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官居超品 >

第217部分

官居超品-第217部分

小说: 官居超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帐册都是你们自己做的,你说生死就是啊!”。刘都督有些不屑的说道:“在没有看到实物之前,我是不会相信这些记载的!”。

    刘都督有些怀疑李凌,他完全相信这几种作物比小麦产量高,但是也绝对不会达到这样一个惊人的程度。

    若真的如此,以前到过西方的大明子民怎么没有将这些作物带回来,单单李凌慧眼识珠啊!

    “这绝对不可以,仓库已经密封起来,再一袋一袋的称重岂不是很麻烦!”。

    仓库中的所有东西都是经过整理的,若想重新取出里面的东西还有花费一番功夫,绝对不是他庄上的十几个家丁能够完成的!

    “这有何难?难道只有你才能调兵过来吗?我也可以的!”。刘都督高傲的说道。

    他手中也是有兵权的,调集几百人过来并不是难事。

    “刘都督,父皇只是让我们来向李凌询问他动用军队的理由,并不是让我们过来怀疑李大人的,我看还是算了吧,这几种作物是不是向李凌所说的那样高产来年自会知道,现在何必过多争执!”。

    太子殿下也为李凌说话了,他监视过李凌的种种异能,自然知道他是从不说谎的。

    “太子,这件事情关系甚大,若李凌所说是真就应该表彰他,若是假的当然要加以责罚,怎可轻率行事?”。

    刘都督依然不依不饶,只要是针对李凌的事情他都愿意做。

    他儿子就死在李凌的手上,他怎能不嫉恨?

    就在双方各抒己见的时候一群佃农走了过来,为首的正是前几人来过庄子的那位老者。

    “各位大人,能容老朽说一句不?当初我当也怀疑过,幸而李大人大度给我们释疑,我们既亲口尝试过这几种作物做出的美食,又见证账房先生纪录几种作物重量的过程,我们可以保证李大人所言非虚!”。老者自豪的向几各位官员介绍道。

    佃农们只听说有官员前来调查这些作物的事情,却不知道当今太子也在其中。

    “我也相信李凌不会向我等说谎!”。又一个官员站了出来为李凌呐喊助威。

    这个人竟然是杨伯伯,他掌握西北粮草之事多年,此次西被军大败鞑靼人,西北军各个将领都有封赏,杨伯伯顺理成章也要官升三级。

    恰逢这次调他进京参加李凌的婚礼,皇帝便加封他为户部侍郎,将他留在京城。

    举贤不避亲,他李凌绝对不会欺骗自己。

    “好,假的真不了,我们就等来年再看这些作物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

    这么多人做证,刘都督自然知道李凌所说的可能是真的。

    “李凌,这位老人家对几种作物所制成的美食念念不忘,不知道能不能让我等见识一下?”。太子故意插开了话题,他也不想和李凌和刘都督闹的过于尴尬。

    两人之间的恩怨他也略有耳闻,只是不好插手敢于。

    “锦娘,你去帮助庄子里的丫鬟做饭去,记住将制作过程记下来!”。李凌向身边的之人吩咐道。

    李凌这才看清楚原来太子还带着一个太监一个宫女。

    这宫女竟然是以前李家的丫鬟锦娘。

    锦娘跟着太子这一年多也有些成熟了,她微微的看了李凌一眼并进了厨房之中。

    “杨伯伯,近来西北的局势如何了?蒙古人又有何反应!”。

    官员们和太子一起进入厨房参观。

    李凌悄悄的来到杨伯伯的身边向他询问西北的事情。

    “蒙古人还能如何?他们自然是忙着防御瘟疫!”。提起西被的事情杨伯伯就高兴,他在西北为军队服务多年,终于能川口气了!

    草原上瘟疫流行,人口大幅度的减少,新任的可汗无力控制,只能放弃黄金家族的荣耀向大明朝求救。

    “新可汗有意向我朝称臣,只是草原上还有几个部落不同意这样做,他们是否归顺我朝还不可知!”。

    即便是他们是新可汗勉强让其他各部落接受自己的意见,只怕他们也是有条件的,并且所提的条件只怕不容易达成。

    兰州府自从李凌走后也有很大的变化。

    林三起初以为李凌走了以后他就可以恣意妄为,哪里知道想要当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几天他就捉襟见肘了!

    林三正想着通过自己的妻子另谋高就呢!

    玉米面都是现成的丫鬟们很快就为各位大人熬了一锅玉米粥,甚至还蒸了一笼窝窝头!

    “各位大人都尝一下吧,虽然这几样都是粗粮,但是却量大管饱,只要百姓愿意吃这些粗粮,我想以后便不会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了!”。李凌深情的说道。

    他只所以花大力气从西方找来这几种作物的种子为的就是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太子也让锦娘给他盛了一碗玉米粥,他小心翼翼的放在口中品尝了一下。

    甜甜的,和大米汤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的缘故,他觉得比大米粥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

    “真是太好了,仓库外的玉米面还有多少,我要全部都带走给父皇看看!”。太子发自由衷的高兴道。

    若是他父皇知道这几种作物的奥妙,他一定很高兴。

    “李凌,今天的事情是我我太武断,若是以后能证明你今天所说的话不假。你我之间的恩怨一笔购销!”。刘都督当着大家的面向李凌说道。

    刘都督出身军中自然知道李凌在西被的所做所为对士兵的意义所在,而今李凌又惠及天下百姓。

    刘都督突然发现他对李凌恨不起来了了!

    他并非军人世家出身而是一步步从底层爬起来的,他比其他官员更了解民生疾苦。

    他儿子并非李凌亲手所杀,就让这段恩怨随风而逝吧!

    刘都督放下这段恩怨,他整个人都开心起来。

    “大少爷,您若是有闲,不妨到皇宫门外的朱雀大街来一趟,锦娘有事相求!”。

    锦娘趁着给李凌盛玉米粥的时候向李凌求助,一副急切的样子,像是遇到了为难之事。

    也许她在太子身边过的并不是很如意!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章血本无归

    邻近李凌大婚之期,李家上下喜气洋洋,所有的人都是一副开心的样子。

    大昌钱庄也想出了一个另类的方式为李凌庆贺,他们在京城四门之外都摆放了粥棚,但凡是京中的乞丐都可以在此领到一份稀粥并几升大米。

    若是有身强力健愿意自食其力者,均可到钱庄田庄之内做一个佃户。

    钱庄大把银子撒了出去,为了给东家祝贺,也为了给自身积累人脉。

    前来排队的人并不只是城中的乞丐,一些三餐不济的贫苦百姓也来这里领粥。

    这只长队从早晨到中午都不曾停过,施粥的伙计们也丝毫不在意。

    钱庄的掌柜说了,这次要连续一个月才停下来,凡是领过米的人都是登记只案的,每户最多来领三次。

    正午的时候,十几个人骑着马来到了东门城外。

    这些人虽然风尘仆仆,但是穿的都是绫罗绸缎,一派华贵之气,为首的却是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他们刚刚下马将要进城的时候却发现了旁边的粥棚,锅里热气腾腾的大米粥一起了他们的注意。

    为首的西洋人也不排队,上前抢过钱庄伙计手中的勺子自己就盛了一碗稀饭,并且抓了两个馒头就在城门口吃喝起来。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每人都自己盛了一碗稀粥。

    他们这些人都骑着马匹,穿着也不简陋,根本就不像是一帮贫苦之人。

    他们这种做法立即就引起了百姓们的指责,不断有人埋怨这些人和乞丐争食,也不显害臊。

    十几个人就在门口喝着粥,根本没有将围观百姓的话语放在心上。

    “我说,这位洋大人可是安德列,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了?”。负责放粥的先生一眼就将安德列认了出来,假装热情的和他打招呼。

    李凌一心帮助安德列,用自己的船队帮助他进行远洋贸易。没有想到这家伙暗中联中联系了寿宁侯等人重新组织了船队,舍弃了以前的船队。

    他们根本就是不想和李凌合作,害怕李大人吞并他们的船队而已。

    没有想到当初得意洋洋的安德列居然只带着这么几个人就回到了京师。

    难道他还地方着李大人不成?不应该啊!他的合伙人很多都是京城中的名门望族,根本不需要如此小心行事。

    “我,我还有事情,先离开了!”。

    安德列可以无视百姓的抱怨,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刚刚进京就有人认识自己。

    这位先生的语气并不友好,安德列知道,当初推脱了李凌又和寿宁侯结盟,一定得罪了很多和李凌亲近的人。

    安德列上马以后,十几个随从也跟着他进了京城,这些人并没有和安德列多说,而是分别到了京城各个商贾的府上,向各自的主子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带着货物和安德列到西方进行贸易的时候遇到了海盗,所有货物连同大船都被人扣下了,这次远洋贸易血本无归,他们都亏大了!

    这些在京城赫赫有名的大商贾此时都开始惊慌了,当初安德列自信满满的告诉他们投入多少就会赚多少,很多人都将自己大半的身价投入了进去。

    失魂落魄的还有建昌伯当初他也投入了很多钱,并且跟着一起出海了。。。。。。。

    “姐姐,姐姐,您可要为我做主啊,您一定要说服皇帝出兵,将我们这一批货重新夺回来!”。建昌伯回到京城以后立即就宫向他姐姐哭诉。

    只要姐姐说服皇帝出兵,他们这一批货一定能够要得回来,整个东瀛都被明军控制了,还怕区区几个海盗。

    “你真是糊涂!现在我也皇帝的关系大不如前了,你痴心妄想?”。皇后开始埋怨弟弟。

    自兴王事件以后,皇帝和她便有了隔阂,她在皇帝的面前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力了!

    “姐,哪怎么办啊,这批货可是花尽了我所有的积蓄,若是要不会来,你让我怎么办啊!无论如何,你给我指条明路啊!”。

    “等,被抢的人又不是你一个,也许其他人能够说朝廷出兵也说不定!”。

    皇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让弟弟将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

    和安德列合伙的人中有很多有势力的商贾,或许他们能够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也说不定。

    士农工商,参与远洋贸易的十几个人的确是京师里有数的富人,但是这些人却未必有多大的权力,必经这些人还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建昌伯都没有办法,我等有能如何!”。他们肠子都悔青了,若是没有参合这件事情,只怕他们都在家中悠闲的喝着茶呢,哪能像现在这样?

    家主们坐在一起商量事情,他们环顾一周之后将目光都聚集在一个姓梁的人身上。

    梁家主要做瓷器生意,他们这次损失不小,更重要的是梁家和刘都督有些关系。

    梁家家主的妹妹正是刘都督的妻子。

    “我妹妹很早就已经过世了,刘都督是不是还能认这门亲事都不好说,他又怎么可能尽全力的帮助我们?”。

    梁家家主也想过去找刘都督,只不过两年门第相差很大,自从妹妹去世后就很少联络了,贸然找上去只怕人家未必就肯认他。

    “梁兄,建昌伯都束手无策,哪里还有一定能成功的计策?我看不访一试!”。

    郑家家主支持梁家去寻找刘都督,毕竟他是一品大员,手中有有兵权,只要他能支持,或许有希望说服皇帝发兵。

    宰相门口三品官,办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银子的,这些人一狠心凑了一万两银子的交给了梁家家主。

    梁老六十来岁的人了,为了自家的家业和朋友的面子不得不去相求自己的妹夫。

    梁老是刘都督的姻亲,刘家守门的人自然不敢为难于他,通报后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刘都督在客厅召见。

    刘都督的妻子和他乃是贫贱夫妻,虽然离世了,他依然不会慢待梁家的人。

    “刘大人,不瞒你说,这支船队是我等十几家共同出资所造,连同货物花了上百万两的银子,若非走头无路,我也不会来求你。。。。。。”。梁老看门见山的说道。

    他此次过来就是为了求人。

    梁老说着将一张一万量的银票送了过去。

    刘都督并未接银票,而是思量了一下说道:“大哥过府有求于我,我本应该接受,只是这次我实在无能为力,你们找错人了!”。

    “我等找错人了?还请大都督提点一二!”。

    梁老原以为刘都督是有意不想帮他,只是对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