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462部分

重生在好莱坞-第462部分

小说: 重生在好莱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经久不息,他们的激情也随着电影人物的庆祝发泄的酣畅淋漓。

    影片中的特工不会飞车、没有高明的身手、也不懂得爆炸,看起来就像是个普通人,但就是这样普通的像是自家邻居的角色,就像是路人般的角色,却更有代入感,他们随同托尼?门德兹,经历了一场电影中的电影,经历了一次匪夷所思的营救,经历了一次跌宕起伏又紧张刺激的旅程。

    电影还没有结束,凡是参与了行动的人员,大都给出了不错的交待。

    比如那位伊朗女管家,顺利通过边检站进入伊拉克,逃出了伊朗;比如肯?泰勒,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了他和加拿大政府的头上,他获得了联邦政府的特别嘉奖;比如那六个人,同样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为了不影响到使馆中的人质,中情局只能将这件事密封,托尼?门德兹获得了情报部门最高的‘情报之星’奖励,却连家人都不能通知,还要在颁发后立即交还回去,只有等到事件解密那一天,才能真正拿回自己的荣誉。

    幸好,他只是等了十几年,没有等到死。

    英雄当然要有属于自己的归宿,于是最后他回到了家,亲吻妻子,抱着儿子,仿佛这些才是属于他的一切……

    画面最终定格在了《阿尔戈》的一副插画上,这部拯救电影就此落下了大幕。

    剧院中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电影的结局早在预料之中,营救成功也是他们早就知道的结果,但其中的宕起伏状态和紧张气氛的渲染,通过连续地铺展,不给人放松的机会,一气呵成最终达到高。潮。

    “恭喜你,瑞恩。”

    掌声渐渐稀落,杰拉尔德首选送上了恭贺,接着更多的人围了上来。

    乔治?克鲁尼则成为了全场另一个瞩目的焦点,相当多人围拢在了这位导演界的新人身边,赞美的话同样不少。

    影片之后,还有必不可少的新闻发布会。

    “尽管片子只是还原了一段拯救人质的事件,不过‘重现’正是它的可贵之处。”

    面对记者对电影主题的询问,瑞恩对着话筒侃侃而谈,“因为它如实地反映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和一段匪夷所思的中东往事,暴戾疯狂的伊斯兰革命,歇斯底里的伊斯兰卫队,一筹莫展的白宫,以及妙想天开的中情局,还有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好莱坞!”

    其实话说回来,这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价值观折射片。

    好莱坞一干电影人的仗义出手,成就了这部‘电影中的电影’,男主角的勇气和责任让其成为救世主般的英雄,其上司的勇于担当在关键时刻让这个‘最好的坏主意’变为成功的现实,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会让人感受到了一股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白宫在关键时刻的决策果断迅速,中情局不像印象中的那样冷冰冰,好莱坞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功利,电影的时代背景虽然阴暗压抑,却让人心中充满温暖,六个公民的生命原来如此重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算是为老美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当然,这是电影中的内容,至于真实的情况如何,有谁会在乎?

    只要北美观众喜欢,只要美国人肯掏腰包买票,好莱坞就会制作这种符合市场主流口味的电影。

    随后,瑞恩恢复了沉默,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不需要在这种场合出风头,反而是乔治?克鲁尼和一众演员,需要面对媒体宣传自己,增加曝光的机会。

    不过,一个明显有着中东长相的记者的问题,引起了全场的哄笑和无数鄙夷的眼神。

    他问乔治?克鲁尼,“既然是纪实性电影,为什么《阿尔戈》没有考虑伊朗的立场,从相对公允的视角出发来解读伊朗人质事件?”

    这样的问题确实很好笑,无论是乔治?克鲁尼还是其他演职人员,根本就没有想回答的意思。

    瑞恩不禁看了看那个明显是新人,很可能信仰伊斯兰教的记者,他显然忘记现在站的这个地方是北美,是美利坚合众国。

    一部典型的美式主旋律电影,会考虑伊朗人的感受,会站在伊朗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吗?

    别忘了,伊朗核问题一直存在,在美国人眼中,它与北韩一样,都属于邪恶国家的范畴。

    其实,在好莱坞电影中,中东题材的影片早就形成了固有的机制,作品必须以美国主流社会的审美情趣、鉴赏品味作为唯一机制,必须符合全美语境中特有的‘中东主题’,符合联邦政府与媒体塑造的‘中东形象’,也要符合全美民众心目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好莱坞的人不是傻子,瑞恩更不是,哪怕是脑袋进水,他也不会投资几千万美元,去拍摄一部反映伊朗人站在正确立场的电影,不说这几千万的投资会打了水漂,这样的电影上映后肯定会引发舆论的哗然。

    这样的话本身就很好笑,好莱坞毕竟是美国的好莱坞,它怎么会站在别的国家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即便偶尔有这种情况,掩藏在背后的,仍旧是抹之不去的大美利坚主义。

    至于《阿尔戈》上映后,伊朗国内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对他本人来说,重要吗?

    即便是伊朗政府将他告到海牙国际法庭,瑞恩也不会在乎。)

第六百四十五章 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电影() 
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于是伊朗成为了美国政府和媒体口中的邪恶国家和敌对国家,美国公众对这个国家向来没什么好的观感。

    虽然其中存在众多抹黑的地方,但伊朗人竟然能做出囚禁一国使馆人员作为人质的行动,也给了美国媒体充分抹黑他们的理由。

    这几年,伊朗核问题是美伊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和美国可能对伊朗采取战争行动的借口。

    总之,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宣传中,伊朗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邪恶国家。

    《阿尔戈》的视角乍一看上去好像很公允,实则瑞恩写出的剧本美国立场远比前世更加明确,完全是以美国中情局工作人员的视角俯瞰伊朗,通过多处侧面情节描绘那是一个疯狂、丧失理智、一片恐怖的国度。

    如果深究电影内在的精神价值的话,瑞恩和乔治?克鲁尼都有意厚此薄彼,从而制造一种影迷观影上的错觉——伊朗全民恐怖,是一个恐怖主义国家,只有逃离德黑兰,才有得到平安的可能。这是一部标准的美式主旋律电影,甚至比《美国队长》还要主旋律,符合全美公众的观点和政治正确那是最为基本的前提。

    既然美国社会认定了伊朗是个邪恶国家,不管是为了舆论,还是为了票房,这部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电影,都会将伊朗塑造成一个大反派大坏蛋。

    说起来,政治电影并非好莱坞原创。它最早流行于欧洲影坛,带有鲜明的政治观点。不过当政治电影进入好莱坞,很快就被包裹了商业外衣。好莱坞一直有拍摄政治电影的传统,题材风格各异的政治电影历来也都很有观众缘。

    作为政治色彩浓厚的电影。《阿尔戈》所反映的主题和观点,肯定会受到主流社会的欢迎,必然会有大批主流媒体为之叫好。

    “从类型上来说,《阿尔戈》自然是归到政治惊悚片一类,不过从首映的回馈来看,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做到了将生死攸关的戏剧性及机智的喜剧性成功结合。影片的严肃性是必然存在的,因为这毕竟涉及到美国人敏感的伊朗、人质、反恐等诸多热点。这简直可以称得上中情局历史上最诡异的一次行动!”“影片呈现出来的纪实风格,配合上历史画面的穿插让人有回到现场的感觉;加上层层推进的剧情和恰如其分的配乐,氛围烘托的恰到好处,cia的特工回归现实中的职业,不再耍酷扮帅、技艺高超,而是同样负担着生活中的种种困惑的普通人;影片没有爆破飞车,没有子弹横飞,却始终牵动着人的神经,甚至最后逃离的阶段轻易就能让人心跳加速!”

    ——《洛杉矶时报》

    媒体对于这部电影的好评,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好莱坞报道》评价说。“《阿尔戈》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政治惊悚片,影片的讲述手法充满了智慧,又有着丰富的年代细节。更让人意外的是,在这样一部讲述伊朗人质危机的严肃电影里,竟然还加入了不少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成分。”

    《娱乐周刊》的评论认为,“《阿尔戈》并非那种典型的娱乐大众的电影,但其主要的震撼力在于它捕捉到了我们当下世界的一些不祥预兆。””…

    尽管迪士尼没有邀请职业影评人参加试映会,引起了这个团体的不满,但电影上映后,他们还是乖乖买票进入了影院,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在北美乃至全球都拥有着恐怖影响力的人的最新力作,如果他们连这种主流电影都不去评论。地位只能更加边缘化。

    而且,他们未尝没有期盼着电影出现大问题。然后群起而攻之的想法。

    不过,看过电影后,这些过往习惯了对电影和观众指手画脚的人,发现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动,因为这部电影的政治立场是如此的鲜明,透射出的主题和价值观又是如此的正确……

    “《阿尔戈》是一个成功之作。它有张力、诚挚的情感、神秘、艺术责任、娱乐价值和专业技术,用最少的虚饰和最大的影响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它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脚注,是2004年最佳影片之一,绝对是明年奥斯卡之夜各大奖项的有力争夺者。”

    来自《纽约观察家》的影评人雷克斯?里德直接给影片亮出了满分十分,他在纽约的另一位同行,《纽约邮报》的影评人卢?拉姆尼克同样给了电影十分的评分,并在专栏里如此写道。

    “一个绝对靠谱的奥斯卡奖项争夺者,同时也是一部活跃、让人振奋的出色电影,瑞恩和乔治?克鲁尼联手打造的的《逃离德黑兰》,给我们展现了很多远超出你在伊朗人质危机这一残忍背景下能想象到的那些让人神经紧张的刺激情节,以及很多有趣的场景。”

    而作为迪士尼少有的还在暗中支持的影评人,最近几年才崛起的克劳迪娅?普格毫不犹豫的为电影亮出了十分,“一部超乎寻常的制作和有趣的黑暗现实政治惊悚片,结局部分让人震撼,影片透射着的那种自强精神的回归正是今日美国急需的,还有瑞恩在其中的表演堪称完美,乔治?克鲁尼干得也不错,他拍摄了一部极好的、让人血脉喷张的惊悚片,留给观众的是无尽的欢呼。”

    影评人这个行业虽然越来越没落,但他们不是傻子,知道该如何对待这种题材的电影。

    “影片展现了罕见的编排技艺。用追车和枪战生产一部惊悚片容易,拿捏节奏并让观众信服这场极易被人戳穿的骗局的成功实施,却难上加难。毕竟,哪个脑袋没病的人会相信有人会跑到人质危机一触即发的伊朗拍一部太空歌剧这样扯淡的事呢?事实证明,基本上所有人都信了。好莱坞干的太漂亮了!”

    最近几年,一直对瑞恩的电影看不顺眼的罗杰?艾伯特,不但发表了称赞的评论,给出十分的满分,还罕见的亮出了两根大拇指。

    即便有几个影评人批评影片‘对白和加入的虚构元素过多’,却影响不到电影的口碑。

    影片在re上得到了86分的高分,在21家主流媒体中有13家给了满分,只有2家给了中评,烂番茄上的好评率也高达91%……

    特别是,瑞恩的剧本中没有对英国和新西兰不当的言论,影片的最后还用大号字幕打出了——cia营救德黑兰的六名滞留者的过程得到了加拿大大使的全力帮助,至今这个故事已经成为跨政府国际救援的不朽典范——的感谢言论,并没有在英语区五基友之间引发什么争议。

    abc电视台的记者,还在全美一些主流影院中,随即采访了一些观众。

    来自芝加哥的迭戈?诺亚说道,“这是一部好电影,扣人心弦,其拍摄流露出的真实性能将人深深引入故事情节中,这是一部记载着历史的故事,每一段过去都值得铭记!”

    他大概四十岁左右,应该还对当年的事件有所记忆。

    相比与这些年龄大的观众,青少年则另有看法。

    “节奏还蛮不错的一部电影,虽然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但其中的悬念很吸引人,瑞恩塑造的英雄形象非常成功,在伊朗那样恐怖的国家,演一部假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很刺激很危险,影片后半段的逃离简直惊心动魄,我几乎集中精神从头看到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