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

第279部分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第279部分

小说: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梅哈德你刚才说海军缺少战斗经验,既然这样的话,我记得年底北美殖民地的税收应该会运过来,到时候你也带着主力去北美,我记得在北美好像还存在着不少的海盗和土著力量,那些都将是你练兵的对象!”

    梅哈德忍住心头的欣喜向威廉问道

    “那陛下,库图佐夫的请求?”

    “这个你不用在意,库图佐夫简直就是笨蛋,我怎么可能让还没有彻底成长起来的海军去碰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这块硬骨头,再说了现在和保罗一世为敌不符合我们普鲁士的利益。”

    威廉的回答让梅哈德安下了心,他还真怕威廉派遣他率领普鲁士海军去和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硬碰硬,因为正如他自己所说,现在的普鲁士海军正像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或许体型什么的已经和一般的成年人差不多,但是论起各方面的经验还差得远呢。

    在送走了梅哈德之后,威廉的脸上出现了懊恼的神色,这个懊恼不是针对梅哈德而是针对库图佐夫。

    早在乌沙科夫对里加进行奇袭之前,威廉便派人暗地里对库图佐夫做出了警告,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当时的库图佐夫竟是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从而导致了里加的战败。库图佐夫战败不要紧,但是现在普鲁士的国家战略因为库图佐夫的失败出现了差错,这是让威廉最为来火的一点。

    原本在威廉和普鲁士一众高层想来,有库图佐夫从旁牵制,保罗势必不能集中精力对付布兰科夫,而一旦放手让布兰科夫施为的话,以布兰科夫麾下的兵马绝对有大半的把握攻下莫斯科,而一旦布兰科夫攻下莫斯科,他便可以以莫斯科为中心号召大半个俄罗斯帝国。到时候俄罗斯出现东西分治的情况绝对是普鲁士人最为乐意看到的。

    但是现在库图佐夫出现了极大的差错,他的失败给了圣彼得堡的保罗一个极其重要的缓冲时间,保罗绝对可以趁着库图佐夫在一旁舔舐伤口的时机,调集更多的军队前往莫斯科。而一旦保罗真的那样做了,那么莫斯科最终的归属还真的不好说。

    只有一个内乱的俄罗斯才最为符合普鲁士的利益,因为普鲁士的地理位置便注定了如果普鲁士想要发展,那么东西两个方面绝对不能同时存在强大且敌视自己的国家。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东西两线作战是最为不明智的做法,而显然威廉并不想重蹈覆辙。不论是法兰西还是俄罗斯,一旦他们平定了国内且重新站立起来的话,那么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便是普鲁士。

    现在法兰西和俄罗斯都陷入了内部的动乱之中,这对普鲁士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甚至普鲁士下一阶段的目标威廉都已经计划好了,那就是美因河两岸的辽阔土地。(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一十八章 选帝侯们() 
美因河是欧洲西欧第一大河莱茵的右岸支流,由源出弗兰克侏罗山的红美因河和源出菲希特尔山的白美因河在库尔姆巴赫附近汇流而成,在美因茨注入莱茵河。

    在美因河流域有法兰克福、美因茨、维尔茨堡等神圣罗马帝国重要城市,在普鲁士实际掌控了萨克森之后,普鲁士通往美因河流域的道路已经被打开。威廉和普鲁士高层制定的战略是分成三步走的,第一步普鲁士吞并美因河流域将诸如法兰克福等帝国大型城市收入囊中。而第二步则是通过美因河流域向莱茵河扩张,莱茵河下游的莱茵诸邦便是第二阶段的目标。第三步那便是统和普鲁士占领区域的力量与奥地利决一雌雄一统德意志地区的领导权。

    在威廉的计划中这三步战略是循序渐进的,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普鲁士并不适合和奥地利兵戎相见,只有当普鲁士已经统一了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大多数邦国之后以压倒性的优势击垮奥地利才可以给威廉带来最大的利益。

    而现在法兰西和俄罗斯的内乱无疑给威廉战略计划的实施带来极大的便利,虽然在普鲁士身旁还有一个汉诺威,但是威廉相信在法兰西和俄罗斯没有彻底倒下之前,英国人的态度无疑是偏向普鲁士的。

    而且别忘了,现在奥地利还有马克西米廉这一个相当重要的搅屎棍。威廉相信如果拿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去换奥地利对普鲁士吞并美因河地区的默认的话,那么利奥波德绝对会和普鲁士达成这笔交易。

    尽管普鲁士的成长并不符合奥地利的利益。但是目前利奥波德根本没有其他的办法,因为一旦普鲁士在马克西米廉召开的帝国选帝侯会议上反对利奥波德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那么由哈布斯堡家族拥有了数百年的帝国皇冠绝对会易主。这是利奥波德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之所以前面威廉没有用此事来和利奥波德进行交易,原因便在于威廉不想做的那么明显,而且一旦让奥地利人赶到威胁,那么在普鲁士夺取美因河地区的时候奥地利绝对不会坐在一边熟视无睹。

    前面暗示巴伐利亚选帝侯态度暧昧,原因便是想要让利奥波德感到事情的棘手,必须要让利奥波德明白,离开了普鲁士的支持。即便是他离那顶帝国皇冠再近他也永远不可能将其戴到自己的头上。

    萨克森,德累斯顿

    自从普奥战争之后,萨克森便成为了普鲁士人手中的傀儡。而现任的萨克森大公更是扮演了一个盖章的角色,现任的萨克森公爵腓特烈?奥古斯特三世并不甘心成为普鲁士国王手下听话的走狗,但是对于萨克森的现状他根本无力改变。

    其实从七年战争开始,萨克森的国势便开始逐渐衰弱。而萨克森的首都德累斯顿更是成为了各国大军角逐的重点。这让萨克森的君主倍感羞愤但又无可奈何。

    而在七年战争之后,普鲁士和奥地利以和告终,但是在萨克森,两国并没有放弃争夺,两国各自拉拢了一大批萨克森贵族在公国的朝野之上明争暗斗。正当奥古斯特三世因为两国势力的明争暗斗而窃喜准备浑水摸鱼的时候,他的努力遭到了两国势力共同的抵制。

    在普鲁士和奥地利看来,萨克森大公安心的做好自己的傀儡便好,要是想要掌权。那件事就是痴人说梦,因为不管两国的争斗如何的激烈。这一点却是共识。

    奥古斯特三世所有对于国家的努力都化为了流水,这让大公殿下又气又急一下子病倒了,而在不久之后,普鲁士换了一个儿童国王,这让大公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上蹿下跳的征召军队。但是结果,当普鲁士人兵临德累斯顿的时候,他悲哀的发现,自己倾注了所有心血的军队原来只是花架子而已。

    之后普鲁士占领德累斯顿,奥古斯特三世除了走出宫殿宣布萨克森与普鲁士无条件结盟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政治宣言。

    借助着之前打下的良好基础,普鲁士人平稳的接过了萨克森的政权,萨克森全国的政府官员、法官、军队、警察都被普鲁士人所控制着。有的时候奥古斯特想一想都为自己而感到悲哀。曾经风光一时的萨克森大公现在居然要看着一个普鲁士儿童国王的脸色行事,这件事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奈何他根本没有反抗的实力。

    而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之下,奥古斯特三世的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更为可悲的是奥古斯特三世根本没有子嗣,而普鲁士人也坚决反对奥古斯特从家族旁系之中过继一个子嗣。普鲁士人想干什么,奥古斯塔三世心知肚明,但是现在的情况他除了认清现实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办法。

    萨克森和丹麦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普鲁士军队进入德累斯顿的时候是和平解放的,而哥本哈根却是被普鲁士军队攻陷的,所以在攻克丹麦之后不久,威廉才会立即前往哥本哈根宣布加冕丹麦国王之位。

    但是对于萨克森,威廉并不能这么做,因为当年萨克森被卷入普奥战争本就有他的无奈,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威廉再急匆匆的抢过萨克森的王冠,那么普鲁士在国际上的声望势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所幸的是奥古斯塔三世并没有子嗣,这便给了威廉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奥古斯特三世逝世,那么威廉完全可以导演一出“萨克森大公遗诏献土”又或是“萨克森全体民众一致请求萨克森并入普鲁士”这样的精彩戏目。这样的话,不仅不会影响到普鲁士的国家声望甚至还会大涨普鲁士国威。

    。。。。。。。。。。。。。。。。。。。。。。。。。。。。。。。。。。。。。。。。。。。。

    设立在法兰克福的神圣罗马帝国议会经过一个星期的激烈争吵,终于对马克西米廉关于召开帝国选帝侯会议一事做出了决定,帝国议会同意科隆选帝侯马克西米廉“以上帝见证下神圣罗马帝国先王赋予科隆选帝侯的神圣权利”召开帝国选帝侯会议决定帝国皇位归属!

    得到消息的马克西米廉大为振奋,此刻的马克西米廉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得到了美因茨选帝侯的支持,而特里尔选帝侯和巴伐利亚选帝侯方面都传来了尚在考虑可能支持的讯号。

    按照马克西米廉的设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他绝对可以压倒利奥波德。

    其实如果认真计算的话,现在的帝国其实是有着九个选帝侯。

    在1623年的三十年战争期间,当时的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将莱茵行宫伯爵的选帝侯权利转移予其表亲巴伐利亚公爵。而在1648年战争结束之后签订的威斯特法利亚合约当中,为了补偿普法尔茨伯爵依稀,故设立了第八名选帝侯。但是在1777年的时候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巴伐利亚支系绝嗣,其领地继承在普鲁士的干预下被交到了查理的手中,而之后查理因为反对普鲁士的缘故被伊坦思所取代。查理一系不仅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有着血缘关系同时他还是普法尔茨一系的近亲。

    这位伊坦思在上位之后为了彻底肃清国内的反对势力,在上位之后便铲除了普法尔茨的直系,而后伊坦思以旁系的身份同样继承了普法尔茨的选帝侯之位。所以伊坦思就相当于拥有两个选帝侯的选票,不过之后在帝国议会的干涉下,伊坦思手中的两个选帝侯席位被削减了一个只剩下巴伐利亚选帝侯一个。

    而在 1692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先祖,当时的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授予汉诺威公爵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第九名选帝侯地位,不过后来直到1710年才为帝国议会承认。而这位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便是后来继任英国国王之位的乔治一世。

    尽管帝国议会承认了乔治一世的选帝侯之位,但是对于神圣罗马帝国帝国诸选帝侯来说,汉诺威选帝侯是一个异数,所以在之后一旦选帝侯们之间有什么需要协调的,往往都是在结果出来之后才会告知汉诺威方面。

    所以,事实上参与此次马克西米廉召集的选帝侯会议的还是那七个人,科隆选帝侯马克西米廉、美因茨选帝侯埃尔塔尔、特里尔选帝侯卡尔约瑟夫、巴伐利亚选帝侯伊坦思、萨克斯选帝侯奥古斯特、勃兰登堡选帝侯威廉、波西米亚选帝侯利奥波德。

    而在各国的外交官员们经历了激烈的争吵之后,召开选帝侯会议的日期也已经订下,当然为了尊重英国的那位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三世,帝国议会决定选帝侯会议越早召开越好。

    几日后,帝国议会的公告送到了所有选帝侯的手中。神圣罗马帝国将于1790年五月二十八日召开选帝侯会议决定帝国皇位归属问题!(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一十九章 国王也受穷() 
当帝国议会的公告送到利奥波德手上的时候,这位新晋加冕的哈布斯堡统治者大惊失色。虽然利奥波德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是当事情真正来临的时候,利奥波德的内心显然还是非常震惊的。

    选帝侯会议需要七大选帝侯共同选出他们的皇帝,但是相比于马克西米廉,利奥波德除了拥有约瑟夫二世的遗诏之外根本没有别的优势。

    帝国七大选帝侯中,巴伐利亚和萨克森都是看普鲁士人脸色行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利奥波德自己的头上只有波西米亚选帝侯这一票,至于那三位宗教选帝侯,利奥波德自认最多只能争取到特里尔选帝侯的支持。

    之所以马克西米廉和利奥波德都有信心争取到宗教选帝侯的支持,原因便在于历代的哈布斯堡家族皇帝对于宗教选帝侯可以说是非常宠信的,而且这些宗教选帝侯与哈布斯堡家族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不过这样一来,便行成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如果普鲁士人在选帝侯会议上投上反对票的话,那么利奥波德只能看着那顶皇冠从眼前渐渐消失。

    “考尼茨,我需要你立即和普鲁士的勃利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