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流贼 >

第58部分

大明流贼-第58部分

小说: 大明流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做的不错,万不可激怒北朝的人。朕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听了屈尚忠说放走了疑似北朝细作的人之后,朱由崧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夸了一句。他也知道这些人是谁派来的,如果抓了,反而会有了让北边动手的借口。在这种紧要关头,是不能因为这些小事而出了岔子的。

    “那皇上,陈洪范如何处置?”屈尚忠又问了一句。

    “暂且先留着他罢,朕还有用!这一次,你们东厂立了大功,朕要好好的嘉奖你们!”朱由崧想到了陈洪范的能带来的好处,心情有些好了起来。

    “奴才不敢求得赏赐,只求能为陛下分忧解难!”屈尚忠叩头表示感谢。

    “起来,起来!这件事你们确实做得不错,着实该嘉奖!这也让那帮文臣看看,当初一个个反对朕重建厂卫,现在知道厂卫的厉害了吧!”朱由崧口气轻松地说道。

    “陛下英明!未雨绸缪,岂能是短见小人所能比拟的!”屈尚忠不失时宜的派了一个马屁。

    “哈哈哈。。。。。。”果然,这马屁非常舒服,朱由崧大笑起来。

    然而笑过之后,他又开始发起愁来:接下来,除了利用陈洪范一事要说服群臣之外,还有些什么可以做的呢?或者说,时局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这实在是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啊!

    “其他的人,也会是这样的吗?”朱由崧不由得想到了他的那些对手们。

    。。。。。。

    北京。

    相较于朱由崧的的烦恼而言,多尔衮倒是轻松而许多。

    (本章完)

第91章 失意的李自成() 
多尔衮的确有理由得意。

    他的存在让大清的宿命不止停在这黄河以北或是长江以南,他的眼光不在于这关内方寸之地,他的雄心是普天之下,皆是爱新觉罗的子民!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不管朝中的豪格还是其他的旗主有何异议,还是小皇帝不太喜欢自己在京师圈地的做法。

    这些议论声都被那自从豫亲王多铎带着智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统领所部军队在怀庆地区击败当地李闯贼军,西渡黄河后,就没有停过的报捷声击得粉碎:顺治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至陕州,须臾之间有相继攻克了李闯贼军张有曾部驻扎的灵宝城以及洛阳。到二十二日八旗大军就已推进至距潼关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十二月二十九日,比他自己预计的时间快很多,潼关的战斗就打响了。

    多铎的这份塘报,向朝中的那些鼠目寸光之辈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自己先要解决西边李闯的原因。

    “顺治二年正月初四日,李闯部下刘芳亮领兵出战,又被旗兵击败;李自成亲自率领马、步兵迎战,旗兵全力反击,李闯再次失利,损失大量人马步卒。初五、初六两天,李闯贼军试图连续利用夜间袭击大兵营垒,均被击退。”

    这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天生万物,相生相克。大明亡于流贼之手,大清却不费吹灰之力解决流贼。江南那些人,只会更弱,先宰后杀,又有何分别?!

    同时他其实也有一个更深层用意,乌真超哈建立时日不久,战力还需磨练。而朝廷对夺取潼关的战略意义越重视,就越要做充分的准备。也为他加派固山额真阿山、马喇希等统兵经山西蒲州渡河协征,并且急调红衣大炮供攻关之用做了铺垫。练好了兵马,才能更快的定鼎江山!

    眼下的多铎,已经攻进了西安。那是李闯的老巢所在,陕西全境无忧矣。

    就战略目标而看,攻陕灭贼寇之战是成功的。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阿济格有些过于散漫,需要敲打。

    按照他的计划,原本阿济格应当在多铎转而西进之后立刻南下,两面夹击西安,尽快解决战斗。但阿济格在过边关的时候却跑去蒙古诸部索要牛马****,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若不是阿济格耽误了军机,这场仗本可以在过年之前就结束了!

    摄政王府。

    “阿济格那个家伙,确实有些太过分了!”多尔衮对一众心腹说。

    “皇父摄政王明鉴!英亲王此举确实不大妥当。”范文程作为很重要的谋士,一直跟随多尔衮鞍前马后。

    “先生觉得,本王应当怎样处置他才好?”多尔衮问道。

    “王爷,奴才以为不可大动。”范文程坚定的说道。

    “哦,为何?”多尔衮有些不解。他行事一向赏罚分明,而且八旗军中从来都不是以亲属关系来论定罪责多少。老汗如此,黄台吉也是如此。他以为范文程会说出一些像“念及兄弟之情”这种话出来。

    然而范文程说道:“英亲王统领两旗兵力,沿途又收了众多降臣,有功。当下榆林延安仍不太平,闯贼余孽还有异动。那大同总兵姜镶为人可不是那么值得信赖,留下英亲王继续领兵安抚他们以及扫荡余寇,好过罢职回京问罪。而且,绕边关前去蒙古诸部也并非是什么大事。蒙古诸部是大清的臣属,有义务向大兵提供给养。依奴才之见……”

    “依你之见,是下旨斥责就好,犯不上大动干戈,对吧?”多尔衮忽然抢断了范文程的话。

    “王爷英明!毕竟两白旗是王爷的心血,英亲王又是兄弟,万一被朝中有心之人利用此事和王爷的态度加以夸大,那就得不偿失了!”范文程补充道。

    “先生说的有理!哈哈哈!有先生助本王,本王轻松了许多啊!”多尔衮赞了一句。

    “为王爷分忧,是奴才的本分。王爷过奖了!”范文程谦虚的一拱手,说道。

    “我去见一下皇帝和太后,让他们降旨给多铎和阿济格。也好让大臣们知道,我多尔衮才是真正说话的人!”多尔衮豪迈的喊道。

    “王爷英明!”范文程再次歌颂道。

    。。。。。。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

    时年仅八岁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在位子上仔细的聆听着他的叔父,实际上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喋喋不休。

    福临看着这位飞扬跋扈的叔叔,心里厌恶极了。

    京城里传言说,太后和摄政王有说不清的关系。多尔衮所处置的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从来不会听自己的意见。不仅不奉上命,而且把他自己的意见一概称为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甚至以朝廷自居。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全部僭拟至尊,摄政王府第也与宫阙毫无二致,连百官对他生日之类事件的朝贺之事都和自己所用礼仪一样。以至于关内关外咸知只有睿王一人,真正掌握这朝廷的权利。

    面对这样的人,谁能保持住一颗和善的心?

    福临年纪虽小,但别看他只有八岁,心理成熟程度却比同龄人大了许多。生于帝王之家,如果不快点融入这种既幸福又险恶的环境中像他的哥哥豪格那样,被冷落,被孤立。

    他是幸运的,因为母亲布木布泰是一个很有城府的女人,为人处世也十分的得体。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母亲的帮助有很大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每次接见大臣的时候,母亲总会在一旁协助。遇到令人生气的时候,她还会在大臣们走后仔细的分析利害,安抚自己。

    福临看了一眼母亲,发现她毫不在意叔叔多尔衮的态度如何,一副顺从他的意见的样子。他心想,或许母亲有解决的法子。因此,他也耐着性子听了下去。

    朝中的奏报他都知道,陕西的大捷已经传遍了大臣之间。这本是一件好事,奈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哥哥豪格却横插一杠,说什么阿济格贻误战机,要求治罪。而今天多尔衮口中所说也正是这件事情,他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处置。

    好不容易等到多尔衮说完,福林迫不及待的向母亲请教意见。

    “摄政王说什么,咱娘俩听便是了,不要与他多做争辩。况且,两白旗有战功是一件好事,不要太过于惩处,否则军心难定。你哥哥和郑亲王不过是嫉妒一些,过些时候,我同摄政王讨论一下,让他也去陕西拿些功劳,他便不会再做争论了。福临,为娘知道你不太满意多尔衮。但你还小,朝中这些勾心斗角你还应付不来,眼下多学学,韬光养晦,总有一天我儿会成为一代明君的!”布木布泰婉言说道。

    “儿臣明白这些,儿臣只不过是气他不尊的样子!”福临气呼呼的说道。

    “呵呵呵,我儿生气了。那你还需多忍耐,忍多了,气度自然上来了。什么时候你不气了,你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一国之君!”布木布泰泰然一笑。

    “儿臣似是明白母后的意思了,那儿臣即刻发旨意下去!”福临略略思索一下,心道:这次多尔衮能向自己来请示,想必也是为了安抚各位旗主和大臣的情绪,也算是给自己一个面子。母亲所说不无道理,这次依了他就是,来日方长!早晚,我要清算了他!

    。。。。。。

    西安。

    多铎率八旗大军占领潼关以后,传令休兵二日,期间处理了一些军中的事情。正月十六日才由潼关进发,十八日兵不血刃占领西安。因为李自成事先逃走的缘故,他又派护军统领阿尔津领兵追击大顺军,但无功而返。顺治二年二月,他终于等到了迟来的阿济格,两人一起驻扎西安。等待北京的进一步命令,同时也休整疲累已久的兵马。

    初八日,摄政王,也即是皇帝的命令下来了:

    谕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

    闻尔等破流贼于潼关,遂得西安,不胜嘉悦。初曾密谕尔等往取南京,今既攻破流寇,大业已成,可将彼处事宜交与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等。尔等相机即遵前命趋往南京。大丈夫为国建功正在此时,汝其勉之。其随英亲王、豫亲王之汉军自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以下兵丁、绵甲、红衣炮均分为二,著英亲王、豫亲王各行督领。若相去已远,可仍如旧。

    这份命令不算太差,基本算是嘉奖性质。

    但阿济格那边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谕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阿济格。

    尔等自京起行在先,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等起行在后。今豫亲王等已至潼关,攻破流寇,克取西安,尔等之兵未知尚在何处。此皆由尔等枉道越境,过土默特、鄂尔多斯地方妄行需索,转而入边,以致逗遛故也。今已命豫亲王恪遵前旨,往定南京。尔等可仍遵前旨,将流寇余孽务期剿除,以赎从前逗遛之咎。勿以流寇已遁,西安既平,不行殄灭,遽尔班师。其随英亲王、豫亲王之汉军,自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以下兵丁、绵甲、红衣炮均分为二,著英亲王、豫亲王各行督领。若相去已远,可仍如旧。

    这两份谕令表明,以后南下取江南的主力将会是豫亲王。英亲王明显是被训斥了。

    多铎前些日子才大开杀戒,正处于一种暴戾的状态。闻这份谕令之后,心中很是欢喜。他再也不用空耗在这已经平定的陕西,而将要去收取更大一片土地的所有权了!

    (本章完)

第92章 变革(上)() 
失去西安的李自成马不停蹄的躲避着清兵的追赶,直到探马告知多铎的大军在西安停下不再前进,以及追击己方的护军统领阿尔津部无功而返后。历经十三天潼关大战以后,成为惊弓之鸟的大顺将士们,才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几个月前,李自成绝不会想到,他会失败的如此之快。快到还没有尝够君临天下的滋味,就已成了丧家之犬。

    大顺二年正月十一日那天夜晚,他同马世尧做了详谈,试图采取佯装退却半路突然回师的策略,杀多铎一个措手不及,争取战略上的优势。

    然而,多铎用七千条人命告诉他:这条路不行!

    此路不通,只能另寻他处。

    正月十三日,他把佯装变成了真的撤退,回到了西安。

    朝臣们纷纷议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心腹的将领也需要自己拿个主意。一时间,军中朝内人心惶惶。

    他清楚的记得,当是个什么打算:放弃西安,全力南下,一直撤到湖广去!

    “皇上!皇上!”中军营帐中,李自成出神地想着以前的事情,完全没注意到面前有他人的到来。

    “皇上!臣有事启奏!”来人提高了嗓门。

    “嗯?牛爱卿啊!你来了!”李自成回了神,发现是宰相牛金星来了。

    “爱卿有何事?”李自成问了一句。

    “回禀陛下,大军已经驻扎完毕。陛下可否让诸位将军大臣前来觐见,一同议论国事?”牛金星此番前来是为了自己的出路着想。

    巫山伯马世尧身死,西安丢了,陕西就剩下绵侯李过和高一功他们在苦苦支撑,早晚也会丢了。这等紧要关头,自然需要摸清楚皇上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这意思审时度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