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黄金耳 >

第69部分

黄金耳-第69部分

小说: 黄金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您老说的,以后有的是机会见到珍币,这都不是事!”

    马老听到吴天缘的安慰,哈哈大笑道:“不错,有你小子在,说不定真能收集齐历代珍币?玉剑我看看。”

    马定祥虽然是古币权威,但东西见的多,古玉也是大行家,一上手就知道是真品。无论玉质还是沁色都很自然,而且龙凤纹在汉代级别很高,最少也是王侯一级才能使用的纹饰。

    得到马老的确认,吴天缘才放心下来,这些宝贝年代早,自己异能听不见,连吸收能量都不行。

    “你说你建了个博物馆?”

    马老听完吴天缘下一步计划,高兴道:“好,这才是正途!我一直担心这点,你小子天生就是捡漏命,以后少不了宝贝。越早建立博物馆越好,于公于私对你都有利。”

    马老分析道:“于公国家对你更放心,有回馈社会的端正态度,以后办什么事都方便。于私对你名气有更大提升,能让更多人了解文化,传承文明。你看马为都和刘一谦,现在都因为博物馆火了。”

    “我也是这个意思,火不火是以后的事,主要是宝贝放在博物馆安全,朋友交流欣赏也方便,就这么简单。”

    “哈哈,好,我等着看你如何把古代珍币都收集齐!等我死后,所有收集也放在你的博物馆里展示。”

    两个人正聊天,突然保姆说有人来拜访,马老一愣,让请人进来。

    “小马?你怎么来了?”

    吴天缘一抬头,吓一跳,什么小马?这不就是新晋首富,阿里爸爸的老大,马运?

    “不好意思马老,我今天有空,来找您掌掌眼。”

    马运看来也是熟人,开门见山说明来意,给吴天缘点点头,然后坐下说话。

    “对了,这是吴天缘,我的忘年之交。马老板你小子应该认识吧?”

    吴天缘站起身,握手打招呼道:“谁不认识马哥?俺也是有淘宝的人。”

    “你就是吴老弟?”

    马运上下打量着吴天缘,好奇道:“最近好多朋友说起你,上次吃饭李彦明也一直念叨你,今天终于见面了。”

    马运很开朗,吴天缘见过他不少访谈节目,人敢说,也有内涵,真正大商人。

    “这是大齐通宝?”

    马运突然眼前一亮,看见桌上的三枚古币,激动着,带上手套研究起来。

    马老看见吴天缘疑惑的目光,介绍道:“马运也是收藏行家,一直对青铜和刀剑感兴趣。古币、铜炉、历代名剑都很喜欢,手里也有不少藏品,只是一般人不知道罢了。”

    “这是汉代龙凤玉剑?”

    马运惊叹一声,又拿起玉剑,感叹道:“我收集了十几年的刀剑,到现在还没有汉代以前的藏品,老弟,这都是你的宝贝?”

    “刚从四川回来,找了这些,也是来让马老确定一下。”

    马运感叹道:“难怪李彦明一直对你赞不绝口,说是百年一遇的捡漏奇才!今天一见我也是信了,三枚历代珍币孤品,还有汉代玉剑,牛!”

    马运很真诚,他是英语专业出身,到现在还不懂电脑,最多收发个邮件。可是创建了最大的网络平台,靠着就是谦虚,懂得尊重专业人士。

    他曾经说过:“我就是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代表,不管你们技术部如何搞?只要能让我用的方便顺手,就算过关!”

    “老弟,今天见面就是缘分,我也不拐弯抹角,汉代玉剑我很喜欢,你看?”

    吴天缘看见马运玉剑一直不离手,就知道他早晚要说这话,笑道:“马哥要是喜欢,拿回去玩没问题。”

    “这不行,我也是行里人,按照规矩来!”

    马运正色道:“老弟你不知道,我从小就有武侠情节,特别喜欢金庸先生的作品。每次去香港有机会都要登门拜访,和金老聊聊天,那才是大智慧的人!”

    “当年央视拍笑傲江湖,我找导演说,全部赞助费我出,只要能让我演风清扬!结果?哎……”

    两个人大笑起来,吴天缘真没想到还有这一出,马运要演绝世高手风清扬?导演也是醉了。

    “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收集和古代有关系的宝贝,刀剑、古币、铜炉。其实这三枚古币我更喜欢,不过太珍贵,肯定是要进博物馆展出。连马老都没开这个口,我干脆退而求其次的好。”

    吴天缘点点头,马运果然很爽快,他发现越是大商人,越简单直接。有什么事摆在台面上说,成不成一句话。

    “没问题,马哥既然喜欢就匀给你,以后照顾小弟的生意就行。”

    “这样吧,我手里有几个铜炉,王世襄老爷子旧藏,用来换这把玉剑如何?”

    马运拿出手机,让吴天缘看照片,解释道:“这些也是我早年在香港拍回来,王世襄也是我敬佩的收藏大家,今天见到玉剑,只能忍痛割爱。”

    “王世襄的铜炉?”

    吴天缘赶紧看了一遍,足足有六个,高兴道:“太好了,这是好玩意,马哥你舍得?”

    马运笑道:“我手里还有好几个,这些是形制类似的,干脆拿出来换新宝贝。玉剑也是缘分,好的人家不愿意换,差的我不喜欢,这个正好。”

    “说实话这次我占了老哥的便宜,这六个铜炉上拍也要四五千万,你看?”

    吴天缘实话实说,王世襄的收藏都是精品,特别是老爷子本人,是一个传奇。

    王世襄,号畅安,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汉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他的著作颇多,主要有《中国古代音乐书目》、《画学汇编》、《竹刻艺术》、《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竹木牙角器》、《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蟋蟀谱集成》、《说葫芦》等。

    “我也是佩服王老爷子玩什么都能出彩的本事!他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把收藏玩到极致。特别是明式家具上,老前辈让中国,甚至世界真正感受到古典家具之美,现在连欧洲都很追捧老爷子的收藏。”

    马老和王世襄有过数面之缘,再次见到旧藏,心里不由得伤感起来。

第122章 又见高仿?

    吴天缘赶紧岔开话题道:“既然老哥你愿意,那我就却之不恭喽!”

    马运哈哈大笑道:“便宜不是白占的,以后有好东西先找我,特别是刀剑和铜炉,最好是有珍品宣德炉,那才过瘾。”

    吴天缘心里一动,他手里真有一个宣字款宣德炉,明代的真品,很有可能是宣德三年制。幸亏今天忘了带,否则看马运这个痴迷的样子,还真不好回绝。

    “玉剑我先带走,明天给你打电话,送铜炉到你公司。老爷子,这三枚古币的拓片给我一份?”

    马老才想起来,好容易见到珍币,差点忘了最重要的拓片!

    “不急,先留着您研究研究,等完事后再一起放进博物馆。”

    吴天缘笑道,好东西就是要有人欣赏才有用,马老是自己人,先留着让老爷子高兴高兴。

    马运一愣,好奇道:“你要建博物馆?在哪里?”

    “就在东四环,建业的项目,原本是个艺术中心,我和胡哥一起办个博物馆。手续刚下来,下个月就能内部运行,主要是朋友们有个地交流,到时候请老哥也多多赏脸。”

    “好,这个活动我最喜欢。”马运一拍手道:“我家里的收藏也有不少,你记得给我留个展厅,没事也去展览一下!”

    “没问题,到时候大家都能见识到马大侠的风范!”

    三个人聊了一个多小时才散去,这次无意中又认识大土豪马运,看来土豪都喜欢收藏,只不过一般人不知道罢了。也是,钱多到一定就是个数字,有钱难买心头好,谁都有个爱好。

    “这是你从马运那边换的王世襄的旧藏?”

    第二天六个铜炉被送到中正,所有人围着看,孙雨瑶拿出王老爷子的自珍集,对照了一遍兴奋道:“都是王老的旧藏,传承有序的真品,正好下个月是纪念王世襄诞辰一百周年,中正就上王世襄专场!”

    “不错,我听说匡氏也在征集王世襄的旧藏,应该也是要上专场,这次又能对着干!”

    柳美子花钱买通了匡氏消息,没想到第二次又碰一起,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好,下一步咱们主要征集王世襄的旧藏,佳德02年秋拍推出过王世襄旧藏专场,560余项藏品均为首次对外亮相。包括380余部珍贵藏书,其中既有明版书、清版书,还有很多清代、民国的精抄本、稿本以及王世襄本人的抄书。”

    “曾著录于王世襄的《说葫芦》与《自珍集》中的多组官模子葫芦也高价成交。葫芦器型虽小,却都是王世襄的随身之物,曾陪伴他走过漫长岁月,其中包括“晚清官模子水浒故事蝈蝈葫芦”“官模子云龙麟狮蝈蝈葫芦”等。”

    孙雨瑶找出当年的拍卖纪录,开始分配任务,寻找征集的客户,时隔十几年,应该有人想重新上拍王老的旧藏。

    “下一个就叫京城第一玩家专场,多霸气!”

    柳美子灵光一闪道:“我也让父亲在日本寻找一下,说不定也有王老的旧藏,到时候一起上拍。”

    离拍卖还有三个多星期,中正现在名气越来越大,还推出不少新优惠,比如上拍免费鉴定,还有超过三件减佣金等手段。很多藏友都愿意让中正拍卖,特别是琉璃厂,送来几十件拍品,渠道越来越多。

    “你现在就专注于精品征集,无论是自己捡漏,还是征集土豪收藏都行。一般的交给我和柳美子,你也轻松些。”

    吴天缘点点头,等博物馆运行起来,有事请土豪和行家去那边,交流起来方便。以后正式对外展出,有了名气,到时候他们估计争着抢着把收藏放在天缘展览,那多爽快。

    接下来几天吴天缘三边跑,上午去中正,下午去天缘居,有空还去博物馆,和管理团队商量一些细节。很忙碌,但也充实,干劲十足。

    “吴老板,您忙呢?”

    吴天缘刚到天缘居,老田不在,他盯着店面。突然门一响,进来一个人。

    “这不是西边的刘掌柜?有事?”

    吴天缘笑着打招呼,来人认识,也是琉璃厂的老板,在西边开了个铺子。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好东西想让您看看。”

    刘掌柜放下手里的包裹,笑着打开,三个古色古香的铜炉出现在眼前。

    “这是?”

    吴天缘赶紧拿起来,好好研究鉴定着,三个都是宣德炉,底款都是两字款,宣德!

    “什么来历?”

    “跟别人说就是旧藏,但您是大行家,实话实说是铲地皮来的,农民刚挖出来。”

    刘掌柜低声道:“找人看过,都是真正的宣德年制!”

    吴天缘没有说话,拿下铜炉,问道:“您这是想出?”

    “嘿嘿,最近手头紧,生意不好做。吴老板是土豪,有兴趣没?”

    琉璃厂都知道吴天缘是有钱人,有好东西最近都找他出手,今天这三个可是宝贝。

    “什么价?”

    “三个五千万,正宗宣德炉,不亏!”

    吴天缘哈哈大笑道:“五千万要是三个正宗宣德炉是不亏,不过您这不真!”

    “什么?”刘掌柜一惊,赶紧反驳道:“这话不能乱说!我找很多人看过,这皮色……”

    吴天缘摆摆手,轻声道:“稍安勿躁,听我说完!”

    “我说的不真不是说铜炉是现代仿品!的确是明代宣德炉无疑,不过不是宣德皇帝亲自监督的那一批稀世珍品。”

    “这?”刘掌柜有些迟疑,他自然知道宣德炉名气太大,历朝历代都有仿品,不过吴天缘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的不是最珍贵的那一批?

    “您先看看这个!”

    吴天缘转身拿出吴邦佐的宣德炉图谱,让刘掌柜看。好一会他长叹一口气道:“果然是吴邦佐后仿的宣德炉,不是宣德三年的珍品!”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

    明朝万历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