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娇妻如云 >

第506部分

娇妻如云-第506部分

小说: 娇妻如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德大多数时候都是说:“就要大喜了。”

    听到这个,李乾顺就摇头,一日都茶饭不思,勉强吃些五谷粥米。他这几日都在看遂雅周刊,从大宋那边快马送过来的,人一闲下来,便要寻个事做,沈傲叫人呈上这个,他开头觉得没什么意思,都是些才子佳人神仙鬼怪的故事,可是后来也渐渐认了真,像他这种人,凡事养成了习惯就难以更改,所以吃过了东西,就泡上一壶看故事自娱。

    有时也有火起的时候,看到了一半,下一期还没送来,故事截了一半,意犹未尽,且都在最紧要的关头,于是拍案而起,觑见了故事下首的陆之章撰这几个字,便忍不住道:“这姓陆的小子若是我西夏人,朕一定要治他的罪,岂有此理,哪有这般吊人胃口的?”

    这话传到沈傲的耳朵里,沈傲呆了一下,随即一笑置之,少不得夜里提起笔来,给陆之章写一封家书,里头写道:表弟且牢记为兄之言,切莫入西夏之地,切记,切记。

    到了八月初七的这一日,李乾顺醒来,还没问话,便看到怀德兴冲冲地过来,道:“太上皇,大喜了,大喜了。”

    李乾顺精神一振,什么样的病痛都好了,叫人披了衣衫,趿鞋便随怀德往储阁去,恰好撞到了几个御医和稳婆背着药箱带着物事,见了这太上皇,这些人心里便是嘀咕,这太上皇什么时候如此龙精虎猛了?却都不敢耽误,到了储阁外头,沈傲恰好出来骂:“御医呢?御医呢?都死哪里去了?平时见他们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怎么今日连个鬼影都没见。”

    御医们脚步如飞地冲过去道:“殿下,微臣来迟了。”

    沈傲道:“公主肚子痛,落了红,快进去把脉,哪几个是稳婆,到本王这边来,本王教你们注意事项。”

    李乾顺随后赶到,道:“你又不是稳婆,啰嗦什么?都叫他们进去。”

    一干人冲进去,李乾顺后脚也要跟上,却被沈傲一拦,沈傲笑嘻嘻地道:“公主生孩子,太上皇也要看?”

    李乾顺顿时醒悟,便站在这屋檐下,接着是几个御医出来,朝二人行了礼,道:“确实是临盆了,已经服了一帖药,其他的事便交给稳婆去做,微臣几个也在外头候着,若是出了”

    李乾顺怒道:“出什么事,能出什么事?滚,有稳婆就好。”

    沈傲咦了一声,道:“太上皇,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怎么办?还是叫他们到这里等吧。”

    李乾顺摇摇头,不说话。几个御医也是不敢说什么,躲到远处的长廊那边候着。内侍们给李乾顺和沈傲搬了座,两个人干坐着,也没什么可说的,李乾顺嘴唇颤抖,捏着胡须,似乎在想什么心事。

    沈傲搓着手,时而笑嘻嘻的,时而哀怨几下,心情复杂。

    偶尔稳婆会进出一下,沈傲便站起来,问:“生了吗?怎么没听到小孩儿哭?”

    稳婆还没答,李乾顺便历经沧桑地拉住他,道:“你懂个什么,没有这么快,慢慢地等。”

    沈傲只好重新坐下,开始听到淼儿在里头呻吟了,沈傲心思复杂,只好道:“我去外头走走。”

    李乾顺也听不得这叫,也站起来:“朕陪你去。”

    两个人一前一后,却不敢离得远了,默默地走,走了一圈,又回到这檐下,像是有了默契一样。

    沈傲突然道:“我夜观天象,昨夜有武曲星落下”

    李乾顺摇头道:“为何朕夜观天象,却是文曲星?”

    所谓夜观天象,都是假的,不过是寓意罢了,沈傲是寓意自家的孩子健壮勇敢,而李乾顺一听武字,立即打断他的话,意思便是说他希望自家的孙儿该是才高八斗。

    一边的怀德心里在琢磨,昨夜有星星出来吗?

    从清晨等到正午,李乾顺已经等不及了,正要呼出一个稳婆问一下,骤然,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声传出,里头传出稳婆松口气的声音,接着门房打开,一个稳婆抱着个丑不拉基的小东西出来,沈傲一看,吓了一跳,惊道:“火星来的?”

    李乾顺倒是视若珍宝地将小家伙抱住,揭开襁褓的一角,道:“是个男儿,真是漂亮。”

    沈傲觉得自己看错了,再去看,这小孩儿皮肤皱皱的,皮肤还呈一种透明的苍白,头发粘不拉几,眼睛像是睁不开一样,哪里漂亮?疑惑地道:“漂亮吗?”

    稳婆见惯了这场面,笑嘻嘻地道:“漂亮,漂亮,摄政王,小孩儿生出来都是这般模样的,等满了月就好了。”

    沈傲这才喜滋滋地从李乾顺怀里将小家伙抢过来,笑嘻嘻地搂着,左看看,右瞧瞧:“是顶漂亮的,像我。”

    李乾顺的眉头皱了下去,沈傲见了他的变化,立即补上一句:“不过还是有几分淼儿的神色,神韵像极了。”

    李乾顺化怒为喜:“你看他像不像朕?”

    沈傲立即板起脸:“不像。”

    二人抬步进入房去,走到榻前,淼儿已经疲倦得睡着了,小家伙突然又哭起来,沈傲便道:“谁有奶?谁有奶?小家伙饿了,喂奶,喂奶。”

    李乾顺本想说朕去取,话及出口,便觉得不妥,便叫:“叫奶娘来,叫奶娘来。”

    奶娘是个风韵绰绰的美妇人,眼神儿勾魂顾盼着给李乾顺和沈傲问了安,便将小家伙抱过去,也不拘谨,抄开衣襟露出雪白的一团柔软之物便往小家伙口里塞,这小家伙像是天性一样,立即安份下来,拼命叼着那嫣红努力吸允。

    沈傲一动不动地看得眼都直了,脚像是迈不动步子,整个人弓起来像个虾米似的看着那边出神。

    李乾顺又是大怒,道:“看什么?没什么可看的。”

    沈傲喉结滚动了一下,道:“好大一只小家伙。”

    宫中数十个内侍飞马出去,喜报传出,各部衙堂已经乱作了一团,许多人交头接耳打听,皇孙还是公主,听到皇孙二字,俱都喜笑颜开,都是喜滋滋地准备上贺表了。

    杨真在礼部这边,闻知喜报传出来,忍不住吁了口气,道:“天幸大夏。”他立即招来礼部几个郎官,做好告天的事宜。

    这消息,如长了翅膀一样,分送到四面八方,竟有不少人家打了爆竹,还有的快马一直向南飞驰,到了熙河这边,童贯看了奏报,眉眼儿露出喜色,道:“大事已定了,立即呈报入宫,八百里快马,不必体恤马力,要快!”

    快马一路南下,转眼到了汴京,汴京这边倒是一切如常,蔡京已经不复在,而新上来的李浪子近来也没做出什么差错来。至于那去了天边的沈愣子,自然是不必去管的,大多数人巴不得他永远不要回来,好落个清净。做官最怕的就是担惊受怕,大家寒窗苦读容易吗?不容易。好不容易修成正果,却偏偏天上降下一个煞星来,这还了得?

    可是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一听是三边来的奏疏,门下省的书令史们就大感头痛,打开一看,果不其然,想不到那愣子居然还活着,还活得有滋有味,生出了个小愣子来。愣子这两个字在汴京已经成了禁语,便是寻常人对骂,也都说傻子、天杀之类的词句,绝对不敢图露出这两个字来,所以大家心里都是这样说,口里却是无比庄重地尊称一声平西王爷。

    书令史们心里头想,这孩子也生了,说不准再过些时日沈愣子又要回来,啊呀呀,这清净日子才过几天。一个个叹着气将奏疏送到李邦彦的案头上。

    李邦彦看了奏报,眼眸中闪过一丝冷色,随即笑嘻嘻地道:“平西王有喜了,啧啧,这消息陛下准是喜欢,诸位在这儿照常办公,本官进宫去。”说罢,抄起奏报,立即觐见。

    赵佶每日醒来,也是掐着日子,安宁的肚子日益大起来,整日都在太后那边闲耍,有时候觉得闷,也是叫蓁蓁几个进宫来伴着,赵佶悄悄地问过太医,说是这孩子多半要再等三个月才能生,心里有了期盼,做事却也没什么心思了,好在李邦彦那边没出什么错,让他有了心思闲坐发呆。

    他和李乾顺不同,李乾顺做任何事都会有个规矩,清早起来做什么,用过了早饭该见谁,正午之后又该如何,每一步都不容有差,几十年如一日。可是赵佶却是个散漫惯的人,来了兴致,或许还能做点事,没了兴致就拿着笔发呆,全凭他自己的喜好。

    一堆奏疏,被他一推,显然又是没了心思,站起来,道:“去太后那边。”

    说是去太后那里,其实是要去看看安宁,他每日夜观天象,都在琢磨着哪颗星辰是那孩子的,这和沈傲信口胡扯不同,赵佶琢磨这个挺在行,紫微星、武曲星,他心里都有数。

    杨戬听了吩咐,也不说什么,笑嘻嘻地道:“奴才先去通报一声。”

    赵佶颌首点头,正是这个时候,却有内侍进来,道:“陛下,李门下觐见。”

    “李邦彦”赵佶微微皱眉,对这李浪子,他谈不上有多喜欢,只是觉得此人办事得力,还算是勤勉,反正只要能帮他署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也就是了。这个时节求见,莫非是为了政务?亦或是哪里遭了灾,要他来决断?

    赵佶淡淡地道:“叫他进来吧。”

    内侍急促地去了,过不多时,李邦彦眉眼儿满是欢喜地进来,纳头便拜:“微臣见过陛下。”

    赵佶露出些许笑容,给他赐了坐,又叫人斟了茶,略带几分不耐地道:“怎么了?”

    今天第三章,今天小寒,奶奶的,真冷啊,大家注意多穿件衣服吧,不要感冒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673章 完颜阿骨打() 
李邦彦将奏报呈上,赵佶略略看了一下,喜滋滋地道:“果然是大势已定了,没事就好。”转而又郁郁地道:“真是岂有此理,孩子落地,他沈傲不去写奏疏,却是要边关报过来。”

    李邦彦慢悠悠地道:“陛下息怒,平西王毕竟是摄政王,以摄政王之尊”

    李邦彦这一句话的用心不谓不毒,言外之意是沈傲已不再是从前的沈傲,不再是赵佶的臣子,这一句但凡是人君都不能接受。

    赵佶双眉一沉,道:“胡说八道,沈傲刚刚生了孩儿,自然欢喜,哪里还会想到这个?换做是朕,朕也是这样,往后不要胡言乱语。”

    李邦彦不曾想赵佶这般回护,立即生出更大的警惕,笑嘻嘻地道:“陛下说的是,微臣真是万死。”

    他这个门下省中枢也是郁闷至极,怀州那边已经来了消息,货物带不出关,偏偏他名为首辅,却是连边关都叫不动,这个门下令和蔡京相比,折扣实在太大。一日不能出关,怀州那边便亏损越多,诚信也化为乌有,损失何止亿贯?以至于怀州那边的人整日进进出出,都是请李邦彦出马的意思,李邦彦又无可奈何,只能先安抚住。

    可是安抚不是长久之计,他这门下令看上去位高权重,其实若不是怀州那边众人拾柴,也成就不了他这个地步,为了维持他有别于蔡京的形象,刚刚主掌门下,他可是一文的贿赂都不收取的,靠的都是怀州那边每月按时送钱过来支用。若是再这般下去,没了怀州的财源,就连怀州这边也会对他离心离德,到时树倒猴散,他在朝中就不安稳了。

    赵佶淡淡一笑,道:“女真人那边有什么消息?边关那边该有奏报吧?”

    沈傲退还了金人的国书,已经联络到了三边,随时做好抗金的准备,赵佶也预感风雨欲来,近来也关心这个。

    李邦彦趁机道:“陛下,有细作说,金人的兵马调动频仍,看这模样,只怕是真要侵夏了。”

    赵佶颌首点头道:“下旨意到三边那边,随时做好准备吧。”

    李邦彦笑嘻嘻地道:“童公公年事已高,便是衷心竭力,也未必有这心力。”

    赵佶抬起头,心里琢磨了一下,童贯的年岁确是不小了,便笑道:“你是如何想的?”

    李邦彦道:“何不派一钦差,前去三边,督促一下军务?”

    赵佶怅然道:“这个倒是,只是谁可担此重任?”

    李邦彦嘻嘻一笑道:“成国公是怀州人,老家距离三边也不算远,据说也粗通一些弓马,再者说,陛下前些时日调他在殿前司,军伍想必他是熟稔的,何不如钦命他去三边,协助童贯,一面也传达圣上旨意,让将士们用心竭力?”

    赵佶狐疑道:“你说的是郑贵妃的兄长?”

    李邦彦笑呵呵地道:“正是他。”

    赵佶淡淡地道:“朕倒是常听郑贵妃说起他,确实是个想做事的,只是边镇辛苦,他未必会肯去。”

    李邦彦肃然道:“陛下勿忧,成国公几次三番的到微臣这边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