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娇妻如云 >

第339部分

娇妻如云-第339部分

小说: 娇妻如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大门,只留小门供公人进出,护卫这里的城丁里三层、外三层,如临大敌。

    此时正是烈日炎炎,炙热的太阳仿佛要将整个大地烤干似的,四处都吱吱冒着热气,城丁都缩在门洞里,躲避着这无由来的炎热。

    这时,马蹄声由远及近地过来,声音越来越大,城丁们停止了窃窃私语,有一些老练的单听马蹄声便知道骑马之人骑的是军马,蹄声落地有力,很是矫健。

    这个时候,一个青衣小帽的人从城外打马过来,到了门洞立即被城丁拦住,一个都头呼喝着道:“是什么人,可知道城门司已经有了命令,没有城门司开具的保单,谁也不准进出。”

    这青衣小帽的人脸上晒得黝黑,一看就是城门某家大户的亲随,他冷冷一笑,态度却甚是傲慢,扬起鞭子在半空啪的破风一声,大喝道:“瞎了你的狗眼,城门司是什么东西,要保单,到我家老爷那里去讨。”

    那都头立即心虚了,人家敢说这样话,肯定是有倚仗的,这里是汴京,不是苏杭也不是西京,谁知道又是哪家老爷的伴随,态度缓和了一些:“你家老爷是谁?”

    “当朝太师,蔡老爷。”他不再打话,已经勒马前行了。

    听到太师两个字,再无人说什么,纷纷避开一条道来,那都头冒出一身冷汗,抱着拳:“得罪。”

    这长随二话不说,勒马进了城,直往蔡府去了。

    一封书信传到蔡京的手里,蔡京站起来,眼眸中放出一丝亮光,随即又坐下,似乎又在犹豫,沉吟了片刻,看着送信的人道:“消息千真万确?”

    “回老爷的话,消息千真万确,薄城已经空了,沈傲率着军民退到了清河坪”

    “他好大的胆子,薄城这样的要塞之地,也是他说舍弃就舍弃的?老夫还当他有几分本事,原来匪人还未到,他就已经怯战了,哼,也罢,此番也遂了老夫的心愿,这个消息,还有谁知道?”

    长随道:“应当是小的最先送达的,朝廷那边的奏报,只怕要到夜里才能到。”

    “夜里”蔡京颌首点头:“下帖子去请人,经常来府上走动的都请来,是时候了。”

    第二章送到。。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56章 逼宫() 
汴京的消息传得快,蔡京知道了消息,半个时辰之后,那些部堂、寺卿大多都收到风声,他们不是寻常的百姓,听了这消息便想着卷家逃命。在这些人眼里,此事一报到门下省,那又是一阵轩然大波,谁可以借着此事发迹或倒霉,都只看这几日了。

    内城往东,就是各家大人的住宅,门房前,一顶顶小轿都预备好了,轿子并不奢华,也不气派,都是要刻意保持着低调。接着大人们从里头出来,也不穿公服,就一件寻常的夏衫,腰间连鱼袋都不系,直接钻进轿子,也不需要吩咐,脚夫们抬起轿子便往目的地赶去。

    蔡府的侧门如今已是停了许多座驾,一顶顶轿子安安稳稳的停住,便有人出来,也不必去通报,门口已经有个主事来迎了,低声密语几句,笑吟吟的道:“请大人直接进内堂说话。”

    对这蔡府的主事,便是到了部堂级别的高官,也得留个三分的笑脸,朝他拱拱手,撞到有同僚到了,也不去问候,直接踱步进去。

    内堂里几个小厮端着茶水穿梭,几十个凳子,已经坐了一半人,大家只是喝茶、咳嗽,都没有交头接耳,遇到关系极好的,也只是颌首点个头,便又低头心不在焉的去吹茶沫了。

    要出事了,事情到了地步,已不再是简单的军务,而是捅破天的国事,不战而逃,那边也没有递上奏疏来解释,凭着这个,其罪过就已不在高俅之下。姓沈的斩了蔡京,接下来谁去斩了沈傲?

    等到人稀稀落落的进来,蔡京才慢吞吞的出现,他是由蔡绦搀着进来的,内堂的各位大人见了蔡京,纷纷站起来道:“太师(恩师),下官(门下、学生)有礼。”

    蔡京在自己的位上坐下,才慢吞吞的压压手:“不必多礼,都坐下来说话,今个儿天气热,绦儿,吩咐下头从冰窖里取些西瓜拿出来给大家解解暑。”

    蔡绦应了,众人一齐笑呵呵的道:“不必,不必。”

    蔡京咳嗽一声:“消息都知道了吧?”

    坐在下首第一个位置上的是吏部侍郎徐忠,吏部是六部之首,权势自然不同,只是那吏部尚书一向对新旧两党都是暧昧的很,部堂里也只有徐忠是蔡京的人,前些年的时候,蔡京培植党羽,这徐忠便立下了不少功劳,如今王黼几个已经不在了,便是那王文柄也都告着病,虽说在座的也有不少重要的人物,却都是不肯坐这个位置,推着徐忠坐这里。

    徐忠心知坐在这里就要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率先发言道:“消息都知道,一开始还吓了一跳,原以为少不得一场血战,谁知道却是这个样子。”他莞尔一笑:“这个沈傲,把台子搭起来的时候吹嘘的震天响,这个时候看他该怎么收场。”

    众人哄笑,这两年真真是被旧党和沈傲压得太狠了,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了曙光,都放声出来,这内堂里的气氛顿时愉悦。

    蔡京压了压手,沉吟道:“你们也别笑得太早,这事儿到底是什么样子收场还是两说,圣眷这东西诸位会不知道厉害,有了它,天下的干系都能化险为夷。可是没有,你就是再忠心干练,也不济事。”

    蔡京的话给这火热浇了一盆冷水,徐忠呵呵笑道:“恩师,其实这事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陛下那边若是再保着沈傲那头,何不妨演出一场戏来给宫里看看。”

    “怎么说?”

    “把消息传出去,有些我们不该说的话让士林和市井里的人去说,太学那边的学生不是最好煽动的吗?还有国子监,虽说沈傲是国子监出身的,可是到了这个地步,监生那边只怕也会群情汹涌。京城里头闹一下,宫里头还保得住谁?”

    众人纷纷点头,都道:“这个法儿好,咱们不站出来,让下头去闹,闹出了动静,宫里头才会害怕,到时候官家那边六神无主,早晚要召见太师觐见,太师只要摆个态度,告诉官家,不杀沈傲,民愤不平,官家又能如何?”

    蔡京只是含笑着听,慢吞吞的喝了口茶,笑道:“原来你们已经有了主意,这个法儿固然可以,可是还不够。”

    “不够?”

    蔡京慢吞吞的道:“得让宫里知道真正的厉害,才会下这个决心。”

    徐忠疑惑的道:“恩师的真正厉害是什么?”

    蔡京不紧不慢的道:“城门司的人在不在?”

    “恩师。”一个官员站起来,朝蔡京行个礼:“门生这两年都在城门司里公干。”

    蔡京含笑道:“我知道你,叫朱质对不对?崇宁一年中的进士及第,那个时候我恰好主考。”

    朱质受宠若惊的道:“难为恩师还能记得。”

    “当然记得。”蔡京压手叫他坐下:“城门司那边不是说有许多疑似的天一教徒吗?既然有人混入了城里,京兆府那边为什么下条子到城门司去。”

    朱质道:“京兆府那边的考量是怕担干系,这事儿还和沈傲有关,说是沈傲去和官家说,让官家那边网开一面,动静不要闹得太大。京兆府怕得罪了沈傲,所以也不再到处搜查了,就把干系推到城门司这边来,就是想说这些教徒都是因为城门司这边防禁不严混进来的。不过城门司这边岂肯上他的当?干脆就置之不理,不闻不问了。”

    在座的都是死忠的新党,这些话说出来也不必忌讳,蔡京呵呵一笑:“留下这些人好,把消息放出去,这些教徒定然大受鼓舞,少不得是要趁机闹出点幺蛾子出来的,这些人闹了,宫里头才会真正的害怕。好啦,去放消息吧。”

    消息放出去,教汴京的上下人等都有些突兀,前几日还好好的,怎么今日那薄城就没了呢?在此之前,周刊都宣传过薄城,说是要害之地,是汴京门户。眼下薄城一失,天一教下一步不就是要攻入京师?一时之间,个个骇然,人心惶惶。

    随即又有人想到沈傲,那个家伙统管着禁军,竟是一炮未发,一战没打,就落荒而逃,于是一时之间骂声起伏,到处都是咒骂之声。市井这边闹得凶,有的人干脆将沈傲作成人偶,当众去烧,于是大家一起拍手叫好。还有不少人携家带口要出城,却被拦住。从前拦住倒也罢了,这个时候还拦人,不就摆明着教大家跟着去死?于是冲撞的很厉害,禁军来了也弹压不住,直到动了真格的,见了血,局势才缓和了一些。

    士林那边已经疯了,鼓动着要闹事,带着纶巾的书生就敢在大街上大嚷嚷:“除国贼的随我同去。”平时见到这样的人,大家也就罢了,只当疯子去看。可是今日气氛不一样,竟是有不少人响应。这个时候差役不得不管了,可是管的也有限,一群人声势骇人,直奔正德门,谁敢拦?

    莫说是这个,便是太学、国子监也坐不住,读书读书,到了这个地步还读个什么书,天一教匪一到,这书也不必读了,都该去修玄去。二话不说,便鼓动着上了街,上次是公车上书,这一次连上书都免了,反正看到许多人往宫里那边去,他们也就追了去。

    一时之间,正德门前竟是乌压压的全是人,殿前司禁军立即赶了来,宫门闭的紧紧的,里头一个个弯弓搭箭的禁军冒出头,如临大敌。

    文景阁里,赵佶看到新近送来的快报,脸色都吓白了,薄城失守不,更确切的说是拱手让人,汴京门户大开,这

    他一拍桌案,腾地站起:“沈傲,沈傲在哪里?他说不负朕的,为何还未打就逃了?快去问,有没有他的奏疏传来。”

    宫外头隐隐传出诛除国贼的声音,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赵佶的脸色更是晦暗不明,杨戬也不敢劝,连忙去门下那边问有没有沈傲那边的奏疏,门下那边翻了许多遍,仍是没有,只好回来通报。

    “没有?”赵佶脸色可怕:“好端端的,为何不递奏疏来,为何事前不和朕说,他到底在弄什么名堂,莫非真是畏战而逃?哼他这是取死。”

    失魂落魄的坐下,对杨戬道:“宫外头是怎么了?”

    杨戬大气不敢出,这个时候也不敢替沈傲说话,连忙道:“外头有许多人,说是说是”

    赵佶森然道:“是要朕杀沈傲是不是?”

    杨戬重重磕头:“陛下,事关重大,还需查明了原委,再另行处置。”

    赵佶叹口气:“朕知道,朕等他的消息,不信他会负朕。”他无力的阖了眼:“叫蔡京来,朕有事要问他。”

    杨戬应命去了,可惜足足等了一个时辰,人还不见来,赵佶已经有些烦躁起来,负着手在阁中来回踱步,听到外头的声望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一时打了个冷战,脸色苍白。

    终于,微颤颤的蔡京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慢吞吞的过来,纳头给赵佶行了礼,道:“陛下,老臣来迟,罪该万死,哎老臣并不敢耽搁陛下垂问,只是只是京里头出了一件事,不得不由老臣出面去弹压。”

    赵佶皱眉:“出事?又出了什么事?”

    蔡京道:“外城那边突然聚了数百个天一教徒,大喊什么玄天圣道、普度凡尘,万般是孽、洗涤重生。官府出动了,可是没有弹压住,当时场面太混乱,一个不好,或许会激起民变,等到马军司那边开赴,那些教徒已经无影无踪。老臣怕事情闹大,这些匪人鼓惑人心,所以立即下了几道条子去,教城门司和京兆府那边立即出动人手排查。只是如今汴京太混乱,怕就怕这些人再闹出事来,一旦外城出了乱子,整个汴京都稳不住。”

    赵佶脸色大变,攥着手:“好贼子,朕定要铲除他们。蔡卿,眼下势同水火,你看看该怎么办?”

    蔡京郑重跪下,拜伏道:“陛下,有些话,老臣不得不说。”

    赵佶望着他,面无表情:“你说就是。”

    “陛下,眼下当务之急,是要稳住人心,如今四处都是声讨沈傲的声音,陛下应当早作决定,否则百姓们真要闹起来,再有天一教煽动,那就是弥天大祸。只要借沈傲消了百姓的怒火,这汴京才能稳住,稳住了汴京,剿匪的事还可以徐徐图之,如若不然”

    蔡京没有再说下去,后面的话身为臣子的也不该说,头重重磕下,等待赵佶开口。

    赵佶沉默,眼眸幽幽,却是微微一笑:“噢,这件事,朕知道了。”

    蔡京心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官家这样的态度,无非是想拖延而已,深望赵佶一眼,加重语气道:“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