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

第50部分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第50部分

小说: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园俜种俚膉īng力保证考场的秩序”

    在得到齐腾和德绍的肯定回答之后,威廉带着随从离开了军事学院。

    ps:同志们,求支持啊,下周分类强推,大家多多支持,谢谢各位了。

    。。。

第八十七章 勃兰登堡 柏林() 
威廉在回到勃兰登堡王宫之后,站在书房的落地窗前向外眺望,繁华的勃兰登堡街道尽入眼帘,威廉的王宫就位于勃兰登堡市中心。

    述说起勃兰登堡的历史,它简直就是一部传奇。

    在近代历史中,勃兰登堡(柏林)扮演了一个非凡的角sè:它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一度把整个世界尤其是欧洲搅得天昏地暗。

    约在1230年代,在施普雷河岸边,勃兰登堡建镇,建镇人是勃兰登堡边疆伯爵阿伯特。因伯爵绰号为“熊”,故它的镇徽便是一只站立的黑熊。如今在柏林市勃兰登堡门附近,有一处以各国名字命名的熊的立姿雕塑群,其中也有一个“中国熊”。

    1307年,“勃兰登堡-科恩”两镇联盟成立。

    1415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把勃兰登堡邦国赐给霍亨索伦家族,“柏林-科恩”成为勃兰登堡邦国的首府。

    1525年,霍亨索伦家族建立普鲁士公国。

    1618年,普鲁士公国与勃兰登堡结盟。

    1701年,联盟改称普鲁士王国,柏林-科恩及附近的三个城镇合并,被正式命名为柏林,成为普鲁士王国首都。

    1815年,“德意志邦联”在维也纳成立,它包括38个成员。此后,普鲁士和奥地利展开了争夺“德意志邦联”主导权的斗争。

    1866年7月,普奥决战,普军大胜。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这时,还有“德意志邦联”南部紧邻法国的4个邦国仍旧保持着dú lì,普鲁士和法国都在打它们的主意。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次年普鲁士获胜,普军占领巴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至此,德国完全统一,定都柏林。

    在普鲁士时代,柏林市获得了快速发展。

    1838年,柏林至波茨坦的铁路通车。

    1881年,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在柏林投入使用。

    1902年2月15rì,柏林地铁正式开通,全长6公里。

    19世纪后期,柏林每年新建的工厂达数十家之多,文化艺术也空前繁荣。

    1713年,柏林人口约为6万。

    1877年,人口达到100万。1905年,人口又达到200万。

    1939年,柏林的人口为480万,战后仅剩下了280万。即便在今rì,柏林的人口也只有350万,尚未达到二战前的水平。

    “铁血政策”在俾斯麦的手上获得了成功,它对德国的影响是深远的。然而,它的风险后来却被大多数德国人忽视了,正所谓“成功者是不会被责备的”。

    可是,即便是俾斯麦本人,对“铁血政策”能够成功的把握并不很大,他在率领25万普军与28万奥军决战之前,甚至带上了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把整个国家和自己的命运付诸一场豪赌之中。

    希特勒继承了俾斯麦的衣钵,有过之而无不及。似如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俾斯麦赢了,但希特勒输了。

    1945年4月16rì,朱可夫发起柏林战役,250万苏联红军围攻100万德军。苏军以近8万人阵亡,25万多人受伤的代价,攻克柏林。4月30rì,苏德两军在国会大厦里逐间争夺,最终苏军战士将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的楼顶。国会大厦失守1个多小时后,希

    特勒自杀。

    此后,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发布的最后一份通告中说:“。。。德国海、陆、空三军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已使我们的敌人都不得不感到敬佩。每一个士兵可以以此自豪而无愧地放下武器,在我们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为我们人民的万代幸福,勇敢而自信地去从事工作。。。。柏林上空的硝烟散尽,是从来没有过的宁静。和平万岁!”

    残余的德军陆续从明碉暗堡中走出来,接受了德国战败这一事实。

    战后的柏林满目疮痍。二战中柏林有5万平民死于轰炸,约60万套住房被炸毁,占总数的一半。建筑被毁,衣食无着,公用设施无法运转,地铁设备全部被苏军拆卸运走。“柏林死了!”

    但柏林人民凭借着创业jīng神,在一片废墟上又重新建起了一个新的柏林。

    现在,每天参观国会大厦的人群络绎不绝,在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国会大厦新修的玻璃穹顶内的圆形展示墙上,可以看到国会大厦昔rì的荣耀和残迹,希特勒参加议会会议时站立着的照片也被印在上面,提醒和昭示着参观的人们。

    如今,属於原“东柏林”的菩提树下大街是柏林最有名的大街,全长约1600米,沿街附近系柏林的历史jīng华所在。街边的菩提树则枝叶扶疏。

    考究“linde”一词,在北大同济和上外合编的《德汉词典》中解为“椴树”,应是有所本。“菩提树”一词,很可能为首译者误译,后人一直沿用。菩提树原产於印度,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

    勃兰登堡门堪称柏林兴衰的见证者:

    1806年,拿破仑率部攻占柏林,拿破仑还劲头十足地在城门下接受了“柏林城钥匙”;

    1815年,柏林军民在此庆祝滑铁卢大捷;1871年,他们再度在此庆贺德国的统一;

    1933年,希特勒在此检阅部队;

    1945年,苏军穿门而过;

    1961年,柏林墙在门前不远处筑起,勃兰登堡门位居东柏林一侧,柏林的地铁也一分为二;

    1989年,柏林市民又在此为柏林墙的倒塌而欢呼。

    拿破仑率领法军进入柏林后,曾下令拆下了城门上的女神像及四马战车,并带回巴黎。1814年,普鲁士在解放战争中获胜,从巴黎又取回了女神像及四马战车,重新安放到城门上,并雕刻了一枚象征普鲁士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铁十字架,镶嵌在女神的月桂花环中。在二战中,女神像及四马战车均被炸毁,后来文物专家们根据拓下的石膏模型和档案照片重新铸造了一套四马战车及女神雕像,只是在重新安装时

    去掉了女神权杖中的铁十字架和普鲁士鹰鹫。

    据称柏林墙倒塌之时,许多柏林人流泪欢呼。在“东”“西”德重归一统之rì,勃兰登堡门下奏响了贝多芬的《欢乐颂》。

    。。。

第八十八章 即使我们全体战死() 
“菩提树下”大街两侧就是着名的洪堡大学,洪堡大学人才辈出,为灿烂的德意志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在洪堡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达到32人。爱因斯坦、普朗克、基尔霍夫、弗朗克、赫茨、维恩、薛定谔、拜尔、黑格尔、叔本华、费尔巴哈、海涅、马克思、恩格斯等,都曾在那里学习或工作。德意志挣得“欧洲思想家”的称号,洪堡大学功不可没。

    1933年5月10rì,纳粹党徒曾经焚烧了从书店、洪堡大学图书馆等处收缴来的2万多册图书。**的作者包括马克思、海涅、弗洛伊德等等,他们或是犹太人,或者在意识形态上与希特勒纳粹zhèng fǔ格格不入。

    1995年,柏林市zhèng fǔ在当年焚书的地点,洪堡大学前面的bebel广场地表下修建了一间具有象征意义的“地下图书馆”,人们透过与地面平行覆盖的玻璃可以看到:幽暗的地下室里排列着一些空的书架。柏林人此举,用心良苦。

    距洪堡大学广场不远,有两个较大的教堂,一称“德国教堂”,一称“法国教堂”。“法国教堂”的存在,显示了普鲁士也曾是一个宽容、理xìng和明智的zhèng fǔ。

    1685年10月15rì,法国路易十四宣布废除1598年由亨利四世颁布的《南特敕令》,颁布《枫丹白露敕令》,这是一部天主教主政的法国zhèng fǔ迫害胡格诺教徒的法令,

    胡格诺教徒们被迫逃亡。

    普鲁士主要为了自身的发展,借机颁布了《波茨坦敕令》,鼓励法国的胡格诺教徒移居普鲁士。后来,约有3万胡格诺派教徒来到了普鲁士,其中约4000余人定居在柏林。现今的“法国教堂”,就是由当年柏林的胡格诺教徒们建造,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在二战中,“法国教堂”丝毫没有遭到轰炸,而相邻的“德国教堂”则遭轰炸。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在“菩提树下”大街东端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上,设有两人的雕像。此地原为普鲁士王宫旧址。普鲁士王宫奠基于1443年,经过了历代普鲁士zhèng fǔ的增扩建,堪称建筑瑰宝。1945年2月3rì,盟军轰炸柏林时,普鲁士王宫受到了一些损坏,但结构和雕塑还比较完整。1950年,普鲁士王宫被东柏林zhèng fǔ炸毁拆除,不少德国人对此持有异议。

    而修建于1893至1905年的柏林大教堂,在轰炸中虽曾同样遭到较大破坏,经修复后现在重新对外开放。如今站在教堂的楼顶,可以一览柏林繁华景象,和近处缓缓流淌的施普雷河。

    事实上,柏林大教堂以前还曾经三度兴废,教堂存在的三个时期分别为:1536-1747年,1750-1817年,1822-1893年。

    选帝侯大街是原“西柏林”的一条主要商业街,成形于16世纪,在19世纪已经逐渐被扩建成现有规模,是“西柏林”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在选帝侯大街一侧,耸立着二战中顶部被炸毁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它已成为二战时德国被毁的象征,也是柏林主要的明信片画面之一。

    这座城市已经不再只是一座简单的供人居住的城市,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奋斗不休的血泪史,谁有本事能够连续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谁又能知耻而后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只有普鲁士也唯有普鲁士。站在落地窗前看着繁华的街景,想到当初自己与腓特烈大帝说过的话语,威廉呆住了。

    在后世,威廉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如下:

    1945年5月初,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戴高乐从巴黎出发,驱车前往柏林参加德国的投降仪式,此时此刻他的心里除了复仇,可以说一无所有。但当他赶到目的地后,复仇的心情却荡然无存。

    因为从越过法德边界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没有看到一座完整的城市。一个完整的村庄。甚至不再有一栋完整的建筑,除了妇女。儿童和老人,他没有看到一个健康的成年男xìng。按欧洲人的俗话说,德国人打了一场12点过5分的战争,他们为自己的罪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又过了20多年,有两个苏联作家出访西德一座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在小城中心的广场上,树立着一块纪念碑,通过纪念碑他们了解到,战争爆发时小城把一万多子弟送上前线,他们组成了一个师。战争期间这个师三次遭到毁灭xìng打击,小城居民又三次把它补充起来,到战争结束时有三万多人再也没有回来,他们留下的只有纪念碑上刻着的一句话:

    即使我们全体战死,德意志仍将存在。

    小城仅仅是战时德国的一个缩影。

    1939年9月德国总人口不过8千万,这还包括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的全部rì尔曼人,但这区区8千万人竟在战争期间动员出了1700万人上前线。

    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北极,从比利牛斯山脉到遥远的伏尔加河,600万德国最优秀的儿女战死在50多个国家的土地上。

    某些年龄段,如1918至1923年出生的男孩子几乎全部牺牲。德国在不到6年的战争期间,动员能力之强,伤亡比例之高,均创出了当时的世界之最。

    是什么让你为之付出一切,又是什么阻挡了你的钢铁雄心,难道说上帝一定要和我们普鲁士作对,还是说普鲁士命中注定不能崛起,为什么每一次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总是会功亏一篑。

    但是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普鲁士不会哭泣,哭泣的将是普鲁士的敌人。

    这一刻,威廉的身上寄托了霍亨索伦家族历代先祖的灵魂,在路上,他不再是孤单的。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陛下您在吗”

    随着声音的传来,威廉转身向门口走去,一边走的同时威廉说了一句请进,接着们被推了开来,德绍元帅在布埃尔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陛下,齐腾元帅让我转告您,上午的科目已经考完了,随后考试的试卷会全部集中到勃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