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娇妻如云 >

第592部分

娇妻如云-第592部分

小说: 娇妻如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奏疏,有弹劾郑家,有弹劾李邦彦,有弹劾怀州商贾,正如一只臭蛋上,已经围满了苍蝇,谁也不见得比谁干净,后天这个时候,就是大家揭丑的时候,看谁的丑事多,看谁的脸皮厚。

    石英深谙这里头的道理,所以对每一个都是极尽优渥的对待,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真正的死党,这个时候反而不会来,大家一个眼神,一个风声,就立即知道该怎么办,该怎么通气,又怎么死死攀咬。而来的人,大多都是墙头草,今日他投靠你,为你做马前卒,过了几天,或许就与你不共戴天了。在这节骨眼上,自然是拉拢的人越多越好,元祐党争以来,朝廷结党已经是公开化的事,谁的声势大,谁的人多,往往能占住先机。其实说的再直白一些,这与泼皮街头厮杀并没什么不同,只不过读书人捉笔为刀,泼皮们拿刀对砍,都是血溅五步,谁也不比谁客气一点。

    到了三更的时候,一辆马车飞快的到了郡公府,来的人居然是太原城的边军,足足有几十个之多,一个个穿着戎装,按着腰间的刀柄,为首一个是一名虞侯,这虞侯风尘仆仆的从马上跳下来,随即在这府前的石阶下,朝门人行了个礼,道:“卫郡公可在府上?请小哥通报一声,就说我等奉梁都督之命,遵照平西王的意思,把东西送来了。”

    他一句话攘括了两个大人物,门人当然不敢怠慢,尤其是涉及到平西王,更不能草率,连忙道:“军爷少待。”飞快地进去通报。

    接着几十个郡公府的护卫出来,请这些太原边军将马车赶进府去,那为首的虞侯则由人领着到了一处书房,书房里石英危襟正坐,他比一年前又苍老了几分,双鬓上生出斑斑白发,眼袋松垮,显然已经有几天没有睡过好觉,唯有那一双眼眸,却显得无比的精厉,只淡淡的扫了这虞侯一眼,才收回眼中的锐气,淡淡地道:“是梁建梁都督叫你来的?”

    虞侯单膝跪地,朗声道:“正是,梁都督说,平西王回汴京之前曾经吩咐过,一定要带一样东西回来,有了这样东西,郑家必死无疑,因此特命末将提点军马沿途押送,总算是幸不辱命,在御审之前赶来了,请卫郡公收下。”

    石英不禁道:“是什么东西?”

    这虞侯犹豫了一下,只是道:“梁都督说,这是一件神兵利器,有了它,足以斩下郑家一百二十七口的人头。”

    石英颌首点头,道:“你暂时先歇了吧,老夫知道了。”

    虞侯讪讪道:“末将明日就要返回太原去,公爷能否给末将开个条子?就说东西已经收到,也让末将回去有个交代才好。”

    石英呵呵一笑,道:“这般小心谨慎,看来当真是一件宝贝了。”他从书桌上取了一张信笺,运笔随手写了一封书信,折好之后放入信筒,又叫人打上火漆,交给这虞侯道:“这一趟辛苦,若是平西王能平安无恙,你也是大功一件,到时候少不得给你续个功劳。”

    虞侯道:“末将能为平西王殿下做事,已是荣幸万分,哪里敢要赏?”他说得居然一点客套的意思都没有,完全出自于真心,不说平西王大破女真铁骑,至少在中下几军官中成为顶礼膜拜的对象,便是在太原做的事,也足够让人心服口服。

    石英点点头,待那虞侯去了,石英叫了个家人来,道:“把他们押运的东西提过来。”

    提来的是足足三口大箱子,每一口分量都不小,石英不禁愕然,遣散了外人,打开其中一只箱子,只略略一看,眼眸中立即露出震惊之色,随即狠狠地将箱子合上,又陷入思索之中。

    外头又有人通报:“公爷,童贯童公公求见。”

    石英回过神,叫人将箱子撤下,仔细地封存好,若无其事地坐回位上,道:“请他进来。”

    童贯一进这书房,便爽朗一笑,道:“卫郡公别来无恙?”

    石英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中渡过金,他和童贯都去过江南,剿平方腊的叛乱,说有什么过人的交情还谈不上,总还算是熟识。当年蔡京当国的时候,石英一向是朝中铁杆的倒蔡派,而那个时候的童贯,却为了前程,依附在蔡京身上,在苏杭一带全权署理花石纲的事。如今平西王令他们站到了一起,倒也有点造化弄人的味道。

    石英呵呵一笑,抬手道:“童公公请坐。”

    童贯大剌剌坐下,眼眸抬起,看了石英一眼,道:“杂家的来意想必卫郡公也清楚,只是不知道卫郡公准备得如何了?”

    石英也不瞒他,童贯这时候入京,又有侄子在刑部大狱,早已与沈傲休戚与共了,这时候若说怀疑,简直是天方夜谭,便正色道:“御史中丞曾文那边已经联络好了,其他的也都有了头绪。”

    童贯叹了口气,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石英却是呵呵一笑,道:“东风方才已经送来了。”

    童贯惊愕地道:“公爷何出此言?”

    石英沉默了一下,才道:“童公公拭目以待吧,平西王在锁拿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一切,现在要做的,就是坐看天翻地覆,地动山摇了。”

    第三章,明天御审,又要好好构思一下,月票啊月票,老虎不好意思求,又不得不求一下,有就投吧,谢谢。。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784章 粉墨登场() 
对许多人来说,这两日实在难熬得紧,戏台子已经搭好了,角色们也都挺身而出,换上了衣衫,做好了准备,就等登台的这一天。说实在话,莫说是李邦彦和郑家,便是平西王这边也捏了一把的汗。

    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你死我活,再没有后退的可能,至今为止,自元祐党争,这一次已经算是朝廷的另一次对决,莫看坊间只认为是一次御审,其实围绕着这御审,却是整个朝廷洗牌的契机。有人要挪位置,自然有人要晋升,有人该去交州、琼州玩泥巴,有人人头落地,也总有人要赚回一身富贵,寒窗苦读几十年,登上了这天子堂,才是真正的开始。会唱这出戏的,往往能借着机会屡屡高升,至于那些书呆子,满口之乎者也不太开窍的家伙,自然是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能在这里生存下去的,都是人精一样的人物,在一次次折腾之中还能稳坐钓鱼台的,那更是千万人之中最顶级的精英,这个朝廷,这个王朝,由他们掌握。

    太阳有点儿刺眼,因为是午朝进行,所以日上三竿的时候,各家才有了点动静。一看这太阳,明亮晃眼,宛若圆盘,对寻常的百姓来说,似乎又是一个艳阳天气,在这冬末时节,实在是稀罕得很。可是对许多即将坐入暖轿的大人物来说,却又是一番心境。

    好戏要开锣了,虽然没有吹拉弹唱,没有人助威叫好,可是这场戏,却决定着许许多多人的生死荣辱。

    就在今日!

    沈傲是在巳时二刻醒来的,他说:“我要漱口。”

    于是立即有人端了青盐水和温水过来,青盐是上好的陇右盐,消除口臭,美白牙齿,还能防止蛀牙。至于温水也恰到好处,不温不凉,既不会烫伤肌肤,也绝不会让人生出不适。

    沈傲漱了口,大剌剌地一坐,道:“本王饿了。”

    茶是最好的武夷茶,糕点是特意从遂雅山房送来的九样糕点,味道可口,香甜无比。

    沈傲喝了一口茶,突然道:“要有光。”

    六儿立即去把窗户打开,温柔的阳光照耀进来,让人神清气爽。

    沈傲不由地皱了皱眉,他不禁在心里嘀咕,自己到底是住在大理寺的看押房还是在金銮殿里?怪了,要什么有什么,这还了得?他就是个较劲的人,别人说天是蓝的,他硬说天是黑的,这时候他脾气发作了,语气淡淡地道:“要有空气”

    六儿和朱时这下子傻眼了,空气是什么?

    沈傲摇摇头,心里说,果然一辈子只能做小吏,连空气都不知道,能出头才是咄咄怪事。

    沈傲呵呵笑道:“空气二字出自苏相公的龙虎铅汞论,曰:方调息时,则漱而烹之,须满口而后嚥。若未满,且留口中,候后次,仍以空气送至丹田,常以意养之。大理寺有没有这样的东西?”

    六儿和朱时听得云里雾里,都是摇头:“回殿下,没有。”

    沈傲又摇头,懒得和他们说了,吃了糕点,洒然地站起来道:“好吧,御审就要开始了,要不要拿个枷锁来把本王锁了送进宫里头听审?”

    朱时尴尬地笑道:“殿下说笑,不必锁,不必锁的。”

    沈傲遗憾地道:“这样啊,好像很不像话,不知道的,还当本王在这大理寺做了泥塑菩萨,哪里像个罪囚?”

    六儿笑道:“殿下就是菩萨。”

    沈傲淡淡一笑,踱步出去,抬头看了看头上的艳阳,道:“囚犯有囚车坐吗?”

    朱时道:“车马已经备好了,请殿下随小人来。”

    沈傲什么都没有说,随朱时到了一处车马棚,这‘囚车’的造型实在有点古怪,外形精美,车厢上绘着精美的彩轴,甫一进车厢,软垫、靠背、手炉一应俱全,沈傲坐进去,心里不禁觉得好笑,大理寺的生活当真不错,若不是还有人要收拾,他当真巴不得一辈子呆在这里待罪了。

    车轴滚动,足足是一百余名差役拥簇拱卫,到了御道这边,又有三十名殿前卫迎过来,在前引路,这阵仗倒是大得骇人,等到了正德门这边,沈傲并没有下车,正德门里已经围了许多人,都在等待午时之后入宫听审的,这些大人们纷纷惊愕地朝马车看过来,许多人不管与沈傲是恩是仇,皆是淡淡地将脸别到一边去。

    这时候没有必要打招呼,所以大家都表现出了洒然的态度。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这一次来的人当真不少,莫说平素不太来参加朝议的太子赵恒来了,便是三皇子赵楷也偕同太子一道来,这一对兄弟下了轿子,便热络地低声说着话,时不时地露出点笑容。

    接着是李邦彦、郑国公郑楚,这二人到了之后,立即有不少人围过去与他们说话。李邦彦的笑声总是最爽朗的,今日也不例外,甚至和人说起了一个士林笑话,惹得众人哄笑不已。

    此后是童贯与一些武官一道过来,童贯也是八面玲珑的人物,这里居然有半数多的人和他打招呼,童贯呵呵笑着与他们说了会话,便矜持地和武官们到了另一边去,他的眼睛不禁看了李邦彦一眼,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走过去,和李邦彦打了个招呼。

    “李门下别来无恙。”

    论起来,李浪子和童贯从前的交情其实还算不错,当年童贯与蔡京的关系若即若离,既巴结,又疏远,李邦彦也差不多,二人在朝十几年,关系自然不差。

    李邦彦身边的官员立即不说话了,连那郑楚也表现得极为冷淡,偏偏李邦彦却笑吟吟地朝童贯道:“童兄什么时候到京的?为何不提早知会一声?你我许久不见,也该聚一聚才是。”

    童贯便笑道:“不敢叨扰门下。”

    李邦彦哂然一笑道:“无妨,都是自家人,谈不上什么叨扰。”

    都是一些客气话,客气就是疏远,童贯只淡淡说了几句,就退回武官那边。

    再之后是石英、周正、曾文、姜敏四人一齐过来,这四人一向焦不离孟,是旧党中坚;这四人一出现,守候在正德门外的官员立即哗啦啦地涌过去,一时间场面热闹到了极点,石英与他们一一点头,关系近的握着手说几句,平时关系疏远的也都颌首示意。

    曾文身为御史中丞,人脉倒也不小,言官们纷纷过来行礼,曾文呵呵笑着抚慰。还有不少人是向周正这边过来的,无非是说恭喜祈国公蒙冤得雪之类。

    倒是姜敏颇有些受了冷落,不过他是大理寺卿,今日的地位其实最是重要,他含笑地负着手,孤零零地退到一边,却不禁朝沈傲的马车看了一眼。

    这里已经聚集了数百个官员,今日是大朝议,但凡是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来,所以看上去比集市还要热闹。

    可是当荆国公、茂国公带着数十个公侯突然出现的时候,立即引起了一阵哗然,荆国公、茂国公地位超然,平素并不干涉朝政,甚至是新旧两党争权最激烈的时候,他们也表现出了中立的态度,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这二人根本不必插手到这里头来,不管争不争,谁也无法动摇到他们的地位。

    可是荆国公和茂国公这时候带着人过来,自然引发了无数遐想,他们到底站在哪一边?打算为谁说话?荆国公不但代表着许多的贵族,更代表着太皇太后。若说茂国公与卫郡公是开国公侯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