如果在夏季没有收集、晒干绒草,到了秋季就没法拧绳子,重新制作鱼笼,到了第二年春天,就没法在小河和池塘里下笼子捕鱼。用头一年做的鱼笼,如果不结实,提上来的时候鱼虾蟹都跑了,收成也不会好。

    拧绳子这个活儿不怎么费力,费眼,但是易弦干上一会儿手指不仅酸麻,都要抽筋了。

    何田教他技巧,“手累了,放在手心搓也是一样。”

    搓了一会儿,手心手指全都干干的,皮肤像是要裂开,这时就得往手上涂点用蜂蜡和油脂做的“拧绳子专用润手霜”。

    拧好的线绳缠在细竹管做的线轱辘上,缠得多了,拧绳子时就可以利用线轱辘的重量,让它帮着把两股绳子拧在一起。

    快到中午时,易弦终于掌握了这项技巧。

    何田拍拍脑袋,“其实我忘了,我们有个拧绳子的小机器。”

    她无辜地看着易弦笑,他跳起来,抱住她脑袋按在怀里乱揉一顿,“你就是故意的!故意的!”

    何田哈哈笑,还争辩,“那我总得先教你原理嘛!”

    拧绳子的原理很简单,所以拧绳子机器也没多复杂。就是,得两个人配合操作。

    何田拉着两股线,易弦摇着手柄,机器上的线轱辘匀速转动,就把两股线拧在一起,卷在轱辘上,线不够了,就再续上。

    缠了一轱辘线绳,易弦突然凑过去脸,在何田鬓边啾啾几下,“我以后都不让你自己拧绳子。”

    何田笑了,“我刚才还以为你要问我中午吃什么呢。”

    易弦也笑,他又趴在她脸上啾啾几下,问她,“我们中午吃什么?”

    “吃南瓜。”

    “又吃南瓜?!”易弦三角嘴了。

    大南瓜质地甜糯,又很香,可是有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切开之后得尽快吃完。

    上次摘下的那个大南瓜足有十公斤重,可要吃上好一段日子呢。

    吃过了南瓜汤南瓜派,何田今天又做了南瓜炖排骨。

    野猪排骨熏制的日子不长,但因为腌制时涂了一层草木灰,从熏肉架子上摘下来时就黑乎乎的了。

    用丝瓜布把它擦净,就露出红红的肉。

    剁成小段,和炒香的蒜头、小葱一起加上水炖,水滚之后小火炖上半个小时,再加入切成滚刀块的南瓜炖上十分钟,肉酥骨烂,汤很鲜美,南瓜吸收了肉里的咸香,肉又多了点南瓜的甜味。炖肉的时候锅上放上蒸笼,蒸上两碗米饭。

    这顿午饭易弦还是挺满意的。

    但就是——“晚上能不吃南瓜了么?”

    “我从前没吃过南瓜,所以也不知道它怎么做好吃,这不是在摸索吗?”何田对他笑,又问,“南瓜能做成粉丝粉条什么的吗?”

    “没听说过呀。”

    “那其他的保存方法呢?”

    “不清楚。”

    何田微微嘟嘴,“你今年春天怂恿我买南瓜种子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易弦赶紧赔笑,“其实南瓜真是个不错的东西,夏天能当菜吃,秋天能做甜点,当主食,还耐放,摘下来放在地窖里,估计能放一冬天。”

    他可不敢说当时只是想着种南瓜不费事,而且很想吃南瓜派才买了种子。

    吃过午饭,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

    易弦带着小麦出去巡视了一圈,把大米拉着一起溜溜,它一会儿啃啃小米地里剩下的草杆,一会儿再把头伸到兔子圈里叼走几片萝卜缨子,在绵绵小雨中眨巴眨巴大眼睛,显得很是惬意。

    兔子们就不怎么喜欢雨天。

    它们全都挤在兔子圈边角放的小兔房子里避雨。

    小兔房子和小麦的狗屋是不能相比的,其实只有个房顶,房顶下面是七个扎在一起的粗竹筒。兔子们很喜欢藏在竹筒里,大概是觉得这种环境和兔子洞有些像,也更安全。

    有时一根竹筒里还前后各卧一只兔子。

    易弦一看兔子们不喜欢雨天,就把竹筒前后的竹网关上,这样,就能提起小兔房子,一气儿把几只兔子都提回窝棚里了。

    他还是比何田喜欢兔子,给每只兔子都起了名字呢。

    挨个把兔子放回竹笼,每个抱着摸摸,再给每个笼子里加一把干草,易弦才领着小麦走了。大米就留在兔子圈中吃兔子们没吃完的菜叶萝卜缨。

    易弦领着小麦站在山涧边看了一会儿,山涧的水量和水流速都有增加,但是看起来暂时不会有什么危险。

    鸭子们是非常喜欢雨天的,没有几只卧在池塘边的小鸭房子上,几乎全都在池塘里浮着,时不时伸开翅膀啄一啄,整理羽毛。

    两天前,一只野鹅飞走了。

    何田他们这才想起来,哎,上一次给它们剪翅膀毛是多久之前啊?

    剪好翅膀毛的鸭子们是飞不了太高的,而且,它们好像已经习惯了生活在这里,即使冷一些,也没想到要像那只不向命运屈服的野鹅一样逃走。

    池塘里那些夏季移栽来的水生植物和水草经过几次修剪和补充,都生长得不错,里面的小鱼小虾也成活了,渐渐有了些自成一体的生态环境,只是上次的大暴雨冲走了很多浮萍和小鱼小虾。

    易弦当时有些惋惜,何田安慰他,“就是真正的池塘也是这样啊,水涨了,暴雨了,生物才能跟着水系散播。”

    易弦这才又开心起来。

    他带着小麦回了屋子,何田叫他,“来,坐下,我给你做副新手套。”

    桌上铺着一块两面光的皮子,易弦现在已经算是半个硝制皮货的熟手,一眼看出那是块兔皮。

    何田让他把手放在皮子上,五指张开,她用一根细细的炭条沿着他手掌手指边缘走了一圈,“行了。”

    易弦抬起手,何田把皮子从中指尖大约一厘米的地方折起来,拿了剪子,沿着炭条画的线,留出大约一厘米空余,剪了下来。

    现在有了相连的两片手掌形状的皮子再用边角料剪成细条,缝在两片手掌和手指缝之间,手套就基本做成了。

    这种薄皮子手套他们平时干各种农活儿的时候最常用。为了让手指手掌能更灵活地活动,手套掌心那一面还要再沿着大拇指活动的肌肉纹路再割出一条线,缝上一小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